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先行者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bo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共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论起,纵览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阐述了南京图书馆通过挖掘地方文史、丰富特色藏书、支持政府决策、全面创新自身等诸方面,担当起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先行者的重任。
  【关键词】图书馆 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与服务中心和重要枢纽,在服务经济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等方面,其职能和作用日显突出。十朝古都南京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基石,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典藏、现代化的发展,担当起保护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先行者。
  
  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历代思想、政治、文化、艺术以及世世代代市民生活形态的积淀。很难想象,一座失去了历史文化印痕,失去了承载历史文化基因的街道、建筑、文物、古迹的城市能有多大魅力。灿烂悠久的城市文化遗产,不仅是市民的精神家园和集体记忆,也是构成我们今天生活的重要背景;不仅能强化人们的乡土意识和爱国情感,也是现代文明的宝贵源泉。
  保护旧城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瑞士人认为,轻易拆除旧建筑,就是丢掉历史。他们的苏黎世完整保留了中世纪时期的各种建筑。法国人认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不仅要保护文物建筑,还要保护成片的历史地段、旧城的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为保存旧城,巴黎花了30年时间建了5座卫星城。英国人认为,古建筑不是经济增长的累赘,而是城市繁荣的基础,破坏人们熟悉的古老建筑,会造成社区的失衡,需要付出破坏性的代价,如今,伦敦所有最繁华、最有吸引力、人们最愿意居住、工作和参观的地方,正是那些历史环境保持完整的地方。他们在旧城保护方面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保护生态环境,只影响人的肌体,保护历史环境,却涉及人的心灵。
  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或是历代王朝的都城,或是自古繁华的商贸中心,或是中外交流的港埠,或是巍巍的军事重镇,或是别具民族风情的都邑,或是近代史上的革命圣地。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如何保留、保护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精华,是个严峻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或许还能弥补,历史环境和城市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就不能复得,损失无法估量。
  
  二、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历经十朝沧桑,历代城址相互叠压。三国鼎立,她目睹群雄角逐争战;六代兴替,她阅尽王朝的曲终幕落;明初,她以举世无双的巍巍城垣显示了泱泱大国之风;晚清,她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受耻辱;太平天国,历史在这里风雷激荡;辛亥革命,潮流在这里奔突迂回;抗日战争,日军在这里留下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的一页。
  漫步于石头城下、秦淮河边、明故宫里、天王府中、中山陵旁、雨花台前,面对斑斑史迹,自会思绪万千,恍若进入了遥远的歷史海洋。弯弯的秦淮河、繁华的夫子庙、巍巍的中山陵,自然开朗的南京城仍是一派十代都会尊严深厚的历史文化气象。作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明孝陵已顺利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明城墙的影响在日益扩大,南京云锦正在走向世界。江宁织造府、大报恩寺塔、宝船遗址、天妃宫、静海寺等历史文化遗址也逐渐再现旧貌。
  现在,南京仅省级以上文物古迹就有124处,这是南京创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必须进一步做好挖掘整理,让历史文化资源以多种方式亮出来、透出来,使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南京通往世界的一张名片,以文气聚人气增名气。如何发掘利用好南京的文化资源,打好文化牌,打造南京兴化,把南京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我们南京图书馆开展的特色工作之一。长远观之,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江苏省以至中国其他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图书馆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作用
  
  1.挖掘和珍藏地方文史,给养代代读者和研究者
  1907年江南图书馆诞生于古城金陵,民国期间,该馆更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1933年,国立中央图书馆又筹建于南京,新中国建立后,两馆先后更名、合并,形成今日人们熟知的南京图书馆。今日南京图书馆所藏上百万册古代文献,就是在近百年风雨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其中国学图书馆藏书十之八九得之于私家藏书楼,以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武昌范氏木犀香馆、桃源宋氏之藏书最为著名。在中央图书馆时期,曾两次大规模地收进历代文献。第一次是抗日战争初期,江、浙、皖、沪的藏书世家,为了生计所迫,同时怕被人劫掠,因此大批善本图书逐浙流入上海书肆中。当时在郑振铎等爱国人士呼吁下,重庆教育部同意从中英庚子赔款会拨交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费中提取部分,收购上海书肆文献;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后,接收陈群泽存书库的藏书。1948年冬,中央图书馆挑选馆藏珍善本书籍13万余册,分三批运往台湾。其中包括原泽存书库的全部善本文献。新中国建立后,南京图书馆的古代文献通过各种途径,又增入了很多,如1952年起陆续接收原苏南文管会调拨的线装书就达数十万册。而得之于藏书家的图书也有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朱希祖遗书与顾氏过云楼藏书。
  现在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要收藏1949年(即新中国成立之年)以前印制、书写而成的各类文献资料,历史文献图书、报刊230万册,其中古籍约160多万册,目前已整理约100万余册,含善本10余万册,包括宋元刻本近200部,明刻本近7千部。另外,部门还收藏有历史文献影印本、缩微胶卷、电子版读物,以及与研究历史文献有关的新版平装书等,可提供读者在馆查阅。由于南京图书馆所藏历史文献仅次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因此颇受海内外学术界重视,各国学者常慕名而来,多是能有所获,满意而归。
  2.建立和丰富特色藏书,求全、求精、求专
  在南京图书馆现有收藏的各种文献700万余册(件)中,民国文献有70余万册,包括民国时期的图书40万余册、期刊近万种,报纸千余种,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学和体育各个领域,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保存民国文献资料最为完整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之外,建国以来的中文书报刊,学科覆盖面广,收藏全面、完整、丰富。结合江苏省政治、经济、科研、文化、教育等建设的需要,中文图书的入藏量逐年递增,现已达到年入藏3万余种,近10万册。同时拥有国内出版的中文期刊5430余种、中文报纸340余种以及大量港台版书报刊。馆藏中文资料还包括:各类标准、专利说明书、内部科技资料、“文革”资料等。
  南京图书馆外文书刊阅览室现藏有日、英、法、意、港、台版本的期刊杂志,有纺织服装样块、服装设计、美术摄影、建筑装潢、中外影视约二百余种。这些期刊大多数选自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刊物内容丰富,图片实例很多,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等轻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设计较为完整,自成系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为了让盲人与健视人同样享有借书阅读、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与权力,南京图书馆、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于1990年创办了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这也是省内首家专为盲人服务的图书馆。根据盲人通过声音吸取外部信息的特点,盲图配置了录音卡座、VCD、CD播放机、快速复录机、光盘刻录机、电脑、录音制作等设备,并拥有各类盲文图书1500余册、磁带16000余盒、CD光盘2000余盘。内容涉及政治、法律、医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服务方式主要有电话咨询、预约、上门服务、建立集体外借点服务、免费为盲人读者复制有声读物、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盲人读者活动。
  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自创办至今,深受广大盲人读者的欢迎。先后有全国人大《残疾人保障法》考察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调研组、中国盲人协会及兄弟省市残联、图书馆的领导莅临参观、指导工作,多家新闻单位对盲图工作给予了关注和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3.考证、保护古城,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如何利用本地区特有的优势来振兴地方经济,成为各地政府部门优先考虑的课题。各地政府在制订各种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各产业部门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教训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进步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进展信息,分析得失。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图书馆在市旧城区改造过程中,为市旅游局、建设局提供古今地方文献服务,对旅游开发(包括线路确定)提出建议。加强立法,确保事业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在南京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五”期间,积极配合省法制办、省文化厅制定《江苏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监督。同时,加强对各类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呈缴本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化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而可持续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图新馆负一楼的休息厅里,有一道特别的景观:一块 30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地坪下,“藏”着六朝宫城东南角原址,这是当年打地基挖出的六朝时期梁朝建康城遗址。最初发现这片遗址后,新馆建设指挥部和设计单位南京市建筑设计院多次开会进行研究:是原地保护古迹,还是给其另加安置而保证建设新馆?设计者最终采取的方案是:以“湮没的皇宫”为主题,将部分遗址用玻璃地面保护起来,制作成特殊的展示厅,免费向读者开放。此举成了南图新馆的神来之笔。透过玻璃地坪,读者可以俯瞰古车道、排水沟、古井等遗迹,充分领略六朝遗迹所展现出的丰厚历史韵味和独特的建筑美丽。独一无二的展示方式,使该区成为南图新馆的一大亮点,更是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添上了生动一筆。
  4.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学术创新,打造新时代新城市背景下的新馆
  历史文化名城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之中,如何既保存古城气度,又具备现代化新城风采,成为南京建设的一大课题。而图书馆以其包罗万象、融会古今的特性,理所当然承担起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先行者的重任。
  由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时代新型图书馆迈进的新形势下,南京图书馆以业务建设为中心,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来确定功能定位和总体发展战略。完善以南图为中心、各市县图书馆为依托的全省公共图书馆网络系统,努力强化与高校图书馆系统、科研图书馆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广泛协作,达到合理分工、互为补充的科学布局。造就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精干的、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集学术、技术、管理为一体的工作队伍,拓展服务范围,扩大信息市场占有率,把南图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与开发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和人民的终身学习阵地。形成图书情报一体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共享和合作开发的新局面。
  南京图书馆还发挥作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的作用和省学会秘书处的职能,努力实现与日本、澳大利亚、欧美一些图书馆定期交流的目标,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往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层次和社会知名度。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全馆形成严谨的学术氛围,强化南图科研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搞好每年一度学术课题申报、学术成果评审,形成课题小组和引入导师制。并以项目课题形式,积极主动地、有序地、成规模地培养一批能胜任现代化图书馆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图书情报学学科建设所需的学术研究队伍,努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与管理均精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结语
  
  历史的辉煌是今天的基础,又是今天的动力和压力。继承好、保护好、挖掘好文化名城,是一个历史责任,图书馆应是先行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共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南京图书馆既注重有形的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更注重无形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迈进,更将目光投向自身发展之外,与城市发展、国家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休戚相关。
  
  参考文献:
  [1]郑孝燮.论文物建筑的文态环境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文集,1995,5(1).
  [2]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支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文集,1995,5(1).
  [3]张明华,杨宏烈,尹道新.名城文化价值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文集,1995,5(1).
  [4]周和平.(序言)空谷余音.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5]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空谷余音.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图书馆)
其他文献
[摘 要]:用信息服务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从传统的束缚中彻底的解放教育,培养和锻炼善于发现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 社会发展需要    信息的美好已不再是天边的霓彩。它跨越了遥远,简化了繁琐,丰富了内容,拓展了视野,由遥远的影子逐渐走进真实的人群,成为与现代人息息相关的一部分
[摘要]竞赛规则是比赛的指挥棒,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了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但在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规则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武术散打市场化和其大众化的发展要求,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新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规则的制定应向不断提高比赛观赏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竞赛规则 武术散打比赛 观赏性    一、前言    制定竞技武术散打规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就要求在制
【摘 要】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 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措施    环境工程的發展趋势日益呈现综合化、整体化、现代化、全球化的特点,如何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从环境工程自身特点出发,克服工程学科可能产生的一些局限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