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拉美地区的代表性组织,圣保罗论坛是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其模式也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对圣保罗论坛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了圣保罗论坛的发展特点,并对其自身的发展意义和影响进行了评价,以期有所助益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圣保罗论坛 行政管理
拉美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久远,早可追溯至十五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危机。在那时,政府能力欠缺,不能解决全力解决自身发展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地区组织涌现。而圣保罗组织便是为此而生,成为当时的先驱,为拉美地区发展排忧解难。
一、圣保罗论坛的发展历史
圣保罗论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由拉美左派政党和进步力量发起的。东欧剧变发生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期。拉美不少左派政党和组织迷失了方向,止步不前。在那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空间进行讨论,以此来把握政治的未来走向。1990年7月,巴西劳工党召集了48个左派政党和组织的代表共赴圣保罗,以此为契机宣告了论坛的成立。并且在此之后它们约定此后每年都按期举行一次论坛会议,商榷大事。
截止到2009年,圣保罗论坛已经召开了15次会议,每一次的会议都有不同的主题,当然也体现了拉美左派政党和进步力量的关注重点的变化。会议的内容从最开始重点探讨拉美人民的斗争及社会主义运动,慢慢转向了拉美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此后,又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国际社会及其他国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对和对发达国家的批判。总的来说,每一次会议的主题或者内容都基本切合圣保罗论坛的宗旨,也体现了左派政党和进步人士对于拉美地区乃至全球的一种“拯救”的情怀。
二、发展特点
1.灵活的组织形式。圣保罗论坛并不以其他国际组织的形式来约束自身,而是力图为参与者创造自由表达、相互交流的对话场所,它们的会议并不是荣誉的象征,而是为争取地区独立民主、实现繁荣发展。1991年,第二届圣保罗论坛召开,在会议中,成立了工作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安排每年的4次会议;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成员间的联系,并且要准备历次大会的资料。此后,论坛又陆续设立了巴西的秘书处,下设4个地区秘书处。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组织形式和公开对话的沟通形式,大大鼓舞了参与论坛会议的党派力量;并且,圣保罗论坛尽管是一个地区非政府组织,但是与很多组织不同,它没有成文的条框来约束会议成员,这也体现了其对多样性的尊重,也体现了民主。
2.多元化的成员。在圣保罗会议的历届会议当中,主要与会成员都是左倾党派和组织力量。随着论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力量和组织对其更加感兴趣,也纷纷加入。而这些参与者中成分也是相当多样的。除了共产党,还有不少左派民族主义政党;不仅如此,论坛成员中还有由前身为游击队的组织。除此之外,论坛中也有很多代表工农和知识分子利益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一些有其他企业主和其他社会力量发起的民间团体。也正是在这样多样化的成员的集思广益中,圣保罗论坛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未偃旗息鼓。
3.与现实紧密相关。在圣保罗论坛的数次会议中,各党派人士都力图从本土眼光出发,将视野放的更广更远。他们除了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负面效应,还将眼光放置全球,他们关注自己生存的世界环境,并且不吝于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秩序的一些主张,以及构建和平稳定世界环境的美好设想。
讨论内容都围绕着当时拉美地区及国际社会的大事件进行的,比如会议曾批评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谴责国美国的单边主义,更祝贺过其他国家左派政党竞选大获全胜。尽管讨論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改变相关的问题,但是它代表了论坛的一种态度和声音,也是对相关方面和问题的一种间接影响。
三、对圣保罗论坛的评价
1.提供了一种民主对话的形式。对话民主的优点很明显,除了更加广泛的纳入不同阶层之外,其交流的手段和渠道也十分便捷通畅,能够使得信息更为方便和快速的被接收。这在全球化的今天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公民社会自由表达。有的学者评价说,对话民主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种共识,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自由的空间,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和帮助。圣保罗论坛会议很好的将对话民主体现了出来,集合了各个党派的人士和进步力量参与到会议当中,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有了拉美地区对话民主的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范式。
2.展示了左派力量。左派在意识形态主导的传统政治格局下代表着激进和力主变革的力量。然而在多股思潮交织的今天,一些学者认为,不应把全球化问题与“左与右”这一过时的意识形态问题挂钩。
从圣保罗论坛出现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左派力量改变了原有的激进,变得务实且温和,对于很多问题能够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而拉美左派经历了创办圣保罗论坛之初的困惑后,也逐渐走出了低谷,并确立了全球化时代“新左派”的自我定位。这些都表明,拉美地区的左派力量已破除了旧衣,以更加新的姿态和眼光重新看待拉美和世界。
3.成员成分多样,协调与和谐有待考验。在圣保罗论坛中,成员间在不同问题上自然有不同的出发点,也就很难一次性达成共识,难免会有分歧。因此,在论坛会议中,成员间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在自由的环境中尽可能的保留自己的意见,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最忌相互攻击、讽刺,这是一个和平自由的组织,应该在会议上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特别是因为在论坛成员党中大家身份各不相同,比如有的是执政党,有的是在野党。而它们之间的主张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便同为一国之决策者,政见不同也是在所难免。因此,这些不同就成为圣保罗论坛下一步要改进的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和谐的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待解决。
除此之外,参加论坛的成员也不仅仅是左派政党或者有左派倾向的政党,还有很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很明显的,这也很容易产生政见分歧,甚至连最基本的信仰都不同,这些也是圣保罗论坛自由公开的益处,当然也会产生很大隐患。
4.反映了公民运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渐加深,与此同时,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化时代到来,一时之间,全球被民主化和新自由主义席卷。“全球公民社会”的主张逐渐深入人心,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圣保罗论坛,作为拉美地区的先驱,带领着公民社会一步步走向完善。然而,不论在哪一种方面,道德还是机制,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仍然存在缺陷,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改进和发展。
四、结语
圣保罗论坛虽然由来已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作为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组织,它的组成成员还有成员的影响力和发展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它对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政策以及行为的反对声音,并不见得会被重视和采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圣保罗论坛心有余但是力尤为不足,我们为其信仰而打动,但这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总的来说,圣保罗论坛的成功与发展,为我们开启新的地区组织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可能,其为世界和拉美地区作出的贡献也是卓越的,我们期待圣保罗论坛及拉美地区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杰拉德·克拉克.发展中世界的非政府组织与政治[J].2003.
[2]郑建荣.巴西借助民间力量保护亚马逊[J].法制日报,2009,6.
[3]王敏敏.论社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J].探求,2006(6).
作者简介:徐萌蔚(199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政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圣保罗论坛 行政管理
拉美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久远,早可追溯至十五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危机。在那时,政府能力欠缺,不能解决全力解决自身发展的危机,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地区组织涌现。而圣保罗组织便是为此而生,成为当时的先驱,为拉美地区发展排忧解难。
一、圣保罗论坛的发展历史
圣保罗论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由拉美左派政党和进步力量发起的。东欧剧变发生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期。拉美不少左派政党和组织迷失了方向,止步不前。在那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空间进行讨论,以此来把握政治的未来走向。1990年7月,巴西劳工党召集了48个左派政党和组织的代表共赴圣保罗,以此为契机宣告了论坛的成立。并且在此之后它们约定此后每年都按期举行一次论坛会议,商榷大事。
截止到2009年,圣保罗论坛已经召开了15次会议,每一次的会议都有不同的主题,当然也体现了拉美左派政党和进步力量的关注重点的变化。会议的内容从最开始重点探讨拉美人民的斗争及社会主义运动,慢慢转向了拉美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此后,又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国际社会及其他国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对和对发达国家的批判。总的来说,每一次会议的主题或者内容都基本切合圣保罗论坛的宗旨,也体现了左派政党和进步人士对于拉美地区乃至全球的一种“拯救”的情怀。
二、发展特点
1.灵活的组织形式。圣保罗论坛并不以其他国际组织的形式来约束自身,而是力图为参与者创造自由表达、相互交流的对话场所,它们的会议并不是荣誉的象征,而是为争取地区独立民主、实现繁荣发展。1991年,第二届圣保罗论坛召开,在会议中,成立了工作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安排每年的4次会议;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成员间的联系,并且要准备历次大会的资料。此后,论坛又陆续设立了巴西的秘书处,下设4个地区秘书处。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组织形式和公开对话的沟通形式,大大鼓舞了参与论坛会议的党派力量;并且,圣保罗论坛尽管是一个地区非政府组织,但是与很多组织不同,它没有成文的条框来约束会议成员,这也体现了其对多样性的尊重,也体现了民主。
2.多元化的成员。在圣保罗会议的历届会议当中,主要与会成员都是左倾党派和组织力量。随着论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力量和组织对其更加感兴趣,也纷纷加入。而这些参与者中成分也是相当多样的。除了共产党,还有不少左派民族主义政党;不仅如此,论坛成员中还有由前身为游击队的组织。除此之外,论坛中也有很多代表工农和知识分子利益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一些有其他企业主和其他社会力量发起的民间团体。也正是在这样多样化的成员的集思广益中,圣保罗论坛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未偃旗息鼓。
3.与现实紧密相关。在圣保罗论坛的数次会议中,各党派人士都力图从本土眼光出发,将视野放的更广更远。他们除了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负面效应,还将眼光放置全球,他们关注自己生存的世界环境,并且不吝于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秩序的一些主张,以及构建和平稳定世界环境的美好设想。
讨论内容都围绕着当时拉美地区及国际社会的大事件进行的,比如会议曾批评过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谴责国美国的单边主义,更祝贺过其他国家左派政党竞选大获全胜。尽管讨論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改变相关的问题,但是它代表了论坛的一种态度和声音,也是对相关方面和问题的一种间接影响。
三、对圣保罗论坛的评价
1.提供了一种民主对话的形式。对话民主的优点很明显,除了更加广泛的纳入不同阶层之外,其交流的手段和渠道也十分便捷通畅,能够使得信息更为方便和快速的被接收。这在全球化的今天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公民社会自由表达。有的学者评价说,对话民主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种共识,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自由的空间,有助于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和帮助。圣保罗论坛会议很好的将对话民主体现了出来,集合了各个党派的人士和进步力量参与到会议当中,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有了拉美地区对话民主的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范式。
2.展示了左派力量。左派在意识形态主导的传统政治格局下代表着激进和力主变革的力量。然而在多股思潮交织的今天,一些学者认为,不应把全球化问题与“左与右”这一过时的意识形态问题挂钩。
从圣保罗论坛出现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左派力量改变了原有的激进,变得务实且温和,对于很多问题能够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而拉美左派经历了创办圣保罗论坛之初的困惑后,也逐渐走出了低谷,并确立了全球化时代“新左派”的自我定位。这些都表明,拉美地区的左派力量已破除了旧衣,以更加新的姿态和眼光重新看待拉美和世界。
3.成员成分多样,协调与和谐有待考验。在圣保罗论坛中,成员间在不同问题上自然有不同的出发点,也就很难一次性达成共识,难免会有分歧。因此,在论坛会议中,成员间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在自由的环境中尽可能的保留自己的意见,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最忌相互攻击、讽刺,这是一个和平自由的组织,应该在会议上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特别是因为在论坛成员党中大家身份各不相同,比如有的是执政党,有的是在野党。而它们之间的主张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便同为一国之决策者,政见不同也是在所难免。因此,这些不同就成为圣保罗论坛下一步要改进的问题,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和谐的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待解决。
除此之外,参加论坛的成员也不仅仅是左派政党或者有左派倾向的政党,还有很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很明显的,这也很容易产生政见分歧,甚至连最基本的信仰都不同,这些也是圣保罗论坛自由公开的益处,当然也会产生很大隐患。
4.反映了公民运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渐加深,与此同时,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化时代到来,一时之间,全球被民主化和新自由主义席卷。“全球公民社会”的主张逐渐深入人心,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异军突起。圣保罗论坛,作为拉美地区的先驱,带领着公民社会一步步走向完善。然而,不论在哪一种方面,道德还是机制,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仍然存在缺陷,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改进和发展。
四、结语
圣保罗论坛虽然由来已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作为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组织,它的组成成员还有成员的影响力和发展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它对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政策以及行为的反对声音,并不见得会被重视和采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圣保罗论坛心有余但是力尤为不足,我们为其信仰而打动,但这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总的来说,圣保罗论坛的成功与发展,为我们开启新的地区组织提供了一种成功的可能,其为世界和拉美地区作出的贡献也是卓越的,我们期待圣保罗论坛及拉美地区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杰拉德·克拉克.发展中世界的非政府组织与政治[J].2003.
[2]郑建荣.巴西借助民间力量保护亚马逊[J].法制日报,2009,6.
[3]王敏敏.论社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J].探求,2006(6).
作者简介:徐萌蔚(199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