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欣赏五环节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于70年代创作的“乡愁”诗,是一首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的“乡愁”诗的代表作。《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诗歌具有节构美和音乐美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下五环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课教学思路总结如下。
  1 品读节奏——感受诗歌音乐美
   诗歌是赋予抒情的文学方式,尤其余光中的这首诗,既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又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因此,通过朗读体会节奏美感,便成了我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第一环节。
  1.1 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要求在语言层次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停顿就不正确,诗句的原意是“乡愁”,所以停顿应:“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同理,“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下两节相同。
  1.2 表情朗读,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揣摩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乡愁》是以时间的变化组材,第一小节写小时侯,一个流氓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第二小节写长大后,一个异地孤客的乡愁,是把他从新娘身边引走的一張船票。这两节诗朗读节奏要舒缓,略带哀伤的情趣。第三节写母亲去世,乡愁是把他与母亲隔开的坟墓,读起来语调稍高,感情强烈,带着生离死别的心碎。第四节写的是现在,乡愁是阻隔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一湾海峡,也是全诗的落脚点,作者的乡愁由一已之私上升到祖国之恋,读起来语调舒缓,感情强烈,尤其“大陆”一词喊出了作者的心声。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1.3 反复朗读,体会节奏美感。重要的是把我轻重感,旋律感,把作者所要强调的情感重音读出来。如每小节的“乡愁、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头、那头”。这些词读的重一些。
  上面是三层的朗读,我采用了学生个别朗读,学生们被这首诗所具有的旋律美和节奏美感染,这时,恰是将欣赏引向更高层次的大好时机。
  2 品味语言——感悟诗歌的意境及主题
   我们欣赏诗歌,不仅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还要通过欣赏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我是通过两步来完成的。
  2.1 找意象。首先向学生明确,所谓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他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例如说到《钱塘湖春行》,大家马上想到充满生机的春景和作者心中喜悦的情怀,景中含情。这便是诗歌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想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诗歌中具体可感形象领悟到的,如“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意象是作者情感的投射物。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要从找意象入手。于是我要求学生先找意象,学生很快便找出来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2 悟内涵。意象找出来了,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意象内涵,进而领悟意境及主题,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作者的四个人生阶段,对应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乡愁?学生讨论后,明确邮票:小时候作者离家在外读书,邮票是与妈妈沟通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绵绵的思念,传达的是亲情。船票:长大后,自己成家了,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家,船票把他与新娘分开,这时候不但思念母亲,还有对妻子的思念,传达的是爱情。坟墓:坟墓表明母亲已经去世,将生者与死者隔离,悲哀之情加重,传达的虽然也是亲情,但不同于第一节,因为无论是邮票,还是船票都能与母亲进行交流,可这矮矮的坟墓却无法叩开,让人感到生死离别的心碎。海峡:一湾浅浅的海峡把作者与大陆隔开,所以海峡传达的是对祖国的思念。母亲的去世令人心碎,可更令人心碎的是不能踏上埋葬母亲的故土。通过分析领悟意象的内涵,学生深刻的领悟了诗歌的意境及诗歌表达的主题。
  3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中有情,诗中还有画,诗是读不完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诗歌的图画美。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描述并想象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给3~5分钟时间,学生都能写出一段优美的文字。
  4 比较阅读——加深认识
   文学作品中同题材的作品很多,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篇不同于其它篇之所在,还可以找出作品的共性进而寻找规律,加深认识。因此我设计了比较阅读这一环节,选择席慕荣的《乡愁》与之进行比较,让学生合作探究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不但加深了对两首诗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总结出“用具体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一般方法,为迁移创新做好了准备。
  5 迁移创新——学习诗歌创作
   通过分析,学生懂得了诗的意象实为诗人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事物之象在文字中的交融与呈现,诗的思维完全可以说是意象思维,选择一种意象,便可以表达一种情感。可以说,至此学生已经找到了解读创作诗歌的一把钥匙。为此我出创新题为“请你也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用‘_____是_____’”这一句式,表达一种抽象的情感。学生合作探究之后,写了很多,如:①友谊是架在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②理想是一盏照人前行的明灯;③母爱是离别时眼中的眼滴;④历史是通向成功的坚实阶梯。
   通过这五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解读诗歌的方法,而且学会了初步创作诗歌,使这堂课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尝诗歌的教学方式。
其他文献
古诗是前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食粮,它语言简洁,文字凝练,意境丰富而又蕴含哲理。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成“直观”,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变为有“声”、有“色”、有“形”。古诗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提高古诗教学的学习效果。  1 巧用电教媒体,激趣感知   古诗,由于它反映
期刊
孩子的心,是颗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多么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亲人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
期刊
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了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对象、上课时的情景等因素的不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比如遇上了突发事件,遇上了意想不到的学生的提问,遇上了学生恶作剧,遇上了课堂纪律特别差的班级,教师该如何灵活应变,巧妙处理并扭转局面,使自己摆脱窘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
期刊
【摘 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活动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与直接载体,其本质是对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点的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的选择、改造和发展。而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改革和研究中至关重要又难以取得突破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社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之间寻找切入点,以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理念、思路和模式的探讨,力图在考察和评价实践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解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它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
期刊
【摘 要】 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即说话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说话能力 训练方法     说话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训练是语
期刊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暗示”,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1 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主要是利用具体的课堂环境来实现对学生的暗示。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背景,一种基调。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环境布置要坚持三个适宜。首先是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但是教学面对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生,如何利用好多媒体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值得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及易出现的误区、对策和改进措施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供教学一线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语文 教学 应用     21世纪的人们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
期刊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語文知识和技能,并且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告别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
期刊
1 师生融洽交往,体现自主学习的开放性   首先是教师要用引导、鼓励、赏识的情感和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愿意发言,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张扬起学习的个性。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抓住文中最动人,最有感染力的情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有真实情感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同学问:“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