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马克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得到确定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这都和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也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变迁。于是本文从变迁的过程、动力以及逻辑三个方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就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动力与逻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确立传播和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拯救中国与水生火热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態也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变化,才出现了变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中国的社会变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过程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处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不断有先进进步人士探求各种方法以拯救回中国,在不断尝试各种途径之后,最终中华民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并成功的从水生火热之中解救了中华民族,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时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最初在中国确立推广的过程[1]。
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之前是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的,不适应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甚至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国情,所以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出改变和调整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也就是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不断变迁进步,再反过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期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阶段。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
实践决定认知,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实践的产物,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
(一)为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流行
上述也提到,近代中国社会具有着巨大的社会危机,于是各种进步人士探求救国方法,积极借鉴外国的进步之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选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指导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了困境[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时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革命特色
中华民族抵抗外来殖民入侵和封建化的社会之后,中国社会的国情要求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政权,实现中国的真正统一,所以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发动革命,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变迁进步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才能为建立统一的民主政权提供保证,于是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是具有革命性的。
(三)新中国成立之际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建设特色
新中国成立之际,具有革命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已经不再适用于国情,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所以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建设特色,以适应国情,适应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要求[3]。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目标性
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的发展进步,新中国不能再故步自封,需要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于是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构想,其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所以改革开放时期的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目标性。
(五)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具有了最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的国家建设越来越完善,进步越来越大,习近平主席对于国家各方面建设的一系列讲话,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新成果。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逻辑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相结合的特点
任何的认知发展和理论发展都是和实践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源于实践的,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认知和理论发展,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进步,所以说二者要相互结合,缺一不可。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社会国情中确立推广,并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反过来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而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在中国确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发过来也在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说,要坚持实践和理论认知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4]。
(二)坚持科学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正确阐释了人类社会的规律,具有非常高的科学性,所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唯有这样才能正确、客观的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和逻辑探讨都离不开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现状。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变迁是由中国各个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其动力就是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而要想继续促进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坚持实践和认识相结合的特点,坚持开放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渊源与变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2]武玟斌,徐丽,王晨捷, 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3):31-32,38.
[3]孙梦琪.大众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7):6,8.
[4]赵伟峰.论近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7):4-5.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动力与逻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确立传播和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拯救中国与水生火热之中,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態也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变化,才出现了变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有指导作用,而中国的社会变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过程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处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不断有先进进步人士探求各种方法以拯救回中国,在不断尝试各种途径之后,最终中华民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并成功的从水生火热之中解救了中华民族,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时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最初在中国确立推广的过程[1]。
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之前是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的,不适应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甚至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国情,所以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出改变和调整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也就是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不断变迁进步,再反过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期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阶段。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
实践决定认知,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实践的产物,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动力。
(一)为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流行
上述也提到,近代中国社会具有着巨大的社会危机,于是各种进步人士探求救国方法,积极借鉴外国的进步之法,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选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指导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了困境[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时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革命特色
中华民族抵抗外来殖民入侵和封建化的社会之后,中国社会的国情要求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政权,实现中国的真正统一,所以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发动革命,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变迁进步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才能为建立统一的民主政权提供保证,于是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是具有革命性的。
(三)新中国成立之际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建设特色
新中国成立之际,具有革命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已经不再适用于国情,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所以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建设特色,以适应国情,适应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要求[3]。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目标性
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的发展进步,新中国不能再故步自封,需要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于是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构想,其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所以改革开放时期的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目标性。
(五)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具有了最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的国家建设越来越完善,进步越来越大,习近平主席对于国家各方面建设的一系列讲话,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新成果。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逻辑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相结合的特点
任何的认知发展和理论发展都是和实践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是源于实践的,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认知和理论发展,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进步,所以说二者要相互结合,缺一不可。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社会国情中确立推广,并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它反过来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而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在中国确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发过来也在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说,要坚持实践和理论认知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4]。
(二)坚持科学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正确阐释了人类社会的规律,具有非常高的科学性,所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唯有这样才能正确、客观的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变迁和逻辑探讨都离不开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现状。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变迁是由中国各个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其动力就是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而要想继续促进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坚持实践和认识相结合的特点,坚持开放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渊源与变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2]武玟斌,徐丽,王晨捷, 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3):31-32,38.
[3]孙梦琪.大众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7):6,8.
[4]赵伟峰.论近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