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莫凭经验乱用药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买药,这种“自助医疗”固然省时、省钱,但隐患很多,更是弊大于利,有时甚至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大流购药吃大亏
  
  有位并发肝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听他的位病友介绍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错,于是就去药店买来照服,结果肾功能越来越差,转氨酶明显上升,还引起了乳酸性酸中毒,险些丢了性命。后经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才得以转危为安。
  每个糖尿病病人的分型、胖瘦、年龄、病程、并发症各不相同,用药也不能千篇一律。在选购药物的时候,应当依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能听人家说用什么药好就吃什么药。
  
  迷信老经验耽误病
  
  李大爷是个有10多年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天,听棋友老赵说他刚上初中的孙子最近总口渴,特别能喝水,饭量很大却感觉浑身无力。热心的李大爷断定小孩可能得了糖尿病,拿自家的血糖仪一查,血糖果然很高。李大爷按照自己的经验,让老赵的孙子吃消渴丸,然而,孩子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因1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入院,经过抢救方转危为安。
  李大爷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来治疗1型糖尿病,这种“自助医疗”的毛病来自经验主义,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吃药不复查用药也无效
  
  张大娘4年前查出糖尿病,当时医生给她开的药方是美吡达,每次1片,一天3次,最初复查血糖控制得很理想。此后数年,张大娘一直照方吃药,从不间断,没再复查。最近半年多来,张大娘自觉全身乏力,手脚麻木,视力减退,到医院一查,血糖很高,而且神经、眼底都出了问题。
  原来,口服降糖药(尤其是磺脲类)普遍存在继发性失效问题,表现为开始阶段效果良好,服用一段时间药效减退甚至无效。张大娘不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规律用药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定期复查,一药吃到底,最终导致了上述不良后果。
  
  擅自改剂量险丢命
  
  有位老年糖尿病病友长期服用消渴丸,每次5粒,一日2次,最近自查尿糖仍有加号,于是自作主张,改为每次10粒,一日3次口服。结果当天夜里就出现了低血糖昏迷,后经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由于低血糖持续时间过久,大脑严重受损,成了终日卧床的植物人。
  为安全起见,糖尿病患者在调整用药剂量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躁冒进,矫枉过正。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危险,而且,盲目增加药量,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其他文献
据“英国国民健康指导”指出,5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小时的锻炼。英国政府将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而婴孩们也要在“婴儿健身房”进行游泳和拉伸课程。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孩子运动不足,会影响脑部发育。   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关注5岁以下儿童的健身问题,因为英国孩子的肥胖率在不断提高。实际上,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的儿童都已经或者正在出现肥胖问题。   这份国民健康指导是由萨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中医组病例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2月接收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照组病例抽取我院同期接收的
文学期刊《海燕》主编、诗人李皓曾经在他的诗集《击木而歌》的后记中说:“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就应该是像诗一样生活着的人,他敏感、激情、豪放,不与一切世俗为伍;他金钱,权力,重情重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流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数据流聚类也成为一项意义深远而且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与传统的静态数据相比,
<正>目的:探讨改良UPPP治疗OSAS的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以扁桃体大(Ⅱo以上)、腭帆间隙狭窄为主,无其它上呼吸道明显梗阻的患者,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符合OSAS病的诊断标准。确
会议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固体表面进行原子和分析子水平的加工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其中包括构建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人工原子结构和进化学键的“剪切”。本文对相关的一些物理和
一片羽毛被风吹到了高空,羽毛很得意,到处炫耀自己的伟大。“放眼天空,我看到的只是你的渺小。”一个站在大地上的人对羽毛实话实说。羽毛不服气,它想再升高自己,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