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打破呆板、僵化、空洞无味这一沉闷的局面,赋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到: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当前面临新课改、新教材,教师如果还想运用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就会呆板、僵化、空洞无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就会失去兴趣。如何打破这一沉闷的局面,赋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氛围。
1. 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师生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双方只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圆满完成。有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双方才能彼此信任,畅所欲言。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见学生就烦,学生见教师就怕,大眼瞪小眼,学生默不作声,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一人在说的“单口相声”,学习效果肯定好不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师德,而且要有博大的胸襟,要用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用爱的雨露滋润每一片心田。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重要的品质。”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修养,遵守师德,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你当良师益友,当知心人,才会敞开心扉,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才能充满快乐的气息。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境,它总是与愉快相伴出现并相互作用,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既没有华丽的词藻,又缺少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比较抽象。但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有严密的辨证思维,缜密的逻辑,精辟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这又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把握其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意从鲜活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然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综合国力”这个问题时,我插入了东海油气之争、南海问题等时政问题,以此来阐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际地位的提升,祖国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等问题无不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去培养,去发觉,去引导。正如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肯定和褒奖,使学生对政治的热爱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开花、结果。
3. 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平时我们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同一个班,有的教师上课气氛很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要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教师首先要用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4.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四个一”的教学手法,单一、枯燥,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到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电教设备,再结合讨论、情境表演、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高深的知识简单化。
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可找一段相关的人大会议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体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神圣庄严、本质核心及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除此之外,也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走访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他们参政议政、行使权利、力的过程。这样就把课本中比较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可极大地改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境,,展现出课程本身的迷人魅力,显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要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把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2-18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当前面临新课改、新教材,教师如果还想运用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就会呆板、僵化、空洞无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就会失去兴趣。如何打破这一沉闷的局面,赋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氛围。
1. 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师生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和教学目标,双方只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圆满完成。有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双方才能彼此信任,畅所欲言。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见学生就烦,学生见教师就怕,大眼瞪小眼,学生默不作声,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一人在说的“单口相声”,学习效果肯定好不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师德,而且要有博大的胸襟,要用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用爱的雨露滋润每一片心田。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重要的品质。”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修养,遵守师德,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你当良师益友,当知心人,才会敞开心扉,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才能充满快乐的气息。
2.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境,它总是与愉快相伴出现并相互作用,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既没有华丽的词藻,又缺少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比较抽象。但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有严密的辨证思维,缜密的逻辑,精辟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这又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把握其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意从鲜活的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然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综合国力”这个问题时,我插入了东海油气之争、南海问题等时政问题,以此来阐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际地位的提升,祖国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等问题无不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去培养,去发觉,去引导。正如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更多的肯定和褒奖,使学生对政治的热爱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开花、结果。
3. 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平时我们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同一个班,有的教师上课气氛很活跃,有的教师上课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要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教师首先要用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4.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四个一”的教学手法,单一、枯燥,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到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电教设备,再结合讨论、情境表演、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高深的知识简单化。
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可找一段相关的人大会议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体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神圣庄严、本质核心及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除此之外,也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布置学生走访身边的人大代表,了解他们参政议政、行使权利、力的过程。这样就把课本中比较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可极大地改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境,,展现出课程本身的迷人魅力,显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要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把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