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当下的教学指明了科学的方向,然后进行了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即通过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传承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语文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学生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表达情感,并且学生还可以储备更多的知识,使涵养增加,语文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也息息相关,学好语文,就能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多多发言,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特的素养,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基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对语言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训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积累,并且进行整合分类,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渐渐掌握语言的特点和发现规律,将它们变为自己的经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经验和语言与人沟通交流。语言具有工具性,在高中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积累,更要重视思想境界的培养,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语言学习的魅力,不断提升语言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关键目标,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第一个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的建构是分不开的,语言体现了思维,思维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这两者相互扶助,一起发展。思维的提升有助于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改革。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美育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来提高,语文教学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强调学生审美价值的获取,学会鉴赏,继而就可以进行审美创造,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塑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参加各种关于审美鉴赏的活动,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从而提高了審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表现美感,创造美感的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多进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活动,这也是新课标改革贯穿始终的任务。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
这一内涵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包容、鉴赏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文是万科之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它原本的责任,学生学好语文便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作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从现代角度来解读,与现代文学相关联,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可以高度统一。教师还要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多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展望,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与国际文化相融合。尊重各国文化差异,找到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使学生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能力的运用
高中生语言建构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来提升,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累更多关于语言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对万事万物的感受,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体裁,这需要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建构能力。例如,在《再别康桥》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对学生的朗诵和演讲进行点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高中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是语言运用的过程,朗读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度,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构架,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上语文课时,老师先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有了对于课文的直观思维和整体逻辑,然后再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的每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对于朗读的部分在心中形成一个画面,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情感如何抒发出来的,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艾青,体会文章呈现出来的思维。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调动嘴、脑、眼睛等器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审美素养,其次,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学用具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课文内涵,最后,鼓励学生要多融入自然与社会,使学生增加与社会和自然的交流,在人与自然的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并且能够表达美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红楼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关于人物和场面的描写,说明那些描写比较美,并且说出你觉得美的理由,然后学生可以以自己了解的人物为例写一篇文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同学或者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四)使学生具备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与现代的文学和文化相连接,培养学生的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面对国际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崇洋媚外。一句话有许多的意义,它所蕴含的思想不是单一的。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再只是文言诗词的背诵积累,更多的是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和体会,从《离骚》到《沁园春 长沙》,这也是一种文学方面对文化的传承和提升,让人们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优秀辉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过于追求速度,要按部就班来做,可以先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也要运用掌握多种教学策略,结合教学重点来进行教学,还要关注现在的课程改革政策和考试政策,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也要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做好配合,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惠庭.基于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J].教育艺术, 2017 (8) :34-35.
[2]张东霞.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51-52.
[3]潘振起.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4]彭军.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7).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语文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最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学生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表达情感,并且学生还可以储备更多的知识,使涵养增加,语文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也息息相关,学好语文,就能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多多发言,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独特的素养,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基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对语言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训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积累,并且进行整合分类,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渐渐掌握语言的特点和发现规律,将它们变为自己的经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经验和语言与人沟通交流。语言具有工具性,在高中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积累,更要重视思想境界的培养,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语言学习的魅力,不断提升语言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关键目标,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第一个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的建构是分不开的,语言体现了思维,思维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这两者相互扶助,一起发展。思维的提升有助于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改革。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美育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来提高,语文教学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强调学生审美价值的获取,学会鉴赏,继而就可以进行审美创造,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塑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参加各种关于审美鉴赏的活动,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从而提高了審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表现美感,创造美感的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多进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活动,这也是新课标改革贯穿始终的任务。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
这一内涵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包容、鉴赏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文是万科之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它原本的责任,学生学好语文便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作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从现代角度来解读,与现代文学相关联,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可以高度统一。教师还要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多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展望,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与国际文化相融合。尊重各国文化差异,找到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使学生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能力的运用
高中生语言建构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来提升,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累更多关于语言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对万事万物的感受,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体裁,这需要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建构能力。例如,在《再别康桥》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对学生的朗诵和演讲进行点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高中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是语言运用的过程,朗读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度,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构架,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上语文课时,老师先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有了对于课文的直观思维和整体逻辑,然后再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的每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对于朗读的部分在心中形成一个画面,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情感如何抒发出来的,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艾青,体会文章呈现出来的思维。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调动嘴、脑、眼睛等器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审美素养,其次,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学用具为学生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课文内涵,最后,鼓励学生要多融入自然与社会,使学生增加与社会和自然的交流,在人与自然的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并且能够表达美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红楼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关于人物和场面的描写,说明那些描写比较美,并且说出你觉得美的理由,然后学生可以以自己了解的人物为例写一篇文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同学或者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四)使学生具备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与现代的文学和文化相连接,培养学生的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面对国际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崇洋媚外。一句话有许多的意义,它所蕴含的思想不是单一的。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再只是文言诗词的背诵积累,更多的是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和体会,从《离骚》到《沁园春 长沙》,这也是一种文学方面对文化的传承和提升,让人们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优秀辉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三、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过于追求速度,要按部就班来做,可以先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也要运用掌握多种教学策略,结合教学重点来进行教学,还要关注现在的课程改革政策和考试政策,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也要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做好配合,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惠庭.基于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对策分析[J].教育艺术, 2017 (8) :34-35.
[2]张东霞.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51-52.
[3]潘振起.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4]彭军.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