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國继续教育的类型分为普适型、职业型、科学知识型。德国继续教育的承担机构因继续教育的类型不同分为职业技术学校、各类夜校、德国联邦远程教育中心、职业高等学校和应用技术大学。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是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重点利用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特点积极服务于社会的新型高等学校模式。应用技术大学需在专业课程、师资配比、学分认定、转化、学习形式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在职人员的责任。
[关 键 词] 德国继续教育;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60-04
在德语语境中,继续教育(Weiterbildung)是成年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参加的用于提高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
(Kultusministerkonferenz)进一步诠释了继续教育的概念:雇员结束在岗工作后,不同于第一次学习阶段的,扩展自身教育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1]。继续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促使成年人个性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德国继续教育的类型
德国继续教育包括普适性和政治性教育、职业
继续教育、科学知识继续教育。其中普适性和政治性继续教育(Allegemeine und politische Weiterbildung)是为成年人提供不直接和职业接轨,但是在个人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能力”(Schlüsselkomptenzen)培训,如语言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或者团队合作能力培训。政治性继续教育是培训学习者个体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被培训者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
职业继续教育(Berufliche Weiterbildung)是指在学习者入职前接受的职业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职业技术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之前被定义为“进修”(Fortbi-
ldung)。在当前德国学术界,会更多使用“继续教育”
(Weiterbildung)这个范围更大的概念[2]。
科学知识类的继续教育常常由德国高等学校承担。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原有学历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更高阶段的学历教育。该类型继续教育不仅适用于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还接收虽然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但未曾接受过大学教育,并想进一步在理论知识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学习者。该类继续教育内容较丰富,包含各类短期课程,也提供持续几年的学历教育[3]。
二、德国继续教育的承担者
与德国其他教育形式(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国家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调控力度最小。因此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框架,让更有竞争力的继续教育主体参与进来。国家主要承担继续教育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调控管理,并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促进继续教育实现良性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继续教育法律由联邦政府(国家)和州政府共同制定。州政府的职责是:承担普适性继续教育、中等学校学历后补继续教育,支持高等学校进行的科学知识类的继续教育,开展文化类的继续教育、部分政治性继续教育和部分职业继续教育。
根据德国《州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法》,主要由民众学校(Volkshochschulen)或其他的独立的机构提供普适性继续教育。联邦政府机构和州政府机构提供政治性的继续教育讲座,并支持独立机构开展政治性继续教育。各类主体中学夜校、实科中学夜校、完全高中夜校(Abendhauptschulen,Abendrealschulen,Abendgymna-sien)提供后补学历继续教育。州政府和独立机构、企业、提供可取得职业资格的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由德国工商业联合会颁发。专业技术学校(Fachschulen)提供为期三年的职业继续教育进修。职业继续教育还包括一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即远程课程。根据联邦德国1977年颁布的《远程课程保护法》的规定,由私人机构开设的远程专业必须通过联邦德国的国家和联邦州远程课程中心(ZFU:Saatliche Zentralstelle für Fernnterricht der L?覿nder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的认定。远程课程的覆盖领域很广,包括社会学、师范类、心理学、神学、语言、经济、商业实践、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健康、业余生活、家庭支出管理,还包括前文提到的夜校继续教育[4]。各个联邦州的《高等职业学校法》也规定了德国的职业高等学校(Berufsakademie)也可以提供继续教育课程。《德国的高校法》中也阐明了开展科学知识类的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除了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的另一项核心工作。继续教育形式下的大学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和深化学习方者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学习者可以在几个星期、几个月到几个学期内,通过模块式课程接受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促使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并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学习者来说,参加高等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的准入门槛是大学毕业,参加者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证明其职业能力。要开始继续教育类型中的硕士学习,必须大学本科(具备学士学位)毕业,并具备一般不少于一年的工作经验。
从德国继续教育的主体看,国家、州政府、独立机构、工商业行会、各层次中等教育学校、企业、综合性大学、应用类技术大学都参与继续教育工作,涉及面较广。其中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依托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专业教学,实现学分认证,立足企业需求。德国的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符合德国各个教育层次的实际情况,并坚持面向企业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继续教育服务。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从2007年到2010年每年有15亿专款用于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德国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的成年人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之所以能在德国较好地开展,德国健全的《继续教育法》和与之互为补充的各类涉及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为其提供了保障。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强调了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继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总体来说,德国的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包括规律性的学习活动和继续进修的学习活動。规律性的学习活动,是指以毕业目的的学历教育,毕业证书以学术等级划分,另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不是以取得学历为目的,但与一个阶段的专业学术教育衔接,并能通过该类型的继续教育深化和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根据2016年AES
(Aldult Education Survery)(成人教育调查报告)对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的定义,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形式是进行一种规律性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二条途径,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者的入学学历。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由综合性大学、高等学校或者应用类技术大学开展,而且以模块课程方式开展[5]。
据AES统计,2016年德国16至64岁的成年人中参加的有规律性的教育活动中,有15%的人参加了科学知识继续教育。在参加所有继续教育活动的16至64岁人口中,参加科学知识继续教育的成年人占3%。2016年约150万16至64岁的成年人接受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
下面以德国一所综合性大学和一所应用类技术大学为例,介绍德国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德国不来梅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继续教育针对两类人群,即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针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涵盖教育类、健康护理类、管理、法律和社会工作类、计算机多媒体类和环境保护和技术类领域。其中每一大类都分别设置了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课程继续教育两种形式。教育类的继续教育内容包括:针对不来梅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硕士专业课程,成人教育类进修(包括语言培训)课程、学前教育进修课程。另外,不来梅大学会为旁听生提供一个旁听课程表,允许社会人员通过在线申请旁听大学的专业课程。针对退休人员的继续教育的课程很丰富,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专业课程,讲座项目,开展老年人科学文化旅游,开展针对外籍学者家属扶持工作,面向老年大学生的专业辅导[6]。
萨尔州技术与经济应用技术大学的继续教育形式分为:学士学历教育,硕士学历教育、高校培训证书培训和企业内进修。学习者可在企业管理、能源管理、手工业管理、机构中心管理、机械制造、航空商务和经济工程专业进行在职的本科(学士)学习。在实验室质量管理、领导管理、仿生电子学、工业流程工程、安全管理专业可以接受硕士学历教育。同时在以上的学士和硕士学习专业领域中,应用技术大学还为在职人员提供另一种高校证书的毕业形式,学制一般比学历教育少1~2个学期。在以上专业领域取得高校证书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分可以通过学分认证,算作硕士阶段学习所取的学分。学习者还可以通过高校证书的继续教育形式,完成创新和研发管理、技术类项目管理工程师、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社会与健康事业管理、新媒体使用、跨文化语言与教育专业培训领域的继续学习与进修。值得一提的是,萨尔州技术与经济应用技术大学还为企业量身定制在企业内进行为期18个月的企业管理类员工进修课程,结业后员工取得高校培训证书。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不足
未来50年,中国将面对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导致小学、中学、高等学校生源减少,新生劳动力减少。因此,企业无法持续聘用到具备先进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年轻职员,在职人员的职业(专业)的提升和知识扩展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职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迫切需要企业、社会和国家为其提供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的概念一直在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召开的第19届会议通过的《成人教育发展建议》(Recommendation on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认为: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是作为现行教育制度的再构造,或者对教育制度范围以外的所有教育的可能性予以开发,这是以实现双方面的目标而建立起的综合体系。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是在现有教育制度上基础上的重组、再造及延伸。
我国继续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继续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加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逐步确立以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对各种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的认证及积累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了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总体上说,我国的继续教育形式、学历衔接、结合职业发展、企业认可度、政府支持力度方面还很薄弱[7]。
我国的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各地区电大函授或者远程教育。大、中型企业很少开展职业类进修的继续教育。国家和企业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不大。职工没有一个通畅的实现自我进修,自我提升的道路。与高校合作的高自考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的能力评价框架,所取得的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受社会认可度较小。目前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所能提供的继续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一般综合性大学的学历性继续教育内容虽然有高自考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包含各类教师进修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和专项职业资格类培训(如师范大学开展的教师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课程),但是没有把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贯通,形成一套可自由转换、畅通、衔接良好的继续教育途径。企业普通在职人员想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提升职业能力,提高理论知识并取得社会和企业认可的相关学历,是非常困难的。
四、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特点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应用技术大学是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解决经济生产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并重点利用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特点积极服务于社会的新型高等学校模式。 自2016年我国第一所应用类技术大学成立以来,不足三年的时间,经教育部批准的应用技术类大学不断建成。应用技术类大学通常是合并本地区实力较强的职业类高职院校、应用类技术研究所经过转型或者提升而建成的,具备天独厚的职业教育优势,该类大学拥有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的优良师资、技术设备、并已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于中国应用技术类大学的自身特点,借鉴德国继续教育的经验,承担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进修的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是应用技术类大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积极联合企业和行会开展职业资格进修课程,具备语言类专业优势的应用技术大学还可开展语言进修,结合本校优势专业开设远程教育进修课程。为了实现以上继续教育任务,德国的继续教育经验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课程、师资配比、学分认定、转化、学习形式有一定的启示[8]。
(一)制定终身教育资格框架、出台继续教育法律法规
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定《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是发展中国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把继续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联系起来,承认全日制学习和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成果,做到真正平等对待两类学习成果,并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和互换。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继续教育所取得的学历含金量高,培养出的人才真正能服务于社会发展,宽进严出,把好继续教育的总方向,并把继续教育作为应用技术大学除了实践性教学、应用型科研的第三项核心任务。
(二)专业课程模块化
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模块化覆盖,便于分段与继续教育阶段衔接。目前,部分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课程已实现模块化教学。但还没有覆盖所有专业课程,应用技术大学的很多专业无法和继续教育中的专业进行对接,无法实现职业(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入。
(三)学分认证和转化
打通繼续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屏障,实现多维度学分认定和转化。实行“学分银行”制度,开展对学生取得的非学历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学习者可依据所获证书申请免考相关课程。为在职人员“储蓄学分”,如在职人员接受为期几个月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修,并取得合格证书,就可以为日后继续参加学历类(学士、硕士)继续教育积累学分,以此激发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职业资格证书
应用技术大学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积极与有资质的国内外行会和企业合作,联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开展服务于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进修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经过认证可作为学历类继续教育阶段的“储蓄”学分。
(五)积极建立数字平台
提高课程建设的信息化程度,制作专业课程模块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开展远程学历型和非学历型继续教育,为人人平等参与继续教育创造机会和条件。
综上所述,在国家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终身教育资格框架的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建立数字学习平台,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和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为我国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糜迅,杨裕梅,谭燕泉,等.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47):9-10,25.
[2]钱英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7-60.
[3]李米雪.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17,22(4):33-38,62.
[4]徐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科研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102-104.
[5]郑小琴,白莹.德国现行的职业继续教育[J].成人教育,2009,29(9):95-96.
[6]张新科.联邦德国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继续教育[A].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4:5.
[7]Kultusministerkonferenz.(Hrsg.).Das Bildungs-
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14/2015[R].Bonn,KMK 2016.179-186.
[8]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Hrsg.).Weiterbildungsverhalte in Deutschland 2016[R].Bonn,2017:51-53.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德国继续教育;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60-04
在德语语境中,继续教育(Weiterbildung)是成年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参加的用于提高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
(Kultusministerkonferenz)进一步诠释了继续教育的概念:雇员结束在岗工作后,不同于第一次学习阶段的,扩展自身教育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1]。继续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促使成年人个性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德国继续教育的类型
德国继续教育包括普适性和政治性教育、职业
继续教育、科学知识继续教育。其中普适性和政治性继续教育(Allegemeine und politische Weiterbildung)是为成年人提供不直接和职业接轨,但是在个人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能力”(Schlüsselkomptenzen)培训,如语言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或者团队合作能力培训。政治性继续教育是培训学习者个体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被培训者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
职业继续教育(Berufliche Weiterbildung)是指在学习者入职前接受的职业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职业技术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之前被定义为“进修”(Fortbi-
ldung)。在当前德国学术界,会更多使用“继续教育”
(Weiterbildung)这个范围更大的概念[2]。
科学知识类的继续教育常常由德国高等学校承担。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原有学历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更高阶段的学历教育。该类型继续教育不仅适用于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还接收虽然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但未曾接受过大学教育,并想进一步在理论知识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学习者。该类继续教育内容较丰富,包含各类短期课程,也提供持续几年的学历教育[3]。
二、德国继续教育的承担者
与德国其他教育形式(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国家在继续教育方面的调控力度最小。因此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框架,让更有竞争力的继续教育主体参与进来。国家主要承担继续教育相关法律的制定和调控管理,并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促进继续教育实现良性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继续教育法律由联邦政府(国家)和州政府共同制定。州政府的职责是:承担普适性继续教育、中等学校学历后补继续教育,支持高等学校进行的科学知识类的继续教育,开展文化类的继续教育、部分政治性继续教育和部分职业继续教育。
根据德国《州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法》,主要由民众学校(Volkshochschulen)或其他的独立的机构提供普适性继续教育。联邦政府机构和州政府机构提供政治性的继续教育讲座,并支持独立机构开展政治性继续教育。各类主体中学夜校、实科中学夜校、完全高中夜校(Abendhauptschulen,Abendrealschulen,Abendgymna-sien)提供后补学历继续教育。州政府和独立机构、企业、提供可取得职业资格的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由德国工商业联合会颁发。专业技术学校(Fachschulen)提供为期三年的职业继续教育进修。职业继续教育还包括一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即远程课程。根据联邦德国1977年颁布的《远程课程保护法》的规定,由私人机构开设的远程专业必须通过联邦德国的国家和联邦州远程课程中心(ZFU:Saatliche Zentralstelle für Fernnterricht der L?覿nder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的认定。远程课程的覆盖领域很广,包括社会学、师范类、心理学、神学、语言、经济、商业实践、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健康、业余生活、家庭支出管理,还包括前文提到的夜校继续教育[4]。各个联邦州的《高等职业学校法》也规定了德国的职业高等学校(Berufsakademie)也可以提供继续教育课程。《德国的高校法》中也阐明了开展科学知识类的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除了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的另一项核心工作。继续教育形式下的大学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和深化学习方者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学习者可以在几个星期、几个月到几个学期内,通过模块式课程接受继续教育。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促使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并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学习者来说,参加高等学校开展的继续教育的准入门槛是大学毕业,参加者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证明其职业能力。要开始继续教育类型中的硕士学习,必须大学本科(具备学士学位)毕业,并具备一般不少于一年的工作经验。
从德国继续教育的主体看,国家、州政府、独立机构、工商业行会、各层次中等教育学校、企业、综合性大学、应用类技术大学都参与继续教育工作,涉及面较广。其中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依托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专业教学,实现学分认证,立足企业需求。德国的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符合德国各个教育层次的实际情况,并坚持面向企业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继续教育服务。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从2007年到2010年每年有15亿专款用于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继续教育。德国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的成年人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之所以能在德国较好地开展,德国健全的《继续教育法》和与之互为补充的各类涉及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为其提供了保障。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强调了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继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总体来说,德国的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包括规律性的学习活动和继续进修的学习活動。规律性的学习活动,是指以毕业目的的学历教育,毕业证书以学术等级划分,另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不是以取得学历为目的,但与一个阶段的专业学术教育衔接,并能通过该类型的继续教育深化和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根据2016年AES
(Aldult Education Survery)(成人教育调查报告)对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的定义,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形式是进行一种规律性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二条途径,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者的入学学历。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由综合性大学、高等学校或者应用类技术大学开展,而且以模块课程方式开展[5]。
据AES统计,2016年德国16至64岁的成年人中参加的有规律性的教育活动中,有15%的人参加了科学知识继续教育。在参加所有继续教育活动的16至64岁人口中,参加科学知识继续教育的成年人占3%。2016年约150万16至64岁的成年人接受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
下面以德国一所综合性大学和一所应用类技术大学为例,介绍德国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德国不来梅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继续教育针对两类人群,即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针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涵盖教育类、健康护理类、管理、法律和社会工作类、计算机多媒体类和环境保护和技术类领域。其中每一大类都分别设置了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课程继续教育两种形式。教育类的继续教育内容包括:针对不来梅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硕士专业课程,成人教育类进修(包括语言培训)课程、学前教育进修课程。另外,不来梅大学会为旁听生提供一个旁听课程表,允许社会人员通过在线申请旁听大学的专业课程。针对退休人员的继续教育的课程很丰富,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专业课程,讲座项目,开展老年人科学文化旅游,开展针对外籍学者家属扶持工作,面向老年大学生的专业辅导[6]。
萨尔州技术与经济应用技术大学的继续教育形式分为:学士学历教育,硕士学历教育、高校培训证书培训和企业内进修。学习者可在企业管理、能源管理、手工业管理、机构中心管理、机械制造、航空商务和经济工程专业进行在职的本科(学士)学习。在实验室质量管理、领导管理、仿生电子学、工业流程工程、安全管理专业可以接受硕士学历教育。同时在以上的学士和硕士学习专业领域中,应用技术大学还为在职人员提供另一种高校证书的毕业形式,学制一般比学历教育少1~2个学期。在以上专业领域取得高校证书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分可以通过学分认证,算作硕士阶段学习所取的学分。学习者还可以通过高校证书的继续教育形式,完成创新和研发管理、技术类项目管理工程师、学前教育专业培训、社会与健康事业管理、新媒体使用、跨文化语言与教育专业培训领域的继续学习与进修。值得一提的是,萨尔州技术与经济应用技术大学还为企业量身定制在企业内进行为期18个月的企业管理类员工进修课程,结业后员工取得高校培训证书。
三、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不足
未来50年,中国将面对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导致小学、中学、高等学校生源减少,新生劳动力减少。因此,企业无法持续聘用到具备先进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年轻职员,在职人员的职业(专业)的提升和知识扩展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因此,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职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迫切需要企业、社会和国家为其提供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的概念一直在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召开的第19届会议通过的《成人教育发展建议》(Recommendation on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认为: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是作为现行教育制度的再构造,或者对教育制度范围以外的所有教育的可能性予以开发,这是以实现双方面的目标而建立起的综合体系。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阶段,是在现有教育制度上基础上的重组、再造及延伸。
我国继续教育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继续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加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逐步确立以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对各种非全日制教育培训学分的认证及积累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了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总体上说,我国的继续教育形式、学历衔接、结合职业发展、企业认可度、政府支持力度方面还很薄弱[7]。
我国的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各地区电大函授或者远程教育。大、中型企业很少开展职业类进修的继续教育。国家和企业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不大。职工没有一个通畅的实现自我进修,自我提升的道路。与高校合作的高自考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的能力评价框架,所取得的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受社会认可度较小。目前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所能提供的继续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一般综合性大学的学历性继续教育内容虽然有高自考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包含各类教师进修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和专项职业资格类培训(如师范大学开展的教师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课程),但是没有把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贯通,形成一套可自由转换、畅通、衔接良好的继续教育途径。企业普通在职人员想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提升职业能力,提高理论知识并取得社会和企业认可的相关学历,是非常困难的。
四、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特点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应用技术大学是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解决经济生产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并重点利用人才培养和科研的特点积极服务于社会的新型高等学校模式。 自2016年我国第一所应用类技术大学成立以来,不足三年的时间,经教育部批准的应用技术类大学不断建成。应用技术类大学通常是合并本地区实力较强的职业类高职院校、应用类技术研究所经过转型或者提升而建成的,具备天独厚的职业教育优势,该类大学拥有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的优良师资、技术设备、并已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于中国应用技术类大学的自身特点,借鉴德国继续教育的经验,承担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进修的科学知识类继续教育是应用技术类大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积极联合企业和行会开展职业资格进修课程,具备语言类专业优势的应用技术大学还可开展语言进修,结合本校优势专业开设远程教育进修课程。为了实现以上继续教育任务,德国的继续教育经验对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课程、师资配比、学分认定、转化、学习形式有一定的启示[8]。
(一)制定终身教育资格框架、出台继续教育法律法规
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定《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是发展中国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把继续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联系起来,承认全日制学习和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成果,做到真正平等对待两类学习成果,并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和互换。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继续教育所取得的学历含金量高,培养出的人才真正能服务于社会发展,宽进严出,把好继续教育的总方向,并把继续教育作为应用技术大学除了实践性教学、应用型科研的第三项核心任务。
(二)专业课程模块化
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模块化覆盖,便于分段与继续教育阶段衔接。目前,部分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课程已实现模块化教学。但还没有覆盖所有专业课程,应用技术大学的很多专业无法和继续教育中的专业进行对接,无法实现职业(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入。
(三)学分认证和转化
打通繼续教育和全日制教育屏障,实现多维度学分认定和转化。实行“学分银行”制度,开展对学生取得的非学历证书,即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学习者可依据所获证书申请免考相关课程。为在职人员“储蓄学分”,如在职人员接受为期几个月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修,并取得合格证书,就可以为日后继续参加学历类(学士、硕士)继续教育积累学分,以此激发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职业资格证书
应用技术大学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积极与有资质的国内外行会和企业合作,联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开展服务于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进修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所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经过认证可作为学历类继续教育阶段的“储蓄”学分。
(五)积极建立数字平台
提高课程建设的信息化程度,制作专业课程模块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开展远程学历型和非学历型继续教育,为人人平等参与继续教育创造机会和条件。
综上所述,在国家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终身教育资格框架的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建立数字学习平台,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和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为我国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糜迅,杨裕梅,谭燕泉,等.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47):9-10,25.
[2]钱英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7-60.
[3]李米雪.德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17,22(4):33-38,62.
[4]徐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科研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102-104.
[5]郑小琴,白莹.德国现行的职业继续教育[J].成人教育,2009,29(9):95-96.
[6]张新科.联邦德国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继续教育[A].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4:5.
[7]Kultusministerkonferenz.(Hrsg.).Das Bildungs-
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14/2015[R].Bonn,KMK 2016.179-186.
[8]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Hrsg.).Weiterbildungsverhalte in Deutschland 2016[R].Bonn,2017:51-5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