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果树迷”父亲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sh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父亲为“果树迷”。是因为父亲对果树特别着迷,栽种的果树品种多、果实个头大、果实味道甜。我偶尔回家乡,村子里的同辈们见到我就会说:“还是你父亲有本事,凡是赶集就有水果卖。”长辈们更是夸我父亲比年轻人还能干,笑说我父母都不用我们兄妹赡养了。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从部队复员到地方工作。因为在城市工作的工资低,家里负担又较重,他便主动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当了一位农民。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看到村里有人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果树,就先后向几个村庄的农户要了一些桃树和柑橘树苗,栽种在自家菜地里。
  在那个年代,栽种果树的人家还不是很多。等到果子成熟的时候。父亲就会送些桃子给大家尝鲜,我也常常在上学和放牛的路上拿些桃子与同伴一起分享。
  后来,我家承包了村里的一块花生地,父亲决定连同已有的菜地一起改种果树。母亲觉得用那么多地只种果树太可惜了,而且以后收成还不好说。为此没少与父亲争吵。可父亲坚持说:“我自有打算,你就不用操心了。”尽管母亲对父亲的一意孤行有意见,但她还是和父亲一起去种果树。父亲挥舞着锄头、铁锹挖树坑。母亲就扶正树苗、填土、踩实,然后父亲又去提水给树苗浇水。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只对果树情有独钟。自从栽上成片的树苗以后,父亲的心就全拴在这些树苗上了。每天一起床。他都要先看看这些小树,一去就是很久,母亲在家里常常十分担心。有好几次,突然下起了大雨,父亲忘记带伞,回来时身上衣服全部湿透了,一拧全是水。
  父亲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在果园松土、施肥、拔草外,就是回家吃饭休息。一年中,除了大年初一因农村风俗认为不宜动用劳动工具以外,其余时间就没有什么能阻止他去果园的脚步。
  有一年的国庆假期,我陪母亲去果园摘板栗。刚进果园,我就看见柑橘树下蹲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父亲在给柑橘树做护理。父亲双膝跪地,猫着腰,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刮去腐烂的树皮。每个动作都是慎之又慎,生怕掉在地上的腐烂病菌蔓延。刮完后,父亲用刷子在树的“伤口”涂上药汁,再用塑料纸包扎。对树干上的那些小洞,父亲还会用注射器将药水注入洞内。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一年四季,果园里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这些活就够父亲忙的了。除了干稻田里的农活,父亲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他喜爱的那些果树。育苗、栽植、管护、修枝,他一刻也没有闲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到成片的果园,树与树、枝与枝错落有致,间隙相让,风浸雨润,如同书画上的“艺术作品”,父亲是那样的欣慰和开心。
  现在,父亲虽然年近八旬,但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丝毫未减,他对果园中的那些果树仍然爱护有加。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勤劳、智慧、纯朴和善良,值得我用一生去体味。
  责编/文邦
其他文献
上世纪70年代,我在“赣州六二六卫校”(原赣南医专)学习、工作过几年。在那特殊的年代里,那几年的经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67年我高中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中断了高考,上大学的梦想泡汤,我回到了老家务农。  那时,农村也和城市一样,到处是“红海洋”,大搞“语录墙”(在公路旁每隔200米,砌一座宽约2.5米、高约3米,写上毛主席语录的土砖墙)。因我是高中毕业生,就被生产大
期刊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期刊
我和老伴是在1959年6月18日结婚的。当时我由于担任了一个重要水利工程的部分设计和全部施工任务,因此总是早出晚归,顾不了家。这样我俩结婚后,老伴就要支撑这个家。到后来几个孩子相继出生,家务就更重了。她在坐月子时,还要起床做家务,照料孩子。尽管这样,她没有一句怨言。怕我工作累,她还百般照顾我,支持我干工作。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经历了凭粮票、布票等票证供应的艰苦生活。特别是粮食定量低的时候,她
期刊
岳母今年89岁,慈祥善良。她把满腔的情和爱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儿女们。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她身边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孩,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她便做点小生意。经常天不亮,她就拖着一双小脚去离家十几里远的集市上进点,日用杂货,再用硕大的竹筐挑着,满街叫卖。夏天烈日炎炎,她却舍不得花钱买碗茶喝。再往后,她又起早贪黑帮人家压面条,整天站在压面机前摇啊摇。累得胳膊疼腿发软,“嗡嗡”的机器声伴她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期刊
2013年8月7日,上饶市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今天打的,碰到一位超有爱心的司机。老人只要顺路,这位的哥就免费送到目的地。的哥说,带老人不会影响生意,还是能载其他乘客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为老人出行提供便利。微博中提到的爱心司机叫张建根,是上饶市天顺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他驾驶的出租车车牌号为赣EX0127。车内遮阳板上张贴了一张写有“老人免费”的纸条。近日,张建根免费搭载老人的事迹
期刊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
期刊
从平壤回幕洞不久,部队移防到西部前线,守卫三八线以南的开城一带。电台区队住到一个叫黄陵洞的村子。过了几天,消息传来,祖国人民慰问团就要来到我们军了。  初见巴金  为了迎接祖国人民慰问团的到来,工兵连在电台附近的山谷树林间,赶建了一座草顶泥棚的大礼堂。供演出使用。而我则先得到一个消息:作家巴金和魏巍先行来到了63军,中午要从我们电台防空洞门口小路经过。到草棚礼堂去开会。  我激动起来。他俩的名字我
期刊
游梅园 陈菊婷  一  古梅枝节恁挺拔,绿叶轻扬随物华。  待到霜雪寒冬至,满山满坡海洋花。  二  此时古梅临开花,蓄积养分到枝丫。  厚积薄发总有时,寒冻幽香飘迩遐。  江畔晨钧 聂超群  晨起提竿江畔行,微风拂面爽人心。  一轮红日走天野,两只白鹭飞彩云。  深潭碧波寻浪影,浅滩水面探鱼星。  垂纶抛出名与利,秀钩钓来健康身。  七绝·学海 赵晓红  学海泛舟唐宋里,精研李杜古今通。  笔耕
期刊
许享群今年84岁,是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下许村人,抚州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一个志愿军老战士,一个少了一只手掌的残疾老人。有人说他是“傻子”,有人称他是“善人”,有人赞他是“雷锋”,有人当他是“救星”。就是这么一个备受“争议”的老人,在2013年6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在乡邻眼里,他是“傻子”  许享群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白天排雷,晚上侦察,
期刊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已步入花甲之年,衰老与疾病不可避免地到来。“4+2+1”的家庭结构(4位老人、2名年轻夫妇、1个孩子)十分普遍,4位老人如何养老,尤其是疾病看护、照料等方面的困难,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近期,不少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其陪护假。这些规定获得不少职工和网友的点赞,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一规定能否广泛、持久落地的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