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理念下学生评价平台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大事。但是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基本是由教师一方包揽,学生、家长等其他评价主体处于缺位或被动状态;同时以纸质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评价模式,因缺乏评价的多元性、及时性、互动性、检索性等,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育的诉求。坚持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和家校合作方式,实现多维度监测和个性化指导[1],发挥教育评价应有的作用,促进家校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成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思考的课题。
  智慧学生评价体系模型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市面上已有的可实现家校互联方式的学生评价小程序或者软件,如小管家、小黑板等应用软件大多数都属于C端产品,直接面对学生个体,以学生个体与班主任的互动评价为主,而在年级或者学校层面的几乎没有。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了学校德育、教务、年级等部门的教育、教学管理需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等个体评价需求,结合个别访谈,与有开发实力的公司合作开发智慧学生评价体系小程序(简称“一起成长”)。
  1.设计思想
  “一起成长”技术架构是基于SNS(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的家校互动平台,采用nginx集群和微服务技术组成。SNS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社会化服务网络包括三大元素,分别指人、关系链和应用/服务[2]。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人”元素,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形成“关系链”元素,在此基础上提供学生综合性评价的应用服务(包括消息推送、互动、评价等),三元素结合构建成家校互动平台。运用nginx集群技术建立终端和后端接口网关和前端静态资源的联系,微服务技术使得每一个应用看似相对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成长记录、成绩分析、作业管理与教育管理、德育管理和家校共育相辅相成,它们之间通过认证中心、鉴权中心和基础数据实现互联互通。
  “一起成长”应用架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Windows平台为基础的管理软件系统,作为后台服务端,面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学生成长的后端管理及成长综合分析。二是基于HTML5技术开发的家长、学生端移动小程序,该小程序以微信和企业微信为入口,展现家校互动与全员育人的可视化数据,促进过程性教育沟通的多元、及时、互动、跟进。
  2.功能模块
  “一起成长”平台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模块。(1)成长记录模块。此模块是智慧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①成长荣誉。根据时间纬度记录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荣誉图文记录。②学业规划及实施课程情况记录。呈现学生个体各学科课程学习的相关情况,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划,进行的一段时间内的过程性计划、总结等。(2)成绩分析模块。此模块呈现的是学生个体各学科成绩及成绩趋势图等。根据不同权限观测不同数据,即家长只能关注自己的孩子,任课教师可查看所教班级,班主任可观测全班,年级主任可观察全年级,学校领导观察全校的层级权限管理。(3)家长、学生、教师信息模块。根据教学、教育属性,教师匹配不同班级学生,学生可关联多个家长信息,根据不同角色分配不同数据获取权限。(4)互动模块。其功能是支持师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通过平台上传资料、点赞、评价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方便学校、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点对点联系,也支持班级、年级或学校发布公告、作业等,信息推送可点对点、一对多推送。
  “一起成长”学生评价体系典型案例
  图文数据化、检索便捷化、评价及时可视化的“一起成长”智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让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高效实施成为可能。评价体系建设与运行充分体现全员参与性,由校领导层作顶层设计规划,并推动实施及定期研讨。教务、德育主管部门牵头协助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组分层部署完善落地。班级所有学科教师、家长、学生形成三个维度的全方位、全过程、及时主动发布的日常互动模式。通过手机端的微信小程序入口,教师将学生在校表现、作业通知、奖惩等点对点推送给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小程序入口,家长也可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以图文形式反馈上传;学生根据教师、家长提供的图文并茂的真实成長素材,唤醒回忆,自主反思,撰写个人阶段性学习成长规划。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联动,同频共振,实现“一起成长”。
  1.家校共育
  智慧学生评价体系是一个家校共建、共享、共育的开放平台。从后台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师端还是家长端,每日数据都非常活跃,小程序留存率很高。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让成长真真切切看得见。这样的教育评价不再是单一化的,而是在情境化、具体化、可视化中进行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集合体。如通过分析李同学近两周的各种表现发现,他经常出现迟到、上课睡觉等现象,班主任通过德育常规记录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知是因为家里新添一个弟弟,全家人的目光都转移到弟弟身上,忽视了对哥哥成长的关注,同时因弟弟晚上经常哭闹影响到李同学的睡眠。通过及时与家长谈心谈话之后,家长也引起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李同学的精神面貌明显得到很大改善。
  2.德育管理
  多元、多端口、开放式地记录学习生活情境,为每一位班主任打造属于自己管理模式的反馈模板,实现PC端、手机端互联互通,单发、群发等多种模式并行。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紧急进行核酸检测,通过班级群通知发布“收集健康码的信息”,家长上传健康码截图,班主任通过后台观测,一键获取。
  3.教学管理
  将每次教学检测反馈,连点成线,形成大数据,真实反馈学生学业走势,方便师生溯源分析,调整努力方向。作业反馈模板中的成绩及成绩趋势图,总分与单科趋势分析图使群体和个人差异性分析纬度更清晰;小题分析平台做到针对性查缺补漏和针对性教学。如通过观测某班同学本学期数次考试成绩呈上升趋势,且进步较大,班主任及时与同学访谈得知其在学法上有较大进步,通过班会课进行表彰并鼓励他向其他同学介绍学习方法。   对策与建议
  运用“一起成长”中学生智慧学生评价体系开展学生评价,解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并将这种评价落到实处,助力家校合力,促使学生走向全面发展,值得每一位学校教育及德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
  1.发挥多重作用与功能,多角度赋能成长
  从学生角度看,全面充分了解自己的各个方面,找到差距与用力点。从家长角度看,全面关注孩子在校及在家的学习和生活,通过亲子沟通纽带,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从教师角度看,智能全面化的学业跟踪分析,为教育教学调整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全方位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并为谈心教育积累素材。多元化家校沟通渠道,促进班级管理,有效实现教师和家长“双师”互助合力育人。从学校角度看,建立了有效便捷的家校沟通渠道,有助于全面提升家校共育,实现同频共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健全发展。
  2.重视积极暗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学生成长过程中,积极的暗示会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暗示就会得到消极的结果[3]。家长和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呈现学生的成长过程,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多采用积极的暗示,少采用消极的暗示,更不能出现“贴标签”的现象。
  3.重视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建立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是学生及其家长在使用“一起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提交的资料、发布的通知和成绩、互动数据等。因为采用云计算技术,使得每位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存储成为可能。这些过程性数据及过程性评价数据,不仅需要及时进行“归档”,还应该采取学生乐于接受、家长及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进一步趣味化呈现。这不仅有利于研究分析,还能有助于家长和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与提升。
  4.探索建立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动态成长评价体系
  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必将伴随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有文字,还有音频、图片及互动数据等,同时这些数据反映的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各个方面,是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集中体现,结合这些数据,建立学生数字画像,在学校育人目标和五育并举的体系内进行动态调整,让数据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只有促进评价内容多元化,健全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创新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科学有效,更好发挥评价的各种积极功能[5],才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的必經之路。中学生智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进行教育评价,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共成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重点科研课题“大思政视野下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路径研究”(课题号:202012588)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滑子颖,吴佳妮. 芬兰基础教育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新课程评论,2021(6).
  杨长军.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学移动阅读指导课案例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
  刘儒德.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卢雨. 信息技术赋能学生评价的行动研究:以“光谱”评价智能系统构建与实施为例[J]. 教育参考,2021(3).
  赵德成. 中小学学生评价改革的思路与建议[J].人民教育,2021(8).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正以多渠道、多终端、多样态、多场景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个性化服务。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将迎来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发展的良机,对未来学校的办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体现在人工智能对未来学校的影响。人工智能将推动学校智慧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启智慧教育的新模式,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创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教学形式,对教研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苏州市吴江区信息技术区域教研以“OMO模式”(Online Merge Offline,OMO)积极探索教研活动的有效组织途径,通过线上线下跨时空、跨区域、跨学段的协同共研,提高区域教研实效,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素养生长。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模式(OMO);区域教研;后疫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
期刊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等重要论断。青岛市基于同步课堂项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生态的探索,正是落实国家战略和解决实际需求的重要实践之一,也是通过同步课堂的形式,实现了优质资源均衡教育新生态。  萌芽:打开一扇窗,同步课堂联结城乡  青岛市是最早开始试点同步课堂的城市之一。2013年,青岛市便开始探索以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不仅包含“硬安全”,即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设施、系统的安全;还包含“软安全”,即网络空间信息内容的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揽子重大举措,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网络保密管理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本研究以“数据安全”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落实国家安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创新应用,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桥学院专注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六年的持续研究与实践,提出“互联网+新同学”的农村教师与师范生专业发展协同互助机制,设计多轮次、分层级的在线课程体系,采用“嵌入实践、内容生成”的学习模式,构建起培训广度、深度、精度兼备的“三度互促”混合学习环境,从而形成高校师范生与农村教师协同成长的新生态,实现“互联网+教
期刊
【摘 要】“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以“名校牵头、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特色鲜明”为基本理念,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跨四环”的全域混合教研模型为指导,开展“天天智慧课堂”实践共同体的实施路径和推进策略的探讨,对柯桥“天天智慧课堂”活动的实践成效进行分析,以期对区域混合教研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区域混合
期刊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新教材已经将Python作为必修内容,初中和小学也将Python加入到教学之中,各种相关培训也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但是,很多教师面对新教材的每一课具体怎么教、怎么测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学习共同体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2021年暑假在徐州进行的编程培训为例,从平台组建、资源准备、交流互动、评价反馈几个方面介绍构建“在线”共同体的方法和优势,以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新型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智能测评和个性化学习,构建新型教育模式。这些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推进课堂任务和活动顺利完成。本文从课前引入、课中精准反馈和课后分层评价三个环节详细阐述了智能识别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同时,基于课堂实践,对智能识别技术的使用提出几点思考,供读者借鉴。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识别技术 
期刊
北京市东城区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尊师重教传统悠久,基础教育资源优势突出,有众多知名的中小学和百年老校,是北京市教育强区。东城区教育信息化走在北京市前列,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区域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注重运用前沿理念,促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了信息技术在“双减”、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治理、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中运用的新场景新模式。为学习东城区教育信息化的新经验,结合对《北京市“十四
期刊
【摘 要】本文聚焦小学机器人课堂,重点关注如何在课堂上渗透计算思维。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出适用于小学阶段培养的计算思维概念及要素界定;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小学机器人课堂教学案例,得出培養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在小学机器人课堂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出了“提问引导”“换位思考”等具体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思维;机器人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