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餐饮 优势显现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2006年,中国餐饮业市场发展迅速,2004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2005年零售额为8887亿元,到2006年零售额已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46亿元,零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截止到2006年,中国餐饮业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餐饮消费继续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连锁经营成为主导模式
  
  中国大型餐饮连锁经营尤其是直营连锁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快餐、送餐外卖、火锅连锁店、团体供餐发展迅速,连锁经营已经成为许多地区餐饮业的主导经营模式。
  据国家商务部透露,目前,中国餐饮企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行为正逐渐减少,全国重点餐饮企业发展的协调性得到改善。全国连锁餐饮企业尤其直营连锁快餐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其中,东部省市快餐的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广东快餐的市场份额高达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东部省市也已达50%以上。但中、西部省市区除四川外,餐饮业仍以正餐为主。内蒙古、北京、重庆、上海等地的餐饮连锁企业零售额已占当地餐饮业零售额的10%以上,连锁经营已经成为餐饮业做大做强的主导经营模式。
  
  连锁餐饮发展特点
  
  依据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慧聪网行业研究院对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指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的企业)研究发现,2006年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呈现急速扩张趋势,在规模、内外资比较、业态、类型和连锁方式上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连锁餐饮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都不断扩大。2006年,中国限额以上的连锁餐饮企业集团共有349家,门店数为11360家,2006年实现零售额552亿元,比2005年增长21.5%。每个餐饮集团平均门店数量为32家,平均零售额为1.58亿。
  第二,内资连锁虽占一定优势,但扩张速度和单体规模低于外资连锁。2006年限额以上内资连锁零售集团平均门店年销售额只相当于外商投资企业的47.6%;限额以上内资连锁餐饮集团单位平方米创造的营业收入仅为外商投资连锁餐饮集团的40.9%。
  第三,正餐和快餐主导连锁快餐。从门店数量看,2006年连锁正餐和快餐的门店分别为5166家和4748家,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门店的45.5%和41.8%;从全年零售额看,连锁正餐和快餐零售额分别为309亿和224亿,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零售额的55.9%和40.6%。
  第四,连锁扩张方式由直营转向加盟。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加盟店数比上年增长22.2%,直营店数比上一年增长12.4%。
  随着消费者就餐品牌意识的加强,具备良好口碑和品牌的餐饮连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餐厅的连锁经营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品牌影响,而且对加盟者而言也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随着中国餐饮市场发展的日益规范和完善,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日趋理性,餐饮连锁化经营的优势日益显现。
其他文献
开放存取期刊在当前发展中的最大瓶颈即文章资源的质量控制问题与运行经费问题,同时,其作者付费模式也遇到困难。文章立足于整合图书馆界现有资源条件,依据反馈控制原理,提出一种
光速创投于2000年组建,其早期投资的30多个项目几乎已全部实现退出,目前管理的承诺资本已超过20亿美元。尽管一开始就很重视中国市场,但自2006年4月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以来,常驻中国的人员包括董事总经理曹大容在内,也仅有三名专职投资人。2008年6月,光速创投宣布,前谷歌大中华区并购总监宓群以董事总经理身份加盟其中国团队,加强公司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力度。曹大容曾公开表示:“宓群的投资经验与技术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