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部2013年05月01日~2015年04月30日收治的31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与对比应用抗生素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家长满意率普遍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治疗中配合抗生素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考虑小儿的自身特点,保证在儿童患者用药上的合理性。
关键词:抗生素;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可继发细菌感染[1]。目前临床上除早期使用抗病毒、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外,常见对怀疑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进行抗生素的治疗。但小儿上感有病毒引起较多, 这时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治疗作用, 反而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二重感染[2],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笔者旨在研究抗生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情况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住院部2013年05月01日~2015年04月30日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18例,其中男193例,女125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3.8±2. 3) 岁。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并发疾病以及就诊前应用抗生素的患儿。
1.2 诊断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起病,病程超过3d,伴有发热、流涕、喷嚏、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可见咽部充血和( 或) 扁桃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增加。
1.3 分组与治疗方法
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9例。分组后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抗病毒、止咳祛痰等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配合抗生素治疗,治疗也要本着对症治疗的原则进行。需要对患儿关于抗生索的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和记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当中的血常规、体温值、白细胞、不良反应等情况做出观察,分析抗生素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1.4 疗效判定标准
如果患儿的发热大大减轻,并且停药24h后。体温保持在38.0℃以下。咽喉疼痛减轻,偶尔有轻微的咳嗽,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儿还存在一定的发热和咳嗽症状,咽喉还有些轻微的疼痛,白细胞计数降低较少,病情有一定的改善,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的各种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都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息儿的病情有所加重.则说明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细胞情况
取患儿手指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总数,以常规指标为参照318例患儿有210例正常,占66.04%(观察组101例,对照组109例)。白细胞总数4×109~5×109/L者61例,占19.18%(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5×109~10×109/L者149例,占46.86%(观察组70例,对照组79例);10×109~15×109/L者29例,占9.12%(观察组16例,对照组13例);15 ×109~20×109/L者32例,占10.06%(观察组15例,对照组17例);20×109/L以上者47例,占14.78%(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
2.3 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分布情况
患儿体温38.5℃~39℃者居多,172例达到38℃~39℃,占54.09%(观察组97例,对照组75例);其中56例達到39℃(观察组20例,对照组36例);59例达到39℃~41℃(观察组33例,对照组26例);4例达到41℃(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持续时间在3d以内者281例,占88.36%(观察组137例,对照组144例);在3~5d者30例,占9.43%(观察组14例,对照组16例);在5d以上者7例,占2.2%(观察组4例,对照组3例)。
2.4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情况
观察组159例患儿使用抗生素121例,使用率达到76.10%。患儿均进行病原学检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阳性者26例,占16.35%;细菌阴性者49例,占30.82%。抗生素使用121例次:头孢曲松钠24例,占总使用例次的19.83%;阿莫西林22例,占18.18%;阿奇霉素19例,占15.70%;头孢克洛19例,占15.70%;头孢孟多醋钠10例,占8.26%;青霉素钠9例,占7.44%;联合用药18例。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治愈156例患儿,3例患儿因为病情严重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有效治愈97例患儿.治愈率为61.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患儿较少,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家长满意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l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抗生素在抑制病毒的繁衍和再生方面具有很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病患。从表1当中也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和复发也少于对照组,这说明抗生素有加好的预后作用,并且在治疗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优秀的药理特点。
上感多为病毒性的感染,少数可能会发生细菌感染或合并感染,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常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抗生素已成为常用药以抑制可能或已发生的细菌感染[3]。上感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时症状较轻,且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又因为人群接待量大,病原学检测普及率并不高,现阶段常利用血常规检验进行基本的判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从病理学来说,患者若引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往往会升高,而引发病毒感染却无此变化,但是临床统计表明其准确率只有50%左右[4],若采用白细胞总数作为感染标准,本次研究中可能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为108例,占33.96%,观察组58例,占36.48%,而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6.10%,使用较为泛滥,而采用病原学检验,其中细菌阳性者也只有26例,占16.35%,远低于抗生素使用比率。
本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抗生素是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合成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上呼吸感染等,能够作用于多种常见病原菌,对肠杆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有强烈作用,是抑制上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前需进行敏感度的测定。
本研究中白细胞正常者,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患儿在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抗生素并不能够有效地缩短病程,针对未被细菌感染患儿不宜使用抗生素。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在治疗上感患儿中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90%左右,其中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只有20%左右[5]。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降低患者机体抵御能力,对于患儿来说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及副作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与肠球菌对于头孢曲松钠耐药,滥用该药还可能导致小儿肾结石,产生皮疹、痉痒、发热、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4 结论
抗生素过度使用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其已被视作“万能药物”,医师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滥用抗生素药物,以遏制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特别是患儿身体机能抵御能力不强,医师为了减少风险多采用抗生素;家长亦出于多多益善的原则,对抗生素抱有较大的期待,却对抗生素的认知不够,将后者看作一种基础保障。
因此,应一方面提高抗生素使用水平,掌握抗生素用药指征, 同时做好医院的微生物送检工作,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完善医院的抗生素管理制度,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保障,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裴留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14- 115.
[2] 沈娟.临床药师参与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J].安徽医药,2012, 16(4):540-542.
[3] 陈醒民,刘亚茹,蔡金芳,等.652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J].江西医药.2010,45(12),1221-1222.
[4] 陳瑞.抗生素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7-49.
[5] 沈娟.临床药师参与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J].安徽医药,2012,16(4):540-542.
关键词:抗生素;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可继发细菌感染[1]。目前临床上除早期使用抗病毒、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外,常见对怀疑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进行抗生素的治疗。但小儿上感有病毒引起较多, 这时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治疗作用, 反而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二重感染[2],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笔者旨在研究抗生素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情况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住院部2013年05月01日~2015年04月30日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18例,其中男193例,女125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3.8±2. 3) 岁。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并发疾病以及就诊前应用抗生素的患儿。
1.2 诊断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起病,病程超过3d,伴有发热、流涕、喷嚏、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可见咽部充血和( 或) 扁桃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增加。
1.3 分组与治疗方法
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9例。分组后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抗病毒、止咳祛痰等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与配合抗生素治疗,治疗也要本着对症治疗的原则进行。需要对患儿关于抗生索的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和记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当中的血常规、体温值、白细胞、不良反应等情况做出观察,分析抗生素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1.4 疗效判定标准
如果患儿的发热大大减轻,并且停药24h后。体温保持在38.0℃以下。咽喉疼痛减轻,偶尔有轻微的咳嗽,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则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儿还存在一定的发热和咳嗽症状,咽喉还有些轻微的疼痛,白细胞计数降低较少,病情有一定的改善,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的各种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都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息儿的病情有所加重.则说明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细胞情况
取患儿手指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总数,以常规指标为参照318例患儿有210例正常,占66.04%(观察组101例,对照组109例)。白细胞总数4×109~5×109/L者61例,占19.18%(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5×109~10×109/L者149例,占46.86%(观察组70例,对照组79例);10×109~15×109/L者29例,占9.12%(观察组16例,对照组13例);15 ×109~20×109/L者32例,占10.06%(观察组15例,对照组17例);20×109/L以上者47例,占14.78%(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
2.3 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分布情况
患儿体温38.5℃~39℃者居多,172例达到38℃~39℃,占54.09%(观察组97例,对照组75例);其中56例達到39℃(观察组20例,对照组36例);59例达到39℃~41℃(观察组33例,对照组26例);4例达到41℃(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持续时间在3d以内者281例,占88.36%(观察组137例,对照组144例);在3~5d者30例,占9.43%(观察组14例,对照组16例);在5d以上者7例,占2.2%(观察组4例,对照组3例)。
2.4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情况
观察组159例患儿使用抗生素121例,使用率达到76.10%。患儿均进行病原学检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细菌阳性者26例,占16.35%;细菌阴性者49例,占30.82%。抗生素使用121例次:头孢曲松钠24例,占总使用例次的19.83%;阿莫西林22例,占18.18%;阿奇霉素19例,占15.70%;头孢克洛19例,占15.70%;头孢孟多醋钠10例,占8.26%;青霉素钠9例,占7.44%;联合用药18例。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治愈156例患儿,3例患儿因为病情严重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有效治愈97例患儿.治愈率为61.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患儿较少,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家长满意率普遍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l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抗生素在抑制病毒的繁衍和再生方面具有很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病患。从表1当中也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和复发也少于对照组,这说明抗生素有加好的预后作用,并且在治疗患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优秀的药理特点。
上感多为病毒性的感染,少数可能会发生细菌感染或合并感染,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通常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抗生素已成为常用药以抑制可能或已发生的细菌感染[3]。上感患者发生细菌感染时症状较轻,且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又因为人群接待量大,病原学检测普及率并不高,现阶段常利用血常规检验进行基本的判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从病理学来说,患者若引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往往会升高,而引发病毒感染却无此变化,但是临床统计表明其准确率只有50%左右[4],若采用白细胞总数作为感染标准,本次研究中可能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为108例,占33.96%,观察组58例,占36.48%,而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6.10%,使用较为泛滥,而采用病原学检验,其中细菌阳性者也只有26例,占16.35%,远低于抗生素使用比率。
本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抗生素是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合成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上呼吸感染等,能够作用于多种常见病原菌,对肠杆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有强烈作用,是抑制上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前需进行敏感度的测定。
本研究中白细胞正常者,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患儿在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抗生素并不能够有效地缩短病程,针对未被细菌感染患儿不宜使用抗生素。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在治疗上感患儿中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90%左右,其中发生细菌感染的概率只有20%左右[5]。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降低患者机体抵御能力,对于患儿来说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及副作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与肠球菌对于头孢曲松钠耐药,滥用该药还可能导致小儿肾结石,产生皮疹、痉痒、发热、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
4 结论
抗生素过度使用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其已被视作“万能药物”,医师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滥用抗生素药物,以遏制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特别是患儿身体机能抵御能力不强,医师为了减少风险多采用抗生素;家长亦出于多多益善的原则,对抗生素抱有较大的期待,却对抗生素的认知不够,将后者看作一种基础保障。
因此,应一方面提高抗生素使用水平,掌握抗生素用药指征, 同时做好医院的微生物送检工作,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完善医院的抗生素管理制度,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保障,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裴留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14- 115.
[2] 沈娟.临床药师参与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J].安徽医药,2012, 16(4):540-542.
[3] 陈醒民,刘亚茹,蔡金芳,等.652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J].江西医药.2010,45(12),1221-1222.
[4] 陳瑞.抗生素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7-49.
[5] 沈娟.临床药师参与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J].安徽医药,2012,16(4):54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