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对于残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搭起了人们诗意栖居的天阶。而对电影的旁读闲解,更像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衣,把我们疲倦的身心安抚得舒软无边……
>>>《肖申克的救赎》——人人都会需要它
这部拍摄于1995年,并于当年与《阿甘正传》角逐奥斯卡大奖的优秀电影,就这样在13年之后,与我劈面照见。
13年,时光的魔手足以制造许多生生灭灭。1次,2次,3次,13次,我一次次地跨过岁序年关,光阴像块磨砂纸,磨平了内心的悲欢坎坷,我也从青涩长成了圆熟,青春远了,理想老了,希望旧了。而《肖申克的救赎》,它只是端然坐在2008年的岁尾,等着一场惊心邂逅,青山白云,轰然洞见。人和艺术的缘分,原来正如人和世间所有事物的缘分。
电影以一座名叫肖申克的监狱为背景,以高超的镜头语言,绘就了一幅生命和友谊、自由和抗争、希望和救赎的恢宏画卷。故事说的是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在残酷无望的生命绝境里,始终心存“希望”,并由此出发去营造微弱的“狱中诗意”:创立图书馆,教狱友学文化,听莫扎特,送人口琴……20年过去,在昭雪无望之后,他选择了越狱,奔向了心中的天堂。并且利用掌握的监狱长洗钱的秘密,既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又成功地告发了坏人,卓越的智慧,使他对监狱长实施了“上帝的审判”。
如果电影仅仅以讲这个故事为终极,那它还不足以位列优秀。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充满哲理思辨,机锋处处,使人看后回味不止:是该忙着活,还是忙着死?
监狱中无处不在的高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生无处不在的桎梏。不想生病,偏要生病;不想别离,偏要别离;祈望地不老天不荒,偏偏海枯了石烂了……人人都有自己的牢。吴刚砍桂树,桂树千年万年不倒,桂树是吴刚的牢。西西里弗推石上山,石头永远滚回山脚,石头是西西里弗的牢。顺从,是吴刚和西西里弗的唯一选择,桂树和石头,成了他们的生存目的。世人都是吴刚,都是西西里弗。安迪说得好:这些高墙,起初让人感到愤怒,后来就渐渐地适应了它们的存在,再后来,它们竟成了生存的依赖。老囚阿布,50年牢狱后获释,获得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的信心,面对新生活他无所适从,他选择了死。令人心惊,心碎。记起德国小说《朗读者》,主人公爱过的那个女纳粹犯,她在结束牢狱生活的前一夜,也是选择了死。我以为她是不敢面对旧爱,原来不止如此,原来她更不敢面对余生。
生活如铁幕,唯一可以抵抗的,是人心中存在的“希望”。安迪说,无论如何,有一种东西在我们的内心,它只属于我们自己,没有人可以把它拿走。它叫“希望”。
永远相信自己,决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以十足的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即便世界变成鸟笼,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羽毛的光辉美丽,要相信,总有一些鸟儿,是不会被关住的。安迪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他就不改变他
早年读奥修,他有个观点:爱是一种全然的接受。 一朵花开在路边,它的开谁也不为。人恰好路过,恰好体会到了花开的愉悦,人就爱上了花。这生发的爱,能够改变花的什么?不能,花还是花,人的爱是人自己的事。或者反过来说,人在花开处止步,赞美了花一句,真美。人给花浇上了一些水,花爱上了人。但花的爱是花自己的事。奥修谈的,自然是生命宇宙间的大爱,但照旧可用在两性关系上。
不过,普遍可见的,是爱情中的双方,都试图去改变对方,如若不果,势必会影响情感的质量。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源出上述。爱人的人,和被爱的人,皆容度不够。在这个问题上,酒徒宾和妓女丝丽,倒像是比多数人更懂得爱的真谛。甚至我都怀疑,编剧是不是得了奥修的精髓,才把“爱”字演绎得如此有境界。
我们来设想一下,你爱一个男人的外表,爱他的气质,爱他的谈吐,但是,你会爱他抛弃所有,嗜酒找死的颓废么?或者你做得到,但是下一步,你必定是要当救世主,尽全力挽他于生死之间,以爱的名义。
你一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否则爱会失落,情会塌陷,事情会变得毫无意义。
丝丽却不。丝丽知道宾的绝望,所以她尊重他的选择,性服务未果,爱情却发生了,丝丽做了这些事情:带他去赌场,送他小酒壶。她很伟大,因为她没有拿掉他的酒瓶。
再来设想一下,你爱一个女人的外表,爱她的默契,爱她的理解,爱她的善良,但是你会爱她每天晚上离你而去,到花花世界“找生意”么?或者你做得到(天啊,我根本不相信有男人做得到!),但你会进一步要求她更改营生,洗脚上岸,全心全意地只成为你一个人的女人,以爱的名义。
宾做到了,从第一次招妓嫖事搁浅,到最后死之将临,他和丝丽之间没有性,只有爱。他甚至,宁愿和别的妓女上床,也不和丝丽发生性。
当然,他们在生离死别之际还是融为了一体。宾终于在丝丽的身体下死去。这个情节的安排,或许恰恰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只有灵肉合一,才是最高境界的爱。
这是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的故事。宾的生活发生变故,女友不要他了,公司开除他了,他变卖所有家产换作酒资来到灯红酒绿的拉斯维加斯,住进一家低档酒店,预计疯狂嗜酒直到醉死。没想到路遇妓女丝丽,丝丽的出现缓解了他的孤独和寂寞,但是丝毫不能改变他向死的决心。心疼不已的丝丽也只能选择陪伴,她不作任何劝解和阻拦,或许她是知道的,人的生命中有比男女之爱更强大的力量,她不去作抗争,只是承受和等待末日的到来。爱他,就是尊重他的所有,也尊重他对生活和生命的放弃。
就如爱一朵花,却不能改变花谢的命运。意义在于爱的过程,爱首先是打开自己的能量,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爱不求改变对方,但一定能改变自己。
丝丽讲述整个故事时,我相信她已经活成了另一个人,至少她不再是妓女了。
关于这一点,片中并没明讲。一个故事,要讲得圆满,载体很重要。一个向死的酒徒,一个堕落的妓女,可能最适合把“爱”的道理讲清楚。设想一下,让一个绅士,一个淑女来演绎这个道理,会是怎样的效果?谁知道呢,艺术品和人生一样,又不能同时铺两条路来走。
>>>《燃情岁月》——再坚硬的石头也会炸裂于水
有个外国小说,两兄弟好得不行,他们穷得娶不起女人,事情坏在其中一个却捡到了一个,不用说,这个女人成了公用品。即便这样,爱欲的排他性还是使兄弟失和,没法摆平。最后,兄弟情义战胜男女爱欲,只能把女人杀了装进麻袋扔掉。这下好了,一切归位,生活回到旧有的秩序。
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手足,朋友,因为爱上同一个女人而反目成仇也不新鲜。爱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成全和毁灭都是源于它。生活不是小说,不是把爱恋对象一杀了之那样简单。如果是三个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呢?比如苏珊就同时被鲁上校家的三个儿子爱上。同样,苏珊是不可能被杀的。三兄弟团结得如一块石头,苏珊是冻结在石头里的水,冰的力量使石头炸裂了。这不是水的错,也不是石头的错。
所有对爱情有过撕心裂肺体验的人,现在可以来设想一下四个人的出路了,如果苏珊不能被杀,身陷同一场情感纠葛中的四个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不用讲了,他们从此活得都很辛苦无奈。像在汹涌的海水中瑟瑟发抖的小船一样,陷入人性的洪流中无助地打着转转。
文雅的老三山莫在哈佛学成带回订了婚的苏珊。苏珊的美丽大气让久无女人生气的上校一家生机勃勃。老成的老大,不羁的老二几乎同时爱上了她。但是苏珊内心爱的却是率性纯真的老二崔斯汀。虽然她不敢承认。战争爆发,三兄弟不顾父亲和美人的拦阻,同时上了战场。山莫牺牲,崔斯汀飘零不归,老大负伤带回了山莫的心脏。山莫的坟前老大向美人求爱未允。崔斯汀归来,一夜之间就拥美人入怀。老大愤而离家。崔斯汀却陷于不能保护好山莫的自责中无法逗留,他再次上路漂泊天涯。成为国会议员的老大,最终娶了苏珊。故事峰回路转,数年后,厌倦漂泊的崔斯汀回到家乡,娶妻生子。一次意外妻子死去,他身陷囹圄。苏珊去看他,有两句真话令人听来心寒心酸:一,我想过要她(崔斯汀妻子)死;二,我甚至希望山莫死。
这是忏悔,也是表白。说出这心底的疼和爱,无望的苏珊还能怎样?她饮枪自尽了。
老大给崔斯汀一信,说:你最终赢得了她,我把她送回你的身边。葬礼被崔斯汀的仇人搅了,格杀开始。兄弟联手得胜,情义回归。这样的结局落入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逻辑:如果苏珊不死,手足之情怕是无以归位吧?人以为自己很伟大,可以杀人如麻,可以猎熊捉豹,可以让物质世界从无到有,就是难以做自己情感的主子。人的伤病,常常来自虚无缥缈的东西。
讲这样一个故事,非得有高超的技巧,岁月背景不能小,空间也要足够大,如若不然,把故事背景设置在现代都市的单元楼里,三条硬汉的情斗变成凡夫俗子争风吃醋的窝里斗,那电影看起来一定很没劲了。设想一下,一望无际的草原,第一次世界大战,三个从小没有母爱滋润的帅哥,一个父母双亡孤独生活的美丽女子,这样一个故事空间,是足以用来演绎波澜壮阔的家族传奇和一百年的美国历史了吧?
很奇怪,自己会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希望走这条小路不会对影片有误读。其实从哪方面说,《燃情岁月》都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经典之作。艺术史上所有经典的魅力皆在于它的多意性,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都能有从自己内心出发的别样解读。
影片着力打造的是老二崔斯汀。他生性狂野,无私无畏。他从小就曾切下一只大狗熊的脚趾,在那场与狗熊的搏杀中,他的血与熊的血溶在一起,从此,一种伟大的征服欲左右着他的一切。即便是对弟弟的未婚妻也不例外,他爱我所爱无所顾忌,哪怕兄弟决裂。他为了复兴家业,甘冒风险置哥哥举手通过的“禁酒令”不顾,走私贩酒不怕结下仇家。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听别人的声音活,一种人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活,他是后一种。他活了很久,最终死在了与一头熊的搏斗中,这个情节呼应了影片开头他与熊的搏杀场面——他的生命从头至尾,都是一团尽情燃烧的火。
现在,把自己换作女子苏珊,面对这样的三兄弟,会爱上谁呢?当然是崔斯汀了。那样一颗不曾安歇过的挑战自己也挑战社会的灵魂。他的粗犷,他的赤诚,他身上蕴涵的强大生命力,再冷硬的冰,也会从石头中迸出,跟着他熊熊燃烧。
不要错过这样一场意念中的恋爱吧,请去电影中会会他。
>>>《失乐园》——幻灭和失陷
午睡醒来,这两个词随着醒来。幻灭。失陷。一个半小时前,看了日本电影《失乐园》。这是第二次看。头一次应该是在三四年前。然而知道它更早,1998年。是初夏,我曾在一个湖边和人谈起过它的小说,谈起过小说引起的喧哗,谈起过对它的理解。一个直面人性和道德的故事。
50岁的久木被公司赋闲,却意外地与38岁的凉子相爱。爱情的到来使他有别于同龄人不甘于退出工作生活主角的寂寥——他在同事们嫉妒的眼光中有几分骄傲自得地活着。然而,不为伦理所容的一段爱情很快带给他后果,工作没了,家庭没了,尊严也没了。他和凉子所能把握的,只有两人之间还结实存在的爱情——能够留住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在爱中共死。他们这样做了。
这个作品问世于10年前,如果是现在,渡边会给出怎样个结尾是个问题。现实在日本怎样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国,婚外情的句号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写法——为爱双双赴死,听起来怎么都像是一个凄美的童话。现实中的句号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被逼分手,各自相忘江湖,再逢则形同陌路;二是相守不成,一方因爱生怨,继而由怨生恨,相互斗争纠缠,拼了个你死我活;三是各自挣脱旧生活,修得正果,结得连理。
社会对于婚外情越来越宽容了么?!10年前,我对于《失乐园》的解读是单线条的。我谈它时语调忧伤,以为自己是懂作者的。我认为,久木他们的死,仅仅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爱没有生存的空间。今天再看,猛然间意识到他们真正的死因,来源于幻灭和失陷。
首先看久木的境地,他曾经是公司的干将,仅仅因为主张不同,被赋于闲职,和一群胸无大志、激情不再、成天幻想艳遇的人混在一起;在家庭里,太太是个自尊自强的职业妇女,女儿也已出嫁,他不再需要和重要。久木的人生重心,已经发生偏移,而这种偏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的一个同事,甚至已经失去健康走向死亡!从主角到看客的角色变换过程里,他的身边同事身陷幻灭终日惶然颓废,久木所以能够活得充实安宁,是因为他拥有的那段爱。爱情的热度足以温暖一颗日渐冰凉的心。当人生没有内容可以支撑一个男人的站立时,爱情成了他可以获得新平衡的又一个支点。
可惜这只是人生过程里的回光返照。岁月带来的幻灭感不会饶恕世间的任何一个人。久木尤其要为自己不为世法所容的爱受到更大的惩罚——除了幻灭,他还要承受失陷的打击。他的朋友说得好,一个错误会导致失去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工作、家庭、尊严,这些一直拥有而又没加珍惜的东西,其实一直是久木生命的根基。当它们被逐一抽去,久木承受的失陷可想而知。
撑起人生大厦的支柱有很多,单一的爱情挽救不了大厦之倾。这就是为什么久木和凉子在获得自由后,没有为爱苟且而是为爱牺牲的理由。久木在向凉子暗示殉情时,大概是想到了日后的爱情也可能走向幻灭吧?他可能再也没有力气去承受那有可能出现的致命一击。与其让时光杀了爱,不如让时光打住,让爱凝固成永恒。
时光是人生最大的杀手,但人们也有权选择,杀了时光,让幻灭战胜幻灭,让失陷托起失陷。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渺小的人幸而还有这个主动权。[责编/布丁]
>>>《肖申克的救赎》——人人都会需要它
这部拍摄于1995年,并于当年与《阿甘正传》角逐奥斯卡大奖的优秀电影,就这样在13年之后,与我劈面照见。
13年,时光的魔手足以制造许多生生灭灭。1次,2次,3次,13次,我一次次地跨过岁序年关,光阴像块磨砂纸,磨平了内心的悲欢坎坷,我也从青涩长成了圆熟,青春远了,理想老了,希望旧了。而《肖申克的救赎》,它只是端然坐在2008年的岁尾,等着一场惊心邂逅,青山白云,轰然洞见。人和艺术的缘分,原来正如人和世间所有事物的缘分。
电影以一座名叫肖申克的监狱为背景,以高超的镜头语言,绘就了一幅生命和友谊、自由和抗争、希望和救赎的恢宏画卷。故事说的是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在残酷无望的生命绝境里,始终心存“希望”,并由此出发去营造微弱的“狱中诗意”:创立图书馆,教狱友学文化,听莫扎特,送人口琴……20年过去,在昭雪无望之后,他选择了越狱,奔向了心中的天堂。并且利用掌握的监狱长洗钱的秘密,既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又成功地告发了坏人,卓越的智慧,使他对监狱长实施了“上帝的审判”。
如果电影仅仅以讲这个故事为终极,那它还不足以位列优秀。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充满哲理思辨,机锋处处,使人看后回味不止:是该忙着活,还是忙着死?
监狱中无处不在的高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生无处不在的桎梏。不想生病,偏要生病;不想别离,偏要别离;祈望地不老天不荒,偏偏海枯了石烂了……人人都有自己的牢。吴刚砍桂树,桂树千年万年不倒,桂树是吴刚的牢。西西里弗推石上山,石头永远滚回山脚,石头是西西里弗的牢。顺从,是吴刚和西西里弗的唯一选择,桂树和石头,成了他们的生存目的。世人都是吴刚,都是西西里弗。安迪说得好:这些高墙,起初让人感到愤怒,后来就渐渐地适应了它们的存在,再后来,它们竟成了生存的依赖。老囚阿布,50年牢狱后获释,获得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的信心,面对新生活他无所适从,他选择了死。令人心惊,心碎。记起德国小说《朗读者》,主人公爱过的那个女纳粹犯,她在结束牢狱生活的前一夜,也是选择了死。我以为她是不敢面对旧爱,原来不止如此,原来她更不敢面对余生。
生活如铁幕,唯一可以抵抗的,是人心中存在的“希望”。安迪说,无论如何,有一种东西在我们的内心,它只属于我们自己,没有人可以把它拿走。它叫“希望”。
永远相信自己,决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以十足的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即便世界变成鸟笼,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羽毛的光辉美丽,要相信,总有一些鸟儿,是不会被关住的。安迪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
>>>《离开拉斯维加斯》——爱他就不改变他
早年读奥修,他有个观点:爱是一种全然的接受。 一朵花开在路边,它的开谁也不为。人恰好路过,恰好体会到了花开的愉悦,人就爱上了花。这生发的爱,能够改变花的什么?不能,花还是花,人的爱是人自己的事。或者反过来说,人在花开处止步,赞美了花一句,真美。人给花浇上了一些水,花爱上了人。但花的爱是花自己的事。奥修谈的,自然是生命宇宙间的大爱,但照旧可用在两性关系上。
不过,普遍可见的,是爱情中的双方,都试图去改变对方,如若不果,势必会影响情感的质量。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源出上述。爱人的人,和被爱的人,皆容度不够。在这个问题上,酒徒宾和妓女丝丽,倒像是比多数人更懂得爱的真谛。甚至我都怀疑,编剧是不是得了奥修的精髓,才把“爱”字演绎得如此有境界。
我们来设想一下,你爱一个男人的外表,爱他的气质,爱他的谈吐,但是,你会爱他抛弃所有,嗜酒找死的颓废么?或者你做得到,但是下一步,你必定是要当救世主,尽全力挽他于生死之间,以爱的名义。
你一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否则爱会失落,情会塌陷,事情会变得毫无意义。
丝丽却不。丝丽知道宾的绝望,所以她尊重他的选择,性服务未果,爱情却发生了,丝丽做了这些事情:带他去赌场,送他小酒壶。她很伟大,因为她没有拿掉他的酒瓶。
再来设想一下,你爱一个女人的外表,爱她的默契,爱她的理解,爱她的善良,但是你会爱她每天晚上离你而去,到花花世界“找生意”么?或者你做得到(天啊,我根本不相信有男人做得到!),但你会进一步要求她更改营生,洗脚上岸,全心全意地只成为你一个人的女人,以爱的名义。
宾做到了,从第一次招妓嫖事搁浅,到最后死之将临,他和丝丽之间没有性,只有爱。他甚至,宁愿和别的妓女上床,也不和丝丽发生性。
当然,他们在生离死别之际还是融为了一体。宾终于在丝丽的身体下死去。这个情节的安排,或许恰恰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只有灵肉合一,才是最高境界的爱。
这是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的故事。宾的生活发生变故,女友不要他了,公司开除他了,他变卖所有家产换作酒资来到灯红酒绿的拉斯维加斯,住进一家低档酒店,预计疯狂嗜酒直到醉死。没想到路遇妓女丝丽,丝丽的出现缓解了他的孤独和寂寞,但是丝毫不能改变他向死的决心。心疼不已的丝丽也只能选择陪伴,她不作任何劝解和阻拦,或许她是知道的,人的生命中有比男女之爱更强大的力量,她不去作抗争,只是承受和等待末日的到来。爱他,就是尊重他的所有,也尊重他对生活和生命的放弃。
就如爱一朵花,却不能改变花谢的命运。意义在于爱的过程,爱首先是打开自己的能量,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爱不求改变对方,但一定能改变自己。
丝丽讲述整个故事时,我相信她已经活成了另一个人,至少她不再是妓女了。
关于这一点,片中并没明讲。一个故事,要讲得圆满,载体很重要。一个向死的酒徒,一个堕落的妓女,可能最适合把“爱”的道理讲清楚。设想一下,让一个绅士,一个淑女来演绎这个道理,会是怎样的效果?谁知道呢,艺术品和人生一样,又不能同时铺两条路来走。
>>>《燃情岁月》——再坚硬的石头也会炸裂于水
有个外国小说,两兄弟好得不行,他们穷得娶不起女人,事情坏在其中一个却捡到了一个,不用说,这个女人成了公用品。即便这样,爱欲的排他性还是使兄弟失和,没法摆平。最后,兄弟情义战胜男女爱欲,只能把女人杀了装进麻袋扔掉。这下好了,一切归位,生活回到旧有的秩序。
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手足,朋友,因为爱上同一个女人而反目成仇也不新鲜。爱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成全和毁灭都是源于它。生活不是小说,不是把爱恋对象一杀了之那样简单。如果是三个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呢?比如苏珊就同时被鲁上校家的三个儿子爱上。同样,苏珊是不可能被杀的。三兄弟团结得如一块石头,苏珊是冻结在石头里的水,冰的力量使石头炸裂了。这不是水的错,也不是石头的错。
所有对爱情有过撕心裂肺体验的人,现在可以来设想一下四个人的出路了,如果苏珊不能被杀,身陷同一场情感纠葛中的四个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不用讲了,他们从此活得都很辛苦无奈。像在汹涌的海水中瑟瑟发抖的小船一样,陷入人性的洪流中无助地打着转转。
文雅的老三山莫在哈佛学成带回订了婚的苏珊。苏珊的美丽大气让久无女人生气的上校一家生机勃勃。老成的老大,不羁的老二几乎同时爱上了她。但是苏珊内心爱的却是率性纯真的老二崔斯汀。虽然她不敢承认。战争爆发,三兄弟不顾父亲和美人的拦阻,同时上了战场。山莫牺牲,崔斯汀飘零不归,老大负伤带回了山莫的心脏。山莫的坟前老大向美人求爱未允。崔斯汀归来,一夜之间就拥美人入怀。老大愤而离家。崔斯汀却陷于不能保护好山莫的自责中无法逗留,他再次上路漂泊天涯。成为国会议员的老大,最终娶了苏珊。故事峰回路转,数年后,厌倦漂泊的崔斯汀回到家乡,娶妻生子。一次意外妻子死去,他身陷囹圄。苏珊去看他,有两句真话令人听来心寒心酸:一,我想过要她(崔斯汀妻子)死;二,我甚至希望山莫死。
这是忏悔,也是表白。说出这心底的疼和爱,无望的苏珊还能怎样?她饮枪自尽了。
老大给崔斯汀一信,说:你最终赢得了她,我把她送回你的身边。葬礼被崔斯汀的仇人搅了,格杀开始。兄弟联手得胜,情义回归。这样的结局落入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逻辑:如果苏珊不死,手足之情怕是无以归位吧?人以为自己很伟大,可以杀人如麻,可以猎熊捉豹,可以让物质世界从无到有,就是难以做自己情感的主子。人的伤病,常常来自虚无缥缈的东西。
讲这样一个故事,非得有高超的技巧,岁月背景不能小,空间也要足够大,如若不然,把故事背景设置在现代都市的单元楼里,三条硬汉的情斗变成凡夫俗子争风吃醋的窝里斗,那电影看起来一定很没劲了。设想一下,一望无际的草原,第一次世界大战,三个从小没有母爱滋润的帅哥,一个父母双亡孤独生活的美丽女子,这样一个故事空间,是足以用来演绎波澜壮阔的家族传奇和一百年的美国历史了吧?
很奇怪,自己会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希望走这条小路不会对影片有误读。其实从哪方面说,《燃情岁月》都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经典之作。艺术史上所有经典的魅力皆在于它的多意性,任何一个读者或观众都能有从自己内心出发的别样解读。
影片着力打造的是老二崔斯汀。他生性狂野,无私无畏。他从小就曾切下一只大狗熊的脚趾,在那场与狗熊的搏杀中,他的血与熊的血溶在一起,从此,一种伟大的征服欲左右着他的一切。即便是对弟弟的未婚妻也不例外,他爱我所爱无所顾忌,哪怕兄弟决裂。他为了复兴家业,甘冒风险置哥哥举手通过的“禁酒令”不顾,走私贩酒不怕结下仇家。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听别人的声音活,一种人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活,他是后一种。他活了很久,最终死在了与一头熊的搏斗中,这个情节呼应了影片开头他与熊的搏杀场面——他的生命从头至尾,都是一团尽情燃烧的火。
现在,把自己换作女子苏珊,面对这样的三兄弟,会爱上谁呢?当然是崔斯汀了。那样一颗不曾安歇过的挑战自己也挑战社会的灵魂。他的粗犷,他的赤诚,他身上蕴涵的强大生命力,再冷硬的冰,也会从石头中迸出,跟着他熊熊燃烧。
不要错过这样一场意念中的恋爱吧,请去电影中会会他。
>>>《失乐园》——幻灭和失陷
午睡醒来,这两个词随着醒来。幻灭。失陷。一个半小时前,看了日本电影《失乐园》。这是第二次看。头一次应该是在三四年前。然而知道它更早,1998年。是初夏,我曾在一个湖边和人谈起过它的小说,谈起过小说引起的喧哗,谈起过对它的理解。一个直面人性和道德的故事。
50岁的久木被公司赋闲,却意外地与38岁的凉子相爱。爱情的到来使他有别于同龄人不甘于退出工作生活主角的寂寥——他在同事们嫉妒的眼光中有几分骄傲自得地活着。然而,不为伦理所容的一段爱情很快带给他后果,工作没了,家庭没了,尊严也没了。他和凉子所能把握的,只有两人之间还结实存在的爱情——能够留住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在爱中共死。他们这样做了。
这个作品问世于10年前,如果是现在,渡边会给出怎样个结尾是个问题。现实在日本怎样不知道,在今天的中国,婚外情的句号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写法——为爱双双赴死,听起来怎么都像是一个凄美的童话。现实中的句号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被逼分手,各自相忘江湖,再逢则形同陌路;二是相守不成,一方因爱生怨,继而由怨生恨,相互斗争纠缠,拼了个你死我活;三是各自挣脱旧生活,修得正果,结得连理。
社会对于婚外情越来越宽容了么?!10年前,我对于《失乐园》的解读是单线条的。我谈它时语调忧伤,以为自己是懂作者的。我认为,久木他们的死,仅仅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爱没有生存的空间。今天再看,猛然间意识到他们真正的死因,来源于幻灭和失陷。
首先看久木的境地,他曾经是公司的干将,仅仅因为主张不同,被赋于闲职,和一群胸无大志、激情不再、成天幻想艳遇的人混在一起;在家庭里,太太是个自尊自强的职业妇女,女儿也已出嫁,他不再需要和重要。久木的人生重心,已经发生偏移,而这种偏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的一个同事,甚至已经失去健康走向死亡!从主角到看客的角色变换过程里,他的身边同事身陷幻灭终日惶然颓废,久木所以能够活得充实安宁,是因为他拥有的那段爱。爱情的热度足以温暖一颗日渐冰凉的心。当人生没有内容可以支撑一个男人的站立时,爱情成了他可以获得新平衡的又一个支点。
可惜这只是人生过程里的回光返照。岁月带来的幻灭感不会饶恕世间的任何一个人。久木尤其要为自己不为世法所容的爱受到更大的惩罚——除了幻灭,他还要承受失陷的打击。他的朋友说得好,一个错误会导致失去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工作、家庭、尊严,这些一直拥有而又没加珍惜的东西,其实一直是久木生命的根基。当它们被逐一抽去,久木承受的失陷可想而知。
撑起人生大厦的支柱有很多,单一的爱情挽救不了大厦之倾。这就是为什么久木和凉子在获得自由后,没有为爱苟且而是为爱牺牲的理由。久木在向凉子暗示殉情时,大概是想到了日后的爱情也可能走向幻灭吧?他可能再也没有力气去承受那有可能出现的致命一击。与其让时光杀了爱,不如让时光打住,让爱凝固成永恒。
时光是人生最大的杀手,但人们也有权选择,杀了时光,让幻灭战胜幻灭,让失陷托起失陷。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渺小的人幸而还有这个主动权。[责编/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