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慈善特别是收养智障者需要以经济实力作保障,绝非凭一腔热情就能做好。胡艳萍很理性,她用做生意的利润支撑自己的慈善事业,让更多的智障者感受到了爱。她让部分智障人参加工作,自食其力,从而收获尊严,这种慈善创意应当点赞,值得推广。
吉林省长春市岳阳路上有一家阿甘餐厅,有些名气。阿甘是人们熟知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人物,因为是低能儿,经常被人捉弄,但这个不幸的人后来却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成了明星、英雄和富翁。走进阿甘餐厅,服务员举止稍显笨拙,但一脸真诚,真有点像阿甘。十几位“阿甘”在这里工作,可以说是奇迹。奇迹的创造者是胡艳萍,不过开这个餐厅只是她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在乡下她还经管着“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以下简称“善满家园”),那里住着28位智障人。胡艳萍既是托养中心的出资人,又是这群人眼中的“母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智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有尊严地生活着,很多人甚至能坚持正常上下班,自食其力。
胡艳萍救助智障人已经20多年。开始时是出于对这些弱者的同情,让他们不再无家可归。多年朝夕相处后,发现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觉得应该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她从简单地收留、管吃管住,发展到把救助智障人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她自己出资办起智障人士康复托养机构,聘请了服务人员照顾智障者;办起茶楼、餐馆,让有劳动能力的智障者就业。人人都应有善心,扶弱济困,但有钱人、能力强的人更应该伸出援手。把慈善事业和投资兴业结合起来,慈善活动才能更有规模、更可持续,管理也能更规范。
善心伴着人生路
胡艳萍1974年出生于长春市郊,从小养成了敢作敢为的性格。她高中没毕业就和村里几个姐妹到城里找事干,早早踏入社会,体验到人情冷暖。她在长春火车站摆摊多年,时常见到痴苶呆傻、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她的善心经常被唤起:“看不得他们可怜,想帮他们活得好一些!”
1993年5月的一天,胡艳萍在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救助病人至清醒后,胡艳萍问他的情况,知道他姓赵,来自农村,终生未娶,四处流浪。看到他晚上睡在大厦房檐下,时常冻得感冒发烧,胡艳萍生了恻隐之心。当时,她和三个女孩租住在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便说服同伴把赵大爷接了过来,让他住到小屋里。1999年,胡艳萍在火车站附近开了小饭馆,广场上有位流浪女子,整天在垃圾箱翻东西。到了夏天,垃圾箱扒开后,发霉腐臭的味道传得很远。胡艳萍的饭馆离垃圾箱挺近,阵阵臭味儿熏走不少顾客,胡艳萍对这位流浪女子说:“你别翻垃圾了,就到我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开支!”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新衣服。后来,胡艳萍领她看过几次病,叮嘱她按时吃药。她从此很少犯病,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胡艳萍经营饭馆,生意还不错。结婚后生了孩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厄运却给她当头一棒:儿子出世不久,就被诊断患了唐氏综合征,先天性智障,生命仅能维持半年。胡艳萍带孩子跑遍了长春各大医院,医生给出的答案如出一辙。半年后,儿子真的夭折了,胡艳萍伤心欲绝。在很长的时间里,她常常自己在屋子里发呆。2002年5月,胡艳萍在街上散步时,一个看上去精神不太正常的小女孩,朝另一个女孩手里的冰淇淋上吐了一口,拿冰淇淋的女孩非但没有把冰糕送给她,反倒丢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烂,然后瞪了吐口水的女孩一眼,愤愤地离开了。智障女孩的神情触动了胡艳萍的怜悯之心,她到商店买了个冰淇淋,递给了智障女孩。接过冰淇淋,女孩满足地笑了,明亮的笑容里包含着感激,还有一丝天真的快乐,打动了胡艳萍。照顾这样的可怜孩子,让她丧子后的绝望心情有了寄托。做更多的事,救助更多的可怜人,胡艳萍决定用这样的方式寄托她对儿子的怀念。
“善满家园”迎飞跃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振奋了精神,生意越做越大,饭店、茶楼、网吧,滚雪球式发展。有了实力,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更多了。她不仅救助眼前的弱者,还寻找和接纳更多的智障人,把照顾他们作为一项事业来干。她听朋友讲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邻居收养了她,可继母患了脑血栓,小可欣孤苦无依。胡艳萍听了感到揪心,第二天就赶过去,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
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外地办事,路过一个村子,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右眼有块伤疤的孩子,就赶紧下了车。她呵斥住那些施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嚷道:“二亮没爹没娘,没人管,别人能揍他,我为啥不能?”孩子的话戳痛了胡艳萍的心,她抱起这个叫二亮的孩子,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村干部说,二亮出生后不久,父母就不在了,亲属们也不愿照料他,二亮饿了只能到邻居家蹭饭吃,因此没少受其他孩子欺负,他眼睛上的伤疤就是被小孩子用竹签扎的。二亮的处境让胡艳萍泪水长流,在征得村干部同意后,她把二亮带回了长春。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她都当做儿女养护,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美好的名字。
这么多残疾儿童怎么抚养?胡艳萍经商挣的钱成了经济来源。2010年,胡艳萍出资400万元,在家乡租了几十亩地,改造一所废弃的学校,建了宿舍、活动室、食堂。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场所取名为“善满家园”,让这些智障者有了自己的家。房前屋后种菜种果树,院子里养鸡喂猪。春天来了,工作人员带着智障者们在菜地里劳动、玩乐。胡艳萍先后收留过50多名智障者,有些人已经康复,重返社会,仍留在这里的智障人,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了,还过着衣食无忧、有人监护的生活。在胡艳萍眼中,他们永远是她的“孩子”。
在“善满家园”,孩子们不仅生活和医疗有保障,还能得到情深意浓的关爱。2014年10月的一天,胡艳萍在外地出差,忽然接到“善满家园”园长的电话,告诉她二亮患了病毒性脑炎,病情危急,请示该怎么办。胡艳萍毫不犹豫地说:“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经过一番紧急抢救,花了3万多元,二亮的病情才稳定了。2013年初,媒体曾报道河南省兰考县有个叫袁厉害的妇女,收养弃婴却无足够能力照顾。孩子们缺吃少穿,饥寒交迫。疏于看管的孩子玩出一场大火,7个儿童不幸遇难。收养儿童、弱者需要善心,却又不能仅凭善心,还需要收养者有养育和监护的能力及责任心。袁厉害的教训震动了胡艳萍。她意识到,收养要合法,要得到政府允许,要量力而行,要保证智障儿童拥有正常的生活条件。从此,胡艳萍做善事坚持高标准,让“善满家园”具备了比较好的收养条件,当地政府为“善满家园”挂了牌子,孩子们都上了户口,享有医疗保险。
自立自强的事业
胡艳萍的爱心之举感动了社会。近年来,一些网民向她要银行账号,想给她捐钱,但她拒绝接受,坚持凭自己的能力做慈善:“大家的好心我领了,我现在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不想把这件事情做偏、做歪,还请大家谅解!”
胡艳萍发现智障者渴望通过劳动获得尊严,便让工作人员带着智障者劳动,教他们种菜、收庄稼。智障者干活儿粗糙,需要返工,甚至会把青涩的果实摘下来炫耀,但只要他们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胡艳萍就嘱咐工作人员不必太在意。胡艳萍经营着超市、茶楼、饭店等产业,她挑选了几个智力稍好的孩子到茶楼帮忙。他们到了茶楼后,干活很用心,但有些乖张、可笑的举止引起了个别员工的反感。有的员工不愿意与“傻子”为伍,因此辞了职。胡艳萍并没因此改变主意,她告诉员工:一个有爱心的健全人是不会介意智障人士的,反而会主动帮助他们。见几个智障者在茶楼干得很快活,不少智障者也纷纷向胡艳萍请求上班。
顺应智障者的意愿,胡艳萍决定创办一个吸纳智障人士就业的餐饮企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更得到做人的尊严。经过一番努力,阿甘餐厅开业了,33名员工中有12位是智障者。他们穿着整洁,热情高涨。一个叫快乐的迎宾员如果觉得自己的服务态度不合格,就会恳求客人回到门口再走一遍,他重新微笑相迎。传菜员吉祥搞不清桌号,上菜时经常张冠李戴。这要在一般饭店,肯定会招来训斥,在这里却能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包容。这些另类的服务员做事虽然时有错讹,但不出大格,服务热情,单纯又有点幽默,客人在宽容里也有点行善的感觉,慕名而来的客人挺多。一些外地客人在网上看到阿甘餐厅的故事后,还专程赶过来体验。
由于衣食住行和医疗上有保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者和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好转,20多人先后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天道无亲,常予善人。”后来,胡艳萍又成功懷孕,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行善的,得到救助的,都在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真是让人感到宽慰。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栏编辑/厉飞
吉林省长春市岳阳路上有一家阿甘餐厅,有些名气。阿甘是人们熟知的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人物,因为是低能儿,经常被人捉弄,但这个不幸的人后来却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成了明星、英雄和富翁。走进阿甘餐厅,服务员举止稍显笨拙,但一脸真诚,真有点像阿甘。十几位“阿甘”在这里工作,可以说是奇迹。奇迹的创造者是胡艳萍,不过开这个餐厅只是她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在乡下她还经管着“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以下简称“善满家园”),那里住着28位智障人。胡艳萍既是托养中心的出资人,又是这群人眼中的“母亲”。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智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有尊严地生活着,很多人甚至能坚持正常上下班,自食其力。
胡艳萍救助智障人已经20多年。开始时是出于对这些弱者的同情,让他们不再无家可归。多年朝夕相处后,发现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觉得应该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她从简单地收留、管吃管住,发展到把救助智障人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她自己出资办起智障人士康复托养机构,聘请了服务人员照顾智障者;办起茶楼、餐馆,让有劳动能力的智障者就业。人人都应有善心,扶弱济困,但有钱人、能力强的人更应该伸出援手。把慈善事业和投资兴业结合起来,慈善活动才能更有规模、更可持续,管理也能更规范。
善心伴着人生路
胡艳萍1974年出生于长春市郊,从小养成了敢作敢为的性格。她高中没毕业就和村里几个姐妹到城里找事干,早早踏入社会,体验到人情冷暖。她在长春火车站摆摊多年,时常见到痴苶呆傻、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她的善心经常被唤起:“看不得他们可怜,想帮他们活得好一些!”
1993年5月的一天,胡艳萍在长春火车站卖冷面、麻辣烫。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突然摔倒在她的摊前,浑身抽搐,口吐白沫。救助病人至清醒后,胡艳萍问他的情况,知道他姓赵,来自农村,终生未娶,四处流浪。看到他晚上睡在大厦房檐下,时常冻得感冒发烧,胡艳萍生了恻隐之心。当时,她和三个女孩租住在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便说服同伴把赵大爷接了过来,让他住到小屋里。1999年,胡艳萍在火车站附近开了小饭馆,广场上有位流浪女子,整天在垃圾箱翻东西。到了夏天,垃圾箱扒开后,发霉腐臭的味道传得很远。胡艳萍的饭馆离垃圾箱挺近,阵阵臭味儿熏走不少顾客,胡艳萍对这位流浪女子说:“你别翻垃圾了,就到我店里帮忙吧,我给你开支!”胡艳萍带她洗了澡,给她买了新衣服。后来,胡艳萍领她看过几次病,叮嘱她按时吃药。她从此很少犯病,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胡艳萍经营饭馆,生意还不错。结婚后生了孩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厄运却给她当头一棒:儿子出世不久,就被诊断患了唐氏综合征,先天性智障,生命仅能维持半年。胡艳萍带孩子跑遍了长春各大医院,医生给出的答案如出一辙。半年后,儿子真的夭折了,胡艳萍伤心欲绝。在很长的时间里,她常常自己在屋子里发呆。2002年5月,胡艳萍在街上散步时,一个看上去精神不太正常的小女孩,朝另一个女孩手里的冰淇淋上吐了一口,拿冰淇淋的女孩非但没有把冰糕送给她,反倒丢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烂,然后瞪了吐口水的女孩一眼,愤愤地离开了。智障女孩的神情触动了胡艳萍的怜悯之心,她到商店买了个冰淇淋,递给了智障女孩。接过冰淇淋,女孩满足地笑了,明亮的笑容里包含着感激,还有一丝天真的快乐,打动了胡艳萍。照顾这样的可怜孩子,让她丧子后的绝望心情有了寄托。做更多的事,救助更多的可怜人,胡艳萍决定用这样的方式寄托她对儿子的怀念。
“善满家园”迎飞跃
走出失子之痛后,胡艳萍振奋了精神,生意越做越大,饭店、茶楼、网吧,滚雪球式发展。有了实力,她对智障人士的关注也更多了。她不仅救助眼前的弱者,还寻找和接纳更多的智障人,把照顾他们作为一项事业来干。她听朋友讲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有个叫梁可欣的智障女孩,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离世,邻居收养了她,可继母患了脑血栓,小可欣孤苦无依。胡艳萍听了感到揪心,第二天就赶过去,把梁可欣接到了长春。
2011年秋天,胡艳萍到外地办事,路过一个村子,看到几个孩子追打一个衣服破烂、右眼有块伤疤的孩子,就赶紧下了车。她呵斥住那些施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欺负别人。一个孩子嚷道:“二亮没爹没娘,没人管,别人能揍他,我为啥不能?”孩子的话戳痛了胡艳萍的心,她抱起这个叫二亮的孩子,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村干部说,二亮出生后不久,父母就不在了,亲属们也不愿照料他,二亮饿了只能到邻居家蹭饭吃,因此没少受其他孩子欺负,他眼睛上的伤疤就是被小孩子用竹签扎的。二亮的处境让胡艳萍泪水长流,在征得村干部同意后,她把二亮带回了长春。就这样,胡艳萍收养的智障者越来越多,她都当做儿女养护,并为他们取了如意、开心、吉祥等美好的名字。
这么多残疾儿童怎么抚养?胡艳萍经商挣的钱成了经济来源。2010年,胡艳萍出资400万元,在家乡租了几十亩地,改造一所废弃的学校,建了宿舍、活动室、食堂。胡艳萍为这个特殊的场所取名为“善满家园”,让这些智障者有了自己的家。房前屋后种菜种果树,院子里养鸡喂猪。春天来了,工作人员带着智障者们在菜地里劳动、玩乐。胡艳萍先后收留过50多名智障者,有些人已经康复,重返社会,仍留在这里的智障人,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了,还过着衣食无忧、有人监护的生活。在胡艳萍眼中,他们永远是她的“孩子”。
在“善满家园”,孩子们不仅生活和医疗有保障,还能得到情深意浓的关爱。2014年10月的一天,胡艳萍在外地出差,忽然接到“善满家园”园长的电话,告诉她二亮患了病毒性脑炎,病情危急,请示该怎么办。胡艳萍毫不犹豫地说:“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经过一番紧急抢救,花了3万多元,二亮的病情才稳定了。2013年初,媒体曾报道河南省兰考县有个叫袁厉害的妇女,收养弃婴却无足够能力照顾。孩子们缺吃少穿,饥寒交迫。疏于看管的孩子玩出一场大火,7个儿童不幸遇难。收养儿童、弱者需要善心,却又不能仅凭善心,还需要收养者有养育和监护的能力及责任心。袁厉害的教训震动了胡艳萍。她意识到,收养要合法,要得到政府允许,要量力而行,要保证智障儿童拥有正常的生活条件。从此,胡艳萍做善事坚持高标准,让“善满家园”具备了比较好的收养条件,当地政府为“善满家园”挂了牌子,孩子们都上了户口,享有医疗保险。
自立自强的事业
胡艳萍的爱心之举感动了社会。近年来,一些网民向她要银行账号,想给她捐钱,但她拒绝接受,坚持凭自己的能力做慈善:“大家的好心我领了,我现在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不想把这件事情做偏、做歪,还请大家谅解!”
胡艳萍发现智障者渴望通过劳动获得尊严,便让工作人员带着智障者劳动,教他们种菜、收庄稼。智障者干活儿粗糙,需要返工,甚至会把青涩的果实摘下来炫耀,但只要他们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胡艳萍就嘱咐工作人员不必太在意。胡艳萍经营着超市、茶楼、饭店等产业,她挑选了几个智力稍好的孩子到茶楼帮忙。他们到了茶楼后,干活很用心,但有些乖张、可笑的举止引起了个别员工的反感。有的员工不愿意与“傻子”为伍,因此辞了职。胡艳萍并没因此改变主意,她告诉员工:一个有爱心的健全人是不会介意智障人士的,反而会主动帮助他们。见几个智障者在茶楼干得很快活,不少智障者也纷纷向胡艳萍请求上班。
顺应智障者的意愿,胡艳萍决定创办一个吸纳智障人士就业的餐饮企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更得到做人的尊严。经过一番努力,阿甘餐厅开业了,33名员工中有12位是智障者。他们穿着整洁,热情高涨。一个叫快乐的迎宾员如果觉得自己的服务态度不合格,就会恳求客人回到门口再走一遍,他重新微笑相迎。传菜员吉祥搞不清桌号,上菜时经常张冠李戴。这要在一般饭店,肯定会招来训斥,在这里却能得到顾客的谅解和包容。这些另类的服务员做事虽然时有错讹,但不出大格,服务热情,单纯又有点幽默,客人在宽容里也有点行善的感觉,慕名而来的客人挺多。一些外地客人在网上看到阿甘餐厅的故事后,还专程赶过来体验。
由于衣食住行和医疗上有保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善满家园”里的一些智障者和精神病患者奇迹般好转,20多人先后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天道无亲,常予善人。”后来,胡艳萍又成功懷孕,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行善的,得到救助的,都在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真是让人感到宽慰。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本栏编辑/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