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30年间,中关经贸关系在量和质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中美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在这段互利共赢的关系中也存在着种种“不和谐音符”,贸易不平衡、贸易保护等,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两国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利益,促进中关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全球政治经济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大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大的趋势相对清楚: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保持继续崛起的势头;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相对衰落的趋势将可能继续下去。由于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调整期,新旧大国围绕权力交接、新秩序的建立等问题产生的摩擦、冲突将更加激烈。
在全球调整的大背景下,作为两个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摩擦与冲突将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但是摩擦冲突的烈度又受到中美两国业已建立的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限制,中美互为对手的同时,也可能通过促进相互合作而使彼此受益。在这个方面,我们应当看到,美国频频发起经济贸易摩擦、冲突,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从中国经济崛起中进一步获取好处,以获得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另外一个方面,中国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因素对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安全格局的影响日益明显。也因此,中国因素、中国的内外政策与行动将成为影响中美合作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了解,越是处于加速上升的阶段,中国内外政策越是需要谨慎,稍有不慎,将给美国等竞争对手以编织围堵中国的战略联盟的“口实”。2010年中国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面临更加困难的周边形势,为我们规划对外关系敲响了警钟。当然,我们也不应对于美国、周边国家对我防范行为过于担心,这是由于国际关系中所谓的“安全困境”问题使然,即在国际力量均衡快速变动的时期,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度将大大提高,处于守势的国家可能倾向于采取自保的对外政策以加强自身的安全地位。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不会动摇;中国崛起也主要通过经济贸易的形式加以实现,我们在自身实力与影响力上比处于相对衰落地位的美国来说,对于很多国家更具有吸引力。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在对外关系上既要保持信心,同时也要谨慎务实。
中美经贸摩擦是否会“常态化”
长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被视为稳定中美关系大局的“压舱石”,其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积极作用尤其明显。那么,面对中美相对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经贸关系是否还会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表现出了怀疑的态度。我的看法是,在未来五到十年中,中美经贸摩擦冲突有可能“常态化”;但是,经贸关系作为中美经贸关系压舱石的作用不会改变,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仍将继续制约着安全关系上激烈的结构性冲突的爆发。
从当前形势与未来趋势判断。只要美国经济不能够迅速恢复,中美经贸摩擦冲突就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常态”。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两党政治导致对华贸易问题在美国被普遍“政治化”,处于不同的政治目的,美国政客们极力批评中国对美贸易政策的“不公平”性质。2010年的中期选举虽然结束了,但是,新选举出来的国会仍有可能继续推动对华贸易制裁立法。
中美某些产业的“正面”竞争开始加剧,中国企业追赶步伐加快,在电动车、太阳能、高速火车等方面开始赶超美国。美国相关产业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有些专家认为,过去围绕稳定中美经贸关系在两国国内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盟正在瓦解,中美两国内部支持稳定关系的集团都出现了分裂。主要表现是过去支持中美关系稳定的美国大公司日益对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表示不满,而中国国内企业也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保护。
中美市场的相互依赖程度在扭转,过去主要是中国单方面对美国依赖,而现在,美国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升,也提高了中国的对美谈判筹码。
上述这些因素决定,如果美国经济未出现很大的改善,走出当前缓慢增长的阴影,那么,中美经贸关系将注定发生冲突,当前紧张的局势将可能进一步紧张,经贸摩擦“常态化”将成为定局。
但是,笔者认为,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的地位不会改变。主要的原因是:
中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密切,美国对华出口利益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许多州对华出口都出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美国绝不会做出放弃中国市场的傻事。
中美当前均为WTO重要成员,WTO的规则及其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成为双方解决分歧的重要平台,这一形势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完全不同,当时双方经贸纠纷的解决主要依据双边谈判的渠道。这一争端解决框架有助于双方以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美双方宏观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既是导致冲突的原因之一,也是减少双方冲突的动因。主要是,在地区和全球生产贸易体系的作用下,中国对美顺差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升高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即使考虑到中国不断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趋势,这种状况也难以在短期内克服。也因此,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趋势难以避免,而这恰恰是美国所需要的。对于美国来说,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不仅为美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助于维持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尽管双方对这种关系均表示不满,但在短期内也难以找到完全“解扣”的办法。次佳选择就是中美双方维持稳定、合作的关系,同时,尽量照顾到彼此利益的需要。
在未来五到十年中,中美安全战略关系上的竞争程度将加剧,如果竞争失控可能导致双边关系的较大破坏。但是,如果考虑到双方市场利益、金融货币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在WTO等国际机制中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将可能通过谈判协商的办法找到解决安全战略关系结构性冲突的办法。届时,经贸关系作为整体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将再次显现。
加强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
在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中国仍将保持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全面追赶美国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看,新旧大国力量差距缩小、权力交替时期往往导致大规模国际冲突,从而造成整个国际体系的破坏。而加强战略互信,增进战略合作,可以缓解新旧大国关系的紧张。
继续扩大彼此市场开放,深化共同利益,为中美关系打下坚实的利益基础中美双方都存在市场保护与市场开放的势力。两国政府应当克服国内政治障碍,达成一系列相互开放市场的协议,使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从而使经贸关系发挥更大的“压舱石”的作用。
中美双方应加倍努力,建立战略互信关系美国对中国长期政策定位存在不信任,认为中国肯定会挑战美国,寻求霸权。在中国也流行种种美国“阴谋论”,似乎在所有方面都存在美国事先设置的“陷阱”。我们不少人认为,美国目前采取的多种措施,如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气候变化谈判策略等,目的都在于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些看法存在认识偏颇的问题。针对双方当前存在的深刻不信任情绪,中美两国应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理解,不仅应有政府层面的对话,更应扩大民间交流,包括非政府组织间和普通民众间的交流与合作。
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更加清晰,正加大对亚太事务的介入力度由于美国采取强硬措施强化同盟关系安排,中美在地区安全上的紧张关系难以消除。但是,我们看到,美国在“重返亚洲”的同时,也在加紧制订新的亚洲经济战略,其核心是抓住亚洲崛起的机遇,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将中国完全锁定为“敌人’,自然不利于美国实现其在亚洲的经济目标。当前,美国亚洲经济战略强调制约东亚地区“排他性”的地区性组织的建立。为此,美国倡导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扩大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作用。为了落实这一战略,美国视201 1年为美亚关系的关键年,中期选举选出的新国会将推动通过美韩自贸区协定;同时利用美国主办APEC2011年峰会的机会,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取得积极进展。考虑到亚太地区地区一体化合作的现实,我们应从“双赢”的角度看待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安排,中国完全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为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创造更好的国际市场条件。
编辑 徐曼
全球政治经济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大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大的趋势相对清楚: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保持继续崛起的势头;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相对衰落的趋势将可能继续下去。由于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将进入一个较长的调整期,新旧大国围绕权力交接、新秩序的建立等问题产生的摩擦、冲突将更加激烈。
在全球调整的大背景下,作为两个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与中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摩擦与冲突将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但是摩擦冲突的烈度又受到中美两国业已建立的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限制,中美互为对手的同时,也可能通过促进相互合作而使彼此受益。在这个方面,我们应当看到,美国频频发起经济贸易摩擦、冲突,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从中国经济崛起中进一步获取好处,以获得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来说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另外一个方面,中国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因素对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安全格局的影响日益明显。也因此,中国因素、中国的内外政策与行动将成为影响中美合作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了解,越是处于加速上升的阶段,中国内外政策越是需要谨慎,稍有不慎,将给美国等竞争对手以编织围堵中国的战略联盟的“口实”。2010年中国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面临更加困难的周边形势,为我们规划对外关系敲响了警钟。当然,我们也不应对于美国、周边国家对我防范行为过于担心,这是由于国际关系中所谓的“安全困境”问题使然,即在国际力量均衡快速变动的时期,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度将大大提高,处于守势的国家可能倾向于采取自保的对外政策以加强自身的安全地位。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不会动摇;中国崛起也主要通过经济贸易的形式加以实现,我们在自身实力与影响力上比处于相对衰落地位的美国来说,对于很多国家更具有吸引力。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在对外关系上既要保持信心,同时也要谨慎务实。
中美经贸摩擦是否会“常态化”
长期以来,中美经贸关系被视为稳定中美关系大局的“压舱石”,其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的积极作用尤其明显。那么,面对中美相对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经贸关系是否还会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表现出了怀疑的态度。我的看法是,在未来五到十年中,中美经贸摩擦冲突有可能“常态化”;但是,经贸关系作为中美经贸关系压舱石的作用不会改变,两国共同的经济利益仍将继续制约着安全关系上激烈的结构性冲突的爆发。
从当前形势与未来趋势判断。只要美国经济不能够迅速恢复,中美经贸摩擦冲突就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常态”。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两党政治导致对华贸易问题在美国被普遍“政治化”,处于不同的政治目的,美国政客们极力批评中国对美贸易政策的“不公平”性质。2010年的中期选举虽然结束了,但是,新选举出来的国会仍有可能继续推动对华贸易制裁立法。
中美某些产业的“正面”竞争开始加剧,中国企业追赶步伐加快,在电动车、太阳能、高速火车等方面开始赶超美国。美国相关产业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有些专家认为,过去围绕稳定中美经贸关系在两国国内建立起来的政治联盟正在瓦解,中美两国内部支持稳定关系的集团都出现了分裂。主要表现是过去支持中美关系稳定的美国大公司日益对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表示不满,而中国国内企业也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保护。
中美市场的相互依赖程度在扭转,过去主要是中国单方面对美国依赖,而现在,美国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升,也提高了中国的对美谈判筹码。
上述这些因素决定,如果美国经济未出现很大的改善,走出当前缓慢增长的阴影,那么,中美经贸关系将注定发生冲突,当前紧张的局势将可能进一步紧张,经贸摩擦“常态化”将成为定局。
但是,笔者认为,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的地位不会改变。主要的原因是:
中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密切,美国对华出口利益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许多州对华出口都出现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美国绝不会做出放弃中国市场的傻事。
中美当前均为WTO重要成员,WTO的规则及其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成为双方解决分歧的重要平台,这一形势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完全不同,当时双方经贸纠纷的解决主要依据双边谈判的渠道。这一争端解决框架有助于双方以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美双方宏观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既是导致冲突的原因之一,也是减少双方冲突的动因。主要是,在地区和全球生产贸易体系的作用下,中国对美顺差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升高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即使考虑到中国不断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趋势,这种状况也难以在短期内克服。也因此,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趋势难以避免,而这恰恰是美国所需要的。对于美国来说,中国高额外汇储备不仅为美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助于维持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尽管双方对这种关系均表示不满,但在短期内也难以找到完全“解扣”的办法。次佳选择就是中美双方维持稳定、合作的关系,同时,尽量照顾到彼此利益的需要。
在未来五到十年中,中美安全战略关系上的竞争程度将加剧,如果竞争失控可能导致双边关系的较大破坏。但是,如果考虑到双方市场利益、金融货币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在WTO等国际机制中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将可能通过谈判协商的办法找到解决安全战略关系结构性冲突的办法。届时,经贸关系作为整体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将再次显现。
加强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
在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中国仍将保持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全面追赶美国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看,新旧大国力量差距缩小、权力交替时期往往导致大规模国际冲突,从而造成整个国际体系的破坏。而加强战略互信,增进战略合作,可以缓解新旧大国关系的紧张。
继续扩大彼此市场开放,深化共同利益,为中美关系打下坚实的利益基础中美双方都存在市场保护与市场开放的势力。两国政府应当克服国内政治障碍,达成一系列相互开放市场的协议,使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从而使经贸关系发挥更大的“压舱石”的作用。
中美双方应加倍努力,建立战略互信关系美国对中国长期政策定位存在不信任,认为中国肯定会挑战美国,寻求霸权。在中国也流行种种美国“阴谋论”,似乎在所有方面都存在美国事先设置的“陷阱”。我们不少人认为,美国目前采取的多种措施,如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气候变化谈判策略等,目的都在于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些看法存在认识偏颇的问题。针对双方当前存在的深刻不信任情绪,中美两国应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理解,不仅应有政府层面的对话,更应扩大民间交流,包括非政府组织间和普通民众间的交流与合作。
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更加清晰,正加大对亚太事务的介入力度由于美国采取强硬措施强化同盟关系安排,中美在地区安全上的紧张关系难以消除。但是,我们看到,美国在“重返亚洲”的同时,也在加紧制订新的亚洲经济战略,其核心是抓住亚洲崛起的机遇,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将中国完全锁定为“敌人’,自然不利于美国实现其在亚洲的经济目标。当前,美国亚洲经济战略强调制约东亚地区“排他性”的地区性组织的建立。为此,美国倡导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扩大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作用。为了落实这一战略,美国视201 1年为美亚关系的关键年,中期选举选出的新国会将推动通过美韩自贸区协定;同时利用美国主办APEC2011年峰会的机会,使“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取得积极进展。考虑到亚太地区地区一体化合作的现实,我们应从“双赢”的角度看待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安排,中国完全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贸易自由化的成果,为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创造更好的国际市场条件。
编辑 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