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素质提高的具体载体和完成者。课程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建设于一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课程建设与改革包括课程开发、课程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等,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我们平时谈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都以课程改革为基点。
  
  对高职教育课程观的认识
  
  课程观是对于课程的基本或一般的看法,是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紧贴教育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所界定的培养规格、层次及职业岗位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建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改革课程模式,组织实施教学。
  
  1.正确定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高层次阶段,它兼具两者的性质。其教育过程“包括普通教育、技术和与之有关的学科的学习,以及为获得与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进行的教育”(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通义》)。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创新和创业精神,成为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必须具备更强的技术转化与技术创新能力,群体合作能力与吃苦精神,社会交往与社会服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职业技能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也不仅仅是心理学上的能力概念——顺利完成学习或其他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而是指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内容。同时,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功能。因此,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人才总体能力的主要体现,是评价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准,也是高职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2.科学界定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
  培养规格是指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专业素质、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它是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和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上,应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他们应该具有由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构成的多层次的较为宽泛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通过知识转化和实践行为而具备的多元化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就是人类知识内化到个体头脑中所形成的类别、数量、质量及相互联系。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体现高职人才的特点。这个结构主要由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知识结合而成。其中,专业技术知识主要是指为适应某类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其职业针对性强,与专业服务方向密切相关。
  由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所以,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与迁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因为技术是通过科学发现而发展的,科学是技术的基础,而专业基础理论都是科学发展理论中的成熟理论,今后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出现都是对这些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只有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可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
  (2)能力结构。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合理的能力结构是个人从事职业、适应社会、寻求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应当具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匹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由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综合性、复合性要求所决定,职业能力对高职人才个人的因素尤其是能力因素的依赖程度更高。服务者必须具有娴熟的、高水准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由于这类人员在现场工作,或是处于指导、管理的地位,或是要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要,因此,必须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必须善于与人沟通,必须善于与人合作共事,必须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高职教育对此要予以充分重视。
  (3)素质结构。职业素质作为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其接受知识、技术、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并通过实践磨炼后的内化、积淀和升华的结果。素质与知识和能力相比,层次更高,涵盖范围更广。素质结构一般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等。专业素质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素质要求。
  同时,职业素质还应该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国际技术与职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随着社会职业结构及职业内涵的变动,学生要想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还要能够适应“某一领域内”(或称岗位群)的几种工作,使学生具备“可转换的技能”素质。
  
  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是构建课程新体系,以便培养学生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1.确立课程改革目标
  确立高职课程目标定位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明确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特征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构建的目标指向和评价标准,也是课程改革予以制定的基础;二是必须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提高;三是应该适应两方面需要: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就业市场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提供职业养成教育,另一方面要适应受教育者自我生存发展的主观需要。同时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化职教课程整体改革,构建大职教课程体系,让职教课程的价值和使用效果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之中,从而满足动态 社会的多方位需求。
  
  2.明确课程改革原则
  根据“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原则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选择和安排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把专业技术教育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适应近期就职就业的针对性专业训练与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教育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
  
  3.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
  要针对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行业、职业岗位群的特点,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需要出发,建立结构合理、综合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有整体优化的理念。不应过于强调某一门课程的系统性,而要着重考察该课程在课程体系整体中的价值,强调课程开设的综合效益;要打破课程壁垒,改变过去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的各门课程之间自成体系、互不通气的现象,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注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注重“文理融通”,加强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
  
  4.建立模块化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模块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一个“活”字,既包括课程的“活”,又包括学习主体的“活”。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性和可连接性,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模块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可由通修模块、专业大类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等组成。其中通修模块开设一定数量的素质教育课程;专业选修模块则涉及若干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针对未来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开设,并可随着职业岗位的变迁及时进行调整。学生可以根据本人兴趣爱好、能力和专业发展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自主选择。
  
  5.重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教育结构的变革,学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从客观上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应该是多规格、多层次、多类型的。为适应这一变化,高职课程设置也应该呈现多元性。这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课程功能的多元性,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多地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地方课程、特色课程、校本课程,以供学生选择。特别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利以及这种权利所对应的责任与义务,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享有课程选择权,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扩大课程张力,使学校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其他文献
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二元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城乡差距和农特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质和量以及机制的完善上建立农村公共产品
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西南地区是我国农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由于西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不够.就此,本文提出了走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发
讨论了并-串联单孔单响微差爆破网络的约束条件,探讨了雷管起爆误差对网络的影响,并将这种网络应用于路基拓宽爆破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然而,对学生来讲,他们可能觉得这些内容既枯燥又不太实用,不少同学有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使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思想
一、利用最初印象的作用育人    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学会利用最初印象做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初次对人的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也会起着指导性作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最初印象”。威廉·李卜克内西曾对初见马克思时情景长期记忆犹新,因为“那个头上披着乌黑狮鬃的人的逼视”的锐利眼睛给李卜克内西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最初印象。这种最初印象会在以后的人际交往或知觉时,
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是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在剖析政府在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三大假设基础上,提出政府应转换三个角色,构依托非政府组织就业培训的新机制、货企还企促进就
税费改革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但它并不是'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因为税费改革在实践中会不可避免地与现行的农村制度安排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农民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就凸显在我们面前。如何找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看做是下一年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会,昨天(13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的内容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平稳运行稳中求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