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参与作为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政治系统的内容与政治发展的成熟度,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公民政治参与作为一种顺应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潮流的民主理念,公民的政治参与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国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只有政治参与才有助于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本文主要讲述了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通过公民在政府主导下的政治参与的途径发现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障碍,明确政府在扩大政治参与的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政府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政府;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19-02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政治参与的定义、动机、评价效果、参与形式等认识不断修正深化。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公民政治参与进行多方面研究,譬如政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作用、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等等,使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愈加丰富。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
(一)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水平逐渐提高。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团体的有效参与率日渐提升,对利益的综合、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和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影响当地政府决策方面已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各类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功能的发挥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各种社会团体的发育,使得公民政治参与有了社团的组织和支持,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本。其次,社会团体把分散的社会个体整合起来,社会成员以组织的形式参与政治活动,扩大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政治参与的影响力。再次,公民加入社会团体后,个人行为受到团体纪律的规范和制约,促进了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二)政治参与的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确立,由原先单一的公有制大一统变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形成了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新的社会阶层是随着改革该放的浪潮发展起来的,这就说明他们的思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对民主,平等,法治要求必然很高。他们希望通过社会制度和法制建设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保障自己的利益。进而推动社会民主进程。
(三)政治参与主动性增强。
改革开放后,在政府和学术界人士的推动下,公民的权利观念、权利意识日渐加深。人们将政治参与看作是为了维护和表达自己利益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公民与公共权力系统的相关部门发生争议时,求助于法律,通过与媒体和学界的互动来形成舆论压力也成为了开始成为公民与有关部门进行交涉和博弃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公民开始主动寻求媒体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的扩大社会显示度和影响力,试图在公共舆论领域臝得道义上的相对优势,从而给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形成一定的压力。
(四)政治参与利益驱动性明显。
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于是便有了向政治系统表达自身诉求的内驱力,从而增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的参政愿望由原来的政治刺激变为利益刺激。由于利益内在矛盾性的多重表现,可能导致公民只要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将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反之,则以旁观者身份出现,形成政治冷漠的现象。
(五)决策性政治参与日渐发展。
随着社会自由度的增加,国家的控制度有所降低,市场经济造成了人们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积极参与影响政治系统的政策过程,以求在社会价值的分配活动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决策性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的变化发展。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障碍
(一)基层公民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的主动性较低。
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制度在人们心里深深打上了封建思想的烙印, 当前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信仰缺失、理想动摇、极端“拜金主义”思想滋生并蔓延,使得社会成员过度追求个人利益,降低了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受环境、性别、年龄、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很多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社会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但政府的资助是有限的,民间互助资源的缺乏和私人慈善精神的有待发展,因而制约了政治社会组织在人力和财力方面发展和行動范围的扩大,这种经费状况会导致政治社会组织过分依靠政府,以及无法正常开展社会活动。同时由于社会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不透明,缺乏应有的社会公信力,人们不愿意捐赠,影响到社会组织的筹资效力。因此,社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公开合理使用,向捐赠者通报,提高信任度,才能顺利筹到组织开始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性、自治性。
(三)公民政治参与组织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法制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不明确,导致部分经济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松散,自律机制不严密,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不注重执业质量和社会信誉,不遵守职业准则,在实际发展中,由于获取资源的能力相对有限,运作方式尚不完全规范,既不了解社会组织的管理技能,也缺乏创新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经验等。
三、政府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公民有序的主动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共产党庄重宣誓的目标,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当前是我国的社会转型和利益快速分化的时期,公民的利益维护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日益强烈,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体制内参与渠道的不通畅,这就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因而加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保障参与渠道的通畅势在必行,同时积极完善政党制度和基层自治制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发挥政府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不断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条件。
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于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来落实人民在社会、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的改革,使群众真正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成为主体。达到责、权、利的统一。只有不断优化公民的主体性条件,才能促进和完善主动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得公民主体性条件能够与现代民主相匹配。因此,优化公民主体性条件,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立政府与公民间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
协商民主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以来,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同。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在迖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协商民主强调公民之间通过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衡量,提出意见并通过讨论修正意见,从而达成共识。在协商的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表达,各种不同的意见可以得到沟通和交流,通过座谈会或者论坛等平台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从而为决策和立法提供保障。
(四)加大对公民政治參与组织的财政支持。
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主要是通过社会组织来参加,在当前的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公益组织或者慈善机构的发展不健全,导致我国当前政治参与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所以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大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财政支持力度。
(五)发挥好政府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新形势下,扩大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政府必要的组织与引导,这也是现代政府的政治责任之一。尤其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都要求政府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中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政府要适度对公民进行引导,既不能过度地干预,又不能无节制地放任,这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从“全能政府”逐渐过渡到“小政府”。着重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做到“顾客导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民情民意及时、准确地回应。健全民主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公民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人民出版社,2007.
[3]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4]李涛.刘雪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J]政治学研究.2008.
[5]魏星河《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娄会(1990-),女,汉族,河南,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
班婷(1990-),女,汉族,甘肃,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理论与实践。
刘明贵(1991-),女,汉族,河南,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
政治参与不仅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本文主要讲述了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通过公民在政府主导下的政治参与的途径发现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障碍,明确政府在扩大政治参与的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政府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政府;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19-02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政治参与的定义、动机、评价效果、参与形式等认识不断修正深化。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公民政治参与进行多方面研究,譬如政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作用、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等等,使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愈加丰富。
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
(一)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水平逐渐提高。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团体的有效参与率日渐提升,对利益的综合、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和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影响当地政府决策方面已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各类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功能的发挥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各种社会团体的发育,使得公民政治参与有了社团的组织和支持,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本。其次,社会团体把分散的社会个体整合起来,社会成员以组织的形式参与政治活动,扩大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政治参与的影响力。再次,公民加入社会团体后,个人行为受到团体纪律的规范和制约,促进了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二)政治参与的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确立,由原先单一的公有制大一统变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形成了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新的社会阶层是随着改革该放的浪潮发展起来的,这就说明他们的思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对民主,平等,法治要求必然很高。他们希望通过社会制度和法制建设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保障自己的利益。进而推动社会民主进程。
(三)政治参与主动性增强。
改革开放后,在政府和学术界人士的推动下,公民的权利观念、权利意识日渐加深。人们将政治参与看作是为了维护和表达自己利益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公民与公共权力系统的相关部门发生争议时,求助于法律,通过与媒体和学界的互动来形成舆论压力也成为了开始成为公民与有关部门进行交涉和博弃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公民开始主动寻求媒体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的扩大社会显示度和影响力,试图在公共舆论领域臝得道义上的相对优势,从而给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形成一定的压力。
(四)政治参与利益驱动性明显。
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于是便有了向政治系统表达自身诉求的内驱力,从而增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的参政愿望由原来的政治刺激变为利益刺激。由于利益内在矛盾性的多重表现,可能导致公民只要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将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反之,则以旁观者身份出现,形成政治冷漠的现象。
(五)决策性政治参与日渐发展。
随着社会自由度的增加,国家的控制度有所降低,市场经济造成了人们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积极参与影响政治系统的政策过程,以求在社会价值的分配活动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决策性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的变化发展。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障碍
(一)基层公民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的主动性较低。
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制度在人们心里深深打上了封建思想的烙印, 当前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期,不少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信仰缺失、理想动摇、极端“拜金主义”思想滋生并蔓延,使得社会成员过度追求个人利益,降低了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受环境、性别、年龄、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很多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社会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但政府的资助是有限的,民间互助资源的缺乏和私人慈善精神的有待发展,因而制约了政治社会组织在人力和财力方面发展和行動范围的扩大,这种经费状况会导致政治社会组织过分依靠政府,以及无法正常开展社会活动。同时由于社会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不透明,缺乏应有的社会公信力,人们不愿意捐赠,影响到社会组织的筹资效力。因此,社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公开合理使用,向捐赠者通报,提高信任度,才能顺利筹到组织开始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能提高其自主性、自治性。
(三)公民政治参与组织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法制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不明确,导致部分经济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松散,自律机制不严密,行业管理不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不注重执业质量和社会信誉,不遵守职业准则,在实际发展中,由于获取资源的能力相对有限,运作方式尚不完全规范,既不了解社会组织的管理技能,也缺乏创新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经验等。
三、政府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应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公民有序的主动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共产党庄重宣誓的目标,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当前是我国的社会转型和利益快速分化的时期,公民的利益维护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日益强烈,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体制内参与渠道的不通畅,这就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因而加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保障参与渠道的通畅势在必行,同时积极完善政党制度和基层自治制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发挥政府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不断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条件。
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于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来落实人民在社会、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的改革,使群众真正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成为主体。达到责、权、利的统一。只有不断优化公民的主体性条件,才能促进和完善主动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得公民主体性条件能够与现代民主相匹配。因此,优化公民主体性条件,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立政府与公民间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
协商民主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学界兴起以来,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同。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地审视各种政策建议,在迖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协商民主强调公民之间通过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衡量,提出意见并通过讨论修正意见,从而达成共识。在协商的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表达,各种不同的意见可以得到沟通和交流,通过座谈会或者论坛等平台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从而为决策和立法提供保障。
(四)加大对公民政治參与组织的财政支持。
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主要是通过社会组织来参加,在当前的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公益组织或者慈善机构的发展不健全,导致我国当前政治参与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所以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大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财政支持力度。
(五)发挥好政府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新形势下,扩大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政府必要的组织与引导,这也是现代政府的政治责任之一。尤其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都要求政府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中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政府要适度对公民进行引导,既不能过度地干预,又不能无节制地放任,这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从“全能政府”逐渐过渡到“小政府”。着重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做到“顾客导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民情民意及时、准确地回应。健全民主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公民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M].人民出版社,2007.
[3]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4]李涛.刘雪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J]政治学研究.2008.
[5]魏星河《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娄会(1990-),女,汉族,河南,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
班婷(1990-),女,汉族,甘肃,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理论与实践。
刘明贵(1991-),女,汉族,河南,研究生,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