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的竞争成为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关键。为适应新形势要求,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77-02
一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
1.理论内容的更新。
针对社会新现象、新问题、热点、难点,要对大学生做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评价社会的方法,对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理论思想、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要组织学生积极学习并贯彻落实。高校要在高质量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方案上下功夫,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快教材的改编步伐,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贴近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寓教于乐,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2.方式方法的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而是正视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客观地评价社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从感性层面的理解教学上升到知性层面,最终达到本质层面,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吸引、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制度体系的革新。
制度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走向层次化、系统化、体系化,保证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努力实现“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思维创新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
三 注重高校“软环境”建设,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
1.加强高校园舆论环境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校园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对师生的言行产生评论、监督、鼓励和引导等不同的作用,成为一股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环境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舆论环境,首先要体现和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性。其次,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以及校园内师生中所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再次,要注重宣传工作的整体性要求。要对不同类型的宣传工作的特点进行研究,注意充分发挥不同宣传手段特有的教育功能,并使它们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要不断提高宣传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程度,注意采取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2.加强人际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
人际环境是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作为校园中的客观存在,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 建设服务性校园,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后勤人员作为普通劳动者与生俱来的勤劳、朴实、节俭、忍耐、坚毅等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在校大学生学习,也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深度挖掘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的传播、人文素质的提高、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都要求后勤人员能够顺应时代所需,不断强化自身所能提供物质服务之外发挥育人作用的意识。
1.加强思想学习,提高服务育人的意识.
要对高校后勤职工进行角色认知教育。由于后勤人员受其自身教育程度的局限,其知识和能力,包括文明举止等行为礼仪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达到其对自我社会角色认识的提高和统一。高校不仅要保障后勤人员的工作生活利益以增加后勤的凝聚力,还要通过吸收其加入党组织、工会组织来提高和统一后勤服务人员的觉悟和思想认识,要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归属感,帮助其认识到自我价值尤其是其自身应有的服务育人的责任。
2.提高员工素质,强化服务育人的能力。
大学生群体是掌握丰富知识,具备较高素质的特殊服務对象,后勤人员只有不断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特征,提高专业岗位技能,掌握沟通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了解“90 后”大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与大学生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服务育人的保障。
对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素质的提升是在微观层面进行的基本工作,这是建设具有服务育人意识的后勤工作队伍的人力资源基础。制度建设是在中观层面甚至宏观层面推进后勤集团的服务育人工作,所以,做好制度建设就应将后勤工作人员的特点与校园结构的整体功能相结合。在后勤本职工作要求的制度基础上,立足“育人”功能,建设特色制度,尤其体现在奖惩激励制度上,要做好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的双效结合。
4.推进合作共建,丰富服务育人的形式。
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是人的思想认识的目的。大学生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在经过实践的磨炼之后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公益劳动、参加后勤管理工作,对后勤管理和建设以及学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席道林,邹吉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5):60-6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77-02
一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的基础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
1.理论内容的更新。
针对社会新现象、新问题、热点、难点,要对大学生做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评价社会的方法,对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理论思想、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要组织学生积极学习并贯彻落实。高校要在高质量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方案上下功夫,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快教材的改编步伐,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贴近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寓教于乐,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2.方式方法的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而是正视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倾听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客观地评价社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从感性层面的理解教学上升到知性层面,最终达到本质层面,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课走进学生的心灵,吸引、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制度体系的革新。
制度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走向层次化、系统化、体系化,保证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努力实现“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思维创新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
三 注重高校“软环境”建设,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
1.加强高校园舆论环境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校园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对师生的言行产生评论、监督、鼓励和引导等不同的作用,成为一股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环境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舆论环境,首先要体现和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性。其次,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以及校园内师生中所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再次,要注重宣传工作的整体性要求。要对不同类型的宣传工作的特点进行研究,注意充分发挥不同宣传手段特有的教育功能,并使它们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要不断提高宣传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程度,注意采取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2.加强人际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
人际环境是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作为校园中的客观存在,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 建设服务性校园,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后勤人员作为普通劳动者与生俱来的勤劳、朴实、节俭、忍耐、坚毅等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在校大学生学习,也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深度挖掘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的传播、人文素质的提高、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都要求后勤人员能够顺应时代所需,不断强化自身所能提供物质服务之外发挥育人作用的意识。
1.加强思想学习,提高服务育人的意识.
要对高校后勤职工进行角色认知教育。由于后勤人员受其自身教育程度的局限,其知识和能力,包括文明举止等行为礼仪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达到其对自我社会角色认识的提高和统一。高校不仅要保障后勤人员的工作生活利益以增加后勤的凝聚力,还要通过吸收其加入党组织、工会组织来提高和统一后勤服务人员的觉悟和思想认识,要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归属感,帮助其认识到自我价值尤其是其自身应有的服务育人的责任。
2.提高员工素质,强化服务育人的能力。
大学生群体是掌握丰富知识,具备较高素质的特殊服務对象,后勤人员只有不断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特征,提高专业岗位技能,掌握沟通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了解“90 后”大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与大学生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服务育人的保障。
对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素质的提升是在微观层面进行的基本工作,这是建设具有服务育人意识的后勤工作队伍的人力资源基础。制度建设是在中观层面甚至宏观层面推进后勤集团的服务育人工作,所以,做好制度建设就应将后勤工作人员的特点与校园结构的整体功能相结合。在后勤本职工作要求的制度基础上,立足“育人”功能,建设特色制度,尤其体现在奖惩激励制度上,要做好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的双效结合。
4.推进合作共建,丰富服务育人的形式。
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是人的思想认识的目的。大学生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在经过实践的磨炼之后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公益劳动、参加后勤管理工作,对后勤管理和建设以及学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席道林,邹吉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见[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