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纤维化评分在不同病理类型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间质纤维化评分在不同病理类型所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肾脏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2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经活检证实的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9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114例、膜性肾病(MN)患者56例和IgA肾病(IgAN)患者36例。间质纤维化(IF)、肾小管萎缩(TA)和间质炎症(Ⅱ)在数字化全幻灯片活检图像上由五位具有高度读者间一致性的病理学专家[类内相关系数(ICC)>0.8]进行量化(%)。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IF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40%、终末期肾病(ESRD)以及蛋白尿完全缓解(CR)的相关性。

结果

IF与II(r=0.77,r2=0.59,P<0.0001)及肾小球硬化(GS)(r=0.80,r2=0.64,P<0.001)高度相关。FSGS组、IgAN组、MN组及MCD组IF的中位数(IQR)分别为18、2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与基线eGFR(rho=-0.7,P<0.001)及蛋白尿(rho=0.2,P<0.001)之间具有相关性。在未经调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IF每增加10%,CR的风险比为0.73[95%CI:0.64~0.82,P<0.001],ESRD或eGFR较基线下降40%的风险比为1.32(95%CI:1.21~1.45,P<0.001)。调整后,IF的百分比仍与ESRD或eGFR下降40%显著相关,但其与CR无相关性。

结论

IF的程度与不同类型的蛋白尿性肾小球疾病eGFR下降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并可能在评估风险进展方面具有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参与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SB2111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与SB2111组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SB2111组另外给予经腹腔右侧注射2 mL AMPK阻断剂SB2111治疗。观察与记录三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病理特征并检测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经膀胱镜检查或手术后病检确诊的膀胱肿瘤(37例)及非膀胱肿
目的 探究不同病理分级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肾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及TFAR19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及济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