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语言学为一些英语动词短语的基本含义和语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识领域和分析途径。这对于很多英语学习和研究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义研究思路和思维拓展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阐释了英语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特征(其中包括空间概念意义及隐喻概念意义),以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特征。研究发现:小品词back对其所在的短语动词的意义具有两种趋向性影响效应,即向后和返回趋向效应。语料数据收集调查也显示这两种趋向性影响绝大部分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意义。
关键词:认知语义;含back的短语动词;back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H 3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19)04-0345-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4.008
Abstract: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of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basic meanings and semantics of some verbal phrases in English.For many English learners and research enthusiasts,it offers a brand new way of semantic thinking.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ies,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emantic meanings of phrasal verbs with the particle back,and discovers that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particle back affect the phrasal meanings.The conceptual meanings of the particle back affect the corresponding verbs on two tendencies:backwardness tendency and return tendency.In addition data analysis reveals that most of the phrasal verbs with back are affected by these two tendencies.
Keywords:cognitive semantics;phrasal verbs with back;effect of the particle back
短語动词是现代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语动词属于英语习语范畴。由动词和小品词搭配组成的短语动词对于很多动词的完整概念可以进行很好的表达。在英语研究中,相应的调查表明,能够组成短语动词的一些小品词和动词,其本身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它们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常为人们使用。语料收集显示,日常生活用语中,有最常见的38个动词和48个小品词,这些动词和小品词可以组合成3 000多个短语动词,含义丰富,使用频繁[1]。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短语动词进行研究。Sinclair等学者认为,如果短语动词具有相同小品词,那么这些短语动词之间便会具有密切的语义联系,他们极为系统地对小品词具体的实际意义以及意思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Lindner对up和out这两个非常简单的小品词本身的含义和具体的意义进行了统一的分类和完整的解释[3]。Morgan重点关注短语动词的隐喻延伸意义,并且归纳总结出了四种隐喻延伸的可能性[4]。Gries认为在很多的动词短语当中,小品词汇出现的位置是相当严谨的。在他的研究中,他将本身的研究重点放在相应及物小品动词出现位置的确定及影响因素上[5]。Hampe对Morgan的研究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出了短语动词第五种语义延伸的方式[6]。在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例如汪榕培、何学德、刘润清、张晓玲、秦峰等,他们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在短语动词意义的形成中,小品词比动词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认知语言学在发展和理论研究过程中,针对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动词短语的基本含义和语义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识领域和分析途径。这对于很多英语学习和研究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义研究思路和思维拓展方式。在其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分别阐释了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特征以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特征,从而探究小品词back的概念意义与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所表达的概念会有怎样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
(一)原型范畴理论
人类认知的基础是范畴化。如果人类不具备范畴化能力,那么人类就不能够认知和改造世界。外部世界的信息是海量、杂乱无章的,范畴化能够帮助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达成一定的秩序。人们一直在使用范畴化。范畴化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范畴化在进行定义的过程中并不是由具体的特征来进行定义的,范畴本身的属性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与外部认知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和感知的;第二,范畴的特征不是两元的,而是有重要的和非重要之分;第三,范畴的界限是模糊的;第四,范畴中的所有成员是不平等的,典型成员具有更常见的属性,它们是品类最典型的代表,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一范畴的特征;第五,家族相似性是范畴的重要属性,即在同一范畴之间的所有内部成员拥有同样的共同属性和性质,除此之外,由于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类似作用,也会使得整个范畴体系变成一个和谐、有机、稳定的统一体[7]。
(二)意象图式理论 所谓的意象图式,其实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之一,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概念结构,是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借助于意象图式的帮助,人们可以更为有效地组织经验,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更为复杂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认知和改造世界。意象图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意象图式是经验性的。意象图式是通过直接感知的,因为人们每天都在体验不同的意象图式。第二,意象图式是高度抽象性的。不同于具体的意象,意象图式更为抽象概括,因为意象图式是无数具有相同模式的事件的升华和概括。第三,意象图式具有整体性即格式塔完形结构性。整体性的结构特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意象图式。第四,意象图式的结构具有动态性和静态性。意象图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射体、界标、射体运动路径。射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路径为零。当路径大于零时,射体处于运动状态。第五,意象图式是转换的。基于同一事件的意象图式的模式可以转换成其他类似的具体场景和事件。人们能够理解更为复杂的概念是因为意象图式的转换在起作用[8]。
(三)认知隐喻理论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本能的方式之一,人们的思维的本质属性就是隐喻。在认识新事物时,人们通常借助于已知或熟悉的事物来帮助理解未知或不熟悉的事物。没有隐喻,人们就无法感知世界。隐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隐喻具有普遍性。有时,人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在使用隐喻,因为隐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件事情、每次行为、每句话中。其次,隐喻是系统的。具有系统性的隐喻概念通常是用具有系统的语言来讨论。第三,隐喻是连贯的。组织同一概念的隐喻是一致的。第四,隐喻映射是不变的。从始发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遵循一定的映射原则,不是随机无序的[9]。
二、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为小品词back的认知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原型范畴。意象图式理论为人们对小品词back认知上的心理建构提供了具体的心理真实性之基础。隐喻和转喻是小品词back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意义延伸和扩展的重要途径。将这些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含小品词back短语动词的研究,解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意义的形成具有科学性。
(一)小品词back的空间概念意义
前后概念的定义是以人们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我们将运动的方向称之为前面,相反方向则为背面。将其进行概括化的抽象,可以得出back的意象图,见图1。
静态和动态是两个物体处于后面位置关系的两种状态。在静态下,可以包括接触的“后面”静态位置,如图2所示,例1射体(一人的背)与界标(另外一人的背)是有接触,靠在一起的。在图3中,例2椅子(射体)处于观景区(界标)的后面表示无接触静态的“后面”位置。
例1 These two boys sit back to back.
例2 Why don’t you set your chair back a little to get a better view?
back的动态情况包括下面两种:第一种是从前往后运动的过程,如图4,例3“你的业绩正处于衰落期,并且还在下跌”。
例3 You work has been slipping back recently.
第二种形式为射体从前往后运动之后处于静态。如下面的图5和例4,“玫瑰已经被修剪短”。射体已经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图6和例5所示,“试卷分数登记后还是会物归原主”。
例4 Gardeners argue about whether one should cut roses back in the spring or autumn.
例5 Examination papers will be handed back after the marks have been officially recorded.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back的空间概念意义:The sense of backwardness(向后)。
(二)小品词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
小品词back隐喻映射为许多抽象含义,其能够从空间域到其他抽象域进行投射:时间、数量、情感、行为域等,从而分别获得以下的隐喻概念意义the sense of past(过去),the sense of control(控制),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the sense of decrease(减少),the sense of behaving negatively(消极的行为)。
隐喻概念意义1 the sense of past(过去)
从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back就獲得了“过去”的隐喻概念意义。人们通常称前方为运动方
向,因此对过去的记忆被称为后来。在例6中,10年前相比现在,肯定处于后面的位置。
例6 Please cast back your mind to ten years ago.
隐喻概念意义2 the sense of control(控制)
从空间域映射到情感域,“控制”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7中,“我无法控制住怒火”,不能使得射体在“后面”的状态位置。
例7 I can’t hold back my anger and fight.
隐喻概念意义3 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
从空间域映射到抽象事物的活动域,“返回”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8中,“以牙还牙就是如数奉还了”。
例8 When your Dad punishes you,you shouldn’t answer him back. 隐喻概念意义4 the sense of decrease(减少)
从空间域映射到数量域,“减少”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9中,速度放慢,也就意味着射体经历了向后的运动,并且现在处于“后面”的位置状态。
例9 When you sing this song,try not to pull it back as it makes it dull.
隐喻概念意义5 the sense of behaving negatively(消极性的行为)
从空间域映射到抽象事物的活动域,“消极的行为”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10中,射
体不愿意面对父亲的怒火,很消极地缩在后面的位置状态。
例10 She sank back unwilling to face her father’s anger.
通过分析,小品词back的概念意义表示为:the sense of backwardness向后(隐喻含义有the sense of behaving negatively行为的消极性,the sense of control控制,the sense of decrease减少);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隐喻概念意义包括 the sense of past过去,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在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分析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并研究其具体含义。
三、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语料整理与分析
笔者从英文原版词典及网络词典中共收集到94个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经整理分成9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拥有较多义项的短语动词中的动词都是高频词,位于动词频率表的前面。短语动词中的动词词频越低,短语动词的义项就会减少。义项越少,词频越低。动词的词频越高意味着该动词词汇化能力越强,那么与小品词搭配后获得较多的义项,受到小品词back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动词的词频越低,表示该动词词汇化能力越弱,那么与小品词搭配后获得较少的义项,受到小品词back的影响则越小。
笔者经收集整理出含小品词back短语动词的17个常见义项,见表2。
从表2可以总结出: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意义主要集中在占比33.58%的“向后”的意义和占比18.98%的“返回”的意义。另外的15个意义都是这两个主要意义的隐喻延伸意义。“向后”意义在数量域的隐喻拓展含义为三项:“下降”“变慢”“降低”;“向后”意义在行为域的隐喻拓展含义为四项:“拒绝”“不情愿”“秘密”“阻止”;“返回”在时间域的隐喻拓展含义是“过去”;“返回”意义在情感域的隐喻拓展含义是“控制”;“返回”意义在抽象事物的运动域的隐喻拓展含义有六项:“报答”“重复或重新考虑”“再一次流行”“回答”“恢复健康”“重新取得”。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两大主要义群:向后义群和返回义群,见图7。
(二)小品词back在短语动词语义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小品词back主要的两个概念含义是“向后”和“返回”。同样的,小品词back主要的两个短语动词义群是向后义群和返回义群。通过语料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见表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back这个小品词和动词在进行连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动词出现向后和返回趋向性的两种影响,进而改变短语动词意义。
1.向后趋向
通过语料整理分析,51.83%的带back的短语动词具有“向后”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品词与动词搭配后对短语动词意义产生了影响,即该动词的行为具有了“向后”的趋向性。许多含back的短语动词受到这种趋向的影响,例如,hold back,keep back,fling back,move back,glance back等。
例11 a)The mouse drew back in terror as the cat sprang.
b)The train drew into the station.
a句的谓语是短语动词draw back,是撤回,
向后的意思;b句是动词draw,表示前进的动作。与小品词back搭配之后,动词draw竟然具有了相反的意义,表达相反的动作,由此可见,这是小品词对动词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返回趋向
通过总结可知:52.56%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直接或者间接含有“返回”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品词back与动词搭配后对动词的行为产生返回的趋向影响。许多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受到这种趋向的影响。例如,run back,pull back,blow back,pour back,hold back等。
例12 a)Don’t push!
b)The papers are falling out of the envelope,push them back.
在a句中,动词push表示往前推,而在b句中,动词push与小品词back搭配之后,就表示往回推的意义,动作方向性完全相反。由此可见,短语动词push back受到小品词back的语义特征的影响。
四、结论
以知语言学的认知隐喻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指导,本研究分别分析了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包括空间概念意义和隐喻概念意义,以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特征,从而可知当back这个小品词和动词在进行连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动词出现向后和返回趋向性的兩种影响。语料数据收集调查显示,这两种趋向性影响到绝大部分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意义。期待本研究能对其他短语动词的研究和学习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徐艳.小品词UP语义扩延的认知阐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89-94,110.
[2] Sinclair J.Collins COBUILD Dictionary of Phrasal Verbs[M].London:Williams Collins Sons & Co.Ltd,1989.
[3] Lindner S.A lexico-semantic analysis of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s with up and out[D].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1.
[4] Morgan P S.Figuring out figure out:metaphor and the semantics of the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7,8(4):327-357.
[5] Gries S T.Particle movement:a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9,10(2):105-145.
[6] Hampe B.Facing up to the meaning of“face up to”:a cognitive semantico-pragmatic analysis of an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C]∥Foolen A,van der Leek F.Constructio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ference Amsterdam 1997.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81-101.
[7] Labov W.The Boundarie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M]∥Baily C J,Shuy R.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in English.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73.
[8]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9] Lakoff 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編辑:朱渭波)
关键词:认知语义;含back的短语动词;back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H 3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95X(2019)04-0345-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4.008
Abstract: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of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basic meanings and semantics of some verbal phrases in English.For many English learners and research enthusiasts,it offers a brand new way of semantic thinking.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ies,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emantic meanings of phrasal verbs with the particle back,and discovers that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particle back affect the phrasal meanings.The conceptual meanings of the particle back affect the corresponding verbs on two tendencies:backwardness tendency and return tendency.In addition data analysis reveals that most of the phrasal verbs with back are affected by these two tendencies.
Keywords:cognitive semantics;phrasal verbs with back;effect of the particle back
短語动词是现代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语动词属于英语习语范畴。由动词和小品词搭配组成的短语动词对于很多动词的完整概念可以进行很好的表达。在英语研究中,相应的调查表明,能够组成短语动词的一些小品词和动词,其本身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它们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常为人们使用。语料收集显示,日常生活用语中,有最常见的38个动词和48个小品词,这些动词和小品词可以组合成3 000多个短语动词,含义丰富,使用频繁[1]。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短语动词进行研究。Sinclair等学者认为,如果短语动词具有相同小品词,那么这些短语动词之间便会具有密切的语义联系,他们极为系统地对小品词具体的实际意义以及意思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Lindner对up和out这两个非常简单的小品词本身的含义和具体的意义进行了统一的分类和完整的解释[3]。Morgan重点关注短语动词的隐喻延伸意义,并且归纳总结出了四种隐喻延伸的可能性[4]。Gries认为在很多的动词短语当中,小品词汇出现的位置是相当严谨的。在他的研究中,他将本身的研究重点放在相应及物小品动词出现位置的确定及影响因素上[5]。Hampe对Morgan的研究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出了短语动词第五种语义延伸的方式[6]。在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例如汪榕培、何学德、刘润清、张晓玲、秦峰等,他们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在短语动词意义的形成中,小品词比动词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认知语言学在发展和理论研究过程中,针对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动词短语的基本含义和语义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识领域和分析途径。这对于很多英语学习和研究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义研究思路和思维拓展方式。在其理论指导下,本研究分别阐释了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特征以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特征,从而探究小品词back的概念意义与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所表达的概念会有怎样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
(一)原型范畴理论
人类认知的基础是范畴化。如果人类不具备范畴化能力,那么人类就不能够认知和改造世界。外部世界的信息是海量、杂乱无章的,范畴化能够帮助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达成一定的秩序。人们一直在使用范畴化。范畴化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范畴化在进行定义的过程中并不是由具体的特征来进行定义的,范畴本身的属性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与外部认知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体验和感知的;第二,范畴的特征不是两元的,而是有重要的和非重要之分;第三,范畴的界限是模糊的;第四,范畴中的所有成员是不平等的,典型成员具有更常见的属性,它们是品类最典型的代表,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一范畴的特征;第五,家族相似性是范畴的重要属性,即在同一范畴之间的所有内部成员拥有同样的共同属性和性质,除此之外,由于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类似作用,也会使得整个范畴体系变成一个和谐、有机、稳定的统一体[7]。
(二)意象图式理论 所谓的意象图式,其实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之一,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概念结构,是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借助于意象图式的帮助,人们可以更为有效地组织经验,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更为复杂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认知和改造世界。意象图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意象图式是经验性的。意象图式是通过直接感知的,因为人们每天都在体验不同的意象图式。第二,意象图式是高度抽象性的。不同于具体的意象,意象图式更为抽象概括,因为意象图式是无数具有相同模式的事件的升华和概括。第三,意象图式具有整体性即格式塔完形结构性。整体性的结构特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意象图式。第四,意象图式的结构具有动态性和静态性。意象图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射体、界标、射体运动路径。射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路径为零。当路径大于零时,射体处于运动状态。第五,意象图式是转换的。基于同一事件的意象图式的模式可以转换成其他类似的具体场景和事件。人们能够理解更为复杂的概念是因为意象图式的转换在起作用[8]。
(三)认知隐喻理论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本能的方式之一,人们的思维的本质属性就是隐喻。在认识新事物时,人们通常借助于已知或熟悉的事物来帮助理解未知或不熟悉的事物。没有隐喻,人们就无法感知世界。隐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隐喻具有普遍性。有时,人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在使用隐喻,因为隐喻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件事情、每次行为、每句话中。其次,隐喻是系统的。具有系统性的隐喻概念通常是用具有系统的语言来讨论。第三,隐喻是连贯的。组织同一概念的隐喻是一致的。第四,隐喻映射是不变的。从始发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遵循一定的映射原则,不是随机无序的[9]。
二、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分析
原型范畴理论为小品词back的认知学习提供了基本的原型范畴。意象图式理论为人们对小品词back认知上的心理建构提供了具体的心理真实性之基础。隐喻和转喻是小品词back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意义延伸和扩展的重要途径。将这些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含小品词back短语动词的研究,解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意义的形成具有科学性。
(一)小品词back的空间概念意义
前后概念的定义是以人们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我们将运动的方向称之为前面,相反方向则为背面。将其进行概括化的抽象,可以得出back的意象图,见图1。
静态和动态是两个物体处于后面位置关系的两种状态。在静态下,可以包括接触的“后面”静态位置,如图2所示,例1射体(一人的背)与界标(另外一人的背)是有接触,靠在一起的。在图3中,例2椅子(射体)处于观景区(界标)的后面表示无接触静态的“后面”位置。
例1 These two boys sit back to back.
例2 Why don’t you set your chair back a little to get a better view?
back的动态情况包括下面两种:第一种是从前往后运动的过程,如图4,例3“你的业绩正处于衰落期,并且还在下跌”。
例3 You work has been slipping back recently.
第二种形式为射体从前往后运动之后处于静态。如下面的图5和例4,“玫瑰已经被修剪短”。射体已经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图6和例5所示,“试卷分数登记后还是会物归原主”。
例4 Gardeners argue about whether one should cut roses back in the spring or autumn.
例5 Examination papers will be handed back after the marks have been officially recorded.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back的空间概念意义:The sense of backwardness(向后)。
(二)小品词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
小品词back隐喻映射为许多抽象含义,其能够从空间域到其他抽象域进行投射:时间、数量、情感、行为域等,从而分别获得以下的隐喻概念意义the sense of past(过去),the sense of control(控制),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the sense of decrease(减少),the sense of behaving negatively(消极的行为)。
隐喻概念意义1 the sense of past(过去)
从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back就獲得了“过去”的隐喻概念意义。人们通常称前方为运动方
向,因此对过去的记忆被称为后来。在例6中,10年前相比现在,肯定处于后面的位置。
例6 Please cast back your mind to ten years ago.
隐喻概念意义2 the sense of control(控制)
从空间域映射到情感域,“控制”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7中,“我无法控制住怒火”,不能使得射体在“后面”的状态位置。
例7 I can’t hold back my anger and fight.
隐喻概念意义3 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
从空间域映射到抽象事物的活动域,“返回”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8中,“以牙还牙就是如数奉还了”。
例8 When your Dad punishes you,you shouldn’t answer him back. 隐喻概念意义4 the sense of decrease(减少)
从空间域映射到数量域,“减少”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9中,速度放慢,也就意味着射体经历了向后的运动,并且现在处于“后面”的位置状态。
例9 When you sing this song,try not to pull it back as it makes it dull.
隐喻概念意义5 the sense of behaving negatively(消极性的行为)
从空间域映射到抽象事物的活动域,“消极的行为”就是back的隐喻概念意义。在例10中,射
体不愿意面对父亲的怒火,很消极地缩在后面的位置状态。
例10 She sank back unwilling to face her father’s anger.
通过分析,小品词back的概念意义表示为:the sense of backwardness向后(隐喻含义有the sense of behaving negatively行为的消极性,the sense of control控制,the sense of decrease减少);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隐喻概念意义包括 the sense of past过去,the sense of return返回)。在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分析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并研究其具体含义。
三、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语料整理与分析
笔者从英文原版词典及网络词典中共收集到94个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经整理分成9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拥有较多义项的短语动词中的动词都是高频词,位于动词频率表的前面。短语动词中的动词词频越低,短语动词的义项就会减少。义项越少,词频越低。动词的词频越高意味着该动词词汇化能力越强,那么与小品词搭配后获得较多的义项,受到小品词back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动词的词频越低,表示该动词词汇化能力越弱,那么与小品词搭配后获得较少的义项,受到小品词back的影响则越小。
笔者经收集整理出含小品词back短语动词的17个常见义项,见表2。
从表2可以总结出: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意义主要集中在占比33.58%的“向后”的意义和占比18.98%的“返回”的意义。另外的15个意义都是这两个主要意义的隐喻延伸意义。“向后”意义在数量域的隐喻拓展含义为三项:“下降”“变慢”“降低”;“向后”意义在行为域的隐喻拓展含义为四项:“拒绝”“不情愿”“秘密”“阻止”;“返回”在时间域的隐喻拓展含义是“过去”;“返回”意义在情感域的隐喻拓展含义是“控制”;“返回”意义在抽象事物的运动域的隐喻拓展含义有六项:“报答”“重复或重新考虑”“再一次流行”“回答”“恢复健康”“重新取得”。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两大主要义群:向后义群和返回义群,见图7。
(二)小品词back在短语动词语义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小品词back主要的两个概念含义是“向后”和“返回”。同样的,小品词back主要的两个短语动词义群是向后义群和返回义群。通过语料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见表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back这个小品词和动词在进行连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动词出现向后和返回趋向性的两种影响,进而改变短语动词意义。
1.向后趋向
通过语料整理分析,51.83%的带back的短语动词具有“向后”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品词与动词搭配后对短语动词意义产生了影响,即该动词的行为具有了“向后”的趋向性。许多含back的短语动词受到这种趋向的影响,例如,hold back,keep back,fling back,move back,glance back等。
例11 a)The mouse drew back in terror as the cat sprang.
b)The train drew into the station.
a句的谓语是短语动词draw back,是撤回,
向后的意思;b句是动词draw,表示前进的动作。与小品词back搭配之后,动词draw竟然具有了相反的意义,表达相反的动作,由此可见,这是小品词对动词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返回趋向
通过总结可知:52.56%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直接或者间接含有“返回”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品词back与动词搭配后对动词的行为产生返回的趋向影响。许多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受到这种趋向的影响。例如,run back,pull back,blow back,pour back,hold back等。
例12 a)Don’t push!
b)The papers are falling out of the envelope,push them back.
在a句中,动词push表示往前推,而在b句中,动词push与小品词back搭配之后,就表示往回推的意义,动作方向性完全相反。由此可见,短语动词push back受到小品词back的语义特征的影响。
四、结论
以知语言学的认知隐喻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为理论指导,本研究分别分析了小品词back的认知语义包括空间概念意义和隐喻概念意义,以及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特征,从而可知当back这个小品词和动词在进行连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动词出现向后和返回趋向性的兩种影响。语料数据收集调查显示,这两种趋向性影响到绝大部分含小品词back的短语动词的意义。期待本研究能对其他短语动词的研究和学习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徐艳.小品词UP语义扩延的认知阐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89-94,110.
[2] Sinclair J.Collins COBUILD Dictionary of Phrasal Verbs[M].London:Williams Collins Sons & Co.Ltd,1989.
[3] Lindner S.A lexico-semantic analysis of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s with up and out[D].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1.
[4] Morgan P S.Figuring out figure out:metaphor and the semantics of the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7,8(4):327-357.
[5] Gries S T.Particle movement:a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9,10(2):105-145.
[6] Hampe B.Facing up to the meaning of“face up to”:a cognitive semantico-pragmatic analysis of an English verb-particle construction[C]∥Foolen A,van der Leek F.Construction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ference Amsterdam 1997.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81-101.
[7] Labov W.The Boundaries of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M]∥Baily C J,Shuy R.New Ways of Analyzing Variation in English.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73.
[8]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9] Lakoff 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編辑:朱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