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个字头的诞生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秦赋》剧照

  公元前770年,一位移情别恋的男子终于为自己的变心付出了代价,哪怕他丢下王者的尊严仓皇出逃,也没能逃过索命的箭矢和兵刃。周幽王死在了骊山,他的岳父和外敌联手夺走了他的生命,一同夺取的还有一个王朝数百年的基业。
  不管史学家争论的“烽火戏诸侯”是否发生过,周幽王被犬戎所困时,勤王军队确实寥寥,倒是一支来自西部边陲的小势力拼死作战,虽然无济于事,但他们的忠勇还是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王的儿子平王,对于父亲的死和镐京的衰都心有余悸,在宗周一片残破和动荡中掉头东去,要去成周的土地上安放王室的基业。
  而那支小势力也主动出兵相送,给足了王室面子,平王被这样的忠诚打动,挥一挥手,让他们变成了诸侯,顺便把已落入蛮夷之手的“岐山以西的地区”赏给这位寒酸的新贵。秦国就这样诞生了,那位小领主也成为了秦的开国之君—秦襄公。

向东还是向西,命运的摆钟


  在正式立国为诸侯所承认之前,秦人已经存续数百年,他们为诸侯所知时,已被视为文明世界的西方边缘,哪怕最初他们确实来自东方。“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秦人的先祖和殷人崇拜同样的图腾,作为殷人的盟友在东方从容度日,直到武王伐纣才吊民伐罪取代了殷商的统治。
  殷周鼎革,秦人也卷入了反抗周人的战斗,遭到无情镇压后被集体迁往西方。在周人昂首向东、步步为营之时,秦人被放逐在黄土高原的西端,默默无闻地徘徊于周人的统治中心以外。
  在历史文献中出现的秦人第一个活动地区叫“西垂”,泛指极西之地,这时秦部落的经济生活以牧畜和狩猎为主,在周人面前并没有独立地位,还常被周人役使为马夫之流,如周穆王西游,驾车的就是秦人造父。周孝王也曾召集秦人非子为其养马,给个小领主当。
  在周人与西方游牧民族的冲突中,秦人常为马前卒冲锋在前,戎人与秦人的争斗不断,多位秦人领袖死于与游牧民族的冲突中,战事也未必总是有利,以至于在秦国立国的前夕,秦襄公还把妹妹嫁给戎王,他的哥哥也曾在被俘后关押一年多才得以释放。
  在此期间秦人的大本营位于陇东地带,关中是宗周的核心,虽然屡屡被征召前来作战,但一直没有染指的可能。
秦孝公让一个外来者步入秦国权力的核心,非常不寻常、也非常有悖于常理,但最终商鞅依然在君主强力支持下实现变法,可见秦国君主权力的强大在某种程度上是变法的前提而非结果。

  直到平王东迁,大量强大的世家贵族也随之东去,整个关中地带陷入一种政治真空,秦人终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空间。不过,在建国之初,最直接的考验是生存,游牧民族已经遍布关中,秦人的大本营在西汉水流域的西垂,具有迫切的意愿东迁,但戎狄部落也十分强悍,连续多年的混战,襄公也在作战中殒命,秦人用了八年才到达到“汧渭之会”,这里就是周王的“应许之地”,秦人开始在丰岐之地立足。
  当时,该领域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方,而且还有大量未东迁的“周余民”,秦人接受了这些人口,由此开始受到先进的周文化影响,农业生产方式也大为进步。
  立国近百年后,秦国将都城迁往雍(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标志着秦国历史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雍城建都共294年,历经诸位国君和举国上下苦心经营,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宫殿和陵园,使之成为各诸侯国中最发达的都城之一。
  秦穆公向东扩张,与晋国摩擦不断,在韩原大战中俘虏了晋惠公并放回,并没有换来两国友好。后来,秦国扶植公子重耳上台为晋文公,奉行秦晋联盟的政策,疏远了楚国,然而跟着晋国频繁出兵进行“国际干预”,还是只为他人作嫁衣。于是秦晋再次破裂,彼此间爆发了殽之役、王官之战等战争。
  秦穆公晚年,秦晋决裂,此后数十年战争频发,双方虽互有胜负, 秦国渐显颓势,且在战略上一直无法夺取主动权,因为向东发展的重要通道—“桃林之塞” (今华县至潼关的重要道路),始终控制在晋国手中。
  向东的道路一直没有打开,更大的危机却从东方传来。

变法,也有后发优势


  自春秋时期以来,秦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都比中原国家慢一拍,在井田制还是主流的春秋时期,秦国改革有限,但是当时各国还没拉开明显的差距。到了变法普遍推行的战国初期,秦国依然没有任何改革的举动,仿佛一块历史的活化石。
  而东方的晋国已被韩、赵、魏三个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所代替,紧邻秦国的魏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为战国时代较强大的封建政权,很快将扩张的矛头对准了秦国。而秦国正处于“四代乱政”时期,君主无能、国内混乱,缺乏有力抵抗。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武卒渡河而来,夺取了秦国临近黄河的大片土地,建西河郡,并修筑长城驻守,西河郡自此成为插入秦国领土内的一把尖刀,而秦国军队则只能采取守势。
  到秦献公时期,为了对抗魏国,“复穆公之故地”,献公将国都从雍迁到靠近边境的栎阳。还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如 “初行为市”准许进行商业活动,“户籍相伍” 即取消等级差别,将全国人民按五家 一 “伍”的组织编制起来,并载入户籍册—平时相互监督,一家犯罪其他几家都要连坐;战时,“伍”又是军事单位,便于出兵作战。在地方行政上,献公也大力推行县制,地方权力脱离贵族直接归属于国君,起初仅用于军事前线,后也在后方推广。
  整顿后的秦军在战场上取得多次胜利,重振了国际声望,但河西之地仍在魏国控制之下,秦国积弱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直到商鞅变法、秦国内部封建改革完成以后,秦國的军事实力才焕然一新。
  关于商鞅变法的故事,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那句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更成为秦国变法官方叙事的最好注脚。   值得注意的是,商鞅初次面见秦孝公,并非正常渠道,而是找了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连续四次面见,最终打动了秦孝公,可以想象,秦孝公让一个外来者步入秦国权力的核心,非常不寻常、也非常有悖于常理,但最终商鞅依然在君主强力支持下实现变法,可见秦国君主权力的强大在某种程度上是变法的前提而非结果。
  秦国也一直缺乏严格的宗法制和封建制,贵族势力并不强大,中央集权程度一直较深,事实上这也是秦国变法在各国中最晚、却最为彻底的重要原因,变法的后发优势,其实建立在秦国的特殊国情上。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军队迅速发展,车、骑、步兵各类兵种齐全,后又扩充了弩兵水军等部队。变法对军队战斗力提升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奖励耕战,让富贵与发展生产、提供武力牢牢绑定,调动了人们对战争的积极性,从而将秦国变成了一台强大的战争机器。
  奖励耕战的政策充分调动了秦人的作战积极性,“山东之卒,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秦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建立在变法造就的特殊激励机制上,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战斗力,秦国的军队才能取得一系列胜利,使秦国的领地迅速扩大。
合纵还是连横,构成了战国中后期“国际政治”的最大议题。

  耕战立国的秦制,为残忍的战国时代启动了加速键。此时的战争褪去了贵族竞技式的优雅和克制,变成了赤裸的平民战争,有时甚至是全民战争。战争逐渐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和夺取土地城池为主要目标,旷日持久的攻城战甚至灭国战不断增多。
  当时城市在社会经济和地区防卫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大量人口与粮食也积聚在城市之中,人口规模10万以上的城市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如秦武王为进入洛阳攻占的韩国宜阳城,史载“城方八里,材士十万”,城市总人口为25万左右。又如齐国的首都临淄城,苏秦游说齐宣王时说城中有7万户,35万人左右。吕不韦被秦任为相国,封为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表明此时期洛阳及附近约有人口50余万,城内居民数量也应当超过25万。
  当时的城市也是统治中心,在后世也是郡县治所所在。有学者提出由秦汉县数目反推战国中后期秦的城市数量,与2000万左右的总人口相除,得到秦统一过程中城市化水平在15%~20%之间。
  随着孝公去世,商鞅很快被杀害,但变法政策被全盘继承下来。秦惠文王即位以后,迅速开始彻底收复河西的计划,恰好魏国此时处于外交孤立、四面作战的窘境之中。惠文王乘机派来自魏国的“大良造”公孙衍率军向魏国进攻,在雕阴(今陕西省擲县北)大胜魏军,俘虏魏国大将龙贾,斩首4.5万人。魏国被迫将河西之地吐出,秦国几代国君宿愿,至此基本实现。
  秦国取得河西之地后,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获得了东面的黄河、函谷关天险,将各诸侯国拒之关外;加上关中四塞之地易守难攻,给秦国创造了一个稳定后方。相反,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失去西边关河之险后,完全暴露在秦国锋芒之下。
  秦军趁魏国与出国作战之际,持续深入魏国境内,最后魏国不得不献出河西的少梁及上郡十五县。至此,秦国图谋山东诸国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合纵还是连横,构成了战国中后期“国际政治”的最大议题。

灭六国者,六国也


  所谓合纵,是联合抗秦者发动六国结盟的抗秦运动;所谓连横,是与秦交好把矛盾转嫁于他国。面对秦的军事优势,各国除持坚决抵抗意见者外,也有不少动摇乃至于试图利用秦国打击对手,故两种主张在六国均不乏拥护者。
影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昭襄王嬴稷

  不过,协调多主体的行动的成本,天然高于单个主体自主行动,同时,六国之间也争斗不断,难以互信。最重要的是,秦军在军事上“单挑”一国的巨大优势,使得各国无法承受被合纵者背叛独自面对秦国的后果;相反,连横如果能得到秦国有效的保护,则无惧他国的威胁。这是连横易而合纵难的根本原因。
  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游民知识分子,充满了纵横捭阖的政治抱负和渴求富贵的投机倾向,借助多国体系造成的自由流动和多元政治格局,在各国之间交通王侯,鼓动穿梭。战国时期是游士的黄金时代,合纵连横的大议题,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中心舞台。
  张仪原是魏国人,游说诸国未得到重视,在秦受到秦惠文王的优待。在张仪怂恿下秦君也称王,魏国因为受打击最多,对秦的举动十分敏感,开始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共同称王。同是魏国人的公孙衍在被张仪排挤后离开秦国,积极从事合纵活动,组织了韩、赵、魏、燕、楚五国共同伐秦, 并推楚怀王为纵长,但被张仪各个击破。五国各怀异心,联军也被秦多次击败,联盟很快破裂,身为纵长的楚国在张仪的外交欺骗和秦军军事打击下损失惨重。
秦军在军事上“单挑”一国的巨大优势,使得各国无法承受被合纵者背叛独自面对秦国的后果;相反,连横如果能得到秦国有效的保护,则无惧他国的威胁。这是连横易而合纵难的根本原因。

  秦惠文王时期还有一个意义重大但未在当时引起足够重视的胜利—进入四川盆地消灭了巴、蜀两国。秦国有计划地向当地移民充实人口,史载迁入巴蜀达1万户,近5万人。秦国据有关中的有利地形,而且又“擅巴蜀之饶”,为最后统一中国准备了物质条件。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被抛弃,雄心勃勃的武王夙愿是“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由此把领土兼并目标主要放在韩国,以期打开进入洛阳的通道。如愿进入洛阳城内,秦武王与手下力士逞能,举鼎时折断胫骨而死。
  其后昭襄王继位,共在位56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君,当政期间秦国经历了魏冉、芈太后、范雎等多位政治人物主导的阶段。昭襄王早期,秦楚交好,后秦楚交恶,楚国饱受各国打击,求和心切的楚怀王更被秦国扣留。自怀王开始,楚国不断遭受秦国军事打击,外交上也陷入孤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兵攻下楚的国都郢,迫使楚国迁都;多次围攻魏国首都,迫使其割地。
  联手抗秦的运动也此起彼伏。
  在苏秦的不懈努力下,公元前287年,韩、赵、魏、齐、楚五国合纵,共推赵国的李兑为主帅,组成反秦联军,屯于荥阳、成皋间。但各国各怀鬼胎,反秦联军行动又是无果而终。多次声势浩大的合纵抗秦都因六国彼此不信任付诸东流,极大损害了联合抗秦的信心。
  苏秦遇刺后,合纵运动更是后继乏人;秦国的相对优势越发明显,联合的意义已经不大,各国都陷入了“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窘迫处境。
  随着五国攻齐,齐国实力大减,长平之战又让最后有能力抵抗的赵国精锐丧尽。秦昭襄王任上,楚、齊、赵三个大国都遭受了致命打击,再无与秦一较高下的力量,统一的趋势已经隐隐显现。
  自昭襄王死后,秦以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如秋风扫落叶般消灭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其他文献
不同的冷却方式都会对混凝土产生不可逆的重要影响,为了探究不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及混凝土破坏时内部的声发射现象,采用高温炉对混凝土进行300℃高温,高温过后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水冷和空气中自然冷却),测定其单轴抗压强度和表观颜色变化,在试验过程中结合声发射来探究试样破坏时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混凝土气冷方式对其抗压强度有显著提高,水冷方式对其抗压强度有略微降低,气冷混凝土表现了较强的脆性特征,常温和水冷表现的塑性特征比较明显。每次应力——应变曲线的跌落都会伴随一次较大的声发射事件发生
践行“三牛”精神,我们要做到脚踏实地、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埋头苦干,以超长决心、超常干劲努力为企业发展奋斗。认识上要到位,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三牛”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全局观念,迎难而上,当好企业“主人翁”,争做“顶梁柱”。同时,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提升应变能力、抗压意志和决心,做到在生产上精细组织、精耕细作,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管理上精雕细刻,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实现生产的高效运行。通过践行“三牛”精神,让行动“硬”起来并落到实处,认认真真、踏踏实
制备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其体外缓释和体内降脂作用。方法:建立吉非罗齐HPLC体外分析方法测定含量。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考察脂质体理化性质。进行体外溶出实验检验吉非罗齐脂质体的缓释效果,小鼠体内实验检验降脂功效。结果:制得脂质体外观呈淡蓝色乳光,无沉淀,透射电镜图显示其呈类球状,分布均匀。最优处方包封率为(80.73±1.65)%,粒径为(122.82±3.61)nm,PDI为0.181±0.01,Zeta电位(-23.77±0.60)mV。吉非罗齐纳米脂质体体外24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reform and opening-up,China has increas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whereas Marx\s philosophy has become a key research topic for social research scholar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摄影最怕的就是苍白无力的“演出”,扒开照片上看似张力无限的形式后却发现内容空洞无物。摄影,不同于拍照,摄影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可以产生对话,可以引起思考,可以激发共鸣,这也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存在的理由。
The jasmonic acid(JA)signaling pathway is used by plants to control wound responses.The persistent accumulation of JA inhibits plant growth,and the hydroxylation of JA to 12-hydroxy-JA by JASMONATE-INDUCED OXYGENASEs(JOXs,also named jasmonic acid oxidases
1月20日,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猛士系列汽车工厂总装车间员工陈星在工位上仔细地检查完车辆部件的质量,转身就在“防流岗”警示牌上作跟踪记录:问题反馈来源:终检;反馈不良现象:折叠座椅锁止不良;防流确认标准:每个座椅来回操作动作3次,填写防流岗点检确认表……前不久,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开始实行“防流岗”质量控制模式。
又是一年春草绿。窗外的风分外温柔,杨柳的枝条越发柔软,嫩红的桃枝上小小的花苞错落有致,一眼望过去,满目欣欣向荣,心也随之充满希望。在这样一个蕴育生机和希望的季节,读夏老师的卷首语,突然觉得那句“对班组而言,就是班组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团队责任,先为自己负责,然后为依靠自己的人负责,为自己所在的班组负责,为大家共同的目标负责。唯如此,才能与班组伙伴们携手‘众创’奇迹。”说的就是我丈夫本人,他也曾创造过“奇迹”。
研究电化学法检测氯酚类化合物对V79细胞的HGPRT基因突变特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2,4,6-三氯酚(TCP)和2,4-二氯酚(DCP)致V79细胞基因突变的电化学信号变化。以TCP和DCP对V79细胞致突后,自表达第三天开始,两个电化学信号峰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表达第五天达到最高点,出现与阳性对照组甲磺酸乙酯相同的趋势。TCP和DCP致突后,在同样浓度下,完全突变细胞TCP电化学信号峰大于DCP电化学信号峰,常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电化学两个信号峰均可反映TCP和DCP致V79细胞基因突变的变化特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催生服务业加快发展,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文旅业的发展和变化,新生业态不断涌现。在这样的经济形势发展大潮下,“婚纱+旅拍”的概念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