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对于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尝试从对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具体管理措施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在近些年来态势较好,在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的关注。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管理则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加强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管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构成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石、沙、外加剂、掺合以及拌合用水,可以说混凝土的最终质量直接与这些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相关。因此,加强对于原材料谨慎、细致的筛选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环节是保障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前提。以水泥为例,在水泥的选择与管理中,首先要尽量地选用同一厂家的同一牌号的水泥,水泥的厂家选择要尽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同一项目的施工中,要尽量保持水泥采购的来源一致,由于不同厂家的水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如果水泥的牌号经常性地更换,那么则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熟练使用和掌控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与主要的水泥生产厂家之间要尽量保持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第一时间反馈给生产厂家,从而让搅拌站快速地采取合理的工艺做好应变处理;再次,水泥质量的优劣要结合强度富余量、标准稠度用量、水泥强度标准差、对多数减水剂的适应性、初凝时间以及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最后,对于水泥的稳定性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统计结果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只有经过上述步骤的有效控制,才能让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所需要的水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水平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生产管理
(一)计量
首先在正式称量之前,必须要对计量的设备做零点校核;其次,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骨料要进行含水率检测,每一工作班至少一次;最后,要定期检定计量器具,经中修、大修或者是迁移到一个新的地点,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检定。
(二)搅拌方面
1、在正式施工混凝土以前,项目部会同监理要检查计量系统是否进行标定,试拌结果是否同批准的配合比设计相一致以及材料质量是否达到相应标准。在生产的过程中,检查配合比是否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了合理地调整,是否满足要求的拌和时间。
2、在混凝土搅拌完之后,必须要详细地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观察拌和物的保水性与粘聚性,按车次检查,不得遗漏,每车一次,同时还要认真填写混凝土出场单。如果实际运输时间已经超过了预设时间,那么必须要检测每车到场后的坍落度,必须要坚决退回那些不合格的混凝土。
(三)运输方面
1、混凝土运送车辆必须要全部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务必要确保输送以及卸料的通畅。在冬季要对于管道和运输车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到夏季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了摄氏40度时,同样要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混凝土运输车在装料之前,必须要彻底清理筒内的积水,在装料完毕之后,可用不超过3-5kg的清水对料口进行清洗,在运输途中拌筒要尽量保持慢速转动,淋滤可为3—5转;在向泵喂料前,必须要中、高速旋转拌筒20到30秒,让混凝土拌和物达到充分均匀,等拌筒完全停稳之后,才能够反转卸料,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而不得不中断喂料作业时,必须要让拌筒保持慢速拌和混凝土。
2、在运输的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分层、不离析、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可以保障满足施工要求的稠度。
3、必须要保障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温度最低不宜低于5℃,最高不超过35℃。
三、现场管理
(一)拌和场:保障原材料的充足储备,搞好场地硬化,存在进场材料时必须要按照材料相应的品种、批次、产地、产地以及规格等特点进行分区域隔离存放,码放材料必须要做到整齐有序,同时要配备明显的材料标注牌。粉煤灰与水泥等粉状材料必须要用专用仓罐存储,存放时必须要严格防止混入杂物或者是水泥受潮,对于那些已经超过3个月存储时间的必须要及时地清理出场。集料堆放场地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硬化,还要保证基本的排水系统通畅,全部材料堆放要低于3米,设置2米以上材料隔离墙,实现全面覆蓋。
(二)混凝土的使用计划必须要提前二十四小时,由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及时地向混凝土拌和站调度室呈报,通知拌和站开盘要提前一小时,同时要确认使用地点、时间、标号、数量以及坍落度等。在商品混凝土到场后,必须要让工队则责任和现场技术负责人一同签认混凝土使用数量。并经过双方核对、过磅和抽查,供方必须予以积极的配合。
(三)由供方和需方组建主管商品混凝土生产的领导小组,单位定员3人,3人中要配备一名试验负责人、一名分管领导以及一名生产班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制定出最为合理的运输路线,并对生产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协调解决。供应商应该提供必须的场所,以配合需方以及监理人员对于全程的有效监督。并定期组织召开例会,由需方负责人组织,拌和站、施工现场都可根据需要作为会议场地,从而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处于受控状态。
结论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对于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质量的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的最终质量,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则更能够促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其所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然而商品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还需要我们从源头上、从细节上全面把握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应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从而让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够建造出质量过硬的混凝土工程。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在近些年来态势较好,在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的关注。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管理则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加强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管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水平。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构成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石、沙、外加剂、掺合以及拌合用水,可以说混凝土的最终质量直接与这些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相关。因此,加强对于原材料谨慎、细致的筛选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环节是保障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前提。以水泥为例,在水泥的选择与管理中,首先要尽量地选用同一厂家的同一牌号的水泥,水泥的厂家选择要尽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同一项目的施工中,要尽量保持水泥采购的来源一致,由于不同厂家的水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如果水泥的牌号经常性地更换,那么则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熟练使用和掌控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与主要的水泥生产厂家之间要尽量保持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第一时间反馈给生产厂家,从而让搅拌站快速地采取合理的工艺做好应变处理;再次,水泥质量的优劣要结合强度富余量、标准稠度用量、水泥强度标准差、对多数减水剂的适应性、初凝时间以及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最后,对于水泥的稳定性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统计结果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只有经过上述步骤的有效控制,才能让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所需要的水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水平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生产管理
(一)计量
首先在正式称量之前,必须要对计量的设备做零点校核;其次,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骨料要进行含水率检测,每一工作班至少一次;最后,要定期检定计量器具,经中修、大修或者是迁移到一个新的地点,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检定。
(二)搅拌方面
1、在正式施工混凝土以前,项目部会同监理要检查计量系统是否进行标定,试拌结果是否同批准的配合比设计相一致以及材料质量是否达到相应标准。在生产的过程中,检查配合比是否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了合理地调整,是否满足要求的拌和时间。
2、在混凝土搅拌完之后,必须要详细地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观察拌和物的保水性与粘聚性,按车次检查,不得遗漏,每车一次,同时还要认真填写混凝土出场单。如果实际运输时间已经超过了预设时间,那么必须要检测每车到场后的坍落度,必须要坚决退回那些不合格的混凝土。
(三)运输方面
1、混凝土运送车辆必须要全部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务必要确保输送以及卸料的通畅。在冬季要对于管道和运输车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到夏季最高气温已经超过了摄氏40度时,同样要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混凝土运输车在装料之前,必须要彻底清理筒内的积水,在装料完毕之后,可用不超过3-5kg的清水对料口进行清洗,在运输途中拌筒要尽量保持慢速转动,淋滤可为3—5转;在向泵喂料前,必须要中、高速旋转拌筒20到30秒,让混凝土拌和物达到充分均匀,等拌筒完全停稳之后,才能够反转卸料,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而不得不中断喂料作业时,必须要让拌筒保持慢速拌和混凝土。
2、在运输的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分层、不离析、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可以保障满足施工要求的稠度。
3、必须要保障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温度最低不宜低于5℃,最高不超过35℃。
三、现场管理
(一)拌和场:保障原材料的充足储备,搞好场地硬化,存在进场材料时必须要按照材料相应的品种、批次、产地、产地以及规格等特点进行分区域隔离存放,码放材料必须要做到整齐有序,同时要配备明显的材料标注牌。粉煤灰与水泥等粉状材料必须要用专用仓罐存储,存放时必须要严格防止混入杂物或者是水泥受潮,对于那些已经超过3个月存储时间的必须要及时地清理出场。集料堆放场地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硬化,还要保证基本的排水系统通畅,全部材料堆放要低于3米,设置2米以上材料隔离墙,实现全面覆蓋。
(二)混凝土的使用计划必须要提前二十四小时,由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及时地向混凝土拌和站调度室呈报,通知拌和站开盘要提前一小时,同时要确认使用地点、时间、标号、数量以及坍落度等。在商品混凝土到场后,必须要让工队则责任和现场技术负责人一同签认混凝土使用数量。并经过双方核对、过磅和抽查,供方必须予以积极的配合。
(三)由供方和需方组建主管商品混凝土生产的领导小组,单位定员3人,3人中要配备一名试验负责人、一名分管领导以及一名生产班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制定出最为合理的运输路线,并对生产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协调解决。供应商应该提供必须的场所,以配合需方以及监理人员对于全程的有效监督。并定期组织召开例会,由需方负责人组织,拌和站、施工现场都可根据需要作为会议场地,从而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处于受控状态。
结论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对于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质量的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的最终质量,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则更能够促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其所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然而商品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还需要我们从源头上、从细节上全面把握商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应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从而让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够建造出质量过硬的混凝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