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教育界的前沿课题,更是衡量基础教育的成败第一标准。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位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输导等等。可以这样讲,上述几个方面齐头并进,循序渐进才能构建起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但是,就目前教育严重的功利主义影响,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教育中只是追求所谓能力和个性的体现,而忽视了本应该是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结果怎样?好几方面的发展良莠不齐,参差廻异,造成了素质教育很难有真正的提高和发展,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停泊点。
就目前的教育后果看,媒体上披露的青少年恶性伤害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大搞特搞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学校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天天忙于抓业务,只要是某个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什么自私、任性、性格偏执都可以视而不见,严重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虽然口头上也强调德育工作,但实际上却是流于形式。以此看来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不是有些不够重视,轻视了道德教育。我不敢这样讲,会有人说我胆大妄为,我始终这样认为,事情往往推向极至后,道理才会彰显得清楚明了。
众人皆知,哪一位国人,在幼小的时候,没在星星火炬的队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然而,今天,“公路断裂、桥梁倒塌、地沟油提炼、假药害人、持刀行凶、拦路抢劫……”哪一位不是曾经受到学校的教育,哪一位没有曾经的誓言。誓言,是承诺的最高形式,难道是他们违背了昨天的誓言,还是我们的教育在导演一些什么样的令人痛心的假戏。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年来,经过自己的反思甚至是反省,认识到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道德教育在学校,好像是水上的漂浮物,随流而去,不知哪是一站,真正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便是学校的德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形式。目前,是各种文化互相碰撞、磨合。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意识和价值取向走进多元化,这种时期更需要产生科学的教育理论,来对学校德育重新评估,使其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平台。让素质教育在这个平台上一展身手,培养出自己能够得到应有发展,并能服务于社会的人才。
其次,学校的道德教育缺少规划,难说重视。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就大讲特讲素质教育,有些强人所难。“重智轻德”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的话,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些都只能是句空话。大家都清楚,捆绑在高考战车上的教育,不见得是良好的教育,那么怎样改革呢?怎样规划素质教育呢?这需要有志同仁深思。
中国搞了一千多年的应试教育,现在要改,靠谁?最终还是靠教师,靠年轻教师,靠一切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人们,靠良心发现,靠文化自觉,靠人文怀抱。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改革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摆在首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要落实好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坚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身正为范”。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最后,道德教育在学校缺乏时空的安排,没有必要的环境,道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朝作夕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庞大而前沿的课题。他需要方方面面来形成巨大的合力,家庭不容小视,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件两件。所有的家庭,都应与学校教育一起反思、反省,彻底扔掉“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这样不合时宜的口号。不能再成为素质教育的阻力,对孩子的优良品质的形成要贡献一份力量。
我国是千年文化传承的古国,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古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就是道德教育。道德的作用,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也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素质教育应德育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平台,是一切教育成败的保证。”现在的确是在逐步实施,比如重视中国的古典文化“八荣八耻”的提出,提高全民道德素质都可见一斑。
打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学校德育好比中国辽宁号航母,素质教育好比“歼15”战机,它必须在航母上起飞,去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任重而道远,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尽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青少年学生。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学校德育这一平台搭建好,使其更牢固,让素质教育从此越飞越高。
就目前的教育后果看,媒体上披露的青少年恶性伤害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大搞特搞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学校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天天忙于抓业务,只要是某个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什么自私、任性、性格偏执都可以视而不见,严重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虽然口头上也强调德育工作,但实际上却是流于形式。以此看来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不是有些不够重视,轻视了道德教育。我不敢这样讲,会有人说我胆大妄为,我始终这样认为,事情往往推向极至后,道理才会彰显得清楚明了。
众人皆知,哪一位国人,在幼小的时候,没在星星火炬的队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然而,今天,“公路断裂、桥梁倒塌、地沟油提炼、假药害人、持刀行凶、拦路抢劫……”哪一位不是曾经受到学校的教育,哪一位没有曾经的誓言。誓言,是承诺的最高形式,难道是他们违背了昨天的誓言,还是我们的教育在导演一些什么样的令人痛心的假戏。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年来,经过自己的反思甚至是反省,认识到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道德教育在学校,好像是水上的漂浮物,随流而去,不知哪是一站,真正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便是学校的德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形式。目前,是各种文化互相碰撞、磨合。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意识和价值取向走进多元化,这种时期更需要产生科学的教育理论,来对学校德育重新评估,使其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平台。让素质教育在这个平台上一展身手,培养出自己能够得到应有发展,并能服务于社会的人才。
其次,学校的道德教育缺少规划,难说重视。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就大讲特讲素质教育,有些强人所难。“重智轻德”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的话,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些都只能是句空话。大家都清楚,捆绑在高考战车上的教育,不见得是良好的教育,那么怎样改革呢?怎样规划素质教育呢?这需要有志同仁深思。
中国搞了一千多年的应试教育,现在要改,靠谁?最终还是靠教师,靠年轻教师,靠一切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人们,靠良心发现,靠文化自觉,靠人文怀抱。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改革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摆在首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要落实好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原则,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坚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身正为范”。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最后,道德教育在学校缺乏时空的安排,没有必要的环境,道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朝作夕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庞大而前沿的课题。他需要方方面面来形成巨大的合力,家庭不容小视,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件两件。所有的家庭,都应与学校教育一起反思、反省,彻底扔掉“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这样不合时宜的口号。不能再成为素质教育的阻力,对孩子的优良品质的形成要贡献一份力量。
我国是千年文化传承的古国,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古文化的内涵与本质就是道德教育。道德的作用,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也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素质教育应德育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平台,是一切教育成败的保证。”现在的确是在逐步实施,比如重视中国的古典文化“八荣八耻”的提出,提高全民道德素质都可见一斑。
打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学校德育好比中国辽宁号航母,素质教育好比“歼15”战机,它必须在航母上起飞,去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任重而道远,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尽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青少年学生。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学校德育这一平台搭建好,使其更牢固,让素质教育从此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