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学学生在刚接触机械基础教学内容时,经常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认为教材中的知识过于杂乱,重点难以把握。因此教师要在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同时,让教具成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媒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具使用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一,从必然性来看,教材中存在大量机械传动图、原理图与系统图等。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采取模型展示、挂图、画图等方法来达到提升学生感性认知的效果。但挂图与画图有着明显的劣势,不够立体、直观,于是模型教具便应运而生。而模型教具的诞生又是建立在普通教具与多媒体教具平分秋色的基础上的,在此前提下探讨教具如何应用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的。第二,从可行性上来看,把教具同机械基础课程相联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不过,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具,而要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找出教材与教具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通过各类教具的帮助完成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讲解,这样才能让教材中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不容易讲清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使机械运动过程及声音效果明显体现。
二、普通教具的功能应用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如果可能,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当以直观的方法呈现,用感性的方法赋予,才能取得理性的收获。”为了让教学的直观性更强,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具灵活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形成感性认识。当讲解到机械传动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机械传动教具,这类教育一般将几种经常用到的传动装置同电机控制线路进行组合,是一种逼真的生产类机械。教师向学生演示教具之前,先要布置一些问题,如:机械传动的类型有哪几种?不同传动类型会涉及什么部件?传动起到什么功能?这些传动类型在生活中能起到哪些作用?接下来教师把教具通电运转,以便学生一边观察结构,一边思考问题,并得到最终的合理答案。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感性材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把感性材料与理性知识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机械基础教材的理解。
三、自制教具的功能发挥
在利用传统教具进行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学生自制教具进行学习。伏尔泰曾经说过:“调动器官去了解事物是第一步,利用器官去创造事物是第二步,创造是了解的升华。”学生自制教具,并将自制教具应用于课堂,正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升华,而对于教学来讲,这种方法无疑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比如在教师讲解槽轮机构前,给学生安排动手制作教具的任务。为了避免任务量过大,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学生负责外啮合槽轮机构,另一些学生负责内啮合槽轮机构。当同学们把教具呈现出来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槽轮机构由哪几部分构成?有哪几种不同的槽轮机构?这一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教材中哪里体现?以这几个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教具,并结合教材了解相关知识。正式上课前,同学们就对槽轮机构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未必准确,但是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最终能够对槽轮机构有精确、透彻的认识。再比如当教师讲解凸轮机构时,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提出如下问题:凸轮的定义是什么?凸轮机构的定义是什么?凸轮机构利用了什么工作原理?当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现场剪一些凸轮纸片,使大家能够从感观上对其进行认识,接下来教师指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并自然引出凸轮轮廓曲线的应用问题。像这样先设疑问,再制教具的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四、多媒体教具的功能突破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具的一种现代化表现形式,这类教具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学挂图、教学实物,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机器结构复杂带来的无法剖析观察的弊病,使学生可以对各类机构及零件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除了直观性特点,多媒体教具的灵活快捷的特点也值得一提。机械基础课中教师经常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二次讲解,传统的板书、挂图、一般教具难以有效节约时间。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的灵活性很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当然,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当作一种教具进行应用,最主要的是看中它可以模拟实验的优势功能。机械基础学科中有一些必须要做的实验,比如对材料进行静拉伸、了解四连杆机构曲线等,而这些实验对于实验器材的要求较高,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有条件进行,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只能依靠口述使学生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计算机上的模拟操作,从而结束了机械课程实验口述的历史。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如果能够善于钻研,将普通教具同多媒体教具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往往更加理想。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具演示既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传统教具、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教具的应用,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责编 李亚婷)
一、教具使用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第一,从必然性来看,教材中存在大量机械传动图、原理图与系统图等。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采取模型展示、挂图、画图等方法来达到提升学生感性认知的效果。但挂图与画图有着明显的劣势,不够立体、直观,于是模型教具便应运而生。而模型教具的诞生又是建立在普通教具与多媒体教具平分秋色的基础上的,在此前提下探讨教具如何应用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的。第二,从可行性上来看,把教具同机械基础课程相联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不过,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具,而要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找出教材与教具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通过各类教具的帮助完成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讲解,这样才能让教材中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不容易讲清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使机械运动过程及声音效果明显体现。
二、普通教具的功能应用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如果可能,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当以直观的方法呈现,用感性的方法赋予,才能取得理性的收获。”为了让教学的直观性更强,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具灵活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形成感性认识。当讲解到机械传动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机械传动教具,这类教育一般将几种经常用到的传动装置同电机控制线路进行组合,是一种逼真的生产类机械。教师向学生演示教具之前,先要布置一些问题,如:机械传动的类型有哪几种?不同传动类型会涉及什么部件?传动起到什么功能?这些传动类型在生活中能起到哪些作用?接下来教师把教具通电运转,以便学生一边观察结构,一边思考问题,并得到最终的合理答案。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感性材料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把感性材料与理性知识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机械基础教材的理解。
三、自制教具的功能发挥
在利用传统教具进行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学生自制教具进行学习。伏尔泰曾经说过:“调动器官去了解事物是第一步,利用器官去创造事物是第二步,创造是了解的升华。”学生自制教具,并将自制教具应用于课堂,正是对自我认知的一种升华,而对于教学来讲,这种方法无疑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比如在教师讲解槽轮机构前,给学生安排动手制作教具的任务。为了避免任务量过大,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学生负责外啮合槽轮机构,另一些学生负责内啮合槽轮机构。当同学们把教具呈现出来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槽轮机构由哪几部分构成?有哪几种不同的槽轮机构?这一机械的工作原理在教材中哪里体现?以这几个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教具,并结合教材了解相关知识。正式上课前,同学们就对槽轮机构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未必准确,但是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最终能够对槽轮机构有精确、透彻的认识。再比如当教师讲解凸轮机构时,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提出如下问题:凸轮的定义是什么?凸轮机构的定义是什么?凸轮机构利用了什么工作原理?当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现场剪一些凸轮纸片,使大家能够从感观上对其进行认识,接下来教师指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并自然引出凸轮轮廓曲线的应用问题。像这样先设疑问,再制教具的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四、多媒体教具的功能突破
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具的一种现代化表现形式,这类教具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教学挂图、教学实物,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因为机器结构复杂带来的无法剖析观察的弊病,使学生可以对各类机构及零件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除了直观性特点,多媒体教具的灵活快捷的特点也值得一提。机械基础课中教师经常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二次讲解,传统的板书、挂图、一般教具难以有效节约时间。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的灵活性很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当然,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当作一种教具进行应用,最主要的是看中它可以模拟实验的优势功能。机械基础学科中有一些必须要做的实验,比如对材料进行静拉伸、了解四连杆机构曲线等,而这些实验对于实验器材的要求较高,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有条件进行,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只能依靠口述使学生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在计算机上的模拟操作,从而结束了机械课程实验口述的历史。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如果能够善于钻研,将普通教具同多媒体教具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往往更加理想。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具演示既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传统教具、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教具的应用,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