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红斑性肢痛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了南宁市1982年1~3月间发生575例红斑性肢痛症,发病率为90.6/10万,无死亡,流行高峰期在当年低温阴雨后最冷的月份,患者多集中于市区大中专学校15~19岁的学生。女性发病多,占85%(425/500)。男女之比为1:5.6。临床症状表现为双足疼痛,伴以局部红、肿、热、晚间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小板普遍偏低,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患者起病急,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平均7.7天。从这次流行过程看,寒冷、阴雨,气温突变,寒潮袭击,可能是导致此病流行的主要自然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法对河南地区1,064名正常健康人进行了抗-HBs的分布调查。结果发现277人阳性(26.196),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6.6、25.7%)。各年龄组抗-HBs阳性者分别为: 0~9岁27.1%;10~19岁36.9%;20~29岁25.2%;30~39岁24.8%;40~49岁25.0%;50岁以上19.6%。10~19岁最高。实验室和血库人员抗-HBs阳性占46
期刊
期刊
于1981年8月在河南唐河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随机抽样血检459人,疟原虫阳性11人,人群带虫率2.39%。1981年现症病人164例,阳性8人,带虫率4.88%,1980年有疟史者31人,阳性2人,带虫率6.45%,健康人群(两年内无疟史者)246人,阳性1人,带虫率0.41%。1980年有疟史而1981年复发出现临床症状者52人,阳性4人,带虫率7.67%。口服磷酸氯喹1.2克(基质)3日疗法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1982年用实验室饲养的致乏库蚊进行人工感染HBsAg阳性血。逐日采蚊用RPHA、ELISA、SPRIA三种方法检测,发现蚊虫携带HBsAg与蚊胃血消化有关。蚊虫吸血后1~4天内可检出HBsAg,血液消化后HBsAg也消失。HBsAg阳性蚊的排泄物、卵、幼虫、蛹及第一代雌、雄蚊均未检出HBsAg。说明吸血蚊的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机械性传播,而蚊虫不是媒介宿主。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了应用ST、IHA、ELISA三种方法对健康成人进行了白喉免疫力的测定。ST用常规法,IHA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1981年制定的白喉抗毒素试验方法,ELISA用间接法。ST阳性率为39.24%,IHA阳性率为51.97%,ELISA阳性率为81.02%。三种方法以ELISA最敏感,三种试验一致符合率为61.3%。IHA抗体水平在1:4~128之间,GMT=18.85,抗毒素单位在0.0157
期刊
本文系对80名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进行HBV感染的调查和随访资料。80份脐血HBsAg均阴性。有36名婴儿于生后40~205天(平均115.9天)呈HBsAg阳性(45%)。母血HBsAg阳性者对婴儿的传播率最高(75%),HBsAg阴性者传播率较低(23.08%)。抗HBe阳性者未见HBsAg阳转。资料提示传播途径以分娩时感染为主,但作者曾见1名胎儿于足月临产前死亡,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有急性
期刊
某年广西某医院发生一次肠伤寒爆发,共发病133例,发病率占工作人员的30.1%,占直接暴露人员的56.3%。根据发病与所属科室、工作性质、住宿情况无关,仅局限于工作人员大灶就餐人员;同一供水系统的其它4个灶别、家庭开伙者、院外居民全无发病;133例患者均发生在32天以内,87.2%的病例发生在最初10天等情况,确定为一次食物型爆发。爆发原因为1例有典型临床过程及症状体征的肠伤寒患者,污染大灶主食稀
期刊
选用1979年以来从大连地区食物中毒及腹泻病人粪便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26株及1981年8月~9月从海产品(贝类)分离出10株(共36株)用日本东芝化学公司的O1-12,K1-60型免疫诊断血清进行了血清分型实验研究,其结果是:①从食物中毒及腹泻病人粪便分离的26株,主要集中于O7:K19及O8:K20、22、39,各占19.2%及26.9%。此两型共占46.1%;②从海产品分离的10株,主要集中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