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的三维形态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它的“难”除了在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外,还在于没有稳定的专任教师。指导老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更是阻碍学科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综合实践;科组建设;组织形态;教研形态;文化形态
  科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组织,是学校教育思想下行最底层更是最有效的执行组织,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平台。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新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却没有专任的教师,指导老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制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学校的不重视,教师选任的临时性、变动性和应景性使教师缺乏开展校本教研的平台,专业发展受限。因此,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将从组织形式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执行机构,才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规范、有效实施。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分别从组织形态、教研形态与文化形态等三维构建策略论述如何建设优质高效的综合实践科组。
  第一维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组织形态建设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操作形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合作性特点。只凭教师单一化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是最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建设强有力的组织是科组发展的前提需要:科组是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的有关机构,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最基本单元。完善的科组机制不能一蹴而就,需结合学校规模、师资队伍情况探寻科组建制的方式和策略。
  1. 成立组织机构,合理设置教研组织
  新课程的普及必须依托行政的推动才能事半功倍,综合实践科作为新兴的课程,由于其指导教师专职与兼职并存的现状,并且以兼职教师居多等实际情况,必然有别于语、数、英等学科组的建设。因此学校必须以校长、教导处为牵头成立组织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教研组。
  2. 严格选聘组长,发挥学科管理职能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研和管理的带头人和责任人,其作用的发挥会直接关系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水平,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教研组长的选聘工作。科组组长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领域的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要有准确的课程理解,要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践性知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有良好的课程策划能力和组织管理与人际沟通能力。
  3.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研工作秩序
  制度是让科组运作常规化、制度化的保障,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应明确教研组活动要求和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不停改进和完善教研组工作制度,并逐步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业绩与绩效和各级评比挂勾,实现以制度驱动课程实验,以制度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同时,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由专人管理,让活动开展得更规范,更有步骤。
  4. 倡导教研创新,摸索特色教研模式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逐步进入常态化,教研组要针对自身实际,不停调整工作思路,完善教研策略,创新教研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教研组及校际间的教研合作群体,形成区域内的教研合作收集,并与业务上级相关部门接轨,真正建立起上下连通的教研收集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大教研观念。
  第二维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教研形态建设的策略
  架构起科组的框架后,继而进行科组的教研形态这一维度建设,则可以充分发挥科组的作用:以专业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不断创新推动组织建设,让教研活动的价值追求成为教研团队的动力,以强烈的成就感和归宿感吸引广大学科教师在这个学术团体中交流和成长。让科组成为学科骨干教师成长的摇篮;成为教师交流、共享教研成果的平台;成为学科教学整体推进的有力助手。
  1. 搭建学习平台,开展丰富的校本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要想胜任此门课程,必须对该课程有全面的了解。为此,学校要充分发挥科组的教研功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与评价》等相关资料,领会课程精神内涵。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骨干教师来校进行系列培训讲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
  2. 落实常规教研,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单位——教研组,它的基本责任是组织学科的教学研究,将常规教研落到实处。因此,教研组要严格按照课程要求和学校的常规要求,加强对活动选题、活动开展、实践指导、反思建构等各环节的学习、培训、研讨等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实时发现、反馈、勘正活动和教研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做法和成功经验,保证课程实施、教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3.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组织学科组教师学习用科研方法研究和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教研,踊跃承担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制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改和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确立切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求的研究课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课程实施和改革中摸索。
  4. 建立评价体系,激发科组的发展活力
  学校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及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引导师生学会实践与反思,学会发现自我与欣赏他人。学校通过科组开展的各项课程评价活动,开展课程实施质量的监控,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及时收集、整理课程实施的有关资料,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第三维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文化形态建设的策略
  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及教研组成员的活动及其成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凝结的结果。它主要涉及精神、物质、制度、价值观、行为等层面的内容。科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形态的建设,可以组建科组的框架;教研形态的建设可以保证科组快速运行;然而,要让科组集体飞跃发展,这任务就必然落到科组的文化形态建设上。
  1. 建立共同愿景,激励组员的积极性
  教研组愿景是教研组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价值观与具体体现。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性的情况下,了解教师个人发展愿景,教研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发展愿景。这个愿景的提出符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极大地调动教师投入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2. 转变活动方式,提高文化的影响力
  在教研组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传统的散状思维、点状思维向结构性思维和关系性思维转变。教研活动往往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只是得到片断式的发展,显得残缺不全。综合实践课程是问题的课程,让教师们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就会更多地向时空跨度和内容广度、深度等方面转化和发展,让问题文化成为科组文化。这样,就强化和扩大了教研组文化的影响力。
  3. 提高教师意识,夯实文化的基石
  教研组文化培育的着力点是每位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形态的改变。要真正实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一条重要的策略就是让教师主体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入到沉静思考的层面,逐步体会和承受内外冲突过程中的变革的压力,从而体悟新型教研文化的意义,在行为的改变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文化更新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共生。
  综合实践科组作为新课改的亮点工程,它只有通过组织形态、教研形态、文化形态三个维度的建设,才能迅速建构起来,并且迅猛发展,推动学校的前行。
  ■参考文献
  [1]邹立波.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目标、建制与职能[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24).
  [2]潘东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与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1).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表现为情境创设形式化、课堂提问模式化,以及自主活动组织肤浅化,探究无效教学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效能。  【关键词】无效教学;数学课堂;原因;对策  无效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是零的教学。但在现阶段,数学课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俯拾即是。  现象1:情境创设形式化  情境创设形式化,即指一些数学课堂中为了情境而情境
【摘 要】以补充、延续为学习特点展开的练习课,有着与新授、复习、活动课等课型并重的作用。它不仅充分利用不同学习载体,促进学生对新知理解与内化,而且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数学思想的形成、策略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目标导向。文章从“对接”与“再生”两个层面,围绕练习课中的习题设计展开阐述,展示了习题优化在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中的必要性;并归纳形成习题设计的策略方法,让其高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
【摘 要】小学低年级英语,即英语口语,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是基石,垫好了这块基石,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浓厚,我们事半功倍;垫不好这块基石,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我们事倍功半。因此,如何设计每一个课堂活动,有效地管理低年级的英语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操作:精心地设计每一个课堂活动,遵循趣味性和有效性原则;精密地安排每一个课堂活动,注意课堂的教
【摘 要】教学反思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认识对象,对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目前的教学反思撰写在思想上和写法上存在不少问题。重视教学反思的写作意义、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提高专业素养。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素养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
【摘 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对教学质量影响巨大。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小学心理学原理通过巧设情境教学,打破常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主动学习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在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是情绪低落时的两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如果能为学生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不少数学教师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往往会采取回避或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轨道的方式,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教学思考:精心预设铺垫生成、和谐课堂促进生成、教学机智把握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机智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
【摘 要】“研学后教”教学理念旨在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从我校采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校的科学老师一直“让教于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简单梳理和原因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科学课堂更有效地实施。 
摘要:针对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果,以及现阶段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需求,从阳光工程的内涵分析入手,阐述了高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情服务的招生理念,贯彻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境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贯彻执行。  关键词:高校招生; 阳光工程; 人文关怀; 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73
【摘 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以科学课程为基础,教学中教师的探究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探究活动;创新能力;科学素质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