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步入知识时代、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迫切需要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传统管理向创业管理转型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近年来,创业管理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全球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综合学者们对创业管理内涵和创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的研究,根据英国学者提出的创新管理模型,构建新的创业管理的创新路径模型,并提出了一些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创业 创新 创业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管理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面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课题。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创业管理需要从创意开始,面临资源短缺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新地运用包括管理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市场为中心,整合各项资源,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
一、创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创业、创新、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管理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管理活动与创业联系在一起,比如创业战略、创业领导、创业营销等,专家学者纷纷从创业的本质出发,谋求管理理论的创新(张玉利,2003)。
1.社会转型要求进行创业管理创新。在社会转型、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环境更加复杂和动荡的背景下,速度和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动力,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善于发掘有潜力的市场机会,创新独特的商业模式,在保持理性的情况下敢于冒风险并超前行动抢占市场先机,大小企业都必须保持和发扬这种创业精神,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延续创业精神要求管理模式变革。创业活动产生了一些创业理论,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新企业面临着调动那些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的问题,不能让创业精神随着企业的壮大而淡化甚至泯灭。没有任何一种固定因素可以让企业保持永久成长,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当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行为演变为整个组织的创新、创业行为。对于大公司来说,求稳而规避风险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必须变革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业管理模式创新,在企业中培育浓郁的创业文化,让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发挥其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传统管理理论重构和再造需要创业管理理论创新。传统管理以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主要从职能和绩效的角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但在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创业活动和实践越来越频繁,传统理论已经明显不足,需要进行创新,而创业管理理论的提出正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重构和再造,它从企业创建、重构和变革等角度来重新审视传统管理理论,研究企业如何持续成长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而这正是频繁开展的创业活动所必须的系统管理理论知识。
二、创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英国学者约翰·贝赞特和乔·蒂德(2012)系统的诠释和分析了创新和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核心问题,他们把创新看成一个活动序列:流程,将创业活动分解成四个环节:识别机会、寻找资源、发展新企业和创造价值,同时,战略愿景和方向、学习、创新型组织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构成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模型的主要内容。然而,该创新管理与创业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不能融为一体来谈,同时,由于该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创业活动的流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在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管理的创新路径,如图1所示:
1.创业精神由创业者向整个组织过渡。创业精神可以分为个体创业精神和组织创业精神两大类,分别代表个体和组织追求愿景,从事创新活动,进而推动公司的发展。创业精神的本质是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而不是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创业精神的主要含义为创新,创业者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为市场创造价值(刘常勇,2002)。因此,创业精神不仅仅存在与新创企业中,一些成熟的组织只要仍然需要创新活动,创业精神就仍然应该被组织保持并发扬光大。
2.竭尽所能抓住一些与众不同的机会。想法随处都可以产生,机会无所不在,无论想法和机会来自哪里,创业企业面临着筛选想法和识别机会的挑战,并利用这些机会为创新提供動力。企业必须试图寻找更好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企业还需要广泛的拓宽自己的网络,建立一套有效的搜索机会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发现机会。
3.寻找帮助机会实现且充满风险的资源。通过搜索找到所有可能的机会后,只有具备资源才能同时进行开发,这些机会才能变成现实。但是,组织和企业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寻求资源并决定哪些机会是可以实现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决定。当然,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企业需要及早做出决策,去开发那些有可能成为历史最好,也有可能被遗忘的机会。
4.尝试并学习创建新企业。在决定了对哪些想法进行投资后,组织面临着如何实现这些想法的问题,企业家的思想火花转变成人们使用的产品、服务或者员工的作业流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直到企业创建企业时,企业都还不知道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因此,创建新企业是在不确定性背景下展开的,而减少不确定性的唯一方式是尝试并且学习,即时最后企业认为问题无法解决。
5.努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战略。成功企业家和创新组织需要一系列的结构、工具、技术帮助他们创造、沟通和部署明确的战略,企业家应尊重内行,寻求专家的帮助,确保了他的投资具有连贯清晰的战略性计划。创新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比如成长、市场份额、利润率、创造价值或者改变世界,同时创新必须让组织内部成员完全理解并所建立的战略负责,这就必须进行战略部署,避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风险。同时,创新还要进行竞争力分析,可以利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组织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改变竞争格局。在竞争力分析之后,企业还应该开展多角度分析,根据市场竞争的格局和企业的优势来分配有限的资源,因此,战略并不是精确的科学,他是统一思想、建立共同框架的过程。
6.构建创新型组织以激励员工更好的发挥才能。创新和创业的关键是人,创业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运用其创造力及知识共享带来改变。对于小的创业企业来说,组织结构可能非常松散、非正式,但是信任度以及合作程度很高,但是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企业需要努力构建并保持丰富的创意网络。企业在建立创新型组织时,应强调团队精神、有效平等沟通、全员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组织创新环境。
7.建立良好的公关关系网络。创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举动,成功的企业努力跨越企业边界将组织内外部的终端机构联系起来,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张晓燕,2014)。21世纪的创新大都是“开放性的创新”,建立这些与公众的良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创业活动是创业者把握机会和动态复杂的环境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复杂过程,如果能透析这个过程,有助于把握创业规律,从而更好的管理创业活动。新一轮创业热潮必将在中国蓬勃展开,创业管理创新必将推动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从而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管理理论体系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管理成功经验有。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创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2010:90-95.
作者简介:欧晓勇(1979.01—),男,重庆江北人,MBA,重庆工程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李海燕.1979.7.女,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关键词:创业 创新 创业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管理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面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研究课题。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创业管理需要从创意开始,面临资源短缺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新地运用包括管理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市场为中心,整合各项资源,创造出新的社会财富。
一、创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创业、创新、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管理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管理活动与创业联系在一起,比如创业战略、创业领导、创业营销等,专家学者纷纷从创业的本质出发,谋求管理理论的创新(张玉利,2003)。
1.社会转型要求进行创业管理创新。在社会转型、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环境更加复杂和动荡的背景下,速度和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动力,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善于发掘有潜力的市场机会,创新独特的商业模式,在保持理性的情况下敢于冒风险并超前行动抢占市场先机,大小企业都必须保持和发扬这种创业精神,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2.延续创业精神要求管理模式变革。创业活动产生了一些创业理论,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新企业面临着调动那些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的问题,不能让创业精神随着企业的壮大而淡化甚至泯灭。没有任何一种固定因素可以让企业保持永久成长,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当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行为演变为整个组织的创新、创业行为。对于大公司来说,求稳而规避风险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必须变革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业管理模式创新,在企业中培育浓郁的创业文化,让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发挥其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传统管理理论重构和再造需要创业管理理论创新。传统管理以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主要从职能和绩效的角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但在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创业活动和实践越来越频繁,传统理论已经明显不足,需要进行创新,而创业管理理论的提出正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重构和再造,它从企业创建、重构和变革等角度来重新审视传统管理理论,研究企业如何持续成长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途径,而这正是频繁开展的创业活动所必须的系统管理理论知识。
二、创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英国学者约翰·贝赞特和乔·蒂德(2012)系统的诠释和分析了创新和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核心问题,他们把创新看成一个活动序列:流程,将创业活动分解成四个环节:识别机会、寻找资源、发展新企业和创造价值,同时,战略愿景和方向、学习、创新型组织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构成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模型的主要内容。然而,该创新管理与创业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不能融为一体来谈,同时,由于该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创业活动的流程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本文在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管理的创新路径,如图1所示:
1.创业精神由创业者向整个组织过渡。创业精神可以分为个体创业精神和组织创业精神两大类,分别代表个体和组织追求愿景,从事创新活动,进而推动公司的发展。创业精神的本质是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而不是企业家的个性特征,创业精神的主要含义为创新,创业者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为市场创造价值(刘常勇,2002)。因此,创业精神不仅仅存在与新创企业中,一些成熟的组织只要仍然需要创新活动,创业精神就仍然应该被组织保持并发扬光大。
2.竭尽所能抓住一些与众不同的机会。想法随处都可以产生,机会无所不在,无论想法和机会来自哪里,创业企业面临着筛选想法和识别机会的挑战,并利用这些机会为创新提供動力。企业必须试图寻找更好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企业还需要广泛的拓宽自己的网络,建立一套有效的搜索机会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发现机会。
3.寻找帮助机会实现且充满风险的资源。通过搜索找到所有可能的机会后,只有具备资源才能同时进行开发,这些机会才能变成现实。但是,组织和企业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寻求资源并决定哪些机会是可以实现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决定。当然,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企业需要及早做出决策,去开发那些有可能成为历史最好,也有可能被遗忘的机会。
4.尝试并学习创建新企业。在决定了对哪些想法进行投资后,组织面临着如何实现这些想法的问题,企业家的思想火花转变成人们使用的产品、服务或者员工的作业流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直到企业创建企业时,企业都还不知道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因此,创建新企业是在不确定性背景下展开的,而减少不确定性的唯一方式是尝试并且学习,即时最后企业认为问题无法解决。
5.努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战略。成功企业家和创新组织需要一系列的结构、工具、技术帮助他们创造、沟通和部署明确的战略,企业家应尊重内行,寻求专家的帮助,确保了他的投资具有连贯清晰的战略性计划。创新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比如成长、市场份额、利润率、创造价值或者改变世界,同时创新必须让组织内部成员完全理解并所建立的战略负责,这就必须进行战略部署,避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风险。同时,创新还要进行竞争力分析,可以利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组织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改变竞争格局。在竞争力分析之后,企业还应该开展多角度分析,根据市场竞争的格局和企业的优势来分配有限的资源,因此,战略并不是精确的科学,他是统一思想、建立共同框架的过程。
6.构建创新型组织以激励员工更好的发挥才能。创新和创业的关键是人,创业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运用其创造力及知识共享带来改变。对于小的创业企业来说,组织结构可能非常松散、非正式,但是信任度以及合作程度很高,但是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因此企业需要努力构建并保持丰富的创意网络。企业在建立创新型组织时,应强调团队精神、有效平等沟通、全员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组织创新环境。
7.建立良好的公关关系网络。创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举动,成功的企业努力跨越企业边界将组织内外部的终端机构联系起来,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张晓燕,2014)。21世纪的创新大都是“开放性的创新”,建立这些与公众的良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创业活动是创业者把握机会和动态复杂的环境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复杂过程,如果能透析这个过程,有助于把握创业规律,从而更好的管理创业活动。新一轮创业热潮必将在中国蓬勃展开,创业管理创新必将推动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从而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管理理论体系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管理成功经验有。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创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2010:90-95.
作者简介:欧晓勇(1979.01—),男,重庆江北人,MBA,重庆工程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李海燕.1979.7.女,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