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必须对症下药
施用化学药剂是病虫害防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防效高低主要取决于药剂选择是否对症。在生产上,首先要考虑防治主要病虫害,同时考虑充分发挥兼治作用。要针对主要病虫害选择有效药剂,在防治关键时期用药,并尽量选用无公害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地避免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引诱剂诱杀害虫。
二、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抓住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用药是保证防治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配合措施得当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不同,用药防治的关键期具有很大差异,必须做到对具体病虫害进行具体分析。如防治苹果霉心病,必须在花期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必须从苹果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连续喷药;防治桃树蚜虫,在桃树开花前后是最佳用药时期。
三、避免造成药害
药害是药剂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之一。主要表现有:叶片、果实等产生各种枯斑、焦枯或畸形,落叶、落花、落果,形成果锈,植株死亡等。
药害是否发生及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取决于药剂本身。一般无机农药最易产生药害,有机合成药剂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小,生物源农药不易造成药害。同类农药中,乳油剂型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水溶性越强的药剂越易造成药害;不溶于水的药剂在水中分散性越好,越不易产生药害。其次,与作物本身有关。有的作物抗药性较强,如枣、芹菜、甘蓝等;有的作物抗药性较弱,如黄瓜、葡萄、杏等。另外,作物的生育时期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幼嫩组织对药剂较敏感,花期抗药性较差,果树休眠期耐药性较强。第三,受环境因素影响。有些药剂在高温条件下易产生药害,如硫制剂、有机磷杀虫剂等。第四,使用浓度越高或用药量越大的药剂,越易发生药害;喷药不均、药剂混用不当,也易导致药害。
四、科学混用农药
农药混用是生产中最普遍的用药现象,但存在许多混用不当的情况,常见的有农药成分混用不合理、农药混配方法不当、混合用药后造成药害、混合用药药效降低等。因此,科学混用农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避免同类药剂混用,混用的几种药剂最好具有增效作用;第二,在配制混用农药药液时,必须在加入一种药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剂进行搅拌,照此类推,不应将几种药剂同时加入一起搅拌;第三,几种混用农药混配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变化,比如酸性农药就不能与碱性农药混配。
五、提高喷药质量
喷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剂防治效果,所以喷药必须及时、均匀、细致、周到,并避开作物表面有露水或有雨水阶段。保护地喷药时,应注意前端较矮区域必须喷到;果树喷药时,应特别注意树体内膛及上部要喷到,做到“下翻上扣,四面喷透”。
六、防止产生抗药性
在药剂防治病虫害中,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大都是多次、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化学药剂所致,不断提高用药浓度还会加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病虫产生抗药性后,不仅需要加大用药量、增加防治成本,还提高了农药残留、加剧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还很有可能导致病虫害更猖獗发生。所以,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首先要注意适量用药,避免随意加大用药量;其次,要合理混合用药,利用药剂间的协同作用,防止病虫产生抗性种群;第三,要适当交替用药,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药剂的作用机理,防止病虫抗性种群的不断扩大。
七、注意减轻农药残留及污染
农药残留是造成食用农产品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影响农药残留高低及污染轻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药剂本身。许多化学合成药剂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残留及污染严重;而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合成农药,对自然界影响很小或在自然界降解较快,残留及污染很低、很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倡使用这类农药。第二,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到产品采收的最短时间。要求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再次使用该药剂。不同药剂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并不完全相同,应按说明严格遵守。第三,用药方法。用药方法不同,农药残留及污染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是枝干涂抹药剂残留及污染最轻,喷雾次之,土壤用药、树体输液及产品浸泡造成的残留及污染最重。所以,在具体用药时,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充分考虑,尽量采用农药残留及污染低的用药方法。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善云 邮编:264001)
施用化学药剂是病虫害防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防效高低主要取决于药剂选择是否对症。在生产上,首先要考虑防治主要病虫害,同时考虑充分发挥兼治作用。要针对主要病虫害选择有效药剂,在防治关键时期用药,并尽量选用无公害化学药剂,最大限度地避免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引诱剂诱杀害虫。
二、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抓住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用药是保证防治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配合措施得当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不同,用药防治的关键期具有很大差异,必须做到对具体病虫害进行具体分析。如防治苹果霉心病,必须在花期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必须从苹果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连续喷药;防治桃树蚜虫,在桃树开花前后是最佳用药时期。
三、避免造成药害
药害是药剂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之一。主要表现有:叶片、果实等产生各种枯斑、焦枯或畸形,落叶、落花、落果,形成果锈,植株死亡等。
药害是否发生及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取决于药剂本身。一般无机农药最易产生药害,有机合成药剂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小,生物源农药不易造成药害。同类农药中,乳油剂型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水溶性越强的药剂越易造成药害;不溶于水的药剂在水中分散性越好,越不易产生药害。其次,与作物本身有关。有的作物抗药性较强,如枣、芹菜、甘蓝等;有的作物抗药性较弱,如黄瓜、葡萄、杏等。另外,作物的生育时期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幼嫩组织对药剂较敏感,花期抗药性较差,果树休眠期耐药性较强。第三,受环境因素影响。有些药剂在高温条件下易产生药害,如硫制剂、有机磷杀虫剂等。第四,使用浓度越高或用药量越大的药剂,越易发生药害;喷药不均、药剂混用不当,也易导致药害。
四、科学混用农药
农药混用是生产中最普遍的用药现象,但存在许多混用不当的情况,常见的有农药成分混用不合理、农药混配方法不当、混合用药后造成药害、混合用药药效降低等。因此,科学混用农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避免同类药剂混用,混用的几种药剂最好具有增效作用;第二,在配制混用农药药液时,必须在加入一种药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剂进行搅拌,照此类推,不应将几种药剂同时加入一起搅拌;第三,几种混用农药混配后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变化,比如酸性农药就不能与碱性农药混配。
五、提高喷药质量
喷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剂防治效果,所以喷药必须及时、均匀、细致、周到,并避开作物表面有露水或有雨水阶段。保护地喷药时,应注意前端较矮区域必须喷到;果树喷药时,应特别注意树体内膛及上部要喷到,做到“下翻上扣,四面喷透”。
六、防止产生抗药性
在药剂防治病虫害中,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大都是多次、连续、单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化学药剂所致,不断提高用药浓度还会加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病虫产生抗药性后,不仅需要加大用药量、增加防治成本,还提高了农药残留、加剧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还很有可能导致病虫害更猖獗发生。所以,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首先要注意适量用药,避免随意加大用药量;其次,要合理混合用药,利用药剂间的协同作用,防止病虫产生抗性种群;第三,要适当交替用药,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药剂的作用机理,防止病虫抗性种群的不断扩大。
七、注意减轻农药残留及污染
农药残留是造成食用农产品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影响农药残留高低及污染轻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药剂本身。许多化学合成药剂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残留及污染严重;而生物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合成农药,对自然界影响很小或在自然界降解较快,残留及污染很低、很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倡使用这类农药。第二,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到产品采收的最短时间。要求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再次使用该药剂。不同药剂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并不完全相同,应按说明严格遵守。第三,用药方法。用药方法不同,农药残留及污染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是枝干涂抹药剂残留及污染最轻,喷雾次之,土壤用药、树体输液及产品浸泡造成的残留及污染最重。所以,在具体用药时,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充分考虑,尽量采用农药残留及污染低的用药方法。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善云 邮编:2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