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对自然界中害虫的天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来与病虫害进行斗争。生物防治技术成本低廉且防治效果好,能够在节省农药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本文就农业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天敌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降低环境污染,并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受到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此种情况下,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1 自然防治法
就自然防治法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在对病虫害天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引进、释放和保护,促进病虫害天敌的实际控害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将病虫害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就宏观层面来看,病虫害天敌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有玉米害虫天敌、棉花害虫天敌,大多归属于标虫、寄生蝇以及农田蜘蛛等。以下主要列举了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防治范围和利用方式:
1.1 利用广目赤眼蜂来对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等进行防治。广目赤眼蜂能够寄生害虫卵,那么在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产卵时期放入广目赤眼蜂,并对每亩每次放蜂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每隔一周左右放一次蜂,大约3-4次便能够有效地缓解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等害虫所带来的危害。
1.2 用丽蚜小蜂来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就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丽蚜小蜂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将其寄生于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部时,在顺利寄生后,能够促使害虫体变黑,直至死亡。尤其是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每一植株上若有白粉虱1头时,可以释放丽蚜小蜂5头,并对释放时间和次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连续放蜂3次左右,若虫寄生率可达75%以上,白粉虱能够得以有效的治理。
1.3 对于棉蚜的防治可以采用烟蚜茧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若在大棚甜椒和黄瓜上发现棉蚜害虫,可以采用烟蚜茧蜂来对其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一平方米的棚室甜椒或黄瓜可以释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在释放方式上,初见蚜虫时即释放僵蚜,并将释放的间隔时间控制在4天,一共释放七次,在释放一个半月后可以发现棚室甜椒的有蚜率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约在3%-15%之间。在释放52天左右可以发现,棚室黄瓜的有蚜率控制在4%以内,可见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 微生物防治法
所谓微生物防治法,主要时通过菌类和病毒本身及其提取物来促使有害生物致病,从而切实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就当前微生物防治法的实际情况来看,杆状病毒以及菌类植物提取物复合杀虫剂等是比较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以下对其实际防治范围进行简要分析。
2.1 细菌农药BT在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菜青虫放入卵盛时期开始喷洒细菌农药BT,并保证每亩喷洒的BT可湿性汾剂或BT乳剂的量适当,满足菜青虫治理的实际需求。待一周后再次喷洒,可以发现菜青虫得到有效的治理,实际防治效果在95%以上。在防治棉铃虫的过程中,可以在2、3代卵盛期开始喷洒细菌农药BT,并每隔4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后,可继续按照防治菜青虫的方式进行喷洒,防治效果在80%以上,可见细菌农药BT在防治菜青虫和棉铃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对小菜蛾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再幼虫3龄之前,对每亩可湿性汾剂的实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连续喷洒2-3次后,可以发现细菌农药BT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2 在采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核生物农药来对菜青虫等病虫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每亩用量50克左右,能够取得80%以上的防治效果,从而有效的缓解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对农业的危害。
2.3 在采用座壳孢菌剂来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能够达到80%以上。中国科学院所研制的弱毒疫苗能够有效的防治由于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所导致的病毒病,尤其是棚室番茄和甜椒极易感染此病毒病。那么在对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在番茄和甜椒的真叶分苗过程中洗去幼苗根部的土,并将弱毒疫苗浸泡于保准浓度的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后将幼苗移植,以实现疫苗的接种。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番茄和甜椒在定植前与缓苗后喷雾,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4 昆虫病毒制剂。昆虫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是抑制害虫种群的病原性天敌。NPV和GV以鳞翅目害虫为特异性寄主,安全性高、可长期保存、易于生产,并与化学杀虫剂具有相似的施用方法,因而作为优良的生物防治因子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与研究。目前20多种病毒制剂已试用于大田防治,例如应用于蔬菜上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0%,最高可达90%以上,同时可以在田间自然繁殖,长期保持效果。
2.5 农用抗生素类制剂。我国应用农用抗生素防治病虫害的历史较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阿维菌素(虫蟠克)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目标害虫主要是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白粉虱、蓟马、韭菜蛆、根结线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茶黄蟠、菜螟、豆野螟、蚜虫和害蟠等。施药后1d的防效平均可达83.3%,3d的防效为91.7%,5-7d的防效为93.8%,平均持效期7-15d,防治斑潜蝇和部分蟠类持效期长达25-30d,具有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的特点。对抗性害虫,如小菜蛾、菜蛾、斑潜蝇、甜菜夜蛾的防效也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2.6 微生物除草剂。我国利用植物病原菌防除杂草的研究起步较早,是首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之一。研究人员从1900年开始从稗草病叶上分离得到8种病原真菌,并筛选出对稗草致病性强、对水稻安全的尖角突脐孢,且对该菌的流行学进行了研究,并向商品化发展。某地杂草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也已取得初步结果,整理鉴定出19种杂草上病原菌30余种,其中蟋蟀草枯病菌多节长蠕孢致病力强,田间自然抑草率86.4%,这一成果有望得到开发利用。
3 使用生物农药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农药是通过生物制剂加工而成的一种杀虫性能高、又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伤害天敌、不会诱发产生抗药性的农药,也称“细菌农药”,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使用上必须注意下面一些问题:第一关要把住温度。生物农药在喷施时,务必控制在理想的20℃以上。这类农药的活性成分是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环境温度过低,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而且蛋白质晶体也很难发挥其作用,往往施后显不出防治效果。据试验,在温度25-30℃下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比10-15℃高1-2倍。第二关要把住湿度。生物农药对湿度的要求也极为敏锐。据一些研究资料报导,环境湿度越大,喷施生物制剂农药的药效越显著,特别是对粉状生物制剂农药尤为明显。所以在喷撒细菌粉剂时务必选择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这样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茎叶上,使芽孢很快繁殖,害虫食到叶子即致死。
结束语
当前本地的生物防治正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由传统防治方法向生物防治的转变,生产成本相应较高,应当在农业生产上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虫情监测、统一供生物防治药剂、虫源、菌源等有效措施,实现防治行为“政府化”,保证农民真正从生物防治中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贺春荣,尹洪根.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李继虎,管楚雄,安玉兴.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2010.
[3]张小霞.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天敌
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降低环境污染,并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受到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此种情况下,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1 自然防治法
就自然防治法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在对病虫害天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引进、释放和保护,促进病虫害天敌的实际控害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将病虫害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就宏观层面来看,病虫害天敌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有玉米害虫天敌、棉花害虫天敌,大多归属于标虫、寄生蝇以及农田蜘蛛等。以下主要列举了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防治范围和利用方式:
1.1 利用广目赤眼蜂来对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等进行防治。广目赤眼蜂能够寄生害虫卵,那么在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产卵时期放入广目赤眼蜂,并对每亩每次放蜂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每隔一周左右放一次蜂,大约3-4次便能够有效地缓解棉铃虫、烟青虫以及菜青虫等害虫所带来的危害。
1.2 用丽蚜小蜂来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就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丽蚜小蜂具有良好的应用性,将其寄生于白粉虱的若虫和蛹体内部时,在顺利寄生后,能够促使害虫体变黑,直至死亡。尤其是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每一植株上若有白粉虱1头时,可以释放丽蚜小蜂5头,并对释放时间和次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连续放蜂3次左右,若虫寄生率可达75%以上,白粉虱能够得以有效的治理。
1.3 对于棉蚜的防治可以采用烟蚜茧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若在大棚甜椒和黄瓜上发现棉蚜害虫,可以采用烟蚜茧蜂来对其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那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每一平方米的棚室甜椒或黄瓜可以释放烟蚜茧蜂寄生的僵蚜12头,在释放方式上,初见蚜虫时即释放僵蚜,并将释放的间隔时间控制在4天,一共释放七次,在释放一个半月后可以发现棚室甜椒的有蚜率已经得到一定的控制,约在3%-15%之间。在释放52天左右可以发现,棚室黄瓜的有蚜率控制在4%以内,可见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 微生物防治法
所谓微生物防治法,主要时通过菌类和病毒本身及其提取物来促使有害生物致病,从而切实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就当前微生物防治法的实际情况来看,杆状病毒以及菌类植物提取物复合杀虫剂等是比较常用的微生物杀虫剂,以下对其实际防治范围进行简要分析。
2.1 细菌农药BT在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菜青虫放入卵盛时期开始喷洒细菌农药BT,并保证每亩喷洒的BT可湿性汾剂或BT乳剂的量适当,满足菜青虫治理的实际需求。待一周后再次喷洒,可以发现菜青虫得到有效的治理,实际防治效果在95%以上。在防治棉铃虫的过程中,可以在2、3代卵盛期开始喷洒细菌农药BT,并每隔4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后,可继续按照防治菜青虫的方式进行喷洒,防治效果在80%以上,可见细菌农药BT在防治菜青虫和棉铃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对小菜蛾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再幼虫3龄之前,对每亩可湿性汾剂的实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连续喷洒2-3次后,可以发现细菌农药BT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2 在采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核生物农药来对菜青虫等病虫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每亩用量50克左右,能够取得80%以上的防治效果,从而有效的缓解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对农业的危害。
2.3 在采用座壳孢菌剂来对温室白粉虱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白粉虱若虫的寄生率能够达到80%以上。中国科学院所研制的弱毒疫苗能够有效的防治由于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所导致的病毒病,尤其是棚室番茄和甜椒极易感染此病毒病。那么在对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在番茄和甜椒的真叶分苗过程中洗去幼苗根部的土,并将弱毒疫苗浸泡于保准浓度的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后将幼苗移植,以实现疫苗的接种。该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番茄和甜椒在定植前与缓苗后喷雾,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4 昆虫病毒制剂。昆虫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是抑制害虫种群的病原性天敌。NPV和GV以鳞翅目害虫为特异性寄主,安全性高、可长期保存、易于生产,并与化学杀虫剂具有相似的施用方法,因而作为优良的生物防治因子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与研究。目前20多种病毒制剂已试用于大田防治,例如应用于蔬菜上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等,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最低为70%,最高可达90%以上,同时可以在田间自然繁殖,长期保持效果。
2.5 农用抗生素类制剂。我国应用农用抗生素防治病虫害的历史较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阿维菌素(虫蟠克)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目标害虫主要是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白粉虱、蓟马、韭菜蛆、根结线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茶黄蟠、菜螟、豆野螟、蚜虫和害蟠等。施药后1d的防效平均可达83.3%,3d的防效为91.7%,5-7d的防效为93.8%,平均持效期7-15d,防治斑潜蝇和部分蟠类持效期长达25-30d,具有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的特点。对抗性害虫,如小菜蛾、菜蛾、斑潜蝇、甜菜夜蛾的防效也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2.6 微生物除草剂。我国利用植物病原菌防除杂草的研究起步较早,是首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之一。研究人员从1900年开始从稗草病叶上分离得到8种病原真菌,并筛选出对稗草致病性强、对水稻安全的尖角突脐孢,且对该菌的流行学进行了研究,并向商品化发展。某地杂草病原微生物资源调查也已取得初步结果,整理鉴定出19种杂草上病原菌30余种,其中蟋蟀草枯病菌多节长蠕孢致病力强,田间自然抑草率86.4%,这一成果有望得到开发利用。
3 使用生物农药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农药是通过生物制剂加工而成的一种杀虫性能高、又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伤害天敌、不会诱发产生抗药性的农药,也称“细菌农药”,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使用上必须注意下面一些问题:第一关要把住温度。生物农药在喷施时,务必控制在理想的20℃以上。这类农药的活性成分是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环境温度过低,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而且蛋白质晶体也很难发挥其作用,往往施后显不出防治效果。据试验,在温度25-30℃下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比10-15℃高1-2倍。第二关要把住湿度。生物农药对湿度的要求也极为敏锐。据一些研究资料报导,环境湿度越大,喷施生物制剂农药的药效越显著,特别是对粉状生物制剂农药尤为明显。所以在喷撒细菌粉剂时务必选择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这样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茎叶上,使芽孢很快繁殖,害虫食到叶子即致死。
结束语
当前本地的生物防治正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由传统防治方法向生物防治的转变,生产成本相应较高,应当在农业生产上采取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筹措资金、统一宣传培训、统一虫情监测、统一供生物防治药剂、虫源、菌源等有效措施,实现防治行为“政府化”,保证农民真正从生物防治中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贺春荣,尹洪根.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李继虎,管楚雄,安玉兴.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2010.
[3]张小霞.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