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问西东》创作始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先历经四年修改,后经历长达五年的漫长等待,终于2018年1 月上映。自上映以来,引发各界热议,评论也褒贬不一。但在观众中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共振,引起我们对真实、信念、风骨乃至家国情怀等美好而宏大的命题的思考。
关键词:信仰;无问西东;真实
《无问西东》将一场跨越百年的“献礼”,以一种岁月定格的方式,呈现在了人们眼前。电影从清华百年里撷取四条时间线,将其串联起来,光影间再现历经沧桑巨变的百年校史,声画中速写披荆斩棘与时代同行的青年豪杰。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近百年间四个不同时空中的清华学子,在情与义、家与国、生与死之间的勇敢抉择,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四个故事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他们都一直在追问自己,要选择怎样的人生?上世纪20年代,听泰戈尔讲“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之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清华学生吴岭澜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听到吴岭澜说“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之后,毅然投笔从戎、战死沙场的世家子弟沈光耀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不断拷问自己“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之后,笃定地选择“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毅然选择为国家、为爱献出一生的清华毕业生陈鹏和王敏佳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当下,在“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之后,作出坚守初心,比“赢”更重要的人生选择的广告总监张果果的故事。
四个故事,四个时代,聚焦年轻人追梦,在时代变迁的大格局下演绎一代人、一所学校与一个国家的成长。影片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无问”,而是持之以恒地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拷问。正如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的解读: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影片所涉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吴岭澜最初的疑惑:“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梅贻琦和泰戈尔给出的答案是:“不要忘記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那什么是真实?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是否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如果以这个作为评判标准的话,电影中主人公们的选择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富家子沈光耀在战火与血泪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真实。他的真实,不仅是对国家命运的承担,更是对“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坚守。他会绕路给山区的孩子们投放食物,即使那是最危险的航行。在帮助孩子们填饱肚子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对世界尚存温暖善良的印象。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而是明确的知道前路的艰险,却仍愿义无反顾的向前。大林小林对沈母说:“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危亡。”
战争终会结束,一切也都会变好。沈光耀播撒下的善良也在西南山间化作花朵绽放。陈鹏曾是沈光耀投喂的孤儿中的一个。他坚守住了这份温暖,并用它影响了身边的人。曾迷失于幻光的李想在听从陈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劝告后幡然醒悟,抓住自己的真实。把青春献给边疆,牺牲自己救了战友。被世俗的恶意打到不断沉陷的王敏佳被陈鹏的爱拖住了底,重新振作,决定找到陈鹏照顾他。怀有人间大爱的陈鹏救赎了王敏佳,启发了李想,而且为祖国的核事业贡献力量。他们的最终坚守的是真实的自己,也让自己成为民族发展的力量。
事实上,每个年代的人,都面临着“西”和“东”的纠结。只是曾经,在年轻人心中摇摆的东西,是生死,是家国,是功名与坚守;而如今,我们的“西东”呢,无非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儿女情长。在影片中,“晃晃哥”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投食,今天的我们却还在因为老人倒了“扶不扶”做探讨。时代在进步,我们无需再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选择,每个人却深深的活在社会的焦虑下,变得自私狭隘,现代生活的疏离更让我们与真实渐行渐远。
影片用四代人的选择证实“真实”的正确性:“它把求解的过程,拉长到近百年的时间跨度,让观众获得了一种励志感十足的暗示:‘真实’的生命力看似微弱,但却延绵不绝,薪火相传。”引起人们共鸣的,不仅是将清华校歌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变成了每个人现实生活中可感可触的情感,而且还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信仰缺失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而我们呢?或许应该“只问信仰”。
在教育转型的当下,人们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久了,就会有一种麻木的踏实,这种看似真实的虚幻已经困住了太多人。而教育恰恰最该讲真心、正义、无谓和同情传递给人们。更进一步说,电影《无问西东》试图唤起人们遗忘的信仰,让教育在走向光明的道路上能多一点真诚、多一份力量。但这也许不是一部电影可以全部承载的东西,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曾走过的道路。那些路,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历经时间的酝酿,熏陶出了智慧的醇香。
有些东西,被销蚀,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掩藏。但是,最重要的东西,被坚守。正如评论所说:当下的许多年轻人埋头于生活的苟且,“诗和远方”已经成了一种奢侈,而对于纯真、信念、风骨乃至家国情怀等美好而宏大的命题,似乎都无暇顾及,也羞于提起。《无问西东》这样的影片,起码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很久未见的热血青年原本应有的样子:他们白衣胜雪,眼眸清澈如泉,坚守赤子之心,无问东西,于是我们也跟随他们一起,见到大江大海,日月山川,拾起那份被远离被丢弃的初心,开始昂扬前行。
诚然,片子在叙事、剪辑等方面仍有诸多的“不完美”,但青年导演李芳芳“不为外界所惑、不为风险所缚”的探究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命题作文”,《无问西东》坦诚而又倔强,有厚度又有风骨,以“无问”发“大音”,触动到了时代的痛点和人们的心灵。当代青年当直面真心,无问西东。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
关键词:信仰;无问西东;真实
《无问西东》将一场跨越百年的“献礼”,以一种岁月定格的方式,呈现在了人们眼前。电影从清华百年里撷取四条时间线,将其串联起来,光影间再现历经沧桑巨变的百年校史,声画中速写披荆斩棘与时代同行的青年豪杰。
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近百年间四个不同时空中的清华学子,在情与义、家与国、生与死之间的勇敢抉择,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四个故事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他们都一直在追问自己,要选择怎样的人生?上世纪20年代,听泰戈尔讲“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之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清华学生吴岭澜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听到吴岭澜说“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之后,毅然投笔从戎、战死沙场的世家子弟沈光耀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不断拷问自己“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之后,笃定地选择“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毅然选择为国家、为爱献出一生的清华毕业生陈鹏和王敏佳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当下,在“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之后,作出坚守初心,比“赢”更重要的人生选择的广告总监张果果的故事。
四个故事,四个时代,聚焦年轻人追梦,在时代变迁的大格局下演绎一代人、一所学校与一个国家的成长。影片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无问”,而是持之以恒地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拷问。正如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的解读: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影片所涉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吴岭澜最初的疑惑:“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梅贻琦和泰戈尔给出的答案是:“不要忘記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那什么是真实?梅贻琦说“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是否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如果以这个作为评判标准的话,电影中主人公们的选择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富家子沈光耀在战火与血泪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真实。他的真实,不仅是对国家命运的承担,更是对“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坚守。他会绕路给山区的孩子们投放食物,即使那是最危险的航行。在帮助孩子们填饱肚子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对世界尚存温暖善良的印象。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而是明确的知道前路的艰险,却仍愿义无反顾的向前。大林小林对沈母说:“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危亡。”
战争终会结束,一切也都会变好。沈光耀播撒下的善良也在西南山间化作花朵绽放。陈鹏曾是沈光耀投喂的孤儿中的一个。他坚守住了这份温暖,并用它影响了身边的人。曾迷失于幻光的李想在听从陈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劝告后幡然醒悟,抓住自己的真实。把青春献给边疆,牺牲自己救了战友。被世俗的恶意打到不断沉陷的王敏佳被陈鹏的爱拖住了底,重新振作,决定找到陈鹏照顾他。怀有人间大爱的陈鹏救赎了王敏佳,启发了李想,而且为祖国的核事业贡献力量。他们的最终坚守的是真实的自己,也让自己成为民族发展的力量。
事实上,每个年代的人,都面临着“西”和“东”的纠结。只是曾经,在年轻人心中摇摆的东西,是生死,是家国,是功名与坚守;而如今,我们的“西东”呢,无非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儿女情长。在影片中,“晃晃哥”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投食,今天的我们却还在因为老人倒了“扶不扶”做探讨。时代在进步,我们无需再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选择,每个人却深深的活在社会的焦虑下,变得自私狭隘,现代生活的疏离更让我们与真实渐行渐远。
影片用四代人的选择证实“真实”的正确性:“它把求解的过程,拉长到近百年的时间跨度,让观众获得了一种励志感十足的暗示:‘真实’的生命力看似微弱,但却延绵不绝,薪火相传。”引起人们共鸣的,不仅是将清华校歌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变成了每个人现实生活中可感可触的情感,而且还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信仰缺失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而我们呢?或许应该“只问信仰”。
在教育转型的当下,人们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久了,就会有一种麻木的踏实,这种看似真实的虚幻已经困住了太多人。而教育恰恰最该讲真心、正义、无谓和同情传递给人们。更进一步说,电影《无问西东》试图唤起人们遗忘的信仰,让教育在走向光明的道路上能多一点真诚、多一份力量。但这也许不是一部电影可以全部承载的东西,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曾走过的道路。那些路,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历经时间的酝酿,熏陶出了智慧的醇香。
有些东西,被销蚀,有些东西被遗忘,有些东西被掩藏。但是,最重要的东西,被坚守。正如评论所说:当下的许多年轻人埋头于生活的苟且,“诗和远方”已经成了一种奢侈,而对于纯真、信念、风骨乃至家国情怀等美好而宏大的命题,似乎都无暇顾及,也羞于提起。《无问西东》这样的影片,起码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很久未见的热血青年原本应有的样子:他们白衣胜雪,眼眸清澈如泉,坚守赤子之心,无问东西,于是我们也跟随他们一起,见到大江大海,日月山川,拾起那份被远离被丢弃的初心,开始昂扬前行。
诚然,片子在叙事、剪辑等方面仍有诸多的“不完美”,但青年导演李芳芳“不为外界所惑、不为风险所缚”的探究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命题作文”,《无问西东》坦诚而又倔强,有厚度又有风骨,以“无问”发“大音”,触动到了时代的痛点和人们的心灵。当代青年当直面真心,无问西东。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