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介绍公路路基施工中常常遇到的软土地基时的处理方法及软土的性质和特点
关键词: 公路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main highway subgrade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and the soft soil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and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公路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公路工程建设速度也不断地加快。我国公路已慢慢地遍布全国各地。在公路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中不免要遇到各种不良地质情况。如果在施工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必然给今后的公路运输留下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危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把这些隐患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公路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就是其中的常见不良地质状况之一。下面对软土路基特点及处理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
1.1软土概念:软土是指以近代水下沉积的淤泥或饱和的软粘土为主的地层,比泥沼形成的年代老。
1.2软土分布:软土多数分布在宽阔的平原或丘陵边缘较平坦的谷地。
1.3软土分类:一般将软土划分为海洋沿岸沉积、内陆湖盆地沉积和河滩沉积三大类。
1.4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孔隙比一般大于1,不排水剪切的粘聚力<25kpa,压缩模量Es<4000Kpa,标准贯入击数N63.5<2。
2软土地基危害
根据上述软土路基的特点,不难看出软土地段给公路工程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2.1 在填土路堤地段,由于在路堤自重及列汽车运行活荷载的作用下,软土随时间推移慢慢沉降,当路堤基底土壤均匀沉降时,会使整段路基下沉,需要不断地添补道碴,使道床超厚,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较多困难,当路基基底为不均匀沉降时,使路基横向倾斜,易造成翻车事故。
2.2 当路堤经过强度过低的软土路段时,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引起路基坡脚土向外隆起,路基本体下陷开裂,严重时会使路基坍塌,危及行车安全。
3公路路基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1 路基经过水塘、水库地段的软土地基段的处理方法:
3.1.1 当路堤经过农业蓄水塘时(因农业生产需要而不能将水放掉或面积较大不易抽干的水库,且塘底表面无硬壳),应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即强迫将淤泥挤走,路基底部换用强度较高、不易风化的片石。要求片石强度≥30Mpa,直径小于30cm。
施工要点:当路基从池塘(水库)中间穿过时,采取从路基断面中间向两侧抛石,标高比塘埂(最低处)略高(一般高出30cm)。抛填宽度比普通路基加宽1~2m,抛填出水面后需用15~18t重型压路机 (震动碾更好)反复辗压至抛石顶面无明显的下降为止,然后顶面铺设碎石反滤层10~20cm,其上填筑普通土即可。
3.1.2 当路基从池塘边通过,路堤断面一侧基本靠近岸上时,应采取由岸边向塘中抛填,以便将淤泥挤走,其他工序同上。
3.2 当路基经过已干涸的软土盆地时,其加固处理的方法较多。分别简要作如下介绍:
3.2.1 换填土法:当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厚度较薄,一般小于3m时,采用挖除软土,用强度较高的粘性土、砂砾土或碎石、卵石土换填,分层碾压密实即可。在有渗水土(如砂类碎石或卵石)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其特点是方法简单,直观,后期沉降小,但需要有弃土场,弃土方量较大。
3.2.2 爆破排淤法:而当软土厚度小于5m时,工期紧张,路基又处在废弃荒地时,可用爆破排淤,将软土扬弃,但此种方法不常用。
3.2.3反压护道法:反压护道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护道,使路基在路堤和汽车荷载作用下不致将地基软土挤出和隆起,保证路堤的稳定。其宽度和高度要根据该段软土力学性质及厚度决定,两侧护道尺寸可以相同,亦可不同,其优点是不需要控制填土速率,施工简便(只需与路基一道填土、碾压即可),缺点是土方量較大,其高度为一般路堤高度的1/3~1/2,宽度>2.0m,后期路堤沉降较大,需经常抬道补碴,给道路养护遗留较大困难,此法为常用处理软土的方法。护道有单级护道与多级护道之分,以单级护道最为普及。
3.2.4砂垫层法:即在路堤底部的原地面上铺设一层较厚的砂垫层(一般厚0.5~0.8m,砂质为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除尽植物杂质。并在堤筑时适当加水,分层压实,使软土在路堤填筑逐渐增加荷重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应力的目的。优点是施工简易(只要由翻斗车将砂送至软土段是,推土机先推平,压路机碾压几遍,即可在上面填土),占地面积小,缺点是要求施工工期不甚紧张,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填土速率,附近有丰富的砂源,软土强度相对较高且表面无渗透性能差的硬壳。两侧平坦排水状况较好。此种方法亦常用,现在因有高强度塑料土工产品。一般与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结合使用。
3.2.5综合加固措施:为了使软土路基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使其达到固结较快效果较佳。公路上常常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反压护道并用;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土工合成材料并用;砂垫层与反压护道并用;反压护道与齿墙相结合,甚至将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土工合成材料压护道三者同时使用进行地基加固,确保公路路堤的稳定性。
总之,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特点、不同深度、不同强度的软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或通过简单的仪器(如轻型动力触探仪或K30地基应力检测仪等)进行检测,同时应报告设计单位请专业工程师进行现场踏勘确定加固方法,以免造成工程的后期隐患,尽可能将其消除在施工过程的阶段,为今后的公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公路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main highway subgrade construction introduced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and the soft soil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and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公路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公路工程建设速度也不断地加快。我国公路已慢慢地遍布全国各地。在公路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中不免要遇到各种不良地质情况。如果在施工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必然给今后的公路运输留下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危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把这些隐患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公路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就是其中的常见不良地质状况之一。下面对软土路基特点及处理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
1.1软土概念:软土是指以近代水下沉积的淤泥或饱和的软粘土为主的地层,比泥沼形成的年代老。
1.2软土分布:软土多数分布在宽阔的平原或丘陵边缘较平坦的谷地。
1.3软土分类:一般将软土划分为海洋沿岸沉积、内陆湖盆地沉积和河滩沉积三大类。
1.4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孔隙比一般大于1,不排水剪切的粘聚力<25kpa,压缩模量Es<4000Kpa,标准贯入击数N63.5<2。
2软土地基危害
根据上述软土路基的特点,不难看出软土地段给公路工程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2.1 在填土路堤地段,由于在路堤自重及列汽车运行活荷载的作用下,软土随时间推移慢慢沉降,当路堤基底土壤均匀沉降时,会使整段路基下沉,需要不断地添补道碴,使道床超厚,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较多困难,当路基基底为不均匀沉降时,使路基横向倾斜,易造成翻车事故。
2.2 当路堤经过强度过低的软土路段时,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引起路基坡脚土向外隆起,路基本体下陷开裂,严重时会使路基坍塌,危及行车安全。
3公路路基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1 路基经过水塘、水库地段的软土地基段的处理方法:
3.1.1 当路堤经过农业蓄水塘时(因农业生产需要而不能将水放掉或面积较大不易抽干的水库,且塘底表面无硬壳),应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即强迫将淤泥挤走,路基底部换用强度较高、不易风化的片石。要求片石强度≥30Mpa,直径小于30cm。
施工要点:当路基从池塘(水库)中间穿过时,采取从路基断面中间向两侧抛石,标高比塘埂(最低处)略高(一般高出30cm)。抛填宽度比普通路基加宽1~2m,抛填出水面后需用15~18t重型压路机 (震动碾更好)反复辗压至抛石顶面无明显的下降为止,然后顶面铺设碎石反滤层10~20cm,其上填筑普通土即可。
3.1.2 当路基从池塘边通过,路堤断面一侧基本靠近岸上时,应采取由岸边向塘中抛填,以便将淤泥挤走,其他工序同上。
3.2 当路基经过已干涸的软土盆地时,其加固处理的方法较多。分别简要作如下介绍:
3.2.1 换填土法:当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厚度较薄,一般小于3m时,采用挖除软土,用强度较高的粘性土、砂砾土或碎石、卵石土换填,分层碾压密实即可。在有渗水土(如砂类碎石或卵石)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其特点是方法简单,直观,后期沉降小,但需要有弃土场,弃土方量较大。
3.2.2 爆破排淤法:而当软土厚度小于5m时,工期紧张,路基又处在废弃荒地时,可用爆破排淤,将软土扬弃,但此种方法不常用。
3.2.3反压护道法:反压护道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护道,使路基在路堤和汽车荷载作用下不致将地基软土挤出和隆起,保证路堤的稳定。其宽度和高度要根据该段软土力学性质及厚度决定,两侧护道尺寸可以相同,亦可不同,其优点是不需要控制填土速率,施工简便(只需与路基一道填土、碾压即可),缺点是土方量較大,其高度为一般路堤高度的1/3~1/2,宽度>2.0m,后期路堤沉降较大,需经常抬道补碴,给道路养护遗留较大困难,此法为常用处理软土的方法。护道有单级护道与多级护道之分,以单级护道最为普及。
3.2.4砂垫层法:即在路堤底部的原地面上铺设一层较厚的砂垫层(一般厚0.5~0.8m,砂质为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除尽植物杂质。并在堤筑时适当加水,分层压实,使软土在路堤填筑逐渐增加荷重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应力的目的。优点是施工简易(只要由翻斗车将砂送至软土段是,推土机先推平,压路机碾压几遍,即可在上面填土),占地面积小,缺点是要求施工工期不甚紧张,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填土速率,附近有丰富的砂源,软土强度相对较高且表面无渗透性能差的硬壳。两侧平坦排水状况较好。此种方法亦常用,现在因有高强度塑料土工产品。一般与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结合使用。
3.2.5综合加固措施:为了使软土路基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使其达到固结较快效果较佳。公路上常常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反压护道并用;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土工合成材料并用;砂垫层与反压护道并用;反压护道与齿墙相结合,甚至将砂井(或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土工合成材料压护道三者同时使用进行地基加固,确保公路路堤的稳定性。
总之,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特点、不同深度、不同强度的软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或通过简单的仪器(如轻型动力触探仪或K30地基应力检测仪等)进行检测,同时应报告设计单位请专业工程师进行现场踏勘确定加固方法,以免造成工程的后期隐患,尽可能将其消除在施工过程的阶段,为今后的公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