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医学的进步,传统的放射诊断学虽然已经发展成今天的医学影像学,但是,医用诊断X线检查仍在目前的医学影像检查中占约70%~80%的比例。因此,我们在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影像物理与防护》教学中,仍将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是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物理与防护》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怎样对该原则进行解析与提炼,以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本文介绍了其教学中的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医学教育 X线防护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86-02
由于目前对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存有不同的表述,教学中,我选择了“X线检查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作为原则内容。由于其重要性,怎样才能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学了有用的目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在原则的解析与提炼上做了一些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解析
医用诊断X线防护的四个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是一个全面、有序、完整的系统。解析时,应以我国放射防护法规为指导,以医用诊断X线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以专业化、条理化为目标,以有利于学生理解、实践为目的。
1.关于X线检查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X线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查可以说是最佳的,有时甚至是唯一选择,但这只能是对某一具体疾病而言,并且有严格的量的限制。正当化与最优化就是医用诊断X线防护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1)正当化——其实质是要严把入门关
1)要经过论证——任何电离辐射的实践都要经过论证程序。
2)要确认是值得进行的——危险同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3)如果不能带来净利益,就不应采用该项实践。
(2)最优化——要严把“优”字三最关
1)以正当化为前提,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净利益。
2)使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3)防护设计谋求最优,不盲目追求不计成本又低于国标的剂量最低。
2.关于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是在解决了防护正当化、最优化问题之后,在防护思想认识、具体实施上要解决好的第二个原则问题。即在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的应用上,有无主次,谁主、谁次。
(1)固有防护在先、个人防护在后。
(2)固有防护为主、为重,个人防护为次、为辅。
3.关于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是在解决了防护正当化、最优化,防护物品应用上先后、主次关系之后,在防护思想认识、具体实施上要解决好的第三个原则问题。即在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关系上的并重问題。
(1)X线防护中医检双方(包括携扶人员)没有轻重、先后之分,二者同等重要。
(2)X线检查中,辐射场内所有人员,需同时进行同等重要的个人防护。
4.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
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是在解决了防护原则的前三个问题之后,在防护思想认识、具体实施上要解决好的第四个原则问题。即要解决好个体与全民、病检与体检、剂量与频率的问题。
(1)以正当化为前提,使个人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以正当化为前提,合理降低全民(集体体检)检查频率。
尽管一般来说,受检者接受X线检查具有偶然性,但是这些受检者从人数上看,总数是很大的。根据X线损伤的特点,如果受检者受照剂量没有超过阀值是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但不论剂量多少,总会有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可能。为了限制广大人群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
对于公众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接受X线照射。凡是接受过X线照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隨机性效应。但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无关。对全民的X线检查所导致的随机性效应发生的绝对人数,显然比专业工作人员发生随机性效应的绝对人数要多。所以,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对降低X线对全民的危害是很有意义的。
二、提炼
医用诊断X线防护四个原则的提炼应以原则的核心精神为依据、以简洁(每原则限两个字)为原则、以能见字生义、便于上口、便于记忆为目的。
1.关于X线检查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二化”原则。
2.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主辅”原则。
3.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兼顾”原则。
4.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量频”原则。
三、总结
将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作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物理与防护》的重点教学内容,并进行解析与提炼,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其可操作性,并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后执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互动,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延洪.X线物理与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张泽宝.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关键词】医学教育 X线防护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86-02
由于目前对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存有不同的表述,教学中,我选择了“X线检查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作为原则内容。由于其重要性,怎样才能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学了有用的目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在原则的解析与提炼上做了一些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解析
医用诊断X线防护的四个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是一个全面、有序、完整的系统。解析时,应以我国放射防护法规为指导,以医用诊断X线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以专业化、条理化为目标,以有利于学生理解、实践为目的。
1.关于X线检查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X线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查可以说是最佳的,有时甚至是唯一选择,但这只能是对某一具体疾病而言,并且有严格的量的限制。正当化与最优化就是医用诊断X线防护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
(1)正当化——其实质是要严把入门关
1)要经过论证——任何电离辐射的实践都要经过论证程序。
2)要确认是值得进行的——危险同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3)如果不能带来净利益,就不应采用该项实践。
(2)最优化——要严把“优”字三最关
1)以正当化为前提,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净利益。
2)使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3)防护设计谋求最优,不盲目追求不计成本又低于国标的剂量最低。
2.关于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是在解决了防护正当化、最优化问题之后,在防护思想认识、具体实施上要解决好的第二个原则问题。即在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的应用上,有无主次,谁主、谁次。
(1)固有防护在先、个人防护在后。
(2)固有防护为主、为重,个人防护为次、为辅。
3.关于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是在解决了防护正当化、最优化,防护物品应用上先后、主次关系之后,在防护思想认识、具体实施上要解决好的第三个原则问题。即在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关系上的并重问題。
(1)X线防护中医检双方(包括携扶人员)没有轻重、先后之分,二者同等重要。
(2)X线检查中,辐射场内所有人员,需同时进行同等重要的个人防护。
4.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
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是在解决了防护原则的前三个问题之后,在防护思想认识、具体实施上要解决好的第四个原则问题。即要解决好个体与全民、病检与体检、剂量与频率的问题。
(1)以正当化为前提,使个人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以正当化为前提,合理降低全民(集体体检)检查频率。
尽管一般来说,受检者接受X线检查具有偶然性,但是这些受检者从人数上看,总数是很大的。根据X线损伤的特点,如果受检者受照剂量没有超过阀值是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但不论剂量多少,总会有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可能。为了限制广大人群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
对于公众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接受X线照射。凡是接受过X线照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隨机性效应。但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无关。对全民的X线检查所导致的随机性效应发生的绝对人数,显然比专业工作人员发生随机性效应的绝对人数要多。所以,合理降低全民检查频率,对降低X线对全民的危害是很有意义的。
二、提炼
医用诊断X线防护四个原则的提炼应以原则的核心精神为依据、以简洁(每原则限两个字)为原则、以能见字生义、便于上口、便于记忆为目的。
1.关于X线检查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二化”原则。
2.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主辅”原则。
3.X射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的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兼顾”原则。
4.合理降低个体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的原则
教学中,我将其提炼、浓缩为“量频”原则。
三、总结
将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原则作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物理与防护》的重点教学内容,并进行解析与提炼,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其可操作性,并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后执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互动,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延洪.X线物理与防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张泽宝.医学影像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洪洋.放射物理与防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