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教评一体化”指课堂教学的全新流程,包括“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教后评什么”,加入“评价”,目的是检测课堂的有效程度,双向提高师生素养、课堂质量。本文结合《台阶》教学,将“略读”带入“学教评一体化”课堂并生成评价量表,检测教学有效程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略读;学生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彤彦主编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中指出:教学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作用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等。
笔者将从明确评价意识、搭建“学教评一体化”中的“学”与“教”、丰富评价量表三个方面,叙述“学教评一体化”教学探索。
一、教师明确评价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推出后,教学评价有了更全面的介绍。老师都会上课、教学,但对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程度缺乏掌握。须在日常教学上,插入“评价”环节,满足新课标对于教学的要求。而教学中的评价误区也显而易见的。
(一)无法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即会围绕其展开教学,但是基于对统编教材和课标要求的理解的滞后,时常拘泥于单篇教学,无法将单元整合、学法指导融入到教学中。需要评价体系把脱轨的教学拉回来。
(二)没有更新评价观念
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评价的本质在于激励学习,纠正错误,树立信心。但依然有教师采用定量评价、知识评价和结果评价。这些是重结果轻过程、被动封闭教师课堂的体现,应更新。在“学教评一体化”的要求下,我们使用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程序性评价、学生互评价。
二、搭建“学教评一体化”中的“学”与“教”
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的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可知学教评流程:
学什么——据多维分析,定学习目标;
教什么——观学習目标,设教学流程;
评什么——评价课的有效程度,学生吸收了多少。
以《台阶》教学为例,详述“学教评一体化”的“学”与“教”。
(一)学什么
学习目标包括人文目标和阅读目标。统编教材各单元都有主题和阅读方法,重视单元整合,目的在于跳出课文甚至单元限制,使学生掌握各类读法。
课标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借助语文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及单元目标分析:体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引人向善求美。从结尾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
学情分析:课文共3552个字,字数多。学生容易在结尾转变中感到疑惑。因此将重点放在学习快速阅读、品味典型细节上面。本课既完成技巧锻炼,也要做“父亲”的人物品析。本课重点在学习略读技巧,难点在于品析富含意蕴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二)教什么
目标确定后,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来完成,即是“教什么”。以《台阶》为例,将评价量表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三)“评什么?”——丰富“学教评一体化”的评价量表
评什么?根据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即有效教学有多少,学生的有效吸收有多少?本课中,评价方法和评价量表相结合。师生共建量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课堂,同时发展了语文素养——不仅完成程序性评价,还实现了量表创作。
结束语
教学评价的重视,量表的丰富,既加深了学科的建设,推动了教科研的进步,又双向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50年前布鲁姆博士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到安德森教授为其修订。从传统的“学——教”环节,到近年来对于“评”的深入理解,“学教评一体化”在广东各地热烈起来。可以看出冯善亮老师对于教育的拳拳之心。
以顺德和肇庆高新区的教研成果为例,它生根发芽,从写作到阅读,从活动探究到单元整合,“学教评”如水般渗透进语文教学。极大地改善了老师对于语文无目的、无方向的茫然状态。
2021年4月9日,在肇庆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牵头组织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冯善亮,带领深圳团队王俊珍、范春霞、张莹、张雅博老师组成“教师天团”,为全区教师送课,打造了一场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教研盛宴。
相信在将来,各地会有更完善的教学设计和理念,引领大家向前去。学习、教学、评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不断改进的循环系统,真正实现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彤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善亮.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J].语文建设,2020(09):35-40.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略读;学生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彤彦主编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中指出:教学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作用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等。
笔者将从明确评价意识、搭建“学教评一体化”中的“学”与“教”、丰富评价量表三个方面,叙述“学教评一体化”教学探索。
一、教师明确评价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推出后,教学评价有了更全面的介绍。老师都会上课、教学,但对于课堂“有效教学”的程度缺乏掌握。须在日常教学上,插入“评价”环节,满足新课标对于教学的要求。而教学中的评价误区也显而易见的。
(一)无法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后,即会围绕其展开教学,但是基于对统编教材和课标要求的理解的滞后,时常拘泥于单篇教学,无法将单元整合、学法指导融入到教学中。需要评价体系把脱轨的教学拉回来。
(二)没有更新评价观念
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评价的本质在于激励学习,纠正错误,树立信心。但依然有教师采用定量评价、知识评价和结果评价。这些是重结果轻过程、被动封闭教师课堂的体现,应更新。在“学教评一体化”的要求下,我们使用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程序性评价、学生互评价。
二、搭建“学教评一体化”中的“学”与“教”
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的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可知学教评流程:
学什么——据多维分析,定学习目标;
教什么——观学習目标,设教学流程;
评什么——评价课的有效程度,学生吸收了多少。
以《台阶》教学为例,详述“学教评一体化”的“学”与“教”。
(一)学什么
学习目标包括人文目标和阅读目标。统编教材各单元都有主题和阅读方法,重视单元整合,目的在于跳出课文甚至单元限制,使学生掌握各类读法。
课标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借助语文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及单元目标分析:体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引人向善求美。从结尾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
学情分析:课文共3552个字,字数多。学生容易在结尾转变中感到疑惑。因此将重点放在学习快速阅读、品味典型细节上面。本课既完成技巧锻炼,也要做“父亲”的人物品析。本课重点在学习略读技巧,难点在于品析富含意蕴语句,理解人物形象。
(二)教什么
目标确定后,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来完成,即是“教什么”。以《台阶》为例,将评价量表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三)“评什么?”——丰富“学教评一体化”的评价量表
评什么?根据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即有效教学有多少,学生的有效吸收有多少?本课中,评价方法和评价量表相结合。师生共建量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课堂,同时发展了语文素养——不仅完成程序性评价,还实现了量表创作。
结束语
教学评价的重视,量表的丰富,既加深了学科的建设,推动了教科研的进步,又双向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50年前布鲁姆博士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到安德森教授为其修订。从传统的“学——教”环节,到近年来对于“评”的深入理解,“学教评一体化”在广东各地热烈起来。可以看出冯善亮老师对于教育的拳拳之心。
以顺德和肇庆高新区的教研成果为例,它生根发芽,从写作到阅读,从活动探究到单元整合,“学教评”如水般渗透进语文教学。极大地改善了老师对于语文无目的、无方向的茫然状态。
2021年4月9日,在肇庆高新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牵头组织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冯善亮,带领深圳团队王俊珍、范春霞、张莹、张雅博老师组成“教师天团”,为全区教师送课,打造了一场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教研盛宴。
相信在将来,各地会有更完善的教学设计和理念,引领大家向前去。学习、教学、评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不断改进的循环系统,真正实现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彤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善亮.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为例[J].语文建设,2020(09):35-40.