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平衡与现实考量问题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刑,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对原有的监禁刑的反思与改进,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和保护。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时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机构作为我国的刑罚的执行机关,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重要进步。深入研究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区矫正;司法平衡;现实考量;问题研究
  犯罪惩罚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惩罚犯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20世纪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我国刑事法律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开始采用社区矫正的方式。社区矫正使得刑罚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改造的功能,得到了司法实践的认可和学界的好评。我国的社区矫正才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概念界定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社区矫正顾名思义,是在社区中完成对特定犯罪分子的刑罚执行活动,它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与监禁矫正相对,是指通过不使罪犯与社会相隔离的方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国外常见的社区矫正方式或者场所主要有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变迁
  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此可见,我国是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开始实行社区矫正制度,并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立法的手段予以确立的。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是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确立的,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成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具体操作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完善。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平衡
  从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的实用条件来看,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主要涉及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判处管制或者缓刑的罪犯,很大程度上,其社会危害性有别于其他严重刑事犯罪,但是又高于一般的民事纠纷,是否给与刑事惩罚,还是按照普通民事纠纷予以处理,是我国基层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司法平衡问题。具体判处缓刑还是实刑,对于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和被害人的救济等二者的均衡,都是法官在量刑时的考验。从一般老百姓的理解,社区矫正就是在家里,没有坐牢,没受处罚,虽然从法律的角度是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没有普法宣传,具体的社区矫正措施的实际执行,则很难消除社区矫正的刑罚的执行误解。尤其是对于从刑事角度老看来看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但是民事矛盾激化的案件,是民意与司法的平衡尤为重要。在社区矫正蕴涵的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中,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失衡,进而损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
  四、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实考量
  刑法修正案(八)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结合罪犯的具体犯罪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对于贪污受贿等职务型犯罪,如判处刑罚,失去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基本无重新犯罪的机会,一般采取比较宽泛的管理手段就可以了;而对于犯罪主观恶性强的暴力型人身犯罪,相对来说社会危害性较大,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才刚刚起步,对于具体如何解决社区矫正罪犯的现实问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比如罪犯的就业问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等,是目前社区矫正机构在安置帮教方面面临的重要难题。部分犯罪分子自身文化水平低,再在就业能力差,犯罪后很难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而社区矫正机构本身没有太多的经费支持和就业信息来源,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需要召开相关会议、开展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工作者招聘、制作档案台账、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活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安置帮教等,自身运行经费就很紧张,很难顾及所有有困难的矫正对象,但是如果不妥善解决社会矫正罪犯的基本工作生活问题,则很难最终实现矫正的目标。此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社区罪犯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是目前社区矫正机构面临的又一挑战。
  五、结语
  自2003年社区矫正制度试点至今,我国的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社区矫正的立法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刑罚结构的合理化。虽然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得到了确认,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效,但还是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今后应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文.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D].西南政法大学,2008
  [2]刘斌.社区矫正立法原则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陈瑶琳.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王伟.社区矫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5]王燕飞.我国社区矫正性质的新思考——以最近刑法、刑诉法修改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04)
  [6]余红格.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以安宁市社区矫正实践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欧阳天昊(1995.05~),男,新疆阿克陶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4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平衡与现实考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10299197W)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使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等对成草植物体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探讨成草植物体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微
摘 要:我国的三大诉讼法中,均有关于证据种类的明确性规定。检察工作中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视听资料,已经得到刑诉法的确认,要求检察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权限进行同步录音录像。这样才能体现讯问过程中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作用,尽显证明讯问过程的合法性的证明力。  关键词:证据;视听资料;法定程序;同步录音录像资料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  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听资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日益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一紫外检测法,对酪氨酸及其某些重要衍生物酪胺、对羟基苯丙酮酸、尿黑酸以及含酪氨酸残基的活性肽Tyr—Arg,Tyr—D—Arg和Tyr—Gly—Gly等7种物质进行了分
2017年12月22-24日,应满洲里中蒙医院的邀请,我们一行两人,分别考察了内蒙古的满洲里和根河,当时满洲里的白昼温度-12℃~-22℃,根河白昼气温-44℃,是属于中国的寒带地区。寒带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EDTA螯合诱导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及胭脂草(Rivina humilis Linnaeus.)对金属锰污染的吸收修复.结果显示:在生物量方面,12.7 mmol.L-1Mn2++0.9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婚姻家庭离婚率的逐年上升,离婚家庭给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伤害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而给社会产生的负面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我国有三亿多未成年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亿万家庭的最大关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少年强则中国强,”,由此可见,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子女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突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如何更好地保障离异家
摘 要: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其犯罪客体是市场秩序。未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属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应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杯[4]芳烃与过量氯乙酸乙酯反应,得到杯[4]芳烃四酯基衍生物2.化舍物2与水合肼反应得到杯[4]四酰肼衍生物3,化合物3进一步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四取代杯[4]芳烃酰胺基硫腮衍生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汉明译码算法的小波域图像数字水印新算法.它利用小波域的人类视觉系统(HVS)的特性,将水印嵌入到宿主图像经小波分解的中高频子图像中,提取水印时,根据改
对测量生物组织光学性质的单积分球系统和双积分球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应用比较法进行测量生物组织漫反射率和透射率的单积分球技术,并通过Kubelka-Munk模型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