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命运:生命的两个半圆r——评余华《活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翻开这本小小的,但放在掌心极其有分量的书,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书中所描绘的那片晚霞笼罩着的田野里.这是一片需要反复遨游的田野,每一次的闯入和离开,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与回味.驻足平凡而又艰苦的生活,偶尔找一个阴天的午后,寻两三个小时的闲暇时光,去一口气读完一位老人完整的一生,是对生活的“解毒”,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其他文献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300多部中短篇小说,并且主要文学成就也是集中于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之上.他的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典范意义,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在人物描写的过程当中非常注重深层次的内涵和内在逻辑,也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项链》作为经典作品,其人物描写更是将莫泊桑的艺术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期刊
作为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地位显著,《知音》篇中所提出的“知音”鉴赏论也一直被沿用,刘勰所提出的“六观”说,也提醒人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注重性情的同时也要关注外在形式,但《知音》篇中也存在“音”可知与否、过分要求客观等问题.
期刊
纵观宋词的发展历史,在柳永时期进入了繁盛期,这一时期的宋词在民间非常普及,但柳永的宋词在意境的表达方面比较狭窄,大多是对离愁的思绪以及宋代都市的描绘.直到宋词进入苏轼时期,在意境的表达上开始更加旷达,苏轼的350多首词当中所包含的意境突破了对男女恋情描写的框架,转向了更加深刻、更加接地气的社会内容.可以说苏轼的词在北宋诗词界是一座里程碑,他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婉约风格,开创了豪放词派,为词的发展与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期刊
11月15日上午,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工作要求,分析研究全省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委综合技术楼设主会场,各市、县(市、区)、省档案馆设分会场.省委常委、秘书长刘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江成主持会议,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档案局局长孙浩然,省档案馆馆长李世华分别围绕《“十四五”山东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辅导报告
期刊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作品.这部作品表面上是童话,实际是写给成人看的.《小王子》融合了童话的特征,语言简洁,故事情节并不繁杂,却意蕴深刻,揭露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困境,具有多重象征意象,展示了成人与儿童的“二元对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爱的真谛的追求.多重主题的表现和文本的叙事方式密不可分.《小王子》不像普通的童话只采用全知视角,而是采用多重视角置换,以便更生动有趣地展现主题;叙事交流层面,时而与读者直接对话交流,时而向读者展现场景,时而自言自语地说些哲理意蕴的句子,从而把读者带入故事
期刊
张岱经历了明、清朝代更迭,披发入山,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亡国丧家的故国感怀与抑制不住的湖山兴亡之思推动着他在创作上突破了“独抒性灵”的苑囿.他的作品有着可触摸的生活实感,但他同时也给笔下的明代社会生活风俗画卷建立起了一个超越性的背景,试图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和永恒,摆脱现实的羁绊,寻求精神上的自由愉悦.本文拟从《陶庵梦忆》中超越意识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展开,分析张岱如何践履庄学的超越精神,以艺术化方式安顿苦难人生.
期刊
王国维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系统具有一定的学术思考和学术意义价值.我们可以从王国维的书籍中品味到一定的艺术价值,其中他最为崇尚的是意境之美.而且,王国维的这种“境界说”,确实为我国的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很多天然的土壤.与此同时,王国维的“境界说”接受了很多西方哲学思想,也受到天才的思想的影响,例如,康德和叔本华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而衍生的哲学流派,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意境和美学思想,与西方的哲学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期刊
《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中的“劳”在学界有不同的解释,我们根据字义、《论语》语境和先秦的相关文献对“劳”在《泰伯》篇中的含义进行探讨、补释,认为现有诸说中“徒劳”说可取,“疲劳,劳苦”或“忧烦不安”只是“劳”的理性意义,“劳” 还有身体盘旋、进退周旋等贬义色彩的感情意义.
期刊
《葛覃》一诗因其特定位置广受关注,“上以风化下”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历代解诗者,将其指向于后妃之事;《毛传》中“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耳”九字更是直接影响后世解诗者关于诗旨的解读,“归宁”说占据重要地位.清代考据学盛行,为解读诗旨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归宁”的考证,结合《诗经》文本中的《桃夭》一文,对“归”字有了正确理解:女子出嫁,加之结合诗歌中的比兴意象——葛草、黄鸟和特殊人物女师可以得出结论,《葛覃》是一位未出嫁女子的婚前禀师诗.
期刊
从史书典籍到民间文学,再到杂剧传奇,昭君故事的发展特征非常明显.其故事从史料中的简单记载到民间文学及戏曲中对其人其事的深入探究,人们对其和亲背后的政治作用进行深入探索,将昭君和亲与朝代的衰败、统治者的昏聩无能相联系,塑造了一个极具政治性功能的昭君.此外,昭君故事在形成及演变时还借鉴和运用了历史上其他和亲公主的故事,昭君更是成为和亲公主的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