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的至暗时刻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名产品人梁宁在创业时曾问雷军:“为什么看上去别人都挺顺利,而我这么不顺?”雷军说:“因为所有人在谈的时候,都简化了过程。”
  在商业世界中,挫折或失败鲜少成为焦点,它们通常作为点缀或铺垫出现在成功故事的前半部分,一些不堪回首的时刻更是在当事者这里就已被有意无意地滤掉,毕竟暴露或审视自己曾经的脆弱并不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而这常常会令现实中的创业者夸大对他人运气和顺利程度的想象,甚至催生不必要的自我怀疑。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几位创业者,以“至暗时刻”为主题,聊了聊他们经历过的困顿与挣扎。这也许是真实世界的另一半面孔。


  刘嘉城
  70后,慕恋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至暗时刻】#被一次惨败逼入人生绝境#
  那是一次高举高打的创业,蓝图与公司名“理想空间”一样宏伟,第一笔融资高达五千万元,尽管并未全部到账。姿态太高是失败原因之一,公司在北京朝阳区核心商务区租了一整层楼,高薪挖来一批高管,专门请品牌设计公司设计了一套VI系统,请来奥美做公关……然而四十多人的团队半年没做出产品,账上一千多万元很快烧光,碰上投资方资金紧张,裁员、搬家也未能扭转公司关门的命运。个人背上巨额债务,东挪西借尝尽冷暖,一度连孩子看病的钱都拿不出。
  【至暗前后】
  人生至暗期,刘嘉城的痛苦来自两方面:一是还债压力,那段时间应接不暇的催债电话让他至今听到电话铃声还会紧张,除了身边亲友,他借遍了所有能借到的网贷,一名不幸猝死的员工的家属还住到家中索要赔偿;二是精神压力,不被信任、自我怀疑、方向迷茫,刘嘉城一度用整夜整夜看视频来逃避天亮后的现实世界。
  如今,状况好转后的刘嘉城再次走上创业道路。这一次他更加务实谨慎,从小的产品切入,控制团队规模,租了套公寓作办公室。此前几位投资人仍然支持他,因为他在最困难的时期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债务,还将他们在失败项目中的股份转移到了新的项目。“创业是一生的选择,但凡做过老板的人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刘嘉城说。
  他 说
  “为什么说创业是一种人生选择?一旦公司陷入危机,马上从家里面倒钱,很难设立防火墙。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太想成功了。”
  “这个时期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切都得靠自己,这种‘靠’不只是在金钱方面,其实最主要是精神。人的孤独或者说煎熬,最终都要靠自己内心的力量从中走出来。”
  “创业对创始人最大的考验不是外部条件和资源配合,也不是资金和项目,甚至也不是团队,而是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纠偏的能力,说到底还是人性。”
  张锦霞
  70后,锦奇(上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至暗时刻】#转型决策遭到团队反对#
  2013年提议公司转型,由药品流通领域进入海外生殖医疗服务领域,遭到包括CEO在内的核心团队的质疑反对,最终决定亲自将新业务带上轨道,在组建新团队时也走过弯路。一年左右的孤军奋战,情绪受过很大影响,甚至多次因沮丧压抑独自痛哭。
  【至暗前后】
  初中时便曾在毕业留言簿上立志做企业家的张锦霞,创业经历算得上顺风顺水,只在早年有一次开餐厅的失败经历,第二次创业便持续至今。她在2007年创办了锦奇这家主打“生殖健康与医疗服务”的公司,目前年收入数亿元。
  张锦霞的至暗时刻源于她最看重的价值受到了冲击。张锦霞是她所在EMBA班上唯一一个“考拉”,平易随和、稳健可靠、不喜冲突是这一型人格的关键词。此外她也拥有女性创业者的典型特质:重视人和关系,强调团队之间的信任与支持,凡事喜欢通过沟通分享达成一致,正是这一点使她在遭到团队反对时备感受挫。波折过后,张锦霞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决策的正确,跟原有团队的关系也重归紧密。最近在是否进行海外并购上,张锦霞再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但已从容很多。她已习惯用“皆是寻常”来看待人生起伏。
  她 说
  “我从2013年起开始跑步,跟转型受挫是同一时期。人的情绪必须得有一个合适的出口,你身上淤积着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的话会继续沉积,影响精神和身体……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孤独的,如果没有梦想和情怀的话,可能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当你决定创业的时候,你真的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2007年创业,我那时也没有想过企业要做多大,到底要怎样做,但你是停不下来的。你必须不停步才能维持原状。要想有更大发展,必须跑起来大步向前,否则就要被淘汰掉。可以讲,创业历程就是心智模式不断重构的过程。”
  沙峰
  70后,上海东洲集团常务副总裁
  【至暗时刻】#一次极端复杂的并购#
  代表上海东洲集团并购江苏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由于后者是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并购难度比预想中大很多:离退休干部质疑并购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拉横幅、静坐;化工所为保障运营暂缓了部分补偿费用的发放,员工担心新股东不予兑现围攻管理层;化工所此前在建新廠的工程费未结清,施工单位担心新股东拖欠,限制管理层人身自由;供应商出现挤兑;员工流动率陡增……原所长一年后因顶不住压力辞职。
  【至暗前后】
  沙峰2002年加入东洲集团,如今是集团常务副总裁、合伙人。东洲集团是一个业务涉及通信、化工、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集团,在扩张过程中多次通过并购进入新领域。对江苏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那次并购,沙峰从头到尾参与,在原所长辞职后亲自上阵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走上正轨后退出具体管理。并购攻坚期间,沙峰带领二十多人的年轻团队长期驻扎在南京,每天从早到晚跟包括在职员工、离退休干部、政府相关部门、施工单位等在内的各个人群沟通,最终艰难地实现了平稳过渡,此次并购积累的经验也应用到了其他并购中。   他 说
  “当时包括公司管理层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遇到这么多事情,你根本扛不过去…… 如果要找失败理由的话太多了。我们并购一家公司,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要对员工负责任,要对被收购的企业负责任,要对股东负责任。你收购的目的不是为你的失败找很多理由,而是说要一次就成功,只能成功。”
  “很多工程真的是一把手的工程。一把手挺过去了,就赢了;挺不过去,就垮掉了……只要你稍微有一点(放弃的)信号出来,我相信很多人就会说,别再跟他们搞下去了,你就让步吧,你就放弃吧。”
  宋嘉伟
  80后,笔神创始人
  【至暗时刻】#一次有些莫名的失败#
  第一次合伙创业以失败告终,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自己从原公司拉出一队人马单干。新公司因未能在三个月内拿到融资而倒闭,由于没在原公司保留任何股份,自己原本可能价值千万元的股权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公司倒闭一个月后才反应过来自己也许入了一个“坑”。
  【至暗前后】
  命运在人生最低谷送给了宋嘉伟一个意外的礼物。创业失败后在家“吃软饭”的一年多里,宋嘉伟将创业经历按照回忆近乎白描般地写了下来,最终集结成了一篇十几万字的作品《试错》。《试错》在真实故事计划主办的首届真故非虚构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卖出了影视版权。更重要的是,他靠写作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当我写下最后一个句号以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在乎了,已经放下了。”
  这段写作经历还催生出了他的第二个创业项目——笔神,其灵感正是来源于他在创作《试错》时找不到用以提升文采的素材的苦恼。目前,笔神项目获得真格基金的投资。
  他 说
  “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影,你会根据自己眼中的世界自恋地指点山河。但当你真正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去跟真实世界发生交互的时候,你会不停被打脸,会不断修正、迭代自己的认知。这个过程比较刺激,就像玩游戏。”
  “以前待在大公司,就像在一个保护罩里面,每天有固定的工作,领着固定的薪水,和真实的世界是隔离的,或者说虽然也是真实世界,但没那么激烈。有过直接碰撞后,你对那种生活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文熙瑞
  90后,衣当先创始人
  【至暗时刻】#业务受挫击破心理防线#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至暗时刻不止一次,比如曾因缺乏对外包技术团队的管控导致业务停滞四个月,谈好的所有合同均因无法兑现需要支付高额赔偿金,精神打击巨大。最近的一次至暗时刻看似平淡——西装租赁业务的增长在2017年夏天出现了两个月的停滞,但就像打开了一个宣泄口,此前所有的不顺和压抑一下子涌了出来,过往的片断不断在脑子里重播,陷入失眠和情绪失控。
  【至暗前后】
  文熙瑞属于典型的“野生系”创业者,大一靠收卖手机赚到第一桶金,就此退学扎入商海,正式创业那年18岁。文熙瑞胆子大、行动力强、拥有天赐的敏锐嗅觉,但由于缺乏历练和积淀,加上人生难免的一点坏运气,他一次次遭遇挫败,卖掉或关掉的公司就有三家。有一次因公司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一位同事的宝宝得了新生儿肺炎拿不出医药费,他开车连夜一个朋友一个朋友借,跑到凌晨4点。如今,文熙瑞的男式礼服租赁业务“衣当先”已拿到首笔数百万元融资,年利润过百万元。
  他 说
  “创业者发展到我们这个状态,对所有的伤害几乎都已经免疫了,别人怎么攻击我都OK,即使是资金链明天就断了,我也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我们内心又非常脆弱,我们不害怕伤害,最害怕的是别人关心,别人一关心你(情绪)就会崩掉。”
  “我对公司倒闭的定义是什么?只要还没注销,公司就还在,不是说没钱了。我完全不会放弃,做企业的人或者说真想把一件事做好的人都是这个样子。公司只要不注销,只要我还活着,这个事就做下去,一直不会停。”
  夏帅
  90后,无限智慧科技创始人
  【至暗时刻】#不被合伙人信任被迫离开#
  通过清华经管学院创业大会结识了之前的合伙人,因看好项目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从零开始搭建团队、打造产品、寻找孵化器、拿到天使轮融资,见证了企业从0到1的发展。拿到融资后,创始人不愿再听别人意见,遭到挫败也不改变,反而更急于证明自己正确。由于自身价值不被认可,无奈之下选择退出。
  【至暗前后】
  夏帅也是连续创业者,曾辗转重庆、深圳、北京、上海多地学习、找人、找项目。第一次创业在2015年,為科技行业的创业企业提供咨询与创投服务;2017年因与创始人存在矛盾离开是他的第二次创业经历;2018年,夏帅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希望通过一个工具平台帮更多创业者节约开发、融资、推广、运营等成本,提高创业的效率和成功率。夏帅经历丰富,但处女座的他自称本质上是一个追求稳妥的人,从不孤注一掷,因此迄今为止他的“至暗时刻”也相对温和得多。
  他 说
  “就像赌博一样,我没有太多认知筹码就不敢投太多东西,因为之前看到别人太多的失败了。”
  “我遇到过一些认知天花板低下的人,他们往往愚蠢、无知、贪婪、着急、恐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也是他们的至暗时刻。”
其他文献
半数以上的消费者未来消费意愿强烈  年轻、高收入人群对未来消费尤其乐观  去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年轻和高收入群体对未来消费最为乐观,其中购物、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以及子女教育有望成为下一轮消费增长的爆发点。  中国数字消费领跑全球  中国的数字化消费已经在人数和市场规模上以绝对量领跑全球。  数字热土,消费热图  这张热图一
期刊
读毕《中欧商业评论》2018年5月号,感慨颇深。整整一期杂志从媒体视野、焦点企业、领军人物、学术思想四个维度对管理十年的风风雨雨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盘点。作为忠实读者,看着一篇篇熟悉的文章被串联成一幅立体的管理画卷,感觉《中欧商业评论》始终站在管理的风口浪尖,体现了商业评论刊物的专业性和敏锐的嗅觉。  作为一个管理学爱好者,在研究和关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也在组织中切身体验管理,既有感受也有思考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PC产业处于鼎盛时期。但随着2007年苹果手机的诞生,移动端红利开始显现。短短数年,触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取代PC成为消费主流。与PC产业唇齿相依的外设企业受到牵连,销量出现“雪崩式”下滑。  “外设”是“PC外围人机交互设备”的简称,以鼠标与键盘最为常见。对拥有全球键鼠外设市场50%占有率的罗技而言,PC时代的终结带来的是致命打击。2012年与2013年是罗技乃至全球外设行业的“
期刊
管理学者与他们研究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扑朔迷离的关系。德鲁克研究通用汽车之后写出了《公司的概念》,带出一段他与斯隆之间嫌隙的史话,却并不妨碍《公司的概念》成为管理学经典。这些年来,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针对腾讯、海尔、华为等头部企业的公司研究并不鲜见,其中有流传甚广的爆品类的畅销书,也不乏象牙塔尖上的冷僻之作。作为持续跟踪研究海尔转型的青年学者,郝亚洲出版过《海尔创新史话》《知识论导言——张瑞敏的
期刊
从企业的终极命运来看,每个创业者或企业家都是西西弗斯,明知巨石终将滚落山脚,仍要拼尽全力向上去推。  在法国作家加缪笔下,西西弗斯是一个即使知道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也不肯绝望的抗争者。与西西弗斯不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领导者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些什么,他们主动选择了这条带有苦役色彩的道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巨大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之间沉浮挣扎却甘之如饴。  但与常人一样,创业者或企业家们的世
期刊
当具有了用户资产(流量池),企业就应该考虑如何进行变现。事实上,在评估用户资产时,我们在“变现力”维度上的评估只是一种粗略的可能性,只是说明了“流量池”可能产生的价值。要评估“流量池”实际可能产生的价值,还需要有不同的视角。如果说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一个生态,里面的物种则决定了这个生态的繁荣程度。  正因为这个原因,有段时间,在流量红利见底之后,大量互联网企业开始从生态的角度宣称自己商业模式的价值。这
期刊
主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新传媒研讨班  时间:2018年5月19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  演讲人:方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  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服务化、所有的产品都将服务化,服务转型是大势所趋。为什么是这样?我在2011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把美国所有的制造业作了一个對比,包括GE的医疗设备、卡特彼勒的挖掘机、波音的飞机、宝洁的快消品等等。研究发现了两个数据:第一,美国制造
期刊
“鏟屎官”画像  以各类宠物App的数据为例,用户以女性居多,五成以上的用户为25~34岁,中产阶级居多,学历和收入普遍较高,集中于沿海地区。  未婚、无未成年子女人士构成“铲屎官”的主力人群。对于他们而言,宠物扮演着家人、朋友等多重角色。  七成“铲屎官”愿意为宠物买单  越来越多的宠物主愿意支付更多费用为其宠物提供更似“家人”般的生活方式。京东平台最近三年数据显示,宠物消费始终保持100%以上
期刊
最近,“陪爸妈看了《娘道》”上了微博的热搜,在今年电视剧收视率一片哀鸿遍野的情势下,这个秋天,双台收视率破1的《娘道》毫无疑问会成为今年的热播剧王。同时,它被绝大多数国庆节陪家长看电视的中青年观众视为“三观不正”,也受到网络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批判,在豆瓣获得了2.7的评分,热评里几乎全是一星,口碑仆街。  老年人追得津津有味的民国剧《娘道》被中青年观众视为毒草,汹汹口水也引发了主创团队下场辩解,称这
期刊
美国互联网思想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一书中,曾感叹互联网技术对人脑认知能力的“摧毁”——“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正如卡尔所担心的,碎片化信息确实如潮水般涌来。大量支离破碎、低俗不堪的“无价值”内容,在浪费大量时间的同时,也使人们渐渐丧失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