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正子孔径拼接中系统误差的方法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heng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子孔径拼接中系统误差放大效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修正由干涉仪参考平晶引入的系统误差的方法。该方法只需利用三面互检获取参考平晶在拼接轴上(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面形数据,再用该数据构建参考平晶的面形误差修正波面,即运用Zernike 多项式(离焦和像散项)对误差修正波面进行低阶二次曲面的拟合,并在子孔径拼接测量中进行实时修正。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消除由干涉仪参考平晶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对拼接的影响,有效提高拼接波面的精度。
其他文献
We propose an improved design of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with ultra broadband-flattened dispersion and ultra-low confinement los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window. The design is considerably suitable for the generation of wideband supercontinuum spect
研究了两比特量子系统在复合退相干通道、广义幅值阻尼通道和退极化通道条件下量子存储支撑熵不确定度的动力学演化特性,并且与系统的l1范数相干度和相对熵相干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退相干条件下,系统的熵不确定度动力学过程对于两比特量子系统初始态是否为混合态较为敏感,并且对于系统退相干的类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量子存储支撑熵不确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反映开放量子系统的非经典特性。
自动病理图像诊断是医学图像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实现精确诊断的前提是提取健康与患病组织的形态特征。本文以深度神经网络为工具,提出一种增强卷积网络模型,通过训练一对互补的卷积神经网络,以优化病理图像诊断准确率。由于病理图像获取成本较高,为降低因训练样本数量有限造成的过拟合风险,算法首先训练基本网络,来估计病理图像中各局部组织患病的概率,之后训练另一异构网络,对基本网络的判决结果进行修正。实验在宾夕法尼
期刊
用激光散斑照相的方法测量了因光在透明介质中折射而引起的散斑位移,并求出介质的厚度与折射率。测量范围较大,最小厚度为微米。
广角成像系统在近距离倾斜摄像获取大场景平面信息时,图像会存在透视变形与径向失真综合的非线性几何失真。利用网格模板成像,结合透视投影下的共线点列的交比不变性原理,通过非线性优化获得径向失真模型参数,实现径向失真的校正;通过透视变换方法构建变换矩阵求得变换系数,进而实现线性梯形失真的校正。对广角镜头焦距为14mm,相机倾斜角为43.34°,边长1200mm正方形模板成像的几何失真进行了校正实验,经对不
采用超快半导体光电导开关的宽带太赫兹(THz)时域频谱(TDS)系统,研究了同族的KTiOPO4(KTP)晶体与RbTiOPO4(RTP)晶体在0.5-2.0 THz波段的光学声子振荡特性。虽然这两种晶体具有相似的晶格结构特征,但它们的THz时域频谱却显示出很大的差别:一是RTP晶体对THz波的吸收比KTP晶体强得多;二是当晶体的z轴平行于THz波电场振动方向时,RTP晶体的光学声子共振吸收峰较KTP晶体的数量更多。利用多洛仑兹振子伪谐振介电模型对两种晶体的复介电常数进行拟合,得到了对应于晶格弱振动的各个
以波长可调谐高功率脉冲激光器为激发源,采用共振增强多光子离化(REMPI)光谱技术,对SO2的里德堡态进行实验研究。在420~540 nm波长范围内,得到了与碱金属原子吸收光谱类似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离化光谱。429.3 nm和452.3 nm处离化峰对应(4 1)共振增强五光子离化,529.4 nm处的离化峰对应(4 2)共振增强六光子离化过程。该离化谱峰序列对应于高激发态F1A2态的np(n=4,5,6)里德堡态序列。对529.4 nm处离化峰的精细扫描表明,该处离化峰呈现为近等间隔的谱峰结构,对应于SO
在保持正六角晶格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纤芯附近多个圆形微孔的直径大小,在多孔光纤截面中引入三种非对称结构, 利用正负双折射相互补偿来调控并扩大双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线性区间。采用全矢量波束传播法并考虑熔融石英的材料色散,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偏振拍长色散曲线的影响。考虑到工艺制作的可行性, 通过优化结构参数,在同时覆盖1310 nm和1550 nm波长窗口的超宽带范围内获得了偏振拍长约为9 cm的平坦色散曲线,在1250~1650 nm波长范围内,拍长相对变化率小于0.15%;在1000~1900 nm波
作者在简单地回顾了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主要特点以及在D-D核反应中的一些问题后,谈到了加热机理的基本数据。给出了实验结果及加热所受的限制。最后评述了激光与等离子体参量在目前与将来可能达到的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