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3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杭州市西溪医院骨科收治36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9岁,平均39.4岁。致伤原因:压砸伤19例,交通伤15例,电灼伤2例。受伤部位:左足19例,右足1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4 cm×6.6 cm~7.1 cm×16.2 cm。所有患者一期行创面清创VSD治疗,足部骨折、脱位常规行克氏针、钢板螺钉固定,同时修复断裂肌腱。二期行皮瓣移植,其中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2例,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9例,皮瓣切取面积4.9 cm×7.2 cm~7.9 cm×17.8 cm。

结果

36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皮肤坏死。1例股前外侧皮瓣和1例游离腓肠内侧皮瓣术后24 h内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和清除皮瓣下积血后皮瓣静脉回流正常,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9.8个月,除有2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外形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术外,其余皮瓣外形及穿鞋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11~16 mm,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

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及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均适于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合理选择术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神经肌腱及其周围的肌内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操作步骤及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14例神经肌腱及其周围的肌内静脉畸形患者,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式。随访1~3年,平均随访1.8年,对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复查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效果评价标准:(1)无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阳性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好转,临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来源耳廓软骨的组织结构,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耳廓软骨组织来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22例小耳畸形患者,年龄6~28岁,分为儿童组(6~12岁)、青少年组(13~18岁)和成人组(21~28岁)。提取得到不同年龄来源耳廓软骨细胞后,分别检测其增殖分化能力;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增殖和软骨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在不同年龄
脂肪再生对脂肪移植后脂肪体积的保留起到重要作用,而前体脂肪细胞就是脂肪再生的重要来源。炎症微环境对于调控脂肪再生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这个过程的关键节点,巨噬细胞对前体脂肪细胞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对巨噬细胞在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增殖以及存活方面影响等作一简要综述。
目的探究通过加入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从而改变肪来源干细胞的微环境后,使得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转化功能改善的核心分子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中获取12组供体的转录组信息,并分为4组:Ad on NHDF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中加入人新生儿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转录组表达情况;Ad on Bm组,记录在聚苯乙烯培养基加入骨髓来源间充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促进创面愈合与器官纤维化防治研究的热点干细胞,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是,MSCs在其命名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上仍然存在着争议。早期研究者倾向于MSCs主要是通过其可塑性、分化及替代损伤组织发挥着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者发现MSCs的条件培养基具有与MSCs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和防治器官纤维化等生物学效应,提出MS
目的探讨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斜头畸形出现的鼻畸形的处理方法。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5例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男1例,女4例,年龄8~14个月,平均10.4个月。在矫正眶额畸形的同时,于鼻骨上做楔形切除截骨,但不做固定。单侧冠状缝早闭症以半侧额骨带蒂骨瓣进行牵张成骨治疗。结果术后额骨延长28~41 mm,平均35.4 mm,延长结束后行头颅CT三维重建,测
目的观察应用甲壳胺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08例皮肤溃疡创面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4例。A组创面在外科换药治疗基础上,组合应用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封闭引流疗法进行干预治疗;B组创面则只采用外科换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创面变化,并定期行创面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
目的探讨小颗粒脂肪注射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整形外科收治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22例,采用小颗粒脂肪注射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每例治疗3次。术后每月门诊随访,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评分对治疗前后瘢痕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1例出现术后感染,未再继续行脂肪注射治疗;其余21例治疗后瘢痕充血减轻、质地软化、变平,痒、痛症状减轻,显效4例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因其皮损不典型,常被误诊,国内临床报道非常罕见,2018年5月29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1例右足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行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5个月无复发。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中面部中等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面部肿瘤及外伤患者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41~74岁,其中外伤4例,鳞癌2例,基底细胞癌10例。肿瘤及外伤面积为0.3 cm ×2.0 cm~2.0 cm× 4 .0 cm。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性质扩大根治切除肿瘤组织,外伤患者常规清创。根据受伤面积,设计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