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DREB基因小麦新品系抗旱生理指标测定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REB)基因的应用,为培育抗旱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本试验对在旱地和水地上种植的6个转GmDREB1和GhDREB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旗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进行了提取与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旗叶中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较其受体品种有所提高,证明抗旱转录因子基因的导入可提高受体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关键词:小麦;DREB;转基因;抗旱;测定
  中图分类号:S512.1+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038-04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分蒸发量升高,农用水资源日趋紧张,严重制约了我国小麦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抗旱小麦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发现逆境转录因子基因可以调控一系列与抗逆境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而被广泛应用于抗旱、耐逆小麦新品系的培育,并对获得的新品系进行了有关生理生化研究。郝晓燕(2006)[2]对转GmDREB1基因和GhDREB基因小麦植株从拔节期到开花期进行了干旱胁迫,测定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发现转基因小麦株系在干旱胁迫下比受体小麦光合速率降低幅度小,蒸腾速率增加的速率慢,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量高。高世庆等(2005)[3]研究发现,干旱胁迫2~6 d 时, 转GmDREB基因小麦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接近对照的2倍。Wang等(2006)[4]研究表明,在16 个转DREB基因小麦株系中有10个株系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2倍多。
  本试验对在旱地和水地上种植的6个转入抗旱转录因子GmDREB1和GhDREB基因的小麦转基因品系旗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进行了分离提取与测定,旨在探讨转基因小麦新品系利用渗透调节物质应对抗旱胁迫的变化规律,为培育高产优质及抗旱性强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2009~2011年度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隔离网室,分别在旱地和水地上种植了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08T299、08T378、08T349、08SD34、08SD36和08SD69,其中,含有GmDREB1基因的08T299受体为鲁麦14;含有GmDREB1基因的08T378和08T349品系的受体为济麦19;含有GhDREB基因的08SD34、08SD36和08SD69品系的受体为鲁麦23。抗旱对照品种为鲁麦21。
  1.2 试验方法
  旱地和水地上的供试材料均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9 m2。条播,正常田间管理,除自然降水外,旱地种植材料不进行灌溉,而水地种植材料于冬前、拔节期和开花期进行灌溉。 当每个小区小麦材料开花时(0d)、开花后7、21、28 d,在同一畦选取2株小麦旗叶各1片,混合置于塑料袋中,液氮速冻后于-20℃冰箱保存备用。
  1.3 测定方法 脯氨酸的提取与测定,基本按张殿忠等(1990)[9]的方法进行。将0.25 g叶片置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3%磺基水杨酸溶液2.5 ml,于沸水浴中10 min,冷却后过滤。取2 ml滤液,加2 ml冰醋酸及2 ml酸性茚三酮试剂,于沸水浴中30 min,冷却后加4 ml甲苯,摇荡30 s,静置片刻,上层液3 000 r/min离心5 min,520 nm处测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脯氨酸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可溶性糖的提取与测定,基本按Hakimi等(1995)[10]的方法进行。将0.2 g剪碎混匀的叶片放入10 ml离心管中,加蒸馏水5 ml,于沸水浴中30 min,过滤,定容。取0.5 ml滤液,加蒸馏水1.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 ml,浓硫酸5 ml,充分振荡,立即置沸水浴中保温1 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后,620 nm处测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可溶性糖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基因小麦品系旗叶可溶性糖的含量
  由表1可以看出,在旱地,除鲁麦14转基因品系08T299外,其余5个转基因小麦品系开花后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各自受体和对照品种。济麦19转基因品系08T378和08T349糖量分别比受体增加12.0%和17.8%,比对照增加17.9%和24.5%;鲁麦23转基因品系08SD34、08SD36和08SD69分别比受体增加20.3%、34.3%和9.7%,比对照增加19.2%、33.0%和8.7%;鲁麦14转基因品系08T299与受体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高,但转基因品系与受体间糖量水平基本相同。水地上,有些转基因小麦品系糖量比受体高,而有些转基因品系则比受体低。鲁麦14转基因品系08T299比受体增加24.8%,比对照增加28.9%;济麦19转基因品系08T378比受体和对照分别增加28.5%和22.5%,而品系08T349仅比受体增加1.5%;鲁麦23转基因品系08SD34、08SD36和08SD69均低于受体和对照品种。
  从旱地和水地可溶性糖总量来看,水地10个供试品种(系)中有8个旗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旱地,平均含量高22.7%。
  方差分析(表2)表明,旱地和水地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开花后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 d时达到峰值且差异极显著;小麦品种(系)间可溶性糖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如鲁麦14转基因品系08T299糖含量水平最高,与抗旱对照品种鲁麦21差异极显著。济麦19转基因品系08T378和08T349,鲁麦23转基因品系08SD34和08SD36糖含量虽高于受体品种济麦19、鲁麦23和对照品种鲁麦21,但差异不显著。
  2.2 转基因小麦品系旗叶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由表3看出, 在旱地6个转基因小麦品系除08T378品系4个时期脯氨酸总量低于受体和对照外,其中4个转基因品系均高于受体,一个接近受体;6个转基因小麦品系中有4个脯氨酸总量高于对照。济麦19转基因品系08T349比受体和对照分别增加25.2%和38.3%,而品系08T378则比受体和对照低;鲁麦23转基因品系08SD69比受体和对照分别增加26.1%和5.3%,品系08SD34和08SD36比受体分别增加5.4%和20.7%,前者比对照低,而后者与对照水平相当;鲁麦14转基因品系08T299与受体相当,但两者均比对照品种高。水地上,所有转基因小麦品系及受体4个时期脯氨酸总量均低于对照品种,但鲁麦23转基因品系08SD34、08SD36和08SD69比受体分别增加56.1%、23.4%和8.4%;鲁麦14转基因品系08T299比受体增加23.5%;只有济麦19转基因品系08T349和08T378低于受体品种。
其他文献
摘要:对我国花生栽培模式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对花生栽培模式演变过程中各个阶段做了分类介绍。分析了不同阶段中清棵蹲苗、地膜覆盖、单粒精播、麦套种等关键增产栽培技术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花生栽培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我国花生未来栽培模式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花生;栽培模式;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S565.2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
期刊
摘 要: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
期刊
摘 要:在小麦高肥水地块,确定秸秆还田与不还田2种还田条件,免耕、深耕和两年旋耕一年深耕3种耕作方式,666.7m2施纯氮15、11、20 kg 3个水平,通过区组优化,设计建立不还田免耕(BM)、还田免耕(HM)、还田深耕(HS)和还田综合(HZ)4种耕作模式,在每种耕作模式上进行纯氮3个水平的裂区试验。经过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和AHP层次比较,得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实行深耕的耕作模式,666.7
期刊
摘 要:以糖度及其它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6个高粱株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7天和14天后高粱幼苗的苗高、鲜重、饱和鲜重及干重的变化以及对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增大,苗高、鲜重、饱和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0、50、100 mmol/L NaCl浓度下,处理7天和14天的苗高差异显著;当NaCl浓度大于150 mmo
期刊
摘 要:为了解诸城烟区土壤养分状况,2012 年在诸城 5个基地单元共采集土壤样品 230 个,并进行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全市土壤 pH 均小于7.5,大多属适宜范围,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硼含量较低。为此,提出增施有机肥和“控氮、稳磷、增钾、补硼”的施肥策略;各基地单元不同土壤养分因子丰缺情况差异较大,施肥应注意因地制宜。  关键词:土壤养分;基地单元;诸城烟区
期刊
摘 要:为明确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和吡蚜酮等杀虫剂对大豆蚜虫的毒力和防治效果,采用浸渍法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大豆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大豆蚜虫都有较高的毒力,以啶虫脒对大豆蚜虫的毒力最高,LC50为7.026 μg/g,其余3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吡蚜酮,LC50分别为9.484、15.247和43.734 μg/g,对大豆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
期刊
摘 要:利用一对穗分枝差异的小麦近等基因系,研究其生长锥分化过程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穗分枝小麦发育至二棱期后,分枝穗轴突起形成,继而形成穗分枝;发育过程可分为9个时期:初生期、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分枝突起形成期、分枝小穗突起形成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抽穗始期;物候学方面,分枝小麦在二棱期之前的发育进程与正常穗型小麦一致,但分枝穗轴形成后,分枝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要晚于正常
期刊
重点实验室/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选取430份山东地方品种、124份育成品种和180份高代品系进行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到27份PPO活性较低的品种(系),可作为优质的低PPO活性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山东;小麦;种质;PPO活性;品质改良  中图分类号:S512.1+10.1(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
期刊
摘 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为试材,于2011年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以及秸秆还田期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同一种微生物数量在转植酸酶玉米、非转基因玉米及空白对照中基本相同;不同细菌菌群在不同时期内数量变化情况不同:氨化细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及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在生
期刊
摘要:脂肪酶是生物脂肪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酶系,在酶工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花生未成熟种子的cDNA文库,克隆了3种脂肪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花生3种脂肪酶均具有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和催化活性位点,分属不同的脂肪酶家族。利用半定量RT-PCR对花生3种脂肪酶进行表达研究表明,它们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其中AhLipase2在种子萌发时期的子叶中表达量高,可能起到分解储藏油脂,为幼苗生长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