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予以通俗化的阐释,从感性层面上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从可操作性方面增强其实施新语文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目标在语文学科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和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素质教育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师必须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并且尝试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它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是素质教育内涵的第一要义。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首先不是方法,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因此,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必须重视全体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正如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体现教学民主化
作为教学专制的对立面,教学民主则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粲然的闪耀。教学民主化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人和创造者。笔者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境出发,在语文课实施教学民主。
1、树立人本意识是实施民主化教学的基石。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实现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民主化可以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 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觉参与学习,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2、关注学生的发展。学语文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交流中有所吸收、有所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珲,提高生活品位。3、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教学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感性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而在语文教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对室内氛围的第一印象尤为鲜明和深刻。为此,作为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
三、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实践证明,“小组学习”给了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基础之上的。所谓“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教师在课堂设置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异质同化、同质异化,引导学生善作换位思维,敢于破常规,立新论,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在探讨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时,要服从于客观事实,坚持真理,还要有批判眼光、求真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一员,教师必须改变自我,重新定位,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教学理论念。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以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此外,教师应注意到: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必须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抓手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一般采取新颖活泼的学习形式,重视过程的指导,在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修改,从而使学生会学、能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该说有两种目标,一个是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另一个人是合作技能的问题。我们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除了关注解决学生知识方面的问题,还要关注意识的养成,还要培养态度的端正,还要做方法的指导等等非学习方面的问题。
四、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本课程要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提高适应与参与社会的能力。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写作和表达等能力。而语文由文字材料汇集而成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
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文本中易于与学生生活相沟通的内容来促进理解、激发情感。《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理解、感悟其中所描写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发掘出文本中最易与学生生活融通的信息,然后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
2.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阅读迁移和阅读创新。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理解和感悟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丰富积累,形成技能,学会创造,提升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积极的一部分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方向。
总之,素质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全方位考虑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并且尝试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才能真正解决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措施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目标在语文学科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整体素质和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素质教育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师必须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并且尝试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它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是素质教育内涵的第一要义。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首先不是方法,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因此,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必须重视全体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正如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体现教学民主化
作为教学专制的对立面,教学民主则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粲然的闪耀。教学民主化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人和创造者。笔者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境出发,在语文课实施教学民主。
1、树立人本意识是实施民主化教学的基石。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实现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民主化可以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 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的,自觉参与学习,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2、关注学生的发展。学语文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交流中有所吸收、有所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珲,提高生活品位。3、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教学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感性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同化作用,而在语文教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对室内氛围的第一印象尤为鲜明和深刻。为此,作为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
三、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实践证明,“小组学习”给了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基础之上的。所谓“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教师在课堂设置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异质同化、同质异化,引导学生善作换位思维,敢于破常规,立新论,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在探讨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时,要服从于客观事实,坚持真理,还要有批判眼光、求真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一员,教师必须改变自我,重新定位,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教学理论念。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以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此外,教师应注意到:
1、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必须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把“自主学习”定位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似乎更加贴切,也更加符合教与学的实际。使学生“愿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会学”的抓手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适宜的方法指导;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的途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一般采取新颖活泼的学习形式,重视过程的指导,在评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修改,从而使学生会学、能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该说有两种目标,一个是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另一个人是合作技能的问题。我们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除了关注解决学生知识方面的问题,还要关注意识的养成,还要培养态度的端正,还要做方法的指导等等非学习方面的问题。
四、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本课程要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提高适应与参与社会的能力。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写作和表达等能力。而语文由文字材料汇集而成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
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文本中易于与学生生活相沟通的内容来促进理解、激发情感。《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学生难以用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理解、感悟其中所描写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发掘出文本中最易与学生生活融通的信息,然后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
2.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阅读迁移和阅读创新。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理解和感悟并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丰富积累,形成技能,学会创造,提升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积极的一部分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方向。
总之,素质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全方位考虑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并且尝试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才能真正解决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