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求存的悲情楼兰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西域,大部分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特别是在两汉时期,这是一个写满了民族传奇的地方:张骞出使西域打开美丽新世界;李广利武力抢夺汗血马;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甘延寿、陈汤追杀匈奴郅支单于……
  不过,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对汉人来说,西域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遥远世界。那里是成片成片似乎没有尽头的大漠黄沙,零星点缀着绿洲,。于是,胡人聚居,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传说中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地方。在这些神秘的地区中,楼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我们的历史记录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公元前176年,登上皇位不久的汉文帝接到一封来自漠北草原的信。这是匈奴单于冒顿的国书。冒顿告诉汉文帝,匈奴军队刚刚击败了位于河西走廊的强大月氏国,并取代月氏控制了西域地区。“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史记》记录了国书的内容,这也是“楼兰”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已知的历史文献中。
  楼兰国位于罗布泊西北岸,临近白龙堆沙漠,是一个依靠绿洲繁荣的小城邦,人口一万四千多,兵卒三千。不过,楼兰位于交通要冲之上,是汉人的使团、军队西出玉门关后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也是必经之国,这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扩张的时代,河西走廊在这个时候被纳入王朝的版图,于是,汉武帝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西方国家。在张骞出使归来后,汉武帝每年向西域国家派遣的使团多达十余批。这些使团必经楼兰,并且,需要楼兰人为其提供饮水和食物,这让楼兰小国不堪重负。
  从中原人的视角来看待西域诸国,我们能看到的也许只是大汉的声威远播,武功军威威慑整个西域地区;只是一个又一个蕞尔小国对我天朝上国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却难以体验他们的痛苦和生存的艰难。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便记录了汉使们的乖张。汉武帝时代出使西域的大多是些家境贫寒的亡命之徒。他们铤而走险,无非是希望能效法博望侯张骞晋爵封侯,也有人甚至只是将政府交托给他们的国礼偷入私囊,从中得利而已。在西域那些少则几千,大则几万人的国家,不少汉使仗着西汉王朝的雄厚国力行为乖张,甚至对百姓进行索掠。
  为此,西域诸国对西汉使节采取了诸多抵制行动,拒绝为他们提供饮食。受汉使滋扰最甚的楼兰甚至攻劫使团,并为匈奴骑兵提供消息以助其劫杀汉使。
  汉武帝大为恼火,决定武力解决问题。于是,汉将赵破奴仅领七百轻骑,兵不血刃,直捣楼兰王宫,生擒楼兰王。从此,楼兰向汉王朝纳贡称臣,并派遣质子。
  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楼兰小国,要面对的不仅是汉王朝,还有匈奴汗国。对楼兰来说,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无论依附谁,都会得罪另一方。所以,在将儿子送往汉朝为质的同时,楼兰王也将另一个儿子送往匈奴。
  不久之后,为抢夺西域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汉武帝发动了“汗血马战争”。匈奴军队欲袭击西征的汉军,遣骑兵胁迫楼兰阻击汉使。汉军得到消息后,再度抓捕楼兰王,并直接将他送往长安。
  “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这一次,长期于夹缝中求存的楼兰王也豁出去了,要求汉武帝将楼兰举国迁入汉境。汉武帝自然不会为一个小国的生存思虑太多,这个时候,他所有的心思都在攻打大宛,夺取汗血宝马上。所以,汉武帝只是“宽厚地”将楼兰王送回国。
  “叛服不定、首鼠两端”,这大概就是楼兰留给汉王朝和匈奴汗国最深刻的印象。然而,对楼兰自己来说,一切都是为了再简单不过地生存下去。《汉书·西域传》记录了楼兰人为何摇摆于匈奴和汉之间:“(楼兰人)负水儋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
  楼兰的问题,直到汉昭帝时代才得以彻底解决。
  老楼兰王去世后,新任楼兰王早年曾经在匈奴为质子,自然与匈奴更为亲厚。而汉武帝曾诏新楼兰王到长安面圣,却被拒。于是,汉昭帝继位后,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出使楼兰。傅介子在楼兰王的宴席上设计将楼兰王召至身前,趁其不备,一刀将他刺杀。从此,楼兰更名为鄯善,请汉军于国中土地肥美的伊循城屯垦,彻底归附汉王朝。
  这就是国名为“楼兰”的西域小国的全部历史。《史记》和《汉书》的寥寥数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美丽的沙漠小国。她曾在罗布泊旁自由地存在了悠长的岁月,直到匈奴和汉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
  当庞大的汉朝使团和成千上万的汉军经过楼兰时,我们可以想见,这些艰难地生活在沙漠边缘的楼兰人,举国上下全体出动,倾尽家中储存的粮食、饮水,供养汉使和汉军的情形。
  夹缝求存的楼兰终究还是湮灭于大漠黄沙之中,而鄯善又存在了几百年。到南北朝时期,北魏政府派兵击破鄯善国,将它变为自己的一个郡县。至此,无论楼兰还是鄯善,彻底从历史上消失。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这里有古代的烽燧,有汉文的简牍残片,还有许多自汉至南北朝的钱币……消失千年的楼兰古城终于从史书的枯燥词句中跳脱出来,与司马迁和班固的记录一起,相互印证一个古老文明的存在。
其他文献
张保仔半生在海上游荡,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关于他少年成名、壮年身亡的悲剧人生,敢于挑战西方列强的骁勇善战,“姐弟恋”终成正果的用情专一,以及数额巨大的藏金等传说,至今仍在流传。  在各类大型商船和豪华游艇往来穿梭的香港维多利亚港,一艘古色古香的中式帆船“张保仔”号,仿佛是穿越时空隧道而来的,很容易就吸引大家关注的目光。这艘帆船悬挂三道红帆,前后各插三角旗,船艏细长, 像一道锋利的刀刃;船身设有上下
期刊
唐代是马球运动的黄金时代,皇帝不仅大力提倡,且诸如唐玄宗、唐宣宗本人就是马球运动的高手。宋朝时,打马球在民间流行,出现了“打球社”这种专门的组织,为打马球提供场地和服务。至清代中后期,原本激烈的马球运动受到冷落并逐渐消失。一项运动,未料竟与古代的国势相关。  马球是骑在马上挥杆打球的一种体育运动,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击鞠”。马球运动的历史悠久,在欧亚一些国家被称为“波罗”(Polo)。有外国学者根
期刊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某种形式,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广义的广告包括了效应广告和商业广告。使用商业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  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商品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各企业开始关注如何开拓市场,广告也开始被重视。据上海市公用局1933年的统计,在上海236处公共场所,民用商业类广告牌多达216处,面积2822平方米。  这一时期的
期刊
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由中国人创立的品牌曾经雄踞美国市场,如今已被许多人遗忘,这个品牌及其创立者曾经打破外国人在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在上世纪80年代绽放出耀眼光芒。可惜,转瞬而逝……  当财大气粗的IBM,在上世纪50 年代电子计算机革命之冲击下摇摇晃晃时,有一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带着满满的激情和一身的才华,前来求职,结果被面试官用“有色眼镜”打量一番后,负气而去。  从此他以击败IBM 为人生梦
期刊
1930年,22岁的浙江人潘德明迈出了环球旅行的第一步,成为近代第一个靠徒步和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人。旅途中,他甚至受到了圣雄甘地、希腊首相、法国总统等名人和政要的接见。  只身一人在上世纪30 年代踏上陌生的环球之旅,可能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年,中国浙江湖州的一名青年潘德明靠着自己两只脚、乐观的性格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不但走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还积极拜访名人、政治家、大学者
期刊
教科书中的宋代历史,往往是从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讲起。赵匡胤发动的是“政变”,而“杯酒释兵权”则说明他是玩弄权力的高手。所以,人们会有这种印象:赵匡胤加强了皇权。  文学史中的宋代,最经典的场景则是:苏轼、欧阳修、王安石这些大文豪,往往会有多次被贬的经历,他们心忧天下,怀念朋友,“在路上”写下很多动人的诗文。这些诗文很多都进了教科书,但是教科书没有交代他们被贬的原因:这些才子们分
期刊
古罗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斗兽场的分布图可见一斑: 古罗马最高执政官拥有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中;然后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等。  倘若把欧洲比作一本精致的相册,那么意大利无疑就是其中那张最老的照片。  古老,甚至有些发黄,不过偶尔能嗅到阵阵清新的气息,浓而不腻,沉而有味——因为有古罗马,意大利有资格在欧洲
期刊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赫伯特·英格拉姆(Herbert Ingram)的英国人在担任报刊经销商的时候,发现每当刊物登载版画插图时,销量都会大增。于是他在移居伦敦后,与友人马克·雷蒙(Mark Lemon)一同创办了《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由此,《伦敦新闻画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新闻类刊物,创刊号就卖出了26,000份,二十年后这
期刊
明代国家对于匠人群体的控制,一方面表明,他们承认实用知识对人类文明具有潜在的意义;另一方面,这种控制也表明了他们对知识、技术认可程度并不足,无非是将其视为一种认知的附庸而已。  明代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已经认识到匠人群体的重要作用,手工业得到了官方的促进。一方面,明代国家和社会日益依赖匠人的技艺来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即使是写出了“中国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的明末科学家宋应星也拒绝把匠艺人当成一
期刊
明清时期,京城一般是指北京,也称京师。北京是当时帝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到万历年间已有80万以上的居民,至晚清(光绪三十八年),内外城合计人口有94万。由于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人的活动不免会产生垃圾和排泄物,加之风尘袭扰,随之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明清时的北京给外来者留下的印象首先是其高大雄伟的城墙,据说城墙顶部能并行12匹马。进入城内可以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衙署,城区市井繁华,商业繁盛,“都下生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