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2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并就如何树立体育文化新理念,在制度、行为物质层面以及体育文化资源等方面探究中国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战略
一、前言
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发展的灵魂,是人类体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能否不断创造新体育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体育、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的盛衰荣辱[1]。步入了“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很快,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现在的体育文化发展就略显滞后了。因此体育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不谋而合,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体育文化作为大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要做好其本职工作,不仅要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更应该从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出发,使体育运动的观念植根于人们脑海,且用体育观念引导体育行为。本文就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谈些看法。
二、我国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战略
(一)树立体育文化创新理念
1.体育文化观念和思路策略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文化惟有坚持先进的理念才能产生优质行为[2]。普通民众应树立健康观念,加强创新意识,国家体育部门可以培养和组织更有效的队伍,建立体育文化的组织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如: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使人们受到了一次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加深了对体育文化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体育价值、强化了锻炼身体意识;“科技奥运”理念,使人们健身观念得到了转变、树立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的思想,提高了科学健身的知识水平。这不仅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同时使民众对体育有了更加深层的了解。在思想观念上给了中国群众重大一击,让民众知道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深入人心。
2.情感策略
非智力因素是体育文化创新的关键,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激发人们创新的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年轻一代人,激发他们(如高校教师、学生等)的创新欲望,提高他们情感智慧的发展。
(二)制度、行为层面上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1.建立、健全体育组织机构,完善体育政策法规
体育文化创新的理念只有应用于体育文化发展的行动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不仅要在体育文化理念上创新,更重要的是将之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从体育文化的制度着手,用实际行动来建设体育文化。国家体育总局及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要大力支持,省、市、区建立、建全体育组织(主要指体育总会、各单项运动协会、各种人群体育协会和行业体育协会)加强队伍建设、规划和指导好各省体育活动网点,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中共中央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体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育法规和竞赛制度使人们不仅享有运动的权利,也要有建设体育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一系列关于体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实施,使得我国的体育事业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时期,促进了体育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
2.促进体育赛事发展、引导大众传媒宣传
体育赛事、大众传媒的作用不言而喻,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运动会的筹办宣传过程中,各承办比赛场馆都在营造各比赛项目良好的氛围,从而影响了群众的体育思想观念和体育活动行为、群众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大众传媒作为体育宣传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体育宣传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有“把关”作用、权威性作用、渗透性作用和对宣传受众心理定势形成或改变的促进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体育宣传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发展。大众传媒可以借助我国知名体育人士的作用,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如:成龙、李连杰等为中华武术的旗帜,使人们明白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即体育锻炼能全面兼顾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等的发展。
3.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促进体育文化发展繁荣
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我们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也是体育文化发展传播的三大途径。家庭的教育、文化氛围、环境对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基础阶段,如果家长对体育很重视且工作之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那么他们的这种观念、行为就会无形的对孩子有熏陶的作用。学校这个大环境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主体作用,青少年在这期间,受到体育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社会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将一些时尚元素与体育文化结合;创造有利条件,推进体育文化与科学技术重组。如街舞的发展在中国是从社会开始延伸,从而决定了街舞的发展。因此,体育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三者的合力,只要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体育文化将得到最优的发展。
4.坚持体育文化“走出去,拿进来”策略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虽有宏大的理论,但缺少严密科学的理论体系。西方体育是建立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具有完善的体育科学体系。中国传统体育可以吸收西方体育的科学成果,丰富、完善、弥补自身的不足,积极适应现代体育竞技性的要求,扩大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吸收和借鉴西方体育文化精髓,要移植优秀的运动项目,如西方的赛马、马术、网球、棒球、高尔夫球以及休闲运动中的攀岩、滑翔、蹦极、台球、桌球、沙滩排球、漂流等项目,更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的体育观念,如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表现等观念,还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如体育俱乐部制、职业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
5.宗教的补充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且大多数信仰宗教,所以他们的一些社会行为都受宗教的影响。宗教的活动、观念、信仰都从不同层面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宗教活动对人体强身健体、调节身心、是现代体育项目的来源等。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要结合宗教,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人民的作用,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以物质为保障促进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国家要重视对国民体育发展的客观环境进行物质改造,加大对各省、市、区及农村地区体育场馆和群众体育场所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出台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疏通相关的金融渠道,要采用国营、民营、私营、名人以及群众购买体育彩票收益等形式,建设具有冠名牌象征性和纪念性的运动场馆、群众体育场所和健身路径,以满足人民锻炼的不同层次要求。
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计,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物质成果,这些物质,对人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另外,有关政府部门应根据人们的需求特点,积极配备不同的场地和器材,并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尽可能满足人们所需。
(四)加强体育文化资源建设
体育人力资源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发展人力资源。首先,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整合体育人才资源。体育人才是指有一定体育学识水平和技能,并能在体育领域理做出创造性的贡献的人,它包括体育竞技人才、体育教育人才、体育科技人才、体育媒体人才、体育产业人才和体育管理人才[4]。其次,大力培养体育社会指导员,使体育文化建设科学化、人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支具有体育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高,并且年龄、性别、活动项目结构合理的体育指导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够传授具体的锻炼方法、手段,而且能够经常举办健身知识讲座和印发健身、健美、养身的运动处方,使体育文化建设科学化、人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最后,加强非体育人口建设。非体育人口比重占有量较大的是女性、中老年人和农民,加大对他们的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比赛,促进非体育人口体育化。
三、结束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就是由人类的需要产生的也必然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它对大众的影响集中在赋予人们乐观的生活观,拓宽人们的生活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怡情益智、娱乐的需要[5]。正因为体育文化有如此大的作用,所以中国不仅要大力发展中国体育文化,而且要在发展的战略上创新。从观念、制度、行为、文化志愿建设等方面着手,使体育活动、体育运动氛围遍布全国,让每个公民都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和立新,张铁玲.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之辨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2] 谢朝波.谈高校体育文化创新发展战略[J].大家.2009.
[3] 黄迎乒,孙文平.体育文化对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作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
[4] 唐炎,朱维娜.体育人才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欧阳明胜.论述中国体育文化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