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活动·探究”单元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是用好教材、实现这一特别单元设计意图的关键。本文拟以笔者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八下”)演讲活动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优化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
笔者先从这两个问题去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①“活动·探究”单元,用“活动”去教什么? ②“活动·探究”单元,用“什么活动”去怎样教?按王荣生教授所言,“演讲是书面语的有声表达,其课程内容主要是技巧性的”,与技巧性课程内容最相适应的活动是“实战”。在王教授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班级学情的认识,制定了三个学习目标,确定了主要的活动任务(见下图)。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与教学目标构成直接因果关系的是学习活动中的活动任务,活动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过程、规则这些要素围绕活动任务展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信息组织是学习活动的服务性支持。所以,下文从教材开发与优化的角度,重点解释活动任务的设计和开展。
一、提前介入、后续介入教学难点
演讲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不陌生,但演讲辞的写作、以及有声表达,是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的。通过提前介入、反复介入的方法,可以逐渐化解或降低学习演讲的难度,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
提前介入: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开始前,进行课前演讲,写稿准备、限时演说(3分钟)、师生即场点评。
后续介入: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结束后,勾连本册名著阅读,撰写演讲辞。(任选一题: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以保尔身份撰写演讲稿《我的经历对中国当代青年的启示》,800字。 ②阅读《傅雷家书》后,以傅雷身份撰写演讲稿《父母如何和子女相处》,800字。)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写作中生成语境的策略、假想读者的策略、选择语料的策略、联想意义的策略去勾连名著阅读与演讲稿的写作。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的两个转化:将预设的教材转化成生成的教材、 转化为“学材”
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四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共7-8课时):第一阶段,认识演讲(2课时);第二阶段,生成演讲内容(2课时);第三阶段,练习演讲(1课时);第四阶段,发表与评价(2-3课时)。笔者按这四个学习活动阶段,分别设计了四份学案、演讲评价表和一份包括若干篇演讲辞的拓展阅读材料。
语文学案的设计要素包括语言系统、活动进程、学习策略、思维能力、文化内容。将教材转化为学材,要更多地思考:演讲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是否是学生关心的、有兴趣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在设计及编排上,是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在活动设计上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做到了尽可能地多样和可操作。
演讲的知识比较枯燥,但它背后的东西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源、提出一定的问题,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教学的关键任务,就在于认识到学科知识的不同表现形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的魅力所在。当学生带着好奇心和乐趣来注视似乎枯燥乏味的学科时,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将成为现实。
三、让教学内容适应学生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比较注重普适性,既要适合城市学校又要适合农村学校。但实际情况是,任何教材都很难兼顾各个地區的差异和所有学生的实际。我校学生生源水平较好,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多一点、学深一点。补充了以下内容:第二阶段的即兴演讲、聆听演讲,第三阶段的受众分析,第四阶段的发表演讲。
1.第二阶段的即兴演讲
(1)即兴演讲任务单
请你从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即兴演讲。演讲时间为3分钟,准备时间为5分钟。
任务单一
①介绍一位对你产生积极影响的人物。
②如果可以选择任何地方生活,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
③你认为幸福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任务单二
①如果有一天时间可以让你变成其他人,你希望自己变成谁?为什么?
②你最敬重的名人是哪一位?为什么?
③你认为多大年纪的人才可以饮酒或驾驶?为什么?
(2)活动过程设计(见表1)
即兴演讲中,每个人都参与到分工明确的集体任务中,一次完整的言语活动可以体现言语的多种功能,可以表现学生的思想个性,可以经验共享、合作学习。
2.第二阶段的聆听演讲
聆听并分析一次公众演讲,对一些显著的信息做笔记,并以批判性思维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估(见表2)。
在聆听演讲之前,先展示两份笔记,集体讨论,哪一份更详尽和准确。
设计聆听演讲活动的意图是教会学生批判性地接受演讲信息、思考问题,甚至是创造新的想法或解决方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第三阶段的受众分析
好的演讲者在开口之前会竭尽全力去了解听众的情况。但作为初学者,我们往往过多关注自我而忽视听众的喜好与需求。其实,演讲是要以听众为中心。
(1)设想一下,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演讲听众:
你的同学 一群家长 某个社会团体 退休人员 单位同事
一群朋友 一群孩子 社区成员 教育委员会 公司董事会
你还可以补充三种你认为未来二十年可能会在演讲中遇到的人:
面对这些不同的听众,你会采取同样的演讲方式吗?你会讲述同样的话题吗?显然不会。
(2)演讲的基本目的是要从听众那里赢得预期的反应与效果。以听众为中心并不是一味为了得到良好的反应而将自己的信念打折扣,甚至改变,也不意味着用超常规的、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请在练习的过程中时时谨记你的听众:
① 他们是谁?他们的民族或种族、年龄、性别构成、职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身体特征以及通常持有的传统观念是怎样的?
② 我这一次演讲的受众规模、环境与场合、时间长度和重要性如何?
③ 我希望他们在听完我的演讲后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相信什么,或能够做什么?
(3)那么,如何进行受众分析?你可以从下表讯息中获益:
4.第四阶段的发表演讲
如何评价演讲?明确演讲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演讲——这也正是本次整个学习的价值所在。
笔者相信:演讲,与天赋无关。经过学习和练习,人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演讲者!
在设计发表演讲阶段的活动时,笔者是这样考虑的:组织演讲这类比赛,通常是有口才的学生参加,口才好的学生得奖。那我们的教学是面向谁呢?应该面向谁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演讲辞写作的规范和演讲表达的基本技能。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去求锦上添花。所以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小组内推举演讲辞写得较好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开发与优化,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演讲基本方法的学习指导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予以加强,以发展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从而形成有效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能力作为核心。第二,对“言语教学生活化”予以加强。从实用出发,把学习活动分解在特定阶段之中,使学生的演讲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真实化、实用化。尤其注意训练学生掌握适应特定语言环境和交际任务的言语技能。第三,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分析、感悟、演练而建构知识和发现学习的意义。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301)研究成果】
笔者先从这两个问题去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①“活动·探究”单元,用“活动”去教什么? ②“活动·探究”单元,用“什么活动”去怎样教?按王荣生教授所言,“演讲是书面语的有声表达,其课程内容主要是技巧性的”,与技巧性课程内容最相适应的活动是“实战”。在王教授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班级学情的认识,制定了三个学习目标,确定了主要的活动任务(见下图)。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与教学目标构成直接因果关系的是学习活动中的活动任务,活动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过程、规则这些要素围绕活动任务展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信息组织是学习活动的服务性支持。所以,下文从教材开发与优化的角度,重点解释活动任务的设计和开展。
一、提前介入、后续介入教学难点
演讲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不陌生,但演讲辞的写作、以及有声表达,是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的。通过提前介入、反复介入的方法,可以逐渐化解或降低学习演讲的难度,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
提前介入: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开始前,进行课前演讲,写稿准备、限时演说(3分钟)、师生即场点评。
后续介入: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结束后,勾连本册名著阅读,撰写演讲辞。(任选一题: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以保尔身份撰写演讲稿《我的经历对中国当代青年的启示》,800字。 ②阅读《傅雷家书》后,以傅雷身份撰写演讲稿《父母如何和子女相处》,800字。)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写作中生成语境的策略、假想读者的策略、选择语料的策略、联想意义的策略去勾连名著阅读与演讲稿的写作。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的两个转化:将预设的教材转化成生成的教材、 转化为“学材”
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四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共7-8课时):第一阶段,认识演讲(2课时);第二阶段,生成演讲内容(2课时);第三阶段,练习演讲(1课时);第四阶段,发表与评价(2-3课时)。笔者按这四个学习活动阶段,分别设计了四份学案、演讲评价表和一份包括若干篇演讲辞的拓展阅读材料。
语文学案的设计要素包括语言系统、活动进程、学习策略、思维能力、文化内容。将教材转化为学材,要更多地思考:演讲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学生的生活贴近,是否是学生关心的、有兴趣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在设计及编排上,是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在活动设计上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做到了尽可能地多样和可操作。
演讲的知识比较枯燥,但它背后的东西却是火热的、生动活泼的。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源、提出一定的问题,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教学的关键任务,就在于认识到学科知识的不同表现形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的魅力所在。当学生带着好奇心和乐趣来注视似乎枯燥乏味的学科时,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将成为现实。
三、让教学内容适应学生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比较注重普适性,既要适合城市学校又要适合农村学校。但实际情况是,任何教材都很难兼顾各个地區的差异和所有学生的实际。我校学生生源水平较好,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多一点、学深一点。补充了以下内容:第二阶段的即兴演讲、聆听演讲,第三阶段的受众分析,第四阶段的发表演讲。
1.第二阶段的即兴演讲
(1)即兴演讲任务单
请你从以下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即兴演讲。演讲时间为3分钟,准备时间为5分钟。
任务单一
①介绍一位对你产生积极影响的人物。
②如果可以选择任何地方生活,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
③你认为幸福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
任务单二
①如果有一天时间可以让你变成其他人,你希望自己变成谁?为什么?
②你最敬重的名人是哪一位?为什么?
③你认为多大年纪的人才可以饮酒或驾驶?为什么?
(2)活动过程设计(见表1)
即兴演讲中,每个人都参与到分工明确的集体任务中,一次完整的言语活动可以体现言语的多种功能,可以表现学生的思想个性,可以经验共享、合作学习。
2.第二阶段的聆听演讲
聆听并分析一次公众演讲,对一些显著的信息做笔记,并以批判性思维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估(见表2)。
在聆听演讲之前,先展示两份笔记,集体讨论,哪一份更详尽和准确。
设计聆听演讲活动的意图是教会学生批判性地接受演讲信息、思考问题,甚至是创造新的想法或解决方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第三阶段的受众分析
好的演讲者在开口之前会竭尽全力去了解听众的情况。但作为初学者,我们往往过多关注自我而忽视听众的喜好与需求。其实,演讲是要以听众为中心。
(1)设想一下,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演讲听众:
你的同学 一群家长 某个社会团体 退休人员 单位同事
一群朋友 一群孩子 社区成员 教育委员会 公司董事会
你还可以补充三种你认为未来二十年可能会在演讲中遇到的人:
面对这些不同的听众,你会采取同样的演讲方式吗?你会讲述同样的话题吗?显然不会。
(2)演讲的基本目的是要从听众那里赢得预期的反应与效果。以听众为中心并不是一味为了得到良好的反应而将自己的信念打折扣,甚至改变,也不意味着用超常规的、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请在练习的过程中时时谨记你的听众:
① 他们是谁?他们的民族或种族、年龄、性别构成、职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身体特征以及通常持有的传统观念是怎样的?
② 我这一次演讲的受众规模、环境与场合、时间长度和重要性如何?
③ 我希望他们在听完我的演讲后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相信什么,或能够做什么?
(3)那么,如何进行受众分析?你可以从下表讯息中获益:
4.第四阶段的发表演讲
如何评价演讲?明确演讲的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演讲——这也正是本次整个学习的价值所在。
笔者相信:演讲,与天赋无关。经过学习和练习,人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演讲者!
在设计发表演讲阶段的活动时,笔者是这样考虑的:组织演讲这类比赛,通常是有口才的学生参加,口才好的学生得奖。那我们的教学是面向谁呢?应该面向谁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演讲辞写作的规范和演讲表达的基本技能。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去求锦上添花。所以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小组内推举演讲辞写得较好的同学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开发与优化,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演讲基本方法的学习指导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予以加强,以发展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从而形成有效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能力作为核心。第二,对“言语教学生活化”予以加强。从实用出发,把学习活动分解在特定阶段之中,使学生的演讲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真实化、实用化。尤其注意训练学生掌握适应特定语言环境和交际任务的言语技能。第三,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分析、感悟、演练而建构知识和发现学习的意义。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3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