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家风滋润心田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农家子弟,小时候家境贫寒,孩童时衣衫敝旧、粗饭裹腹,每当小伙伴们穿上新的衣服时,心里总是羡慕不已。那时父亲对我说,不能比吃穿,要比志向。
  父亲是50年代的初中生,他时常提醒教育,内心深处也慢慢地认同了他的观点,生活无论怎样的贫困,内心总是坚守着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对家风家教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通过家教、家训、家规的培育而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行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这种风尚和德行往往由一家之长逐层传递,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处世方式等。
  农耕社会,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让为安等是大多数家庭的共识。比较有文化素养的家庭讲究耕读传家、好学上进。经商的家庭把和气生财、诚信为本作为家训,这些都体现了好家风。好家风是以孝为本的家文化作为基础,蕴涵的是父慈子孝、和谐美满、天伦之乐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家庭成员之间孝、慈、敬、爱成为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坏家风往往会给家庭带来灾难。西汉重臣霍光在世时功绩很大,扶持过一个皇帝,立过两个皇帝。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去世后,霍光开始搞改革,汉朝慢慢地恢复了元气。但他死后三年,霍家被灭门。
  扳倒霍家的人是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霍光死后,一次,魏相的家人赶着车在路上走,恰巧碰到霍家的人赶着车在对面过来,双方在拐角处撞到了。魏家的人认为应该他们先行,因为他们是直行。霍家的家奴马上跳了起来,说天底下的人都要让他们,还跑到魏家,一脚把大门踹开,还把魏相臭骂了一顿,最后骂到堂堂御史大夫跪下来给霍家家奴磕了两个头才算完。从地上爬起来后,魏相马上给皇帝写了奏章,因为魏相手上握有霍家人的罪状。当朝皇帝汉宣帝的皇后在临盆生产时,霍光的老婆买通女医下毒,借难产的名义,把皇后弄死,然后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汉宣帝知道后决定收拾霍家,霍氏亲族连坐诛杀数十家。
  “养不教,父之过”,家风与长辈息息相关,是长辈给晚辈一种美德的言传身教。好的家风,教给子女的是优良品质,传承给后代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诸葛亮的《诫子篇》,信虽短,但语重心长,意义很深刻。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诸葛瞻担任过行都护卫将军,一次与魏军的战斗中失利退守,魏军将领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他率兵迎战魏军,战败死于沙场。诸葛亮长孙诸葛尚也是一位忠君报国之士,为国捐躯。诸葛亮次孙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为官受到称誉。
  相反,追名逐利而忽视修养自身的人,很难保持家族长盛不衰的。清朝末年,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他不想留下太多的钱财让子孙挥霍,于是,便在长沙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想给后代留下一些房产。这些建筑采用的都是上等材料,富丽不亚于皇亲国戚的府第。他以为,房产是移不动的,比金银留给子孙更牢靠。左宗棠总是担心工匠们偷工减料,便每天拄着拐杖亲临工地监工。有位上了年纪的工匠对他说:“大人,请您放一百个宽心吧,我做了几十年的工匠了,造过无数的高宅豪第,从没有倒塌过的。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啊。”一句话就把左宗棠呛了回去。
  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木刻有一幅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如果说非要给儿孙留点什么的话,不如留个好家风,教给子孙后代老实做人的品格和踏实做事的本领,这才是好馈赠。
  家风绝不是某个家庭的私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风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谐美满,更关乎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家国同构,家国难分”,家风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家族的振兴和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同样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汇聚的力量。
其他文献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贵族心态  《淇奥》中描述的男子自然是出身贵族,所以在生产力极其
期刊
白先勇青春版经典昆曲《牡丹亭》来本地文化中心演出,激动不能自抑的心持续到入场,杜丽娘从600年前的梦里款款行来,清秀婉丽之外,声腔更醉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书生小姐,梦中相会,衣饰华美,舞姿摇曳。那柳梦梅眼波流转、温情脉脉唤一声:“啊,zie zie——”姐姐二字,重叠于唇齿
期刊
痴迷  想来我与戏曲的缘分也真是深。少年时稀里糊涂迷上戏,也说不清个为什么,只觉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一听见人家唱戏就嗓子眼痒痒——我小时候的梦想是跟着野戏班子跑码头,当个江湖上的人,唱唱戏,喝喝小酒,就这样过一生。  就这样散淡地喜欢看戏曲,它也喜欢着我,从摇滚女青年到泡一壶老茶、听西皮二黄的人,从喜欢青衣到痴迷老生,从京剧、昆曲、梨园戏、越剧、上党梆子、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秦腔……凡是入我耳
期刊
“家训”是家里的长辈对后代的要求,一般由父系中的男性长者所确立。我曾经留心过两位文人的家训,一是嵇康,一是鲁迅,觉得特别有意思。  嵇康是三国曹魏人,曾娶沛王曹林的女儿长乐亭主为妻,是标准的皇亲贵戚,曾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此君极有才华,他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说他是音乐家一点没有夸张。他是其时杰出的文学家,诗歌立意高洁,语言清峻,有飘逸之气。他也
期刊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和权力粘得太紧。  当我们有十分在乎时,会带来十分的压力;而当我们有一百分在乎时,就会带来一百分的压力;当这种在乎超过一百分时,我们就会被自己制造的在乎彻底压垮。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有各种身不由己的责任,随便一句“放下”,不是不负责任吗?  须知,不粘著不等于不努力,而是在积极努力的同时,不
期刊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朝思想家李翱任朗州刺史时,知道自己管辖的地界有一位著名的药山禅师,就请他来府里做客,但是这位药山架子很大,拒绝登门。于是李翱就亲自到山里拜访药山。找了许久,终于在山中的一棵松树下见到了药山。李翱喜出望外,毕恭毕敬地向药山问道。不料药山根本不理睬他,眼睛盯着手中的经书,对李翱连看都不看一眼。李翱气坏了,心想我好歹也是一个刺史,这地界都归我管,你怎么对我这么不客气?于是气哼哼地甩了
期刊
文天祥在大都就义距今已经700多年了,但人们对文天祥的纪念却经久不衰,历代对文天祥的敬仰和赞誉几乎从未停止过,即使是在元代,当时的统治者也允许他的塑像和牌位奉入学宫,至于明清两代对他的称颂更是不断。现在更给他加上了“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的桂冠。文天祥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  南宋理宗(赵均)端平三年丙申(1236)五月初二日,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淳化
期刊
秋日山中,原以为只会遇到满枝的柿子或是一树树的山楂,却意外的遇到了一场绝艳如春的花事。  一串串青莲紫色的花铃斜逸石壁宛然晏笑,一枝枝雪青色蠟烛花栖身道旁却傲然挺立,更多的则是一丛丛品种各异的小菊花和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散落在山涧石缝之中铺锦列秀将美好盛放。  拾阶而上,青石殷殷,随水逆流去寻高挂在山之巅瀑布,一路上水一行,花一句,写着山间的诗。在这天工裁句的自然面前,倏尔间所有的辞藻都失了颜色
期刊
一  驱车前往巢湖南岸的楚歌岭。我深信,我正迎着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兵溃的路线。耳风呼啸,我仿佛看见奔腾的战马、猎猎的大旗正从我的车旁闪电般掠过。  《史记·项羽本纪》记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垓下之地被历史学家认定为四面楚歌的发生地,似已毋庸置疑。  然而,在巢湖南岸为什么还有一座楚歌岭,
期刊
我们熟知文天祥是因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等诗句,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极具强烈感染力,因此我们对文天祥的定位就是文人,其实历史中的文天祥远不止文人这一重身份。  1256年,文天祥不过才21岁,但已经科举考试中夺得状元及第,从此开始了官宦生涯。直到1274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了戎马征途。  率军勤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