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芳草小学基于阳光儿童“端行、悦思、温情、健美”的核心素养特质,遵循“学生笑脸是学校的阳光”的基本理念,本着“为儿童设计,给儿童展示,让儿童管理”的思想,为儿童打造了“六年影响一生”的“阳光城”活动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健美”更是明确指向了儿童身体发展的现有可能性的生活。学校体育工作以“健美”为核心,将教育目标调整到学生的前上方,更加重视儿童参与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等过程;将体育学科知识与运动能力学习转变为阳光儿童体育素养的培养;将体育学科本位思维转变为对社会与自然的敬畏,更加关注提升家长、教师、学生对终身体育观的认识;将单色调的体育课堂转变为生态的教学情境,将感性、感觉的教学设想转变为理性、科学的依据,更加注意体育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的融合性实施,努力缔造出“阳光城”内儿童身体生活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建构“儿童身体发展生态环境”的体育教育格局
1.以大课间为抓手切实落实好阳光体育每天一小时的活动,真正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精神。
为了保证学生们的有效锻炼,大课间按照夏季和冬季两个时间段分别做了安排,夏季在第一节课前,天气不会太热;冬季在二三节课中间,天气不会太冷。把一天中最黄金的时间段用来给学生锻炼。通过上午室外四十分钟,下午室内二十分钟,切实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由于场地小、人数多,学校大课间以原地运动的项目为主,通过操化、密集型游戏确保运动负荷适宜。大课间的内容是按照每月一个主题来进行的,变化多样、丰富有趣,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同时通过一套音乐,室内、室外两种锻炼形式,有效地规避了下雨、雾霾等影响室外锻炼因素的影响,让阳光体育锻炼落在实处。
2.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引领,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利用社会、家庭的力量,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共管机制,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全面实现保驾护航,提升体育活动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学校每年4月份,举办一次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人人参与是宗旨,裁判员由家长担当。根据学生特长设置了集体项目和个人单项,确保54个班,近3000名学生人人参加。春季运动会不但是学生运动展示个性的主场,更是家长了解学校的一扇窗,家长通过参与其中,对学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同感及强烈的归属感。
学校将每年12月份定为健身月,一张小小的健身达标卡会在学校掀起一阵锻炼的热潮。班级的考核与达标卡的星级总数息息相关,评价指向班级管理的同时更有力推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健身月中“冬季三项运动会”裁判员是由学生们担任。他们工作态度认真,执法公正。该项比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舞台,这是阳光城里践行“为儿童设计,给儿童展示,让儿童管理”的典型的例证。
每学期学校各级部都会举行一次小型多样的亲子或专项运动会,有效改善儿童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学校还组织家长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融心融智,开放校园,家校融合的体育联谊活动更拉近了家校距离。教师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教师社团为教师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每月的教工运动会愉悦了身心,也使得教师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打造符合阳光儿童特质的体育校本课程
学校遵循体育课程的基本特性,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抓住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努力打造符合阳光儿童特质的体育校本课程。
1.强化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学校发挥师资、地缘等资源优势,建构多样化、实效化、补偿性作用的校本课程。分别开设和强化了一年级的足球、二年级的棒垒球、三四年级的游泳,五六年的篮球等项目。学校坚信这些运动项目从兴趣起步,通过六年的学习能够影响到儿童的一生。
2.完善适合学情的活动课程。学校将社团活动、竞赛、训练等内容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功能、合理调配。每年自筹资金20余万元聘请校外辅导员,以自愿参与社团的形式免费为学生们开设活动性课程,其中体育类就有10项,例如:轮滑、武术、花式跳绳、健美操等。通过提升活动性课程的价值与效益,聚零为整,以大课程观将体育教学课程与体育活动课程结合,形成补偿、增强、拓展的架构。
三、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儿童化”的发展策略
学校在体育学科研究中,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注重以生为本,强化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与实践,实施儿童化的发展策略,其主要操作思路是:
1.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体育教学的核心维度。在“让学”教学常规指导下,体育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条件,进一步研究“儿童化”的教学策略,着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渐进式地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发展特长。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儿童体能发展、技能掌握、品质意志养成的核心维度,充分认识儿童体能发展的基础性,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技术动作的核心,强调以生为本的重难点设计,层层推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发展。
2.基于儿童的学情,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儿童阶段是身体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充分尊重儿童的生理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意味着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更多地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手段开展体育教学,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
3.基于儿童的体育学习目标,进行体育教学的评价。我校突出构建基于儿童学习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旨在将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与運动技能、情意表现相结合,通过三者的协调配合,一方面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期望价值,从而进一步形成学生的科学锻炼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基于儿童的体育行为,进行体育教学的反思。成功的课堂教学,均应“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我校体育教师认真反思教学状态,根据儿童的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反思过程中,强调儿童需要什么?儿童的思维出发点在哪里?立足儿童的视角,通过积极反思、再实践,让体育课堂成为儿童舒展身躯的舞台,真正成为儿童学习体育的天堂。
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先生曾说,通过身体的行动获得的生活,立足于坚实的感性基础。学校通过建构“儿童身体发展生态环境”的体育教育格局、打造符合阳光儿童特质的体育校本课程、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儿童化”的发展策略等举措来努力构建“阳光城”良好的儿童身体发展生态环境,最终促进阳光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建构“儿童身体发展生态环境”的体育教育格局
1.以大课间为抓手切实落实好阳光体育每天一小时的活动,真正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精神。
为了保证学生们的有效锻炼,大课间按照夏季和冬季两个时间段分别做了安排,夏季在第一节课前,天气不会太热;冬季在二三节课中间,天气不会太冷。把一天中最黄金的时间段用来给学生锻炼。通过上午室外四十分钟,下午室内二十分钟,切实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由于场地小、人数多,学校大课间以原地运动的项目为主,通过操化、密集型游戏确保运动负荷适宜。大课间的内容是按照每月一个主题来进行的,变化多样、丰富有趣,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同时通过一套音乐,室内、室外两种锻炼形式,有效地规避了下雨、雾霾等影响室外锻炼因素的影响,让阳光体育锻炼落在实处。
2.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引领,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利用社会、家庭的力量,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共管机制,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全面实现保驾护航,提升体育活动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学校每年4月份,举办一次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人人参与是宗旨,裁判员由家长担当。根据学生特长设置了集体项目和个人单项,确保54个班,近3000名学生人人参加。春季运动会不但是学生运动展示个性的主场,更是家长了解学校的一扇窗,家长通过参与其中,对学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同感及强烈的归属感。
学校将每年12月份定为健身月,一张小小的健身达标卡会在学校掀起一阵锻炼的热潮。班级的考核与达标卡的星级总数息息相关,评价指向班级管理的同时更有力推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健身月中“冬季三项运动会”裁判员是由学生们担任。他们工作态度认真,执法公正。该项比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舞台,这是阳光城里践行“为儿童设计,给儿童展示,让儿童管理”的典型的例证。
每学期学校各级部都会举行一次小型多样的亲子或专项运动会,有效改善儿童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学校还组织家长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融心融智,开放校园,家校融合的体育联谊活动更拉近了家校距离。教师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教师社团为教师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每月的教工运动会愉悦了身心,也使得教师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打造符合阳光儿童特质的体育校本课程
学校遵循体育课程的基本特性,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抓住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努力打造符合阳光儿童特质的体育校本课程。
1.强化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学校发挥师资、地缘等资源优势,建构多样化、实效化、补偿性作用的校本课程。分别开设和强化了一年级的足球、二年级的棒垒球、三四年级的游泳,五六年的篮球等项目。学校坚信这些运动项目从兴趣起步,通过六年的学习能够影响到儿童的一生。
2.完善适合学情的活动课程。学校将社团活动、竞赛、训练等内容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功能、合理调配。每年自筹资金20余万元聘请校外辅导员,以自愿参与社团的形式免费为学生们开设活动性课程,其中体育类就有10项,例如:轮滑、武术、花式跳绳、健美操等。通过提升活动性课程的价值与效益,聚零为整,以大课程观将体育教学课程与体育活动课程结合,形成补偿、增强、拓展的架构。
三、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儿童化”的发展策略
学校在体育学科研究中,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注重以生为本,强化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与实践,实施儿童化的发展策略,其主要操作思路是:
1.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体育教学的核心维度。在“让学”教学常规指导下,体育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条件,进一步研究“儿童化”的教学策略,着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渐进式地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发展特长。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儿童体能发展、技能掌握、品质意志养成的核心维度,充分认识儿童体能发展的基础性,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技术动作的核心,强调以生为本的重难点设计,层层推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发展。
2.基于儿童的学情,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儿童阶段是身体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充分尊重儿童的生理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意味着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更多地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手段开展体育教学,满足儿童的心理特点。
3.基于儿童的体育学习目标,进行体育教学的评价。我校突出构建基于儿童学习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旨在将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与運动技能、情意表现相结合,通过三者的协调配合,一方面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期望价值,从而进一步形成学生的科学锻炼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基于儿童的体育行为,进行体育教学的反思。成功的课堂教学,均应“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我校体育教师认真反思教学状态,根据儿童的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儿童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反思过程中,强调儿童需要什么?儿童的思维出发点在哪里?立足儿童的视角,通过积极反思、再实践,让体育课堂成为儿童舒展身躯的舞台,真正成为儿童学习体育的天堂。
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先生曾说,通过身体的行动获得的生活,立足于坚实的感性基础。学校通过建构“儿童身体发展生态环境”的体育教育格局、打造符合阳光儿童特质的体育校本课程、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儿童化”的发展策略等举措来努力构建“阳光城”良好的儿童身体发展生态环境,最终促进阳光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