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药学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论文依托现有资源及实践研究,就学科建设定位、学科队伍及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
[关键词]学科建设药物分析专业认证
随着国家对专业领域、专业标准或专业培训的不断重视,专业认证悄然兴起并逐渐标准化。本文针对药学专业认证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对本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现状横向分析比较,就学科建设定位、学科队伍建设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
一、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的定位
现有专业认证标准对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为药物分析学科方向建设提供指引。根据学校的基础和社会的需要,依托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我药物分析学科重视应用课题的研究,强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学科研究方向主要为地方药企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进行体内药物分析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
通过与地方药企联合攻关相关科技难题,将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与我院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建研究基地,既可以减少我校在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投入,也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环境,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我学科逐步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二、药物分析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我院药物分析学科队伍中专任教师6人,其中博士2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年龄全部在45岁以下,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然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只图眼前专业教师队伍够用、实用;重视师资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都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建设上,应强调高学历师资与高技能师资的互动与渗透,就是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出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学生。我教研室正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学科的快速发展。
三、本科教学研究
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学科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专业认证的标准涉及学科建设定位、教学质量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条件的具备等等方面,对建设好该学科提出了规范的要求,为我校在开展学科建设时提供较强的参考作用,如《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和《全国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手册》,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验基本技能,这些标准及基本要求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1]。依托专业认证标准,我药物分析学科就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一)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是否安全有效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质量控制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工作,只有检验员意识到这工作的神圣,才会认真谨慎负责地进行实验,才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测定数据。强调“合格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注重培养药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这也是药学专业认证里对学生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及建设、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职业与专业之间在教学上的联系是以课程为桥梁的,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自09年以来我们把药物分析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其中总论部分包括绪论、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含量测定与检验、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物制品分析、药品质量控制中现代分析方法的进展;各论部分包括巴比妥类、芳酸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甾体类等药物的分析。授课时先将总论部分给学生介绍,期中即对总论部分进行段考考核,期终闭卷部分再以各论部分内容为主进行考核。将本课程分为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进行讲授,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分段考核又让学生从本课程繁多的知识点的复习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我学科组使用自编的实验教材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参照药典正文和附录编排,兼顾各种测定方法选取典型药物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验课时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此外,我学科组还组织学生到药检所、药厂、研究所、医院等单位参观,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制、生产、临床应用等过程中的应用和药物分析实践的重要性,学习药检部门规范化操作(如容量仪器校正、仪器清洗及摆放、《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5年版)》)。通过课堂理论指引、实验课验证及参观药检部门工作流程三者相结合,学生对本课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紧接着,在我学科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中草药质量标准研究兴趣小组、综合一体化实验以及体内药物分析选修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提高,因其看到药物分析课程所学的知识在药检所的日常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和体现,感觉到所学所用,在知识和心理上得到了双重收获。
(三)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药学专业课程考试的目的也不外乎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其考试的直接目的当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考试的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考试的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的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我们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地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而且是广大基层所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过去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轻实务能力,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实务能力或动手能力也很低。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多样化考试形式。采用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实验考核)(占30%)、期终开卷笔试(占40%)和段考成绩(占30%)相结合,三项考核各具特色,弥补了单项考核的某些不足。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将试卷分为第一及第二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试卷为开卷考试,以问答题、分析题、设计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30分;第二部分试卷为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教学大纲要求的“三基”知识,占70分。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实验考核,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的实验训练。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三项考核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符合教学规律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我们在教学研究及改革中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即培养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善于解决生产管理一线中实际问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融通合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药学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本文依托现有资源及实践研究,就学科建设的定位、学科队伍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专业认证可以推动专业结构的完善[2]、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发展思路。加强专业认证,对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了我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增强了学科与药企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带动本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泽龙,从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试点评估谈专业认证,2008.6:53-55
[2]赵琼,谈医学院校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专业认证和就业为航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
[关键词]学科建设药物分析专业认证
随着国家对专业领域、专业标准或专业培训的不断重视,专业认证悄然兴起并逐渐标准化。本文针对药学专业认证对药物分析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对本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现状横向分析比较,就学科建设定位、学科队伍建设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
一、药物分析学科建设的定位
现有专业认证标准对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为药物分析学科方向建设提供指引。根据学校的基础和社会的需要,依托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我药物分析学科重视应用课题的研究,强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学科研究方向主要为地方药企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进行体内药物分析以及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
通过与地方药企联合攻关相关科技难题,将企业的资金、设备优势与我院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共建研究基地,既可以减少我校在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投入,也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实践环境,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我学科逐步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二、药物分析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关键。我院药物分析学科队伍中专任教师6人,其中博士2名,教授1名,副教授2名,年龄全部在45岁以下,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然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只图眼前专业教师队伍够用、实用;重视师资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所有这些都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建设上,应强调高学历师资与高技能师资的互动与渗透,就是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出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学生。我教研室正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学科的快速发展。
三、本科教学研究
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学科建设提供了参考规范,专业认证的标准涉及学科建设定位、教学质量的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条件的具备等等方面,对建设好该学科提出了规范的要求,为我校在开展学科建设时提供较强的参考作用,如《全国药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和《全国药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手册》,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验基本技能,这些标准及基本要求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1]。依托专业认证标准,我药物分析学科就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一)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是否安全有效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质量控制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工作,只有检验员意识到这工作的神圣,才会认真谨慎负责地进行实验,才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测定数据。强调“合格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注重培养药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这也是药学专业认证里对学生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及建设、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职业与专业之间在教学上的联系是以课程为桥梁的,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自09年以来我们把药物分析课程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其中总论部分包括绪论、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含量测定与检验、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物制品分析、药品质量控制中现代分析方法的进展;各论部分包括巴比妥类、芳酸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甾体类等药物的分析。授课时先将总论部分给学生介绍,期中即对总论部分进行段考考核,期终闭卷部分再以各论部分内容为主进行考核。将本课程分为总论及各论两大部分进行讲授,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分段考核又让学生从本课程繁多的知识点的复习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我学科组使用自编的实验教材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参照药典正文和附录编排,兼顾各种测定方法选取典型药物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验课时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此外,我学科组还组织学生到药检所、药厂、研究所、医院等单位参观,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制、生产、临床应用等过程中的应用和药物分析实践的重要性,学习药检部门规范化操作(如容量仪器校正、仪器清洗及摆放、《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5年版)》)。通过课堂理论指引、实验课验证及参观药检部门工作流程三者相结合,学生对本课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紧接着,在我学科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中草药质量标准研究兴趣小组、综合一体化实验以及体内药物分析选修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提高,因其看到药物分析课程所学的知识在药检所的日常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和体现,感觉到所学所用,在知识和心理上得到了双重收获。
(三)改革传统考试模式
药学专业课程考试的目的也不外乎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其考试的直接目的当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考试的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考试的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的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我们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地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而且是广大基层所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过去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理论和书本知识,轻实务能力,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实务能力或动手能力也很低。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多样化考试形式。采用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实验考核)(占30%)、期终开卷笔试(占40%)和段考成绩(占30%)相结合,三项考核各具特色,弥补了单项考核的某些不足。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考试形式,期末考试将试卷分为第一及第二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试卷为开卷考试,以问答题、分析题、设计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占30分;第二部分试卷为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教学大纲要求的“三基”知识,占70分。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及实验考核,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的实验训练。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三项考核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符合教学规律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我们在教学研究及改革中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即培养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善于解决生产管理一线中实际问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融通合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药学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本文依托现有资源及实践研究,就学科建设的定位、学科队伍和本科教学研究三方面对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规范、重组和创新。专业认证可以推动专业结构的完善[2]、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发展思路。加强专业认证,对规范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大专业内涵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了我校药物分析学科建设,增强了学科与药企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带动本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泽龙,从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试点评估谈专业认证,2008.6:53-55
[2]赵琼,谈医学院校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专业认证和就业为航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