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总之,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持久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化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在化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笔者现就如何使化学课堂活跃,使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延续,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极少提出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碰到问题其实是不敢问,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担心自己提出问题而被其他同学笑话,于是便“三缄其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问。结果导致整节课学生无问题,教师一言谈,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们知道,问题的出现来源于对事物已有知识的观察和思维,观察的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有学生经常问到“为什么不能偏食?”“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我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对于爱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不爱提问的学生教师要多提供机会,也让他们品味成功的喜悦(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在提问和解惑中才能营造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自己要会问
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所以教师要会及时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疑问、设问、反问等多种形式,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时,提出:“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为什么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稀氨水、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来止痛、消肿?”“对于化工厂排放的碱性废水应怎样处理才能排放?”等等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教师的直接陈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发问,激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才会知道个中原因。在笔者的化学课堂上,经常会有智慧的火花碰撞,使学生在紧张、活跃中理解了化学学中抽象的和易混淆的知识。
三、教学形式要丰富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这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使化学课堂的气氛活跃,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知识,不仅仅靠“问题”的设置,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形式、直观教具的展示、形象化的语言等等。
1.教学场所多样化 如进入初三的第一节课,笔者并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学习化学的意义和方法等等。笔者只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临校园的树林下、花丛中,化学变化趣味横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笔者向他们讲述拉瓦锡、侯德榜、张青莲等故事,“白磷在水下也能燃烧的”的科学道理。看到孩子们那好奇的眼睛、愉快的笑脸,笔者深深感受到打破常规的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 化学学是自然科学,各种化学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在学习“影响化学生存的非化学因素”时,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从化学学角度解释,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何种非化学因素的影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又好之到乐知,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要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在化学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敲开化学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持久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化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在化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笔者现就如何使化学课堂活跃,使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延续,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极少提出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碰到问题其实是不敢问,因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担心自己提出问题而被其他同学笑话,于是便“三缄其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问。结果导致整节课学生无问题,教师一言谈,这样的教学模式又怎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们知道,问题的出现来源于对事物已有知识的观察和思维,观察的越仔细,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有学生经常问到“为什么不能偏食?”“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我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对于爱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不爱提问的学生教师要多提供机会,也让他们品味成功的喜悦(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在提问和解惑中才能营造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教师自己要会问
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所以教师要会及时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疑问、设问、反问等多种形式,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时,提出:“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为什么夏天蚊虫叮咬后可涂稀氨水、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来止痛、消肿?”“对于化工厂排放的碱性废水应怎样处理才能排放?”等等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教师的直接陈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发问,激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才会知道个中原因。在笔者的化学课堂上,经常会有智慧的火花碰撞,使学生在紧张、活跃中理解了化学学中抽象的和易混淆的知识。
三、教学形式要丰富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这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使化学课堂的气氛活跃,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知识,不仅仅靠“问题”的设置,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形式、直观教具的展示、形象化的语言等等。
1.教学场所多样化 如进入初三的第一节课,笔者并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学习化学的意义和方法等等。笔者只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临校园的树林下、花丛中,化学变化趣味横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笔者向他们讲述拉瓦锡、侯德榜、张青莲等故事,“白磷在水下也能燃烧的”的科学道理。看到孩子们那好奇的眼睛、愉快的笑脸,笔者深深感受到打破常规的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 化学学是自然科学,各种化学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在学习“影响化学生存的非化学因素”时,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古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从化学学角度解释,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何种非化学因素的影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再又好之到乐知,这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三个“质”的飞跃。当学生进入“知之”阶段时,教师要通过精心、刻意的引导和培养,促使学生在化学学的殿堂里越学越有劲,乐此不疲地勤奋上进,敲开化学学中一些未知领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