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正确理解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预先设计好话题,不能让课堂教学按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否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传统的教学,往往强调教学进程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力、语文审美等方面的内容。《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置固定的模式。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直接经验的、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激励学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
  二、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技巧
  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如果把教学过程中的传授知识比作过河,那么教学艺术就宛如桥和船,“不能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成为一句空话”,有位教育行家在谈到教学艺术时这样说。讲授一个概念、一组词语、一条定律、一则原理,最忌照本宣科,书云亦云。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为散文,形散神不散自然是学习重点。于是有些教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抛出类似“本文是如何体现形散神不散的”这样空泛的提问,因为提问过于空范,学生会不知从何答起。可以将这类较大的问题化大为小,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比如上述问题,就可以改换问法,一分为三:本文写了几件事?线索是什么?作者怎样把这几件事用线索串联起来的?通过这种阶梯式的提问,学生的思路会比较清晰,思考也有了目的性,就不难领会文章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了。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的问题,那就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深思熟虑地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讲授方法。一个精当的比喻,能使学生在抽象知识前豁然贯通;一个巧妙的点拨,会使学生在混沌的思維中茅塞顿开;一个形象的演示,可使学生在迷茫中豁然开朗;一个得体的设问,会在学生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抓好以上这几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课堂,抓住了一切。
  三、加强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
  新课标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求知识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教育不只是奔向未来的手段、目的,它在自己的存在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它是在现实中找到欢乐的情感。因此,‘愉悦’理所当然应成为学好语文的一个有效支点。”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文学作品是丰富体验、开拓视野、及至精神成长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四、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率,从实效性的角度评价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无任何收益。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作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先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这样就必须摒除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流弊,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面向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文也指出:“文学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和创造,需要形象思维,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也是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期刊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对于增补知识,增加积累,对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说,语文的课内学习,只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而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内涵所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
期刊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传记必考的内容,在传记复习备考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好这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到答题区域  比如,2012年课标卷《谢希德的诚与真》第三题,问: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那些地方?有些学生在答题时,只围绕文中第六自然段,答了她担任《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时修改几篇科学小品的事。出现这种失误,很明显是对文章结构层次没有理清,在确定答题区
期刊
“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如果不把要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形式。任何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虽然作品的内容决定着形式,但是形式对内容也有反作用。好的内容要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具备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先生的话启示教师,要颠覆“学生作文由教师批改是天经地义”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作文评改的主人,给学生一个机会和舞台。教给学生评改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会评析、学会鉴赏的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占有一定的分量。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
期刊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端。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有效地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课能否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导语设计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而日常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趋向于随意性、经验性。教师只重视课堂中间环节,导致从导语部分开始, 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一堂课的导语确实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期刊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有写男女相思之苦的,有写女子遭受遗弃的,有写男女双双殉情的。有些人不免担心起来,高中生是不提倡谈恋爱的,这些爱情诗的引入不是公然让学生谈“爱情”吗,这会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啊?当然不会,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有些学生对异性有好感,不敢正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结果影响了学习;有些学生对爱情充满好奇,放任自
期刊
议论文是应试作文中选用频率很高的一种文体,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会常常用到结合事例分析说理这种论证方法。在日常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此类作文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在提出论点之后,紧接着就是举例子,而且事例罗列了一大堆,既不注意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对引用事例加以有针对性的分析,更何谈结合事例充分分析说理。结果写出的议论文成了“论点+论据”的松散格局,说白了就是一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 
期刊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探究就要提问。无问不成课堂,但是滥问亦是成功语文课的硬伤,故语文课堂要问真正有价值的、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问题。因此设计合适合理的问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语文问题的设计应当崇尚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  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说:“语文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语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故要摒弃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删除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