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知识包含了很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者,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给学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传承文化的意识。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开放性的,教师要从开放的角度进行知识与文化方面的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79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正处于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情况融入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實施教育与指导,保证能维护学生的健康,如此学生也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起到为学生陶冶情操的作用,将书本上的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例如,在对《愚公移山》一课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深入了解愚公身上所具有的意志品质,学习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以之为榜样提升自身的品格。教师应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大概了解,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不断地渗透在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目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故事以及文言文等,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起到丰富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1.立足于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若想实现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立足于教材,深入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发掘。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佛家倡导众生平等、慈悲对世人,这些思想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都有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小学除了语文还有其他科的学习任务,负担比较重。因此,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结合起来,注重对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以便提升其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言文课文,学生们往往对其提不起兴趣,但是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历史的推进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是宋濂所写的一篇劝学之作。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对文章的意思理解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将“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与“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几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文章中领会古人的精神。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渗透至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必要。教师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素材,借此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2.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求知欲
除了立足于教材,引领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小学语文教材所编著的古诗词饱含文化韵味,读完满口余香,基于此能够实现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应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让学生进入诗词,在一词一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才能让其真正的体验到古诗文的魅力,爱上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还应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时刻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并拉进师生之间距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严肃死板的形象,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参与感。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敢张口发言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树立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对《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首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从意象、意境、情感三个方面着手,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介绍《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诗人在情感方面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诵读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通过想象,沉浸在脑海中作者所描绘的意象与画面中,切实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趣味所在,调动起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3.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在教材中展开,而应进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与课外阅读中真切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投身于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朗读《弟子规》《千字文》,或者在午休时间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播放《中华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娱乐中调动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个国学班,专门为学生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给学生提供密切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升其文化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可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的研读,可以切实的提升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小慧.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5.
[2]高玲玲.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8(32):109.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79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正处于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情况融入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實施教育与指导,保证能维护学生的健康,如此学生也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还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起到为学生陶冶情操的作用,将书本上的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升华。例如,在对《愚公移山》一课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深入了解愚公身上所具有的意志品质,学习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并以之为榜样提升自身的品格。教师应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大概了解,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不断地渗透在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的目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故事以及文言文等,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起到丰富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1.立足于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若想实现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立足于教材,深入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发掘。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佛家倡导众生平等、慈悲对世人,这些思想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都有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小学除了语文还有其他科的学习任务,负担比较重。因此,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结合起来,注重对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以便提升其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言文课文,学生们往往对其提不起兴趣,但是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历史的推进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是宋濂所写的一篇劝学之作。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对文章的意思理解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将“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与“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几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文章中领会古人的精神。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渗透至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必要。教师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素材,借此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2.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求知欲
除了立足于教材,引领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小学语文教材所编著的古诗词饱含文化韵味,读完满口余香,基于此能够实现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应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让学生进入诗词,在一词一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才能让其真正的体验到古诗文的魅力,爱上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还应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时刻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并拉进师生之间距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严肃死板的形象,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参与感。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敢张口发言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树立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对《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一首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从意象、意境、情感三个方面着手,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介绍《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诗人在情感方面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诵读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通过想象,沉浸在脑海中作者所描绘的意象与画面中,切实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趣味所在,调动起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3.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当前,我国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内容单一,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在教材中展开,而应进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与课外阅读中真切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投身于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学生朗读《弟子规》《千字文》,或者在午休时间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播放《中华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娱乐中调动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个国学班,专门为学生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给学生提供密切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升其文化道德修养。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可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的研读,可以切实的提升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小慧.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5.
[2]高玲玲.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8(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