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5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水肿组87例和非淋巴水肿组263例。从一般人口学指标、乳腺癌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预防行为执行等方面评价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一般人口学资料:淋巴水肿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收入、术前是否绝经、高血压病史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病理资料:淋巴水肿的发生与肿瘤象限(χ2=20.039,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Z=4.713,P<0.001)相关,但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淋巴水肿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χ2=16.921,P<0.001)、腋窝淋巴结清扫级别(χ2=4.433,P<0.001)、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Z=3.620,P<0.001)、放疗(χ2=33.290,P<0.001)、内分泌治疗(χ2=10.428,P=0.001)相关,但与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上肢水肿、感染、血清肿)、是否行化疗、新辅助化疗无关(均P>0.05)。预防行为执行比较:避免割伤咬伤等损伤(χ2=15.754,P<0.001)、修剪指甲避免损伤(χ2=9.018,P=0.003)、不抓取重物(χ2=11.828,P=0.001)等预防行为的执行程度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相关,但其他预防行为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均P>0.05)。以淋巴水肿发生与否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3.943,P<0.001)、手术切口为纵切口(OR=3.767,P<0.001)或斜切口(OR=2.492,P<0.001)、Ⅱ级(OR=1.707,P=0.003)或Ⅲ级(OR=4.211,P<0.001)腋窝淋巴结清扫、行乳房/胸壁(OR=2.869,P<0.001)或淋巴结区放疗(OR=4.829,P<0.001)、是否执行不抓取重物(OR=3.264,P<0.001)、避免割伤咬伤等损伤(OR=2.602,P<0.001)是影响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结论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行纵切口或斜切口治疗、腋窝淋巴结清扫级别较高、行放疗、有割伤咬伤等损伤、抓取重物是影响术后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更应关注淋巴水肿发生的高风险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α-烯醇化酶(ENO1)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在肿瘤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ENO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广泛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以及转移,还与肿瘤耐药及肿瘤的免疫治疗密切相关。作为肿瘤治疗可能的新靶点,ENO1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86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1.8±8.2)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肺功能、肝功能、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组织学分型、分期等检查指标。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12~36个月),终点事件为患者因鼻咽癌相关的死亡或随访结束。检测PDW反映患者总体生存率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仅接受TACE治疗的68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行TACE术前1天、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比较TACE治疗前后HMGB1表达变化。根据参考资料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HMGB1≥17.5 ng/ml)和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roGRP和CA72-4水平,并分析ProGRP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及CA72-4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oGRP和CA72-4检测对胃癌的
期刊
卷曲螺旋结构域6(CCDC6)最初被发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参与RET/PTC1融合基因形成。研究表明CCDC6能够在DNA损伤应答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CCDC6作为抑癌基因,在甲状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发挥抑制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等功能。深入研究CCDC6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将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核酸适配体以其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等领域显现出巨大潜能,运用cell-SELEX筛选获得的核酸适配体能够通过靶分子变化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实现肿瘤的预防与治疗。目前研究者们利用cell-SELEX技术并结合流式细胞术成功筛选到多条核酸适配体。弥补适配子缺陷并发挥其优势,可使核酸适配体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家族(MiT/TFE)能够广泛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该家族可以通过溶酶体相关基因的上调以及作用于氧化代谢及氧化应激反应这样的特异性靶点促进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此外,MiT/TFE可以调节溶酶体的信号传导,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1)通路和Wnt/β-catenin通路。而MiT/TFE和促卵泡激素基因(FLCN)的关系同样和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
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以及多种非常规缓解模式如延迟反应、假性进展的出现,多种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如免疫相关疗效标准、实体肿瘤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实体肿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等标准相继被提出。这些标准的评价原则和判定结果与传统疗效评价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最新提出的实体肿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引入待证实的疾病进展和已证实的疾病进展两个新概念,为实体肿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疗效评价模式,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